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2921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docx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17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全国卷】

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析】第

(1)题,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

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

(2)题,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等方面考虑。

第(3)题,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

第(4)题,“绿色”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地方卷】

  (2017年北京卷,11)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注意“雨热同季”这一关键信息,结合冬小麦的农时特点可知该做法可以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由生产冬小麦转向种植春玉米,属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该做法对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及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影响不大。

【答案】D

  (2015年浙江卷,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4.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第3题,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

第4题,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很少。

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

【答案】3.B 4.B

  (2014年重庆卷,3~4)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5~6题。

5.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

6.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解析】第5题,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总人口,由材料可知耕地总面积减少,那么一定是其人口数量减少。

第6题,因为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单产,所以该时段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答案】5.A 6.A

  (2014年江苏卷,25~26)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双选)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8.(双选)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解析】第7题,绿洲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珍贵,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图中水库离山地较近,地势较高,可以有效调蓄山地冰雪融水,保障城镇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供给。

此外,由于水量有限,水库水域小,水能蕴藏量小,养殖业发展空间小,因而发电和发展水产养殖不是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

第8题,绿洲地区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节水灌溉和营造防护林网等。

开发山地会破坏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引发土地荒漠化;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会造成土地盐碱化。

【答案】7.AC 8.CD

  (2013年上海卷,25~26)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此回答9~10题。

9.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

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第9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垦梯田是对地形条件的改造,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保持水土。

第10题,低山丘陵区坡度较小的平地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种植茶树和竹林,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和保持水土,所以发展立体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答案】9.B 10.D

11.(2015年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图Ⅰ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Ⅱ为图Ⅰ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图Ⅲ为图Ⅰ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Ⅰ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

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3)简述丙地栽培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解析】第

(1)题,描述水位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整体看水位较高,变化和缓,局部看高水位和低水位出现的季节,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情况。

联系降水量的大小和上游沼泽分布即可说明原因,注意甲地海拔较低,水流流速较慢。

(2)题,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结合乙地气候资料和图中乙河发源地即可分析。

第(3)题,栽培辐射松的自然优势主要从气候、地形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图中丙地位于40°S以南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主要考虑工业的区位因素,应从水源、交通角度分析丙地的区位条件。

【答案】

(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

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12.(2015年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

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解析】判断图像时第一步要根据图例弄清两曲线所代表的内容,判读曲线的变化时要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后微观;分析原因要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分析粮食产量减少,同时结合人口增加使粮食需求增加进行分析。

【答案】基本特征:

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13.[2015年北京卷,36

(2)]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

回答下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世界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注意从优势发挥、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等角度回答。

【答案】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14.(2013年四川卷,1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

(1)题,分别比较气温和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

(2)题,春季气温回升后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

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

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两图信息显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两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图甲:

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乙: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15.[2013年重庆卷,13(3)]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下图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解析】注意本题要求分析大量发展种植业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其防治措施要有针对性。

【答案】负面影响:

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地方卷】

  (2015年上海卷,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答案】1.A 2.A

  (2013年安徽卷,24)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第3题。

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解析】从图例入手,对比安徽省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答案】D

4.(2017年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图Ⅰ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 图Ⅱ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

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            。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三可知,1980年,我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题,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大。

第(3)题,读图可知,雄安新区与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快速交通的发展好;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

第(4)题,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与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5.(2016年上海卷,39~4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产值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

  材料二 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

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解析】第

(1)题,读图可知,崇明城市化率远低于上海市,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题,从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两个方面,对比其与全国的差异。

第(3)题,读表可知,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大,因此滞留的劳动力较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第二产业产值较高,但从业人员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第(4)题,表中显示崇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故能带动人员就业,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答案】

(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

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的影响:

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原因:

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的影响: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

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

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区域农业发展

结合某种农作物或某个具体区域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和产生的影响等,命题形式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尤其是全国卷常常以此类题目作为非选择题出现

1.以某区域农业发展为例,联系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此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2.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某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通过分析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生态问题,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结合某个具体案例并结合城市部分的知识综合考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1)自然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

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地形

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

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社会经济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3.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方向

途径

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读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左图)和成熟期(右图)分布图,回答1~2题。

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是4月1日到4月11日之间,成熟期是7月21日到8月1日之间,生长期是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大约为100~120天。

第2题,影响春小麦播种和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答案】1.B 2.C

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