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速度
第2课时 速度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
难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最后的冠军是乌龟而不是兔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平时形容某人跑得快,常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没听说过比乌龟跑得还快。
赛跑时谁得冠军,就是看运动的快慢,究竟怎么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乌龟真的比兔子跑得快吗?
想解开这些疑问吗?
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速度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P19“想想议议”分析后,作出简要概括: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就越快;在通过相同的路程上,物体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就越快。
(2)问题1:
(出示视频)运动员们正在进行百米赛跑比赛,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
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员快。
归纳总结:
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问题2:
小华步行,爸爸骑自行车,他们俩同时从家里出发,怎样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
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归纳总结: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问题3:
在运动时间、运动路程都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启发学生回答:
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运动得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归纳:
计算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
(3)教师由比较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及意义。
速度
强调: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速度单位的读法。
学生阅读课本P20“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典例解读
【例1】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10m/s、18km/h,450cm/s、1200cm/min,则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v丁>v丙>v乙>v甲
B.v甲>v乙>v丙>v丁
C.v甲>v乙>v丁>v丙
D.v乙>v甲>v丙>v丁
【解析】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m/s。
【答案】B
【例2】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
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
【解析】60公里每小时即60千米/小时,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7分钟所通过的路程;60km/h>40km/h,所以该女士超速被罚款。
【答案】见解析。
(二)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21图1.3-3,让学生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提问:
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引出变速运动的概念,拓展学习平均速度的计算。
(1)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
(2)平均速度:
v=
,这样算出的速度是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注意:
s和t的确定。
总结:
物体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都在改变,最常见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P21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会单位换算,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式。
典例解读
【例3】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不变,运动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故可判断B中的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例4】一辆长15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m的大桥,需10s的时间,求:
(1)这辆列车的速度;
(2)这辆列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1050m的隧道需要的时间。
【解析】本题为一道复杂的计算题。
当这辆列车的车头刚刚上桥时,就开始计时,当这辆列车的车尾刚刚离开桥时,就结束计时,这段时间就是这辆列车通过桥的时间,关键是车长加桥长为过桥总路程,即列车在10s内经过的总距离是150m+90m=240m,再根据公式v=
就可以计算出列车的速度。
【答案】
(1)24m/s
(2)50s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知道了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甲物体的体积V甲=V0,乙物体的体积V乙=4V甲,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若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则
A.甲物一定是空心的
B.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0
C.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2V0
D.空心部分的体积是0.8V0
2.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如图所示,则所截去的高度h甲、h乙的关系是
A.h甲一定大于h乙B.h甲一定小于h乙
C.h甲可能大于h乙D.h甲可能等于h乙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变矮了
C.因为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常用来做遥控器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4.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
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cmB.10cmC.15cmD.18cm
6.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8.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
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10.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二、填空题
11.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质量_____,密度_____,体积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它是光的_____现象造成的。
13.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
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将
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15.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_____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8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m。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6.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如果汽车以72km/h合_________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h,则汽车行驶了________km,行驶途中小辉看到路两旁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_____为参照物.
三、计算题
17.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
液体与烧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1)烧杯的质量;
(2)这种液体的密度;
(3)一个能装下200克酒精的瓶子,能不能装下200克这种液体?
若不能装下,最多能装多少?
若可以装下,这些液体占多大的体积?
18.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
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25.小雨为了帮助家人测定盐水的密度,课余时间和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等器材,一起测量盐水的密度,她们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她们第一次的测量过程:
(1)该实验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小雨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移动;
(3)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后,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接下来小雨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则小雨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________g/cm3.
(4)就在她们为测出盐水的密度而高兴的时候,小刚发现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
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及数据,她们认为这样会使测得的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紧接着,小芊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3)小芊同学把蜡烛往左移动10cm,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要想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
撤掉光屏后,眼睛从光屏一侧望向凸透镜(如图所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4)如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小明用一束激光从透明的盒盖斜射入盒中,在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B。
(1)实验前,先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在透明在盒中点燃蚊香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B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C,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D处,这是由于光___________产生的。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上面的亮点向______移动,下面的亮点向_______移动。
(均选填“上”或“下”)
2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情景如图丙,此刻所测物体的温度是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
冰完全熔化需要_____min,冰的熔化规律是_____。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他经过和同学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③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①,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②,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③表中填上所缺数据是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是:
_______。
24.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家里新买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cm和21cm,总厚度为5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她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C
A
D
C
C
二、填空题
11.不变变小变大
12.焦点折射
13.80°向右
14.﹣13℃
15.空气3402720
16.20;144;汽车
三、计算题
17.
(1)20g;
(2)1g/cm3;(3)能装下200g这种液体;200cm3
18.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3.48h;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85.06km/h.
四、实验题
19.
右69.61.1偏大
20.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放大投影仪完整左能上远视
21.显示光路反射折射上下
22.受热均匀慢﹣63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不能不能继续吸热
23.ABCADF801.02控制变量法
24.010.7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厨师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变的是
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
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3.如图,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是( )
A.成像时像距大于物距
B.使相机靠近两位被拍照的人,可以看到全身像
C.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D.要使人像更亮,应在被拍照人前面“补光”
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5.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再经过红色玻璃射到白屏D上,则射到D上的光的颜色是()
A.白光B.红光C.黄光D.蓝光
6.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等量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不同的不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8.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欣赏鱼缸中的鱼
B.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C.到影院看电影
D.看到小孔成像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离音箱近时听到的声音更大,是因为声源振动的更快
D.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1.某钢瓶内所装氧气密度为8kg/m3,一次电焊中用去其中的四分之一,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kg/m3
12.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
13.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_____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光的_____现象。
14.潮混的夏天,在一架已调平的天平两盘中放置等质量的未开盖的两瓶纯净水,如图所示,此时天平是平衡的,左盘中的纯净水温度在4℃左右,右盘中的纯净水与室温相同,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________盘下降了,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较长一段时间后,天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平衡
15.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
16.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向西直线运动,经过4秒A、B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A车速度_____B车速度(选填“>”“=”或“<”),P、Q间的距离为_____m.相遇后再过4s,A与B相距__________m.
三、计算题
17.有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棱长为10cm,质量为2.7kg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求:
(1)物体密度是多少?
(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
(3)向容器中加入水至8cm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多大?
(4)物体受到的浮力多大?
物体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多大?
(容器足够高,物体与容器底没有紧密接触)
18.小明一家假期驾车到临沧旅游,途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标志牌。
(1)此时他家的车速已达20m/s,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超速?
请计算说明。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从此处出发,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临沧?
(3)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平时该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四、实验题
19.(2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他调节天平时出现了图甲所示情形,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质量和体积时的读数,则该岩石的密度为kg/m3.
20.甲乙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甲乙用相同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分析数据时发现,他们实验时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可能原因是__;
(2)如图所示,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透镜焦距为____cm;若用此透镜成像,当物距为0.3m时,可在光屏上看到_____的像。
21.小羽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光学知识:
发现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
小羽在家进行了两个有趣的小实验:
①在硬纸板上开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或“不变”);②在易拉罐底部扎了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然后在易拉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让蜡烛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半透明纸上,在半透明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填“烛焰的正立像”、“烛焰的倒立像”、“三角形光斑”或“圆形光斑”),这是_____现象。
22.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接着打开抽气机抽气,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猜想将空气完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出:
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
23.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用它们来“比较两个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
(1)为了便于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两个纸锥的起点位置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