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2366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docx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定稿

江本胜博士的启示

甘肃省陇西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史卫东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道和大道,我承认,自己是个“门外汉”。

既然是个“门外汉”,为什么还要占用大家的时间讲这个东西呢?

唯一的理由,是我比在座一半以上的同志,年龄稍微大一点,接受教育的背景,非常特殊。

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大学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

在我早年学习的黄金时代,要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困难的,根本接收不到这方面的资源甚至信息。

大学毕业以后,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了各种各样的经历,慢慢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博大精深,慢慢地从一个西方文化的狂热崇拜者,变成了东方文化的信徒。

绕了一个很大的弯,教训比大家多一点点,体会比大家多一点点,失败的感受比大家更丰富一些。

孔子说“天何言哉?

”,老天不需要说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样事情都没落下。

老子说“知者弗言,言者弗知”,知道的人,不需要去说,说了的人不一定知道。

释迦摩尼传法49年,谈经300余会,最后在给自己做总结的时候,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

为什么呢?

有两个理由,第一,真正的大道是没有办法用语言和逻辑来进行分析和组织的,是没有办法用传授的方式,或者解读的方式传递给大家的,师傅不一定能传授给弟子,父亲不一定能传授给儿子。

即便我是一个通晓大道的人,当我把自己的修为告诉你的时候,你听到的东西,就从对大道的憬悟,转化为知识或见解,这种见解反过来,会妨碍你对大道的体验和修习。

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之前,要让大家诵读,要让大家调整心态,就是为了把自己放到一种很清静、很纯真、很空灵的状态,直接对大道产生感格。

第二个原因,我不是一个通晓大道的人,因此才敢到这儿说三道四。

因为是一个门外汉,所以放得很开,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目的是营造一种氛围,把大家带到为感格大道、体悟大道做准备的那种心境当中。

进入那种心境中以后,怎样去感格大道、体悟大道,就是你本人的事情,是谁都没有办法替代的。

为什么?

因为“说食不饱”,我在这里给你讲满汉全席,说上半个小时,你的肚子依然是空的。

身命不可以相代,我有的身命,我的因缘,因此我的经验和体会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你。

如何进入大道,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所以上一节课的时候,我说过,这个世界上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得把自己弄明白,把自己先安顿下来,否则干什么事情都会掣肘,都会牵牵绊绊走不好。

可以拿孔子的话做印证,他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是说,首先得弄明白自己的身心性命是怎么一回事,先把自己搞明白了,才好去跟别人打交道,去跟人和自然打交道,在与人和自然交流的时候,保持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

关于学习,古代的学者更多考虑的是一种内在的素质、素养,精神的修习与提高,现在的学者更多考虑的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例如高官显宦,名闻利养。

譬如做了高官、挣了大钱,可以在人前显摆显摆,这样的心态。

上一节课,有一个主题——教育的困境和我们责任。

那么面对教育的困境,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办?

当然这是浅层次、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当教育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人该怎么办,怎样安顿自己。

而要安顿好自己,仅靠个人主观努力是不够的。

我们不能说,啥事情都不管了,腿一盘,眼一眯,这个世界跟我没有关系,从今往后,把自己调整到至真至纯的状态,主观上一飞跃就可以了。

这就无异于,拔着头发,想把自己提起来一样。

为什么?

每个人都是有限责任公司,无时无刻不处在与其他物质、生命交流的状态。

我们要调整好自己,首先得处理好自己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古代叫天人关系。

天人关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

古代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大慧智者认为,人与人、与自然是一种统一与共生的关系。

有很多这方面的观点和论述流传下来,比如说,“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再比如说,宋代的儒家提出一个观点——“民胞物与”,老百姓是我的同胞,是我的兄弟;我们周围的环境、物品,也是我好朋友。

与这种观点完全对立,现在正在泛滥的,西方国家产生的一种观点,认为人跟自然是对抗和分裂的关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你是拿破仑,你厉害,我是老百姓,我不行,所以你是征服者,我是被征服者。

对于自然,更是这样,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分裂与被分裂,刺激与被刺激。

不断接受物质享受,不断接受物质刺激,从中寻找快感的那样一种关系。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美国产生一种理论,叫做“生产刺激消费,消费刺激生产”。

我用生产越来越多地东西,来刺激你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刺激消费是对的。

但是,倒过来一句很可怕,你有多大的欲望,我都可以去满足。

正是这样一种“生产刺激消费,消费刺激生产”的观念,把整个物质世界看成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享受,不断进行加工和改造的物品或原材料。

这样一种观念,正在极大地误导着整个人类和世界的走向。

想想看,假如全人类都达到美国人的消费水准,地球还能支撑几年?

现在在定位国家的时候,往往把一些国家定位为发达国家,一些国家定位为发展中国家,最不行的叫欠发达国家,实际上是受到这种理论的影响。

这种理论把我们带到一个面对自然、面对其他生灵甚至面对他人非常狂妄的状态。

所以我们现在得到的是一个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这样的一个生态环境。

我们总是在说,要构建心灵家园,营造一方净土。

喜马拉雅山上打了一个孔,提取上来的冰芯,按照年代分层,肯定是越在下面的越久远,越在上面的离现在越近。

结果发现,大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喜马拉雅山上的雪里面有煤粉尘、硫磺和二氧化碳颗粒等等。

我国在60年代,大量使用六六六,一种杀虫剂,结果到了80年代,在南极发现企鹅的尸体里面,还能发现六六六的残留物。

就是说我们现在这种发展方式,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只顾今天不管明天的发展方式。

法国有个暴君叫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被送上断头台了,他的爸爸路易十五说过一句话:

“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消费,超前消费,不断地消费;至于将来会不会发生美国大片《2012》中的那种情景,我不管。

为了子孙后代还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人类已经到了需要转一个大弯儿,回头来考量自己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让自然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从对抗斗争的关系,回归到和平共处的关系,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如果这个弯能转过来,地球将转危为安,人类将转危为安,我们的后代也将拥有无穷广大的未来;如果这个弯转不过来,很可能发展的美梦会很快转化为另一个梦:

末日的噩梦。

发展和末日,这两样都是西方文化特有的东西,中国文化里没有这些,有的只是知足、安康,宁静与祥和。

记得我小的时候,什么地方破了,随便抓点土抹在上面就好了。

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破伤风呀,感染啊,中毒啊这些情况。

那个时候的渭河有多大?

再看看现在的渭河有多大?

甚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还出现过断流。

往前倒推三十年,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每个沟里都有潺潺的溪水流出来;随便在地上挖个坑,一会儿就变成泉了,泉里渗出来的水,非常非常清亮。

现在呢?

高温、干旱像噩梦一样袭击着内陆地区的人们,而沿海地区的人们正在经受着台风、海啸的威胁。

自然灾害频发,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大大小小的地震的消息,的确,人类的发展已经让地球不堪重负了。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类在这种颠覆式的发展中,是不是得到了幸福呢!

我认为也没有。

通常听到的说法是,现在的人吃得饱、穿得暖,温饱解决了,但是并不快乐。

在大量享受物质世界提供的便利的同时,我们正在变成金钱的奴隶。

好的时候,我们在这样一种纸醉金迷的环境里面享受生活,被沉醉了、被麻痹了,在刺激中感到一点点快乐;而当这种快乐转瞬即逝,面对的将是大段大段出现的、越来越沉重的空虚和无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神经分裂、心理失衡、强迫症、自闭症患者。

为什么?

因为人和人的关系很正常。

那个时候,每个家庭的孩子比较多一些,家长很忙,生产队的队长一喊话赶紧往地里跑,还要学习毛主席语录,通常早上五六点出门,晚上八九点到家。

孩子在家里呆着没事干,就会随便串门,见到饭就吃、碰到炕就睡,你的孩子到我家是这样,我的孩子到你家也是这样。

大不了第二天中午还没回家吃午饭,妈妈会站在坡头上喊一声:

“死到哪里去了,咋就没音讯了,是不是让狼啃了”。

现在的孩子在自己家门口呆着,家长一转身,就找不见了,就把人丢了!

我以前在一中,一人一间住宿舍的时候,做好了饭,大家都是串来串去,边吃边聊。

等到买了商品房,安上铁门之后就不一样了,老死不相往来,等于住进了铁壁地狱。

处在这样一个非常封闭的物质空间,时间长了,精神也会封闭起来。

现在更进一步,有了手机,有了互联网,老婆孩子都不要了,美其名曰单身贵族。

一个人将自己置于六亲不认、孤立无援的境地,加上沉重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妄想症、抑郁症、孤独症,身心失调的越来越多。

除了折腾自己的,还有折腾别人的。

别人活得比我好,我嫉妒羡慕恨;别人活得不如我,又觉得丢了我的人。

我们的心就像天平一样,不停地摇摆,就是平衡不起来,每时每刻都处在不良情绪和念头的包围之中。

当你变成物质世界的奴隶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人与自然的分裂,随之带来的是人与人的分裂,几句话没说完就闹腾起来了,就杀人放火了。

想象一下,一棵树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当我们给它适当的外在条件和刺激,比如说,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的时候,它会很健康地成长。

但是,当我们不断加大刺激的力度和频次,剥它的皮,挖它的根,哪怕是去爱抚它,结果只能是树的干枯和死亡。

很多人养花养不好,原因就在这儿。

今天给它浇浇水,明天给它翻翻土,后天给它擦擦叶子,爱来爱去就把这个花给爱死了。

所以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惨剧,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爱死的;一种是恨死的。

如果我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念头和情绪,我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不仅被念头和情绪主宰着,我们还在堕落成官能的人,为某个器官活着。

比如说好吃,那当然是为嘴活着;一天到晚动念头,想着怎样把别人的东西弄过来。

从一个完整的人,挣扎堕落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器官。

当世界被败坏了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在世界和他人付出代价的同时得到自己的幸福。

在世界和人的分裂面前,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自己。

人类自从产生以来,一直有一种好奇心,想探求人生和世界的真相,并且为此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

我们人类用宗教的方式、哲学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去探索,但是在活动和发展中,往往就忘了出发时的目的,工具理性取代了根本理性,次生成果取代了本原成果。

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要到仁寿山上去转转,在街上遇到同学,说渭河边有一个公园很好,我们就去那里转转,结果就改道了。

本来我们的目的是要探究人类和世界的真相,但是走着走着,科学跟技术结合起来,技术跟物质结合起来,物质跟欲望结合起来,变成人追求享受的工具。

其他各种学问无不如此。

既然如此,就有必要正本清源了。

人生的真相、世界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就是我说的第二个方面。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的水与生命的实验,请杨华老师为大家播放这个视频。

(观看视频)

刚才我们看了江本胜博士的实验,他的实验成果是受到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而且也有很多人在自己家里通过这种方式做实验,印证了这一点。

普普通通的一杯水,只要给它施加一个意念,冻结以后,再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得到的结晶各有不同。

大体来说,善良温和的意念得到美好的结晶,邪恶粗暴的意念得到丑陋的结晶。

你看那些水果和米饭,感恩的语言让它保存更长的时间,甚至变成酒酿;咒骂的语言使它很快变质,长出霉斑和绿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第一个启示:

这个世界上有3种人,第一种是善意的人,第二种是恶意的人,第三种是冷漠的人。

这3种人里面哪一种最可怕?

冷漠的人!

这种人是废品。

他既不向这个世界发射正能量,也不向这个世界上发射负能量。

他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当然这样还是好的结果。

因为冷漠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自闭,自闭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孤独甚至精神不正常状态。

第二个启示:

当我们发出正能量信息的时候,自然与人的关系会更和谐;当我们发出负能量信息的时候,人与世界的关系会变得矛盾重重。

和谐的人际关系、天人关系,更加有利于你的奋斗取得成功;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天人关系当然会反过来增加你生存和发展的阻力。

第三点启示:

世界是一面镜子,当你对它微笑的时候,它也会对你微笑;当你对它哭泣的时候,它也会对你哭泣。

问题是,我们仅仅把这句话当做一种知识,一种哲理,一种教育别人的东西;从不把这句话与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本质联系起来,从不用这句话所蕴含的真理对照自己、检查自己。

我们都记得那句歌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问题在于,我们这样做了吗?

大道理谁都会讲,事到临头,又一个个变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起来,使单纯而美好的人生,变成整个世界的老大难问题。

这是南怀瑾老先生说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3种东西。

一种是精神,一种是物质,还有一种是人。

人处于物质和精神的连接地带,人的能量很强大,既可以让自己变成天使,也可以让自己变成魔鬼。

一旦人的能量发作出来,既可以让世界变成天堂,也可以让世界变成地狱。

还有一种分法:

一种东西叫能量,一种东西叫物质,一种东西叫信息。

人恰恰处在物质和能量之间,是个巨大的信息体。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同时又在发射信息。

按照中国古代哲学的分法,世界上有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

按照印度古代哲人的分法,世界上有4种物质,地水火风。

按照现代科学的分法,生命的基础单位叫做细胞,物质的基础单位叫做原子。

一个原子核,以及它的核外的电子,你看它与太阳系的构造像不像?

原来我们认为只有生殖细胞,才能够繁殖生命。

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而克隆技术则是不用生殖细胞,随便在生命体上取一个细胞,即可进行生命繁殖。

虽然在生命体上细胞的功能发生了分化,但初始的功能是一样的。

有一种激光摄影技术也叫做全息摄影技术。

它照的照片,比如说杯子,如果这个照片没有保存好掉到地上打碎了,在地上随便找一个碎片,把这个碎片放大之后重拍,依然是一个完整的杯子的形象。

江本胜博士的第四点启示:

世界是全息的,生命是全息的。

一个细胞、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太阳系、一个宇宙。

细胞和原子,既是生命和宇宙的组成部分,又是生命和宇宙的最小单位。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才是世界的真相,生命的实相,世界和生命的庄严相。

爱因斯坦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差不多用了前半生的时间,完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树起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两座理论物理学丰碑。

然后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进行统一场理论的研究,这一研究后来宣告失败了。

成功的是同期产生的新学科——量子力学。

把一个东西,一分再分,分到最后,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出现的东西没办法描述。

在你描述它的同时,它已经发生改变了。

它一会儿以能量的形式存在,一会儿又以质量的形式存在。

当我们试图描述它、观察它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给它附加了一定的信息,人是一个信息体嘛!

当我们人向这个世界发送正面的,善意的、温暖的、健康的信息的时候,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光明、真诚、单纯和美好;当我们向这个世界发送阴暗的、愤怒的、仇恨的、失败的信息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烦乱、卑劣、邪恶和让人不堪忍受的。

因此,一个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一定不能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你得不断地去与你的家庭、你的邻里、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修复关系。

在塑造自己道化、德化心灵的同时,不断地给这个世界发送正能量,让这个世界真正美好起来。

江本胜博士带给我们的第五点启示就是,整个宇宙,包括它的宏观世界、中观世界、微观世界,同属于一个生命体。

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正如当我们损害他人的时候,就是在损害我们自己一样。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为什么会失败?

因为世界上不是只有物质,物质上面还有精神,或者说还有能量,中间夹杂着需要不断调整修正的生命信息。

因为世界本来就不统一于物质。

如果世界统一于物质,地球就等同于火星,就不会在上面产生信息和能量这些高层次的东西。

爱因斯坦到了晚年的时候,他跟在20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进行超心理研究。

对灵异现象进行研究,这属于超心理学范畴。

现在呢,西方叫做频死体验研究。

他说:

“如果有来生,我会变成一个心理学家,而不是物理学家。

”他认为,精神现象对于他是一个比物理现象更具有吸引力的、更值得研究的领域。

在本讲座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共同诵读了《大学》。

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人修身进德的层次。

首先是格物。

对于格物有两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研究物理世界,印光大师的解释是革除物欲。

即便不能做到大公无私,最起码要做到少私寡欲。

先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对建设美好的人生发起信心,这是修身的第一步。

你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对这个世界上其他生命、其他物质的耗费和践踏之上。

格物之后是致知。

就是明白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儿,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儿。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不是知识,古代把这种状况叫做大彻大悟,明白了世界的真相和生命的实相,完后发起大愿,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叫致知。

然后静下心来,与人为善,知道乱七八糟的想法没用,怀着最大的善良和关爱,来对待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人和事。

这叫诚意。

通过诚意把自己的意识转变了,人格转换了。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你本来想努力向上做个好老师,但是周围的人会跟你说,何必那么麻烦,反正工资又一分不少。

你本来晚上要看一下书,结果有朋友叫你去喝酒,然后就对自己说,算了吧,何必要对不起自己呢!

我们的意识经常是这样的是吧!

只有当你忠于自己的生命,不愿意虚度光阴的时候,才会在你的心中产生正念,才能用你的正念影响身边的事事物物。

这叫正心。

你的念头转化了,你的意识转化了,你的情绪也随之转化了,现在你得静下心来,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起,一点一点调整你的身心,使你的生命状况、健康状况得到优化。

这叫修身。

当你养好了你的浩然正气,以你的浩然之气影响到家人、朋友和周围的环境的时候,就从内修转到外用,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其中最关键的是正心,我们要赋予自己新的价值,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要发生改变。

古代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老子少私寡欲,你到不了这一步,就没有办法。

正心就是赋予自己的生命以全新的意义。

正心之后要把修身这件事情真正做起来,因为说食不饱,说得一千,不如行得一步。

现在我们大家做做操,拍打拍打穴位,身体上得了受用你才能够产生信心,你才能够把正心、修身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

而后你的身心,就会向外发射正能量。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的《大学》。

中国古代有两套学问,一种叫大学、一种叫小学。

小学就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等这些东西。

让你进入书籍研读的这样一个工具,这叫小学。

掌握了这些工具之后,得进德修道,将自己臻至于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状态,这套学问叫大学。

在古代中国,有这样两样东西就足够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有些人说:

“算了吧!

不要崇拜孔夫子”。

孔夫子的数学水平大致就是小学毕业生的数学水平,无非是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孔夫子的学问,难道就是数学吗?

数学是应用科学,孔夫子的真学问是性命之学,是圣人的学问。

一种是形而上的东西,一种是形而下的东西。

古之学者为己,为己就要把自己往形而上的层面去提高,而不是仅仅往形而下的层面去扩展。

当然形而下的东西也要学,你得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但是够不够呢?

当然不够。

还有更高层次的东西。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东西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