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2441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后限时集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x

课后限时集训1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间:

40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

商品类别

比例

机构类别

进货量(%)

销货量(%)

公营

私营

合作社

公营

私营

合作社

粮食

78

18

4

72.7

25.2

2.1

棉花

70.5

25

4.5

79.2

18.7

2.1

油类

54

43

3

62

35

3

铁货

100

0

0

100

0

0

煤炭

100

0

0

93

2

5

A.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

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

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B [题干数据表明,石家庄1949年购、销商品中占主体,私营也占有一定的份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因此材料反映了石家庄工商业发展已经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故选B项。

]

2.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

“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7%。

……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

”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  )

A.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

B.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

C.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

A [材料中的数字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因而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借鉴的是“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而非具体的路径,故排除D项。

]

3.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

燃料工业

84.56%

地质勘测

611.46%

建筑工程

204.14%

铁路

88.93%

农业

61.44%

林业

128.38%

总支出

41.68%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

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

D [根据材料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不能得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是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工业及与重工业相关的领域增长幅度较大,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图,可知国家预算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

4.(2019·内江二模)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

这是因为这些措施(  )

A.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

B.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

C.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

D.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

B [给工人发质量奖、安全生产奖,一方面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工人主动抓好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有利于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减少工人的工资,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用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无法看出改善员工待遇,故排除C项;题干中的措施无法缩小工人收入差距,故排除D项。

]

5.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增长目标。

这主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领域

增长目标

年均增长率

工农业总产值

51.1%

8.6%

工业总产值

98.3%

14.7%

农业及副业总产值

23.3%

4.3%

A.国家工业基础薄弱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C.出现经济冒进思想D.忽视农业基础地位

A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目标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说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反映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故A项正确。

]

6.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三大改造成就初现

A [根据材料“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合理的调控,故A项正确。

]

7.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

这一举措(  )

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

B.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B [1959年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的指导下,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措施,使社员有了极少的生产资料,因而相对于以前它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八字”方针于1960年提出,故C项错误;1959—1961年,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故D项错误。

]

8.(2019·德阳二模)

我国部分年份粮食产量和粮食收购量的变化柱状图

由上图可知,当时我国农村(  )

A.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B.集市贸易不断发展

C.大力支援工业化建设D.经济体制出现变动

C [根据材料可知,1952-1959年,在粮食产量没有很大的增长情况下,粮食收购量一直增加,反映出国家五年计划发展工业化的需要,故选C项;粮食产量没有很大的变化,无法得出生产力极大解放的结论,故排除A项;粮食收购量的大幅增加反映的是国家支援工业化的需要,而不是集市贸易的发展,故排除B项;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但经济体制的变动不能解释1955年比1952年粮食收购量增加的原因,故排除D项。

]

9.(2019·长春三模)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

”这种政策反映了政府(  )

A.依然严格地执行计划体制

B.强调消费资料的政策调整

C.物资管理引进市场调节机制

D.利用对外贸易解决供应不足

C [题干材料反映了政府要在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适当地引进市场机制的做法,故选C项;题干信息表明政府有重视商品的意愿,故排除A项;“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说明国家强调生产资料的政策调整,故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排除D项。

]

10.(2019·蚌埠三模)

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1949-1952年

1953-1957年

1963-1965年

工业

36%

19.2%

7.9%

农业

14%

4.5%

11.1%

出现上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D [这三个时期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时期、“一五”计划、国民经济的调整阶段,工业农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共同原因是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故选D项;三个阶段都是计划经济时代,故排除A项;B、C两项在表格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

]

11.(2019·绵阳二模)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

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

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  )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

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D.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

C [根据材料可知,1952-1978年期间,工业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而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的工业建设没有扭转近代以来的落后局面,中国仍然在追赶世界潮流,故排除B项;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

12.(2019·宁德二模)从1963年起,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即按行业和协作关系,把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性大公司,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

截至1965年,煤炭、汽车、烟草等行业组建全国性托拉斯12家,一些省市也组建了11家地方性托拉斯。

托拉斯的试办是(  )

A.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

B.协调国民经济比例的有益途径

C.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重大举措

D.探索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A [由材料可知,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故选A项。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

……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

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他主张:

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

(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

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

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

(1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11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注意把异同点分开进行归纳。

(2)问的第一小问,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和发展了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等角度回答。

答案:

(1)相同:

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

(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不同:

苏俄经过了先全部国有化,后适当利用发展,再全部转化为国有的过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先是进行合理调整,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化为公有制经济。

(4分)

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引进外国资本和发展国内私人资本;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调整。

(4分)

(2)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

(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意义:

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通过小酒馆为切入点,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经营过程中久经磨难,最终成为女强人的故事。

下面是该电视剧的部分故事梗概:

1955年,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的徐慧真,继承祖产,当了小酒馆的老板。

居委会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所有商户搞公私合营,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

1958年,国家号召大炼钢铁,各家各户都把废旧的铁锅和铁盆捐出来支援国家,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大炼钢铁”的模范。

为了小酒馆的经营,徐慧真虽历经坎坷,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经营理念。

1979年,改革春风吹来,小酒馆重新回到徐慧真的手里,并再一次焕发了青春。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解析:

此题为提取信息进行说明题。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指出其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并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

材料“1955年,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的徐慧真,继承祖产,当了小酒馆的老板。

居委会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所有商户搞公私合营,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1958年,国家号召大炼钢铁,各家各户都把废旧的铁锅和铁盆捐出来支援国家,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大炼钢铁’的模范”反映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材料“1979年,改革春风吹来,小酒馆重新回到徐慧真的手里,并再一次焕发了青春”反映了197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

答案:

示例:

情节:

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

(2分)

历史现象: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2分)

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确立起来,完成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但由于当时急于求成,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冒进性。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