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003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屯乡砂岩矿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7.2经费预算16

7.3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17

7.4预算结果17

7.5本次勘查工作报价18

8 预期成果19

9 保证承诺19

1 承担单位简介

1、单位简介

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是一支行业公认的专业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地质勘查与科学研究并重的综合地质勘查专业队伍。

总院下辖地质、勘查、物探、测井、测绘、煤质化验、矿井地质、煤层气、资源环境、矿产勘查等十个专业研究院;

还设有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司法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政府部门批准,依托总院建立的河南省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中原煤炭司法鉴定所、河南煤炭地质工程监理所、河南省煤炭煤层气重点实验室等四个专业执法或科研机构;

在非洲设有独资的嵩山地质矿产(坦桑尼亚)有限责任公司。

总院目前拥有14项资质,其中甲级4个(包括固体矿产勘查甲级)、乙级7个、丙级3个。

业务范围涉及地质勘查设计与施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地球物理勘查;

岩矿鉴定与测试;

煤层气开发利用;

煤质化验;

煤层气测井;

测量绘图;

计算机软件;

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

地质司法鉴定;

工程监理等专业。

全院在编人员13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6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2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0人,中级职称人员34人。

具有先进的地震、测井、电法、测量、化验测试等技术装备,是河南省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生产矿山地质服务、煤炭煤层气科研、规划工作的重要支撑单位。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先进集体。

2007年8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河南省“十五“期间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2项。

2008年5月,河南省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授予“先进集体”。

2009年3月,河南省煤炭协会授予“河南省煤炭单位和谐社区先进单位”。

2010年12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河南省煤炭煤层气重点实验室”。

2011年10月,国土资源部授予“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注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河南煤田地质局授予2003-2006年度先进集体,多次获得局安全文明生产先进单位。

2、近年来的业绩

2007-2011年承担的国土资源部部署的《河南省煤炭、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预测煤炭资源储量710亿吨,煤层气资源量1万亿m3。

通过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和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的示范验收,被评为优秀级。

2007-2008年承担的《新密市王庄煤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1.5亿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73年,稳定职工就业人数3000人。

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先进集体”。

2009-2011年承担的《新疆尼勒克胡吉尔台—塘坝项目详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14.5亿吨。

2010-2011年承担的《老挝甘蒙省他曲县东泰矿区钾盐矿详查》项目,提交资源储量KCl:

67623.80万吨。

2010-2011年提交的《老挝甘蒙省他曲县东泰矿区钾盐矿勘探报告》提交资源储量KCl:

15249.30万吨。

2008-2012年承担的《鹤壁市石林南部煤普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2.35亿吨。

2008-2012年承担的《鹤壁市石林北部煤普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2.82亿吨。

2008-2011年承担的《永城茴村井田深部煤普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1.4亿吨。

2008-2011年承担的《永城市薛湖西煤普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0.5亿吨。

2009-2011年承担的《睢县韩庄煤预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4.9亿吨。

2010-2012年承担的《柘城县慈圣镇西煤普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3.66亿吨。

2010-2013年承担的《鹤壁市石林煤详查》项目,预期提交煤炭资源量5.0亿吨。

2011-2013年承担的《滑县上官镇北煤预查》项目,提交煤炭资源量6.68亿吨。

2011-2013年承担的《河南省睢县西部煤普查》整装勘查项目,预期提交煤炭资源量87.15亿吨。

主要获奖情况如下:

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先进集体”,

2012年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2004-2008年度地质勘查基金找矿突出贡献集体”。

《河南省鹤壁市石林南部煤普查》、《河南省鹤壁市石林北部煤普查》项目被评为省“2012年度重大找矿成果”。

2010年我院自主研发的“DST试井自动开关器”获得国家专利。

《河南省荥巩煤田小里河区二1煤详查报告》提交煤炭资源储量19474万吨,获200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十四届优质地质勘查报告二等奖。

《河南省禹州煤田王庄勘查区普查报告》提交煤炭资源储量15269万吨,获2009年煤炭工业第十四届新发现矿产资源报告奖。

《河南省新密煤田李粮店区勘探报告》提交煤炭资源储量36155万吨,获2009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十四届优质地质勘查报告一等奖。

《河南省鹤壁市石林南部煤预查二维地震勘探报告》,获2009年煤炭工业第十四届优质报告二等奖

2010年我院完成的《河南省煤层气可采性评价与勘查开发技术研究》获得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

2010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我院完成的《河南省煤层气可采性评价与勘查开发技术研究》获得一等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河南省段)地质环境绿色保障系统研究》获得二等奖。

《河南省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详查报告》获2010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1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我院承担的《河南省煤田大地测量成果信息管理系统》获得一等奖。

2011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十五届优质地质报告评选中《河南省荥巩煤田小里河区勘探报告》获得一等奖、《河南省禹州扒村井田详查报告》获得二等奖、

2011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十五届优质地质报告评选中,《河南省新密市王庄煤矿接替资源勘查(普查)报告》获得新发现矿产资源报告奖、《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乌东煤矿井下瞬变电磁勘探报告》、《河南省鹤壁石林南部煤普查二维地震勘查报告》获得专业报告二等奖。

2012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我院承担的厅科研项目《煤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环境及质量评价》获得三等奖。

总院实施“走出去”战略、非煤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及矿权经营是我院近年来及“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先后赴蒙古国、尼日利亚、南非、莫桑比克、印度、土耳其、坦桑尼亚、菲律宾、老挝等国进行矿产资源考察评价及探矿权调查,完成国外合作项目5个,其中提交老挝钾盐矿资源储量48.78亿吨;

取得国外多金属探矿权8个。

2 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体地质特征

2.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渑池~临汝台坳东部,三门峡断裂东北侧。

低层总体走向75~90°

,倾向355°

,倾角31°

,断裂构造不发育,岩浆岩不发育,沉积矿产资源较丰富,

2.2矿区地质特征

2.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

主要为中元古界汝阳群北大尖组、汝阳群百草坪组地层。

(1)中元古界汝阳群北大尖组(Jxbd):

灰白、肉红色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含铁锈斑点石英岩状砂岩及海绿石石英岩状砂岩。

(2)中元古界汝阳群百草坪组(Jxbc):

为薄层石英岩状砂岩与紫红色页岩互层,底部为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2.2.2构造

矿区内未见断裂及褶皱构造。

2.2.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不发育。

2.3矿体地质特征

2.3.1矿体(层)特征

汝阳群北大尖组石英砂岩(Jxbd)是本矿区石英砂岩的赋存层位,为本次工作主要研究对象。

矿区出露的北大尖组岩层平均产状为215°

∠10°

,成中厚层产出,矿石内部成分较为均匀,矿体的厚度变化不大,层厚较为稳定地貌上呈单面山。

矿区内可勘察矿体共1个,矿体走向长度600m,倾向长度90m,平均厚度约30m。

估算预可采标高+415~540m。

矿体分布在矿区地势较高的北部和中部,直接出露地表。

2.3.2矿石矿物成分

矿物的主要成分:

石英;

次要成分:

还含有少量的长石、岩屑,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等。

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

SiO2,次要为:

Al2O3、Fe2O3,此外还有少量的P2O5、CaO等。

2.3.3矿体围岩

矿体的顶板为风化剥蚀的黄褐色石英砂岩,强度低,较破碎;

底板为层理节理较发育的紫红色石英砂岩。

3 勘查工作部署

3.1工作部署原则

从矿区地质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矿体露头进行地质勘查。

本次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为:

(1)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逐步展开、重点突破的原则,以点为主,点面结合;

(2)运用矿体地表露头控制和民采坑相结合的找矿手段,综合评价区域内建筑用砂岩矿资源;

(3)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原则;

(4)保证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

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运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手段,开展地质工作。

3.2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的选择

本次矿区范围内共发现可供勘查的矿体1个,矿体勘查类型以及地质特征:

(1)矿体规模

矿区内共发现1个小型矿体,但矿体在区域上属于大型矿体,矿体形态结构简单,厚度和矿石质量稳定。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矿层成中厚层产出,地貌成单面山,没有发现断层,褶皱,属于简单类型。

(3)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矿石内部结构均匀,成分较为稳定,属于简单类型。

(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矿体的厚度变化不大,层厚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

综上所述,该矿可以勘查的矿体规模属于小型,形态以及内部结构较为简单,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内部组分较为均匀,确定其勘查类型为Ⅱ类型。

工程间距设定为200m。

3.3总体工作部署

首先进行1:

2000地形测量、1:

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然后进行1:

2000地质简测,同时开展水工环地质简测。

重点查明矿体分布情况后,最终提交勘查报告。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l)在矿区内开展1:

2000地形测量,以及1:

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

(2)在1:

2000地形测量的基础上,进行1:

2000地质简测,对矿体准确圈定其形态特征及位置。

在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同时开展水工环地质简测。

(3)对整个矿区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针对验收情况对矿区的工作进行补充和修改。

(4)对矿区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研究,提交勘查报告。

4 工作时间

本次勘查工作预计周期为3个月。

根据工作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上述工作部署原则,结合矿区的实际,本次工作总体工作布置如下:

(1)第一阶段预计用时一个月,全面收集区内已有的地质及矿产资料,运用现代地质及成矿理论,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指导地质勘查工作;

(2)第二阶段预计用时一个月,在矿区内开展控制测量、1:

2000地形测量,以及l:

1000地质剖面测量。

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1:

2000地质测量,并在地质测量的基础上对勘查设计进行优化,对矿体进行控制,在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同时开展水工环地质测量。

(3)第三阶段预计用时半个月,对整个矿区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针对验收情况对矿区的工作进行补充和修改。

(4)第四阶段预计用时半个月,室内对矿区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研究,提交建筑用砂岩矿的资源量和勘查报告。

5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5.1测量工作

主要进行1:

2000地形测量及工程点的测量。

矿区测量工作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1)控制测量

本次开展勘查工作量布设GPSE级网控制点3个,可以满足勘查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工作中使用双频GPS,数据采样率为10sec。

观测时,GPS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每一时段观测始末量取天线高各一次(量至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在观测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随时观察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并在现场填写相应的记录,以备内业处理时作参考之用。

当天观测完毕后,及时把数据传到微机硬盘上备份,并对当天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行必要的检核,查找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原因,及时处理或重测,便于后续平差的进行。

在平差前,对外业观测数据按规程要求进行检核,满足要求后,进行GPS网平差计算,最后得出各未知点坐标。

(2)1:

2000地形测量

1:

2000地形测量等高距为2m,任意图幅。

碎部测量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地物点、地形点用全站仪或双频GPS施测,现场绘制草图,利用全站仪或双频GPS内存适时记录,并以连线方式与计算机连通,结合外业绘制的草图,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在计算机上实现人机交互,从而编辑图形,输出图件,满足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的要求。

设计1:

2000地形测图0.5458km2。

(3)工程点测量

勘探线工程的布测,一般采用全站仪或双频GPS,测定方法及精度要求同图根测量,定测方法采用极距法(全站仪)或直测法(GPS),其点位精度要求小于0.lm。

设计工程点测量8点。

以上测量工作的作业方法及质量要求均按《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中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2000地质简测

为了查明区内地层、含矿岩系分布规律及构造特征,在矿区内开展1:

2000地质简测工作。

1、1:

1000地质剖面测量

地质剖面的部署原则是沿区域上石英砂岩矿体出露的倾向方向进行布置。

厚度大于1m的地质体均要表示出来,厚度小于1m的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密集区等重要地质现象也须放大表示在剖面图中。

剖面位置的测制用全站仪进行准确定位,其具体要求按《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14-2001)执行。

1000地质剖面测量594m。

2、1:

按1:

1000地质剖面确立的填图单元,以测量测制的1:

2000地形图作底图,按照1:

2000地质简测要求,采用追索法和穿越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追索法为主,点距20~50m。

对矿体及有意义的脉体,以追索法准确圈定其形态特征及位置。

地质观察点按顺序统一编号,不得重复,实地红漆标写编号,并将测量成果标绘于图上,详细观察描述岩性特征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

在地质简测的同时,进行矿床节理、裂隙调查,编制矿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图(1:

2000)。

当矿体覆盖层及风化层厚度大于2m时,编制矿体覆盖层及风化层等厚线图(1:

2000地质简测0.5458km2。

同时收集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

5.3样品采集、加工和测试工作

根据研究矿石密度的需要,采取一定数量的小体重样。

小体重样应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品种类型分别按比例采取。

用封蜡法测定。

设计小体重样共10件。

5.4地质编录及野外资料整理

勘探工程地质编录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要求执行。

地质编录必须认真细致,如实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细微变化,必须随施工进展在现场及时进行,文字描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图面整洁、美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应贯穿于勘查工作的始终。

原始资料由专人审核定案,且做到资料的自检和互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获得的各类资料和取得的各种成果应及时进行综合整理、研究,以指导勘查工作。

资料综合整理按照现行的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执行。

6组织管理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6.1组织管理形式

各项工作均应按照地质规范执行,施行全程管理,严格施行自检、互检、抽检及验收制度,确保本项目按质按时完成。

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由富有专业理论知识和野外组织实践经验以及综合研究能力,并具备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地质技术人员担任,并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果负责。

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技术、质量检查监督。

项目部人员设项目负责(技术负责)1人、地质技术人员2人、测量技术人员2人,共计5人(不包括小工等)。

项目主要参加技术人员见表6-1。

表6-1项目主要参加人员一览表

姓名

年龄

学历

专业

在本项目中分工

职称

48

博士(后)

矿产地质

项目负责

教授级高工

胡雪

本科

数学地质

项目技术负责

高工

24

人力资源

地质组长

工程师

陈世俊

27

专科

工程地质

资源勘查

测量组长

罗志立

地质

技术员

助工

6.2技术保证、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1、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

(2)项目负责人认真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主要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措施

(1)对全员进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教育,使全员树立高度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2)安全保障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层层把关。

要将安全保障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野外作业个人。

(3)雨季在山地工作必须时刻做好防洪准备。

(4)在驻地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地质资料还必须做好防潮、防虫蛀等。

(5)野外劳保用品配备齐全到位。

6.3项目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1)加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按设计方案及有关规范、技术开展工作,做到速度服务于质量。

(2)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3)严格执行当日检查、阶段检查或工作组检查等检查制度。

做到各类原始地质资料作业组自检、互检均为100%,项目负责人检查100%,勘查单位抽检30%以上。

各级质量检查均需填写质量检查记录表。

(4)对各级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原始资料,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的资料不能用于报告编写。

(5)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部分及时进行修改、补充、返工,直至符合技术标准及要求为止。

7经费预算及报价

7.1设计的工作量

本次勘查工作设计了1:

2000地质简测、1:

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采样化验、综合地质研究及地质报告提交等工作,设计工作量见表7-1。

主要设计工作量一览表表7-1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控制点

3

2

km2

0.5458

工程点测量

8

勘探线端点

4

km

0.594

5

6

小体重样(块体密度)

10

7

综合研究报告编写

说明:

由于探矿风险及见矿情况的不确定性,本次设计考虑了一定的机动工作量,根据探矿效果见机实施。

7.2经费预算

预算编制的依据主要是: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

(2)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及该区的实际工作条件。

7.3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1)确定有关参数

据项目区的地质、自然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条件、项目设计的主要工程手段、技术要求、工作量、项目工作周期、任务目标,确定以下各项技术条件:

①地区调整系数:

矿区位于华北区河南秦岭地区汝阳县幅。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地区调整系数确定为1.3。

②地质复杂程度:

矿区地质情况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地质复杂程度为中常区(Ⅱ类)。

地形等级:

本区属中低山区,区内地形切割较强,地形一般较陡,植被发育。

地形等级为Ⅱ级。

(2)计算方法

①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的编制:

工作项目名称,共分为岩矿实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项。

项目预算数取于项目设计预算表,逐项相加为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总计;

②项目设计预算表的编制:

根据项目技术设计方案确定的工作量按工作项目逐项计算,然后汇总编制;

预算费用:

野外工程预算费用=单位预算标准×

地区调整系数×

工作量(×

其它需要调整的系数)。

室内工作预算费用=单位预算标准×

工作量。

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青苗赔偿费的不确定性。

野外地质工作开展会损毁部分林木、青苗,对把握预算的准确性和管理总费用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工地建筑费用中支付适量的青苗、林木赔偿。

7.4预算结果

完成本次勘查工作经预算共需资金为9.76万元。

结果详见表7-2、表7-3。

项目设计费用预算汇总表表7-2

类别

工作项目

设计工作量

预算费用(万元)

地质技术工作

岩矿试验

0.05

其它技术工作

9.71

总计

9.76

地质勘查项目经费概算表表7-3

项目名称

汝阳县三屯乡建筑用石英砂岩矿

工作项目

预算

技术

条件

计量

单位预算

标准(元)

预算额

(万元)

3=1×

一、地形测绘

困难类别

Ⅱ级

1.68

1、控制点测量

1449

0.45

按预算标准的66%计算

2、1:

22560

1.23

数字化测图,调整系数1.3

二、地质简测

2.76

Ⅱ类

10760

0.64

地区调整系数1.3

38787

2.12

简测为正测的77%

三、岩矿试验

0.05

1、小体重

45

0.045

四、其它地质工作

5.27

1、工程点测量

338

0.27

2、设计论证编写

15000

1.5

3、综合研究报告编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