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3927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

期中考试考前练卷

一、检阅自己的家底(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踯(zhí)躅一哄 (hònɡ)而上蓦(mò)然打褶(zhě)

B.瘦削(xuē)膻(shān)味宅邸(dǐ)脖颈(jǐng)

C.干瘪(biě)茶卤(lǔ)弥(mí)天大谎鬈(juán)发

D.铁锹(qiū)都铎(duó)王 气喘吁吁(xū)麦茬(ch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龌龊渲响多愁善感勋绶B、采蘑菇缘故凭心而论袒露

C、名副其实厮打诋毁捷报D、诺亚方州灌木丛谩骂砝码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她在暗中我们采取行动以便结束那些容易令人兴奋或痛苦的思想。

②不过他们是不能够战死的,因为他们还有未实现的。

③那个女人注意地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

④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的恐惧心理。

A、游说宿愿倾听不可名状B、怂恿宿愿谛听不可名状

C、游说愿景倾听不可思议D、怂恿愿景谛听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B、树林纹丝不动地挺立着,使你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美轮美奂的禁宫之中。

C、我们相互间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较正确地表达各自的思想感情,有时还得经过翻译才能明白。

D、小说情节的运行本质上是拒绝平滑单一的直线型模式的,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好的小说运行其实是“疙疙瘩瘩”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你醒后,久久地躺在床上,屋里一片恬静。

可以听到花匠如何蹑手蹑脚地走进一间间屋里去生旺火炉,以及劈柴如何像打枪一般劈啪作响。

B、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扩散着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甚至到处谴责他们。

C、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绒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和一顶破旧的尼帽子。

D、因为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因此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把叙事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

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

如莫泊桑的《项链》。

B、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场景分为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

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

C、沈从文先生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很有心得地告诉我们:

“隔着一朵花的距离写。

D、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

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二、春天,让我们一起走出去……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9题。

(共9分,每题3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

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

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

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

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

这就必须要持“敬”。

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

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

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

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

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

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

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

“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

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

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

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

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

“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

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

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

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

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

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7.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C.“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D.“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8.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9.请概括说明“恭”“敬”“入定”的内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0分)

四个男人和一个盒子[美国]巴纳德

他们带着的盒子里装着一个奇怪的承诺,而只有这个承诺让他们在这致命的雨林里保持前进……四个憔悴不堪的男人从原始的森林走来,他们就像人类在睡眠中走路般地走着,又好像有一个监工拿着长鞭在驱策他们一样,忍耐力已经到达极限了。

他们的胡子缠结在一起,皮肤上都是溃烂的伤口,还有水蛭吸他们的血。

他们彼此憎恨,那是一种被责任和无止尽的森林所限制的恨。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更恨那个盒子。

然而,他们还是小心地带着它,就好像它是圣经里诺亚的方舟一样。

   “我们必须把马葛拉夫的东西带到目的地,”他们无奈地说,“他是个好人,我们向他保证过。

   对于到达终点后的奖赏他们没说什么,但每个人都在心里念着想着。

他们跟着马葛拉夫到这个绿色的地狱来是因为他事先付了很多钱给他们。

现在他死了,他们却还活着。

死亡击倒了他——一些急性的热带传染病结束了他的地质学狂热。

如果马葛拉夫要他们带的是黄金,他们对整件事会觉得较有头绪。

但马葛拉夫曾经笑着对他们说:

“科学上已经发现有些物质比黄金更有价值。

   本来他们认为马葛拉夫已经失败了,他在森林里找到的只有死亡。

然而事情又似乎不是如此,他交给他们带回去的盒子颇重,这个盒子是他自己做的,质地很粗糙。

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注定要死时,他把盒子包好封住,里面装着只有这个科学家自己知道的秘密。

   “这个盒子必须靠你们四个人合力才能搬回去——每次两个人,”马葛拉夫这样告诉他们,“你们必须轮流,我要你们每个人答应我随身带着它,直到安全送达为止。

你们可以在盒盖上找到地址,如果你们能把它送到海边我的朋友麦当劳教授那儿,那你们所得到的将比黄金更有价值。

你们不会失败吧?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一定会被奖赏的。

   他们答应了,因为他是个垂死的人,而且他们尊敬他。

有很多次,当森林里无止尽的单调沉闷快要吞蚀他们的时候,就是他的人格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否则,他们可能已经无法避免地吵起来了。

然后,马葛拉夫对他们笑一笑就死了。

他安静地死去,就像他做所有事一样。

  他们把他葬在森林的深处,脱下帽子向他致敬。

当泥块掉进墓穴时,整个森林显得更大更具有威胁性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变得矮小许多。

一种恐怖的孤寂随着马葛拉夫的去世吞噬了大家,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像他一样死在无人知的森林里。

   他们是一个很奇特的组合:

巴利是个学生,麦卡第是个厨师;强生是个落魄的无业游民;还有吉米•赛克斯,是个水手。

赛克斯有罗盘和地图,当他们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他总会拿出来仔细研究一番。

他们很想念马葛拉夫,以前他总是能在不可思议的混乱危险中找到继续前进的理由;而现在,他没有办法再用他的乐观主义来鼓舞他们了。

起初,他们还能互相交谈,声音对他们而言是很重要的……很快地,交谈的内容只剩下对他们所带的盒子的诅咒,因为他们必须吃力地抬着它穿过重重森林……然后,沉寂吞蚀了每个人。

最后是比沉寂更糟糕的事。

强生变得神经兮兮;麦卡第的脸则变得愈来愈深沉郁闷;至于赛克斯,他对这像高墙一般,会使人陷在里面的丛林产生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惧。

他念着他家,又说他几年来一直想找机会回家看他太太和孩子——而现在却永远回不去了。

学生巴利很少说话,但有个女孩一直盘绕在他的脑海。

每次想到那女孩一定会联想到那舞会、月光下的散步,和最后一天含泪的道别。

   有时,他们其中一人会祈祷——用一种喊叫的方式,其他人听来还以为是诅咒;上帝创造了这个可怕的丛林,这些怪异的树和花,它们是那么的巨大以致于人好像变成侏儒了。

然而,人是永远无法战胜自然的,所以只好屈服。

即使当马葛拉夫跟他们在一起时,他们之间也还常有口角和争执,但他的人格和他的理由——最后也变成他们的理由——总能平息这些争吵。

现在,剩下的只有马葛拉夫的盒子,他们的力气愈来愈小,盒子似乎愈来愈重。

当其他事情已经变成不太真实时,它的重量却似乎更真实。

他们的心里反抗这一切,这盒子的重量却把他们的身体结合在一起;当他们想分开时,它把他们锁在一起。

一次又一次的轮流已经变成一种例行的机械化的动作,使他们忘了要分开;如果只有两个人的话,很可能他们已经放弃了。

他们恨这个盒子就像犯人恨他们的镣铐一样,但他们还是带着这个盒子就像当初他们承诺马葛拉夫会做到一样。

   突然间,奇迹一般,展开在他们眼前的不再是黑暗的丛林。

   “天啊!

”赛克斯叫着,“我们做到了!

”他们所要的只求能把盒子送到,而现在他们做到了。

最后,他们找到了那穿着皱巴巴的白西装,已经退休了的教授。

休息过后,麦当劳教授给他们食物吃,然后他们把对马葛拉夫的承诺告诉了他,并提了报酬的事。

可是,老人伸出他的手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我什么都没有,”他说,“除了我的感谢外,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

马葛拉夫是我的朋友,他是个善良有智慧的人。

你们守住承诺,做到他所要求的事,我所能做的只有谢谢你们。

   “报酬在盒子里!

”强生用嘶哑的声音大声说。

   “打开它!

”塞克斯饥渴地回应道。

   盒子里的东西让所有人傻了眼——除了沉重的石块还是沉重的石块!

   厨师麦卡第爆发了。

“我总认为那家伙是疯子。

竟然告诉我们会得到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

   愤怒写满了三个男人的脸。

   只有学生巴利说:

“冷静点,朋友们,我们确实得到了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

   (有删改)

10.设置悬念是小说创作的常见手法,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请指出作者在文中设置的两个悬念。

(2分)                                 

11.简析标题“四个男人和一个盒子”的作用。

(4分)

12.文中多次写到原始森林,请概括它的特点,简析它的作用。

(4分)

13.马葛拉夫一直没有正面出现,但这一人物给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其形象。

(5分)

14.小说最后一句话中的“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它比黄金更有价值?

请结合文意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共21分,每题3分)

我来也(宋)沈淑

京城闤闠①之区,窃盗极多,踪迹诡秘,未易根缉。

赵尚书尹临安日,有贼每于人家作窃,必以粉书“我来也”三字于门壁。

虽缉捕甚严,久而不获。

“我来也”之名,哄传京邑。

不曰捉贼,但云捉“我来也”。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谓此即“我来也”。

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且无赃物可证,未能竟此狱。

其人在禁,忽密谓守卒曰:

“我固常为贼,却不是‘我来也’,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

我有白金若干,藏于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

”卒思塔上乃人迹往来之冲,意其相侮。

贼曰:

“勿疑,但往,此寺作少缘事,点塔灯一夕,盘旋经夜,便可得矣。

”卒从其计,得金大喜。

次早入狱,密以酒肉与贼。

越数日,又谓卒曰:

“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

”卒曰:

“彼处人闹,何以取?

”贼曰:

“令汝家人以箩贮衣裳,桥下洗濯,潜掇瓮入箩,覆以衣,舁②归可也。

”卒从其言,所得愈丰。

次日,复劳以酒食。

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一夜,至二更,贼低语谓卒曰:

“我欲略出,四更尽即来,决不累汝。

”卒曰:

“不可!

”贼曰:

“我固不累汝,设或我不复来,汝失囚必至配罪,而我所遗,尽可为生。

苟不见从,却恐悔吝有甚于此。

”卒无奈,遂纵之去。

卒坐以伺,正忧恼间,闻檐瓦声,已跃而下,卒嘉,复桎梏之。

甫旦,启狱户,闻某门张府有词云:

“昨夜三更,被盗失物,其贼于府上写‘我来也’三字。

”赵尚书抚案曰:

“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

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

狱卒回,妻曰:

“半夜后闻叩门,恐是汝归,亟起开门,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遂藏之。

”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

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

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

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

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

始与人言。

[注释]①闤闠:

闹市。

②舁:

抬。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尚书尹临安日尹:

担任……府尹B.但乞好好相看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我”

C.而我所遗,尽可为生遗:

赠送D.享从容之乐终身从容:

不慌不忙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 其人在禁,忽密谓守卒曰        B.①次早入狱,密以酒肉与贼

②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②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俱去

C.① 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              D.① 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

② 望洋向若而叹曰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我来也’逃脱计划的一组是()

①我固常为贼,却不是“我来也”②虽缉捕甚严,久而不获③我有白金若干,藏于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④覆以衣,舁归可也⑤卒无奈,遂纵之去⑥昨夜三更,被盗失物,其贼于府上写“我来也”三字

A.①④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③⑤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来也”每次作案后都用白粉在门壁上书写下“我来也”三字,极其嚣张;官府极力追捕,但久久捉拿不到。

因此“我来也”的名声,哄动了整个京城。

B.“我来也”收买了狱卒,让狱卒半夜三更放他出去,到张府家行窃,并在张府门上留下“我来也”三个字,这样就造成了牢狱中被关押的不是大盗“我来也”的假象。

C.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写明“我来也”是谁,但读者读完全文之后却不难找到答案——这个关在牢狱中的贼就是“我来也”。

这样,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故事更有吸引力。

D.作者通过已捉拿归案的大盗又轻易地逃脱这么一件事,抨击了赵尹的昏聩无能,嘲讽了狱卒的贪财好利。

正是他们给“我来也”钻了空子,使他得以从容逃脱。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且无赃物可证,未能竟此狱。

(3分)

(2)苟不见从,却恐悔吝有甚于此。

(3分)

(3)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

(3分)

三、聆听诗人的心声(17分):

2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小重山端午舒律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①五色臂丝:

荆楚地区的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以五彩丝线系臂。

②沅湘:

沅水和湘水.湘水的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这首词除了用典和即事抒情外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3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喜  雨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分)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四、锤炼自己的语言:

(共7分)

22、根据上下文连贯,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23、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

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4分)

第一份名单是: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

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

为什么?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

七、心灵的抒写: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世界好大,路这样长,生命这样短暂,浓雾又这样久久不肯散去,那么,要怎样才能告诉你,我已经来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序号

1

2

3

4

5

6

7

8

15

16

17

18

答案

期中考试考前练卷答题纸

 

9、

10、

11、

12、

13、

14、

19、

(1)

(2)

(3)

20、

(1)

(2)

22、

(1)

(2)

(3)

22、

23、

2012学年第二学期余姚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选择题(42分,每题3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15

16

17

18

答案

A

C

B

D

A

C

D

B

D

C

A

D

1、A。

B脖颈gěngC鬈quánD铁锹qiāo2、C.A喧响B平心而论D诺亚方舟

3、B(详见课文)4、D((改“文似看山不喜平”)

5、AB语序不当,改成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C搭配不当;D关联词使用不当,去掉因此)

6、C沈从文“贴着人物写”

7.D。

“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误,从第三段“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

‘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等句内容来看,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了。

8.B.A.“主一无适之谓敬”引用朱熹的话是为了说明儒家对敬的观点。

C.“俨然人望而畏之”并非道学家的重要使命,而是他们的外在呈现。

D.原文是“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

9.“恭”是人的修养的外在呈现,指端庄肃穆的样子;“敬”指内心修养,精神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入定”即思绪不起,打断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慧心因之呈现。

10.(2分)① 科学家盒子里装着什么秘密。

② 比黄金更有价值的奖赏是什么。

11.(4分)

(1)交代小说的写作对象,人和事。

(2)设置悬念:

四个男人和一个盒子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四个男人搬一个盒子出原始森林是全文的线索。

 (4)具有象征意义。

盒子象征诚信、责任、目标、希望等。

12.(4分)特点:

辽阔高耸,单调沉闷,充满虫害和病毒的危险。

作用:

①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创设了故事的特殊场景。

②烘托了四个男人无奈无助的凶险处境和他们孤独寂寞、烦躁痛苦和绝望的心情。

③突出兑现承诺的艰险,反衬诚信、责任和人生目标对于意志、生命的重要性。

13.(5分)①地质学家,热衷科学研究。

他冒着生命危险自费雇佣四个助手进入原始森林搞科研。

②善良,用于承担责任。

自己快死了,仍想办法帮助他们脱离险境。

③乐观坚强,不畏艰险。

他总能在混乱的危险中找到前行的路,微笑安静地面对死亡。

④聪明有智慧。

制造神秘的盒子使四个男人团结在它的周围,最终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14.1.它指的是做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2.它能使四个男人在困境中坚持奋斗到底,改变命运,战胜死亡的威胁,所以说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