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003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31真题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D.手术切除胸腺瘤后,伴有重症肌无力都可消失

E.胸腺瘤手术治疗应完整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

3.气管、支气管囊肿属先天性疾病,下列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

A.气管、支气管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相似

B.病情稳定,一般无症状

C.X线检查可见随呼吸变化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D.CT扫描和MRI成像检查有助于诊断

E.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4.以下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压迫纵隔胸膜和肺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

B.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C.压迫迷走神经出现霍纳综合征(Homner)

D.咳出皮脂样物或毛发为畸胎瘤的特征

E.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5.下列哪种肿瘤一般位于前纵隔()

A.心包囊肿

B.皮样囊肿

C.淋巴源性肿瘤

D.支气管囊肿

E.神经源性肿瘤

6.男性,45岁。

双侧眼睑下垂2周,伴双下肢无力,晨轻暮重,无呼吸及吞咽困难。

临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胸部CT检查:

前上纵隔有一大小约3.5cm×

4.5cm实质性块状影,与上腔静脉关系密切。

此纵隔肿瘤可能性最大的是

A.胸骨后呷状腺肿

B.畸胎类肿瘤

C.胸腺瘤

D.淋巴瘤

7.男性,16岁,体格检查时透视下发现右侧胸腔内后侧第4胸椎旁有一大小为5cm×

4cm的肿块。

A.胸腺瘤

B.支气管肺癌

C.畸胎瘤

D.神经源性肿瘤

E.胸骨后甲状腺肿

8.支气管囊肿好发于

A.前上纵隔

B.前纵隔

C.后纵隔

D.前下纵隔

E.中纵隔

9.下列对重症肌无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B.胸腺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C.骨骼肌易疲劳或无力,也可累及眼外肌及全身骨骼肌

D.手术治疗症状缓解率为30%~40%

E.药物治疗常用抗胆碱酯酶药、激素、免疫抑制剂

10.畸胎瘤在纵隔肿瘤中最为常见。

有关其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多为良性,瘤内可有毛发、牙齿、各种腺体等组织

B.压迫及侵犯邻近组织出现胸痛、胸闷、咳嗽、气促

C.穿入支气管或肺,可致肺炎、肺脓肿,可咳出皮脂样物和毛发

D.可同时存在实性区和囊性区,而CT检查只可判断实性区

E.主要是手术治疗

11.其中可见骨骼或牙齿阴影的纵隔肿瘤是()

A.畸胎瘤

B.神经源性肿瘤

C.支气管囊肿

D.食管囊肿

E.恶性淋巴瘤

12.男性,45岁。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宜采取

A.放疗

B.化疗

C.药物治疗

D.外科手术治疗

E.中医治疗

13.女性,40岁,因咳嗽、胸痛来医院就诊,胸片及CT检查发现中纵隔内有一大小为4cm×

3cm的肿块,光滑,密度均匀。

其治疗原则是

A.化学治疗

B.外科手术切除

C.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后辅以手术切除

E.联合运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手术切除

14.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器官的总称,关于其分界,下列不正确的是

A.纵隔前界为胸骨

B.后界为胸椎

C.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的水平连线为界

D.上界为胸廓入口

E.下界为膈肌

15.根据临床表现,将重症肌无力分为四型,以下哪型的表述错误

A.Ⅰ型:

单纯骨骼肌型,症状局限于下肢

B.Ⅱa型:

轻度全身型,有全身症状但呼吸肌未受累

C.Ⅱb型:

中度全身型,除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外,呼吸肌有轻度受累

D.Ⅲ型:

急性暴发型,迅速出现全身肌无力,并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

E.Ⅳ型:

晚期严重型

16.关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下列正确的是

A.病理分为神经鞘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及神经节细胞瘤

B.可因压迫不同组织、产生儿茶酚胺,产生血管活性肽出现不同症状

C.X线检查、椎管造影、CT或MRI扫描有助诊断

D.采取手术切除,恶性神经源性肿瘤术后补充放射治疗

E.以上都是

17.对纵隔肿瘤诊断价值最大的检查方法是()

A.胸透

B.胸片

C.CT

D.B超

E.体层摄影

18.男性,45岁。

术中发现肿瘤已侵及心包,肿瘤的分期属于

A.Ⅰ期

B.Ⅱa期

C.Ⅱb期

D.Ⅲ期

E.Ⅳ期

19.女性,25岁,胸闷、咳嗽1个月,痰中带有豆渣样物2天。

胸片及CT检查发现右侧中、后纵隔内有一大小为5cm×

5cm的肿块,和右主支气管相邻,肿块密度不均,内有钙化影,则最可能的诊断是

B.支气管源性肿瘤

E.食管源性肿瘤

20.根据纵隔间隙器官的位置,按三区划分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分为前、中、后三区

B.以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为前纵隔

C.气管、心包后方,包括食管及脊柱旁为后纵隔

D.前后纵隔之间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为中纵隔

E.中纵隔又称前后纵隔

21.下列对膈疝临床特点的概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病因分为创伤性、先天性与后天性

B.Bochdalek裂孔疝,涉及呼吸、循环和消化三个系统,病死率高

C.创伤性膈疝常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和呼吸循环障碍

D.先天性胸骨旁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

E.有效的治疗是外科手术

22.胸腺瘤好发部位是

B.前下纵隔

C.后上纵隔

D.后下纵隔

23.男性,45岁。

手术恢复后,下一步治疗可采取

D.中医治疗

E.以上都不是

24.男性,18岁,体格检查时胸部透视发现上纵隔影增宽,CT示前上纵隔占位,则下列哪项诊断是最不可能的

B.胸骨后甲状腺肿

D.心包囊肿

E.降主动脉瘤

25.由于纵隔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故纵隔内发生肿瘤的种类较多。

以下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既有原发性肿瘤、也有转移性肿瘤

B.原发性肿瘤多为恶性

C.畸胎瘤和囊肿、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等多位于前纵隔

D.气管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瘤等常位于中纵隔及后纵隔

E.神经源性肿瘤食管囊肿多位于后纵隔

26.患者女,20岁。

发热、咳嗽、咳脓痰及痰中带豆腐渣样物1天。

心包底左前侧有一直径7cm肿块,密度不均,内有钙化。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脓肿

D.胸腺瘤合并感染

27.下列不是重症肌无力常见临床症状的是

A.眼睑下垂、复视

B.全身无力、咀嚼无力、面肌无力、颈肌无力

C.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D.说话鼻音、声音嘶哑

E.进食呛咳、手指颤抖

28.后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

D.淋巴源肿瘤

E.胸内甲状腺

29.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好发于

A.前纵隔

B.前上纵隔

C.中纵隔

E.后纵隔

30.男性,40多,胸片及CT发现纵隔肿瘤而入院治疗。

在考虑治疗方案时,下列哪种肿瘤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A.神经鞘膜瘤

B.胸腺瘤

C.胸骨后甲状腺肿

E.畸胎瘤

31.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A.肿瘤压迫纵隔胸膜和肺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

B.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C.肿瘤压迫迷走神经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

32.患者男,40岁。

上眼睑下垂伴复视2周。

前纵隔内有一4.5cm×

3.0cm×

2.5cm肿块。

B.神经纤维瘤

C.淋巴瘤

33.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当病情突然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而致严重的呼吸困难。

有关其发生特点,下列正确的是

A.肌无力危象,即新斯的明不足危象,因药物减量诱发

B.胆碱能危象,即新斯的明过量危象,因用药过量发生

C.反拗性危象,多在长期较大剂量用药后发生

D.三种危象可用腾喜龙试验、阿托品试验、肌电图检查加以鉴别

34.纵隔畸胎瘤好发部位是

B.后上纵隔

C.前纵隔

D.后纵隔

35.男性,44岁,咳嗽,胸痛3年,半年前曾咳出毛发,胸片示:

右前上纵隔一圆形阴影,内有钙化,右上叶近纵隔处小片炎性浸润,首选的处理是

A.纵隔肿瘤放射治疗

B.冷冻治疗

C.抗炎治疗

D.化学治疗

E.手术切除肿瘤,修补支气管或切除右上肺叶

36.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是

B.支气管囊肿

C.胸骨后甲状腺

D.皮样囊肿

E.淋巴瘤

37.以下对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可因压迫不同组织、产生儿茶酚胺、血管活性肽出现不同症状

D.应手术切除肿瘤,对包膜不完整的神经纤维瘤,扩大切除范围

E.恶性神经源性肿瘤术后应补充化疗

38.患者女,25岁。

胸闷、咳嗽1个月。

X线胸片检查发现上纵隔内有一直径约5cm肿块影,随吞咽上、下运动。

D.畸胎类肿瘤

39.男性,18岁。

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第6胸椎旁有一直径约6cm圆形肿块影。

A.畸胎类肿瘤

C.气管囊肿

E.淋巴源性肿瘤

40.男性,20岁,汽车突然减速,前胸撞击方向盘。

主诉胸闷、胸背疼痛2小时。

体格检查:

上肢血压22/16kPa。

摄片发现上纵隔影增宽,左侧胸腔积液。

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主动脉夹层分离

B.左肺挫裂伤,左侧血胸

C.心包填塞

D.纵隔气肿

E.心肌梗死

41.近年来根据纵隔间隙器官位置划分的三区法是指

A.上、中、下三区

B.前、中、后三区

C.前上、前下、后三区

D.前、后上、后下三区

42.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大多位于前纵隔。

下列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

A.均为良性,预后较好

B.可无症状,部分表现胸部钝痛、气短及咳嗽

C.可并发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并发症

D.X线胸片显示前上纵隔边缘清晰锐利或呈分叶状的圆形或椭圆形块影

E.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43.患者男,40岁。

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肿瘤入院。

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是

44.纵隔按四区划分法,沿胸骨角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横线,其上为上纵隔,其下为下纵隔。

有关对其解剖特点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上纵隔含有胸腺、上段气管、食管、大血管、脂肪及淋巴组织

B.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前方为前纵隔,心包区为中纵隔,其后为后纵隔

C.前纵隔内有胸腺、脂肪及淋巴组织;

后纵隔有食管、胸导管、降主动脉、奇静脉、交感和周围神经

D.中纵隔由心脏和心包占据,还有主动脉、上腔静脉、气管分叉、主支气管和淋巴结

45.女性,35岁。

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酸3个月。

食管吞钡检查: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24小时pH测定Demeester积分为13.8。

目前,宜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A.手术治疗

B.服用抑酸剂

C.调控饮食

D.中药治疗

E.随访观察

46.男性,45岁。

根据Osserman分型,患者属于重症肌无力的哪一型

A.Ⅰ型

B.Ⅱa型

C.Ⅱb型

D.Ⅲ型

E.Ⅳ型

B1题型

1.多位于后纵隔

A.神经源性肿瘤

B.畸胎瘤

D.胸骨后甲状腺肿

2.压迫臂丛

A.Horner综合征

B.声嘶

C.上肢麻木、肩胛区疼痛

D.剧烈咳嗽

E.上腔静脉综合征

3.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物质

4.与畸胎瘤有关的是()

A.含牙齿、骨骼

B.位于后纵隔

C.重症肌无力

D.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E.肿块可随呼吸运动变形

5.不宜手术治疗

6.与神经源性肿瘤有关的是()

7.合并重症肌无力

8.与纵隔囊肿类肿瘤有关的是()

9.女性,30岁,胸闷伴面部潮红,多汗半年。

胸片:

后纵隔脊柱旁可见一质地浓密、边界清晰的圆形阴影

E.肺癌

10.可引起Horner综合征的纵隔肿瘤是

A.霍奇金淋巴瘤

C.畸胎类肿瘤

11.压迫喉返神经

12.与胸腺瘤有关的是()

13.女性,54岁,自觉颈部增粗伴胸闷、咳嗽半年,无吞咽不畅及声音嘶哑,无胸痛,无食欲亢进及消瘦。

甲状腺下极不能扪及。

前上纵隔圆形肿物

14.治疗首选放疗或化疗的纵隔肿瘤是

15.刺激气管

16.与胸骨后甲状腺肿有关的是()

17.男性,40岁,体格检查发现纵隔肿瘤1周,无症状。

前纵隔心底部水平,质地浓密的类圆形肿物,内有骨质阴影

18.常伴单纯红细胞增生不良的纵隔肿瘤是

19.压迫上腔静脉

20.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

21.压迫交感神经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