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3604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3):

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

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主要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

上颠伴阜镣?

弨阍犵?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①时间:

1917年3月,②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月列宁回国。

——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

①时间:

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

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

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战后的主要任务:

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

①时间:

21年3月,②主要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

时间:

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4年列宁逝世。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①时间:

28——37年,②领导人:

斯大林,③主要成就:

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

时间:

1936年,意义: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的“新秩序”:

巴黎和会:

①时间:

1919年1月,②参加会议的国家有27个,③主宰和会的三巨头:

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④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

④结果:

1919年6月签定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①领土方面: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军事方面: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有空军,陆军人数不超过10万人,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

③政治方面: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④赔款方面: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方面: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和约》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影响:

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凡尔赛和约》和战胜国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签定的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作用: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国际联盟:

成立时间:

20年1月,主要控制者:

英、法。

华盛顿会议:

时间:

21年到22年,目的:

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主要是日、美矛盾。

主要条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的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使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它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4课:

经济大危机

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4——1929年。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

①时间:

29——33年,②导火线: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

③国家:

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④特点:

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罗斯福新政:

①时间:

33年,②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实行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④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背景:

①2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

②纳粹党所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③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

建立过程:

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

措施: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

加强思想控制,③焚毁大量书籍。

大肆迫害犹太人。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①时间:

1922年,②标志: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③法西斯头子:

墨索里尼。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一主力:

军部。

二2.26兵变:

①时间:

36年2月26日,②事件:

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

③影响: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会议:

①召开的时间:

38年9月,②参加的国家及首脑:

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法(达拉第)、英(张伯伦)。

③英法的目的:

希望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世的和平。

④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

(这一内容被称为慕尼黑阴谋)⑤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绥靖政策:

在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时,西方大国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为自己求得一时的和平,达到祸水东引。

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后果:

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的全面爆发:

时间:

39年9月1日,标志: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主要事件:

德军占领法国在内的西欧——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丘吉尔上台,主张强硬政策

二战的扩大:

①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

(主要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②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建立时间:

42年1月,②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了联合。

③参加国家: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④会议召开地点:

华盛顿。

⑤建立的标志: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雅尔塔会议:

①时间:

45年2月,②主要参加国:

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③目的:

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④主要决议:

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成立联合国。

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42年7月——43年2月)。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时间:

44年6月6日。

标志:

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作用:

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

二战的胜利:

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全面结束。

二战的影响: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损失。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时间表现(特点)原因

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80年代产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阻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的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经济稳定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进入新经济时代。

(特征:

信息化和全球化)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繁荣:

恢复到战前水平时间:

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繁荣时间:

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

原因:

美国的大力援助,发挥了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欧共体的成立:

时间:

20世纪60年代。

(1993年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为欧盟)成员:

法国和联邦德国等12个国家。

作用:

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崛起时期:

表现:

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重要生产领域,名列世界前列。

原因:

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大力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引进最新科技,发展教育;适当的经济政策。

危机时期:

1974到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恢复和发展时期:

80年代中期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奥运会。

70年代始,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加大军费开支,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过程: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

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结果:

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一些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

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

影响:

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

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加速解体的催化剂。

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解体时间:

1991年底。

(1922——1991年)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改革:

背景: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走了不少弯路。

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

主要事件:

匈牙利改革:

背景:

1956年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内容:

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上:

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高速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968年被苏联镇压。

东欧剧变:

背景:

80年代,东欧各国出现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过程:

从1989年开始,东欧国家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随之发生变化。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德统一。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亚非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印巴分治和独立: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印度化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现印巴分治。

后来,印、巴分别建国。

印度独立后,工农业和科技有显著发展。

新加坡和韩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

二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

埃及独立运动:

1952年,纳赛尔领导革命,赢得了独立。

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

“非洲独立年”: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古巴革命:

1959年,古巴爆发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99年,巴拿马人民赢得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战火频仍的中东:

产生的原因:

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各地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以巴分治:

1948年联合国通过“以巴分治”方案,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

英国结束在该地的“委任统治”。

战争的爆发:

从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共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和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各个时期列强的必争之地。

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水资源的争夺以及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使中东地区矛盾极其复杂化。

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