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2157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docx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

2018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

试卷共八道大题,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A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园林集中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甲(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在造园时,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乙(因地制宜/师法自然)”。

园林以山水为主体,水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

园林四周有墙垣(yuán),景物藏之于内。

大园中往往还包有小园,如颐和园的谐(xié)趣园、北海的静心斋等。

这些小园是园中精华所在,宜静观盘桓(hénɡ)。

园林多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使景物曲折多变。

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丙(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参差散植,疏密有致,布置得妥贴宜人,松柏的姿态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掩映成趣,苍翠虬(qiú)枝与红墙碧瓦构成一幅极好的画面。

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

北宋画家郭熙说:

“春山①,夏山②,秋山③,冬山④。

”造园者多少参用了这些画理。

很多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命名,有时还加上很好的对联。

《老残游记》中写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的对联后,暗暗称道:

“真个不错!

”可见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

1.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因地制宜相辅相成

B.独树一帜因地制宜相得益彰

C.独树一帜师法自然相辅相成

D.别出心裁师法自然相得益彰

2.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冈峻岭墙垣(yuán)B.疏密有致谐(xié)趣园

C.妥贴宜人盘桓(hénɡ)D.掩映成趣虬(qiú)枝

3.在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①苍翠而如滴②明净而如妆③淡冶而如笑④惨淡而如睡

B.①明净而如妆②苍翠而如滴③惨淡而如睡④淡冶而如笑

C.①淡冶而如笑②苍翠而如滴③明净而如妆④惨淡而如睡

D.①惨淡而如睡②明净而如妆③苍翠而如滴④淡冶而如笑

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寺古僧闲云作伴,山深世远月为朋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做济南人D.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新编》中的小说只是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为由头,其主要情节和人物都是作者编造的。

B.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

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英国的欧·亨利。

C.韩愈,字退之,唐代散文家兼诗人。

他和欧阳修反对浮靡文风,倡导古文运动,被评价为“起八代之衰,开千年文统”。

D.《庄子》是战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

《逍遥游》一文是中国议论抒情文的极品,文中所体现的超越万物的心胸正是来自庄子自身的精神世界。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乐琴书以消忧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眄庭柯以怡颜D.己未有善,曰:

“我善是,是亦足矣”

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复驾言兮焉求

C.而彼且奚适也D.之二虫又何知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吾尝终日而思矣D.觉今是而昨非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C.懦者必说于色矣D.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0.下列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条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B.金就砺则利——金属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

C.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宋荣子能够做到)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D.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二、课内阅读(共10分)

阅读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节选,完成11—13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1.“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这句话的含义是(2分)

A.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眷恋。

B.残酷的统治也扼杀不了孩子们享受自由的天性。

C.暗示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长期性、残酷性。

D.表现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儿童世界的美好。

12.“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13.“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4分)

三、14、默写。

任选五句,在横线处填写原文中的句子。

(每空1分,共10分)

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悟”“知”“觉”等词,表达了自己对今昔生活的思考: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②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

,。

(《归去来兮辞》)

③《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飞翔时如果没有借助风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④作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象征的大鹏,早在战国时就被庄子在《逍遥游》中进行了一番奇妙的描绘,“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⑤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⑥《劝学》一文中以“锲而舍之,;锲而不舍,”之句劝诫求学者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

四、经典名著阅读题(10分)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字左右。

(1)有人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说中情节的安排有时也是如此。

你认为下列情节是“最好的安排”吗?

请从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结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条理清楚。

①《药》中,华老栓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

②《孔乙己》中结尾部分孔乙己大概已经死了,只有咸亨酒店的掌柜口中还念念不忘孔乙己。

(2)鲁迅先生在《呐喊》中,对人物名字的设计颇具匠心,请从《呐喊》小说集中任意挑选两例,加以赏析。

B卷(共50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16—18题。

(11分)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

【1】浮玉:

喻指金山。

16.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看,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17.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

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是(3分)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18.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试作简要分析。

(5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共13分)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

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

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

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

后方侍帝,闻变遽起。

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

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

“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

”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

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

“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

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

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

“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

”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

“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

”帝曰:

“今无他事。

”后曰:

“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

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

“尝闻仁宗以制科的轼兄弟,喜曰:

‘吾为子孙得两宰相。

’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

”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

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

旬日崩,年六十四。

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

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

1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遣人挈水踵其后阴:

暗地里B.姬言之帝,贷其死贷:

推卸

C.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殆:

几乎D.帝悚听,垂欲止垂:

接近,将近

2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3分)

①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②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

“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③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④捃至于诗,其过微矣

⑤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⑥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④⑤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

C.王安石变法因触犯了皇后的利益而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

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

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

22.把文中画线在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8题。

(共26分)

迷失

头发稀少,却梳得纹丝不乱,抹了发蜡后飘出的是雪花膏的香味,两个肿眼泡像熟透了的柿子,短袖衬衫扎在藏青色的长裤里,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仿佛不肯松手似的握得好紧,不晓得里面装了些什么。

这是“丁老七”给我的第一印象。

他也就五十岁出头的年纪,乍看上去,一副基层领导的派头。

我是在陶瓷厂的包装车间见到他的,此时,刚打响上班铃。

许多先他进厂的老同事都跟他打招呼:

“丁老七,眼睛都睁不开啦!

”而其他人则称他为“老七师傅”,或叫他“丁师傅”。

然后,大家叽叽喳喳,说东讲西,一天的工作就宣告开始了。

“丁老七”方才还在挤眉弄眼和大家开玩笑,转眼间,像变魔术一般,就换上了白色围裙,坐上了绞草凳。

我注意到,他的那双手与众不同,巴掌极宽大,像蒲扇,如胡萝卜样粗的手指已经变了形,想来定与职业有关。

他绞草动作之熟、速度之快,令我目不暇接。

按镇上民间的叫法,陶瓷包装称之为“绞草”。

几乎所有瓷器都是用稻草来包装的,故在每年的秋收后,便可见到远乡四邻的农民一车车将禾秆运到镇上来卖钱。

通常绞草的程序并不复杂,以包碗为例:

十只为一摞,先做草把子,把碗理整齐置于草把子上,用草结两头扎紧,再用禾秆卷筒,又扎一次较宽的草结,起到美化效果,最后用篾打几道箍,别上写有品名等级的标识,便算完了。

手艺好的师傅绞的草,无论怎么扔都不散,就是从二层楼高丢下去,里面的瓷器也准保不会破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神。

一直以来,绞草师傅是受人尊重的,颇有几分威风。

更何况,彼等前辈里还出了个在镇上赫赫有名的郑子木,此公在清嘉庆年间为争取绞草工人的生存待遇,视死如归地穿戴起衙门大堂上烧得通红的铁靴铁帽,用生命换来罢工胜利,也为这个行业刷了金。

从那以后,全镇的绞草工人都系一条白围裙,以示永久的祭奠。

车间主任对我说,“丁老七”是包装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早在六十年代技术等级评定时,最高级为八级,他就评上了七级半。

于是,大家都不叫他的大名,直接就叫他“丁老七”了。

他的徒子徒孙加起来数都数不清。

逢年过节,照行规,徒弟们都会买些烟酒糕点上门去孝敬自己的师父。

尤其是在过年时,徒弟们前脚跟后脚地去拜年,他老婆酒糟冲鸡蛋都忙不过来。

在那个漫长的夏天,作为厂团委的挂点单位,我天天都去包装车间,一来二去,我与“丁老七”混得滚熟,中午吃饭就端碗过去陪他闲扯。

直到那时候,我才弄清楚陶瓷行业分工细、派别多,干绞草这行的属杂帮,以南昌人为主。

“丁老七”才八岁便入了这一行,从南昌乡下到镇上时,连草结都打不紧,要不是师父庇护,早被老板赶跑了。

一个八岁的小孩讨口饭吃实在艰难,好在他勤快,肯吃苦,绞草行的活做了个遍,最后没有哪样不懂、哪样不通。

师父师娘都喜欢他,师满后按规矩本可另立门户,他却情愿留在师父身边打下手,领的钱不多,但他倒心甘情愿。

后来师父做了老板,他也没离开。

“不跟你吹牛,我是跑过大码头的。

”他炫耀地说。

他把橱里的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拿出放在腿上,取了一个信封出来,从里面倒出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都是在上海、武汉等地的留影。

照片里的“丁老七”穿戴齐整,一幅风华少年的姿容。

在把信封放回包里时,他又掏出“劳动模范”奖章、“先进生产者”奖状,还有一本《毛主席语录》,翻看扉页,上面有赠送者的签名。

“丁老七”得意地说“不晓得他是哪个吧?

跟你说,原来他是我们厂的军代表,好有名,老八路,后来调去北京了!

掰着指头算算,“丁老七”在这一行干了四十多年。

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最出风头的就是为前来厂里①的首长表演。

那次他把餐具、茶具、酒具等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物件混在一起包,不到半个钟头就完成了。

然后,他让两个徒弟将包好的这一挂瓷器从一米多高向下丢,摔在地上,然后开包②,竟无一件破损。

首长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技艺高超。

“丁老七”一讲起这段,便摊开来与众不同的一双宽大巴掌,眯着一对肿眼泡,沉醉在昔日的荣光中。

可到后来,“丁老七”竟然被废了。

听说陶瓷包装实行革新,用纸箱、泡沫取代禾秆,打包机、泡沫板占据了包装车间的显眼位置。

“丁老七”对此极为排斥,添了许多无名之火,上班后他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那种叫设备的庞然大物,他钟情的是禾秆,是篾条。

好多人都劝他要看开些,要跟上时代,英雄总还会是英雄。

可他不为所动,鼻子一哼,说“老子不做了!

”于是跑到厂劳资科办了买断工龄手续,自己选择了下岗。

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厂里见到过“丁老七”。

又过了几年,我在镇上报社门口看见一个保洁员,穿了件环卫工人的黄红相间的马甲,口袋里插了瓶农夫山泉。

可瓶里装的是自泡的茶水,泛着啤酒样的泡泡。

那人左手拎着可翻动的垃圾箱,右手握把夹垃圾的铁火钳,时不时停下脚步望一眼擦身而过的车水马龙,目光游离飘忽、木讷呆滞。

乍一眼,我几乎没有认出这是曾经熟识的“丁老七”。

(取材于梅坚《瓷器人物》)

2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考查检查B.视察检查

C.视察检验D.考查检验

24.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老七”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在作者看来他“一副基层领导派头”,官腔十足,缺少工人的朴素与热忱。

B.“丁老七”并不是丁师傅的本名,人们之所以这么称呼他,是在表达对丁师傅高超的“绞草”技艺的钦佩与赞许。

C.陶瓷厂用纸箱、泡沫代替禾秆,用打包机取代“绞草”工人纯手工劳作,这场包装革新遭到了“丁老七”的抵触。

D.“丁老七”从受人尊重的绞草师傅变为一名环卫工人,对“丁老七”这一人生际遇,作者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

25.“丁老七”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6.作品结尾处对“丁老七”的描写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分)

27.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题目“迷失”的含意。

(5分)

28.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行当”(即传统的手工技艺劳动)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老行当”生存发展的看法。

(6分)

C卷(共50分)

八、2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者:

如果将写作比作一种运动的话,你觉得它与哪个项目最相像?

    作家:

登山吧。

不过有的登山者是去看如火如荼的红叶的,那里游人如织;有的登山者则要一睹险峻的冰峰,那里人迹罕至。

    记者:

这二者谁更可贵呢?

你自己又属于哪一类?

    作家:

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认为更可贵的答案。

我属于后一类人,也许各行各业都有像我这样的人。

上面这段对话,引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思考、想象?

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语文试题答案

1.2.D3.A4.A

5.D(A.情节和人物不都是作者编造的;B美国欧亨得;C.他和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6.B(名作状)7、A8.C表修饰9.B10.A三径:

隐士所居的院落11.C

12、不矛盾。

两者描写对象不同。

“忧郁和谦虚”写的外在的脸相(2分);“高高兴兴”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和心情。

(2分)

13、指出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的出现绝对不是个别情况,而是一种社会现象,(2分)只要别里科夫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还在,反动的沙皇政府还在,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必然继续存在。

(2分)

四、经典阅读

2、《孔已》中孔乙己名字以“孔”为姓,有明显批孔孟之首的意思;《药》将两家悲剧的牺牲者取为“华”“夏”两姓,以此代“华夏”即中国;《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是没有名字的,用“单“作姓,似乎意在说明她的凄苦、孤单;《风波》中九斤、七斤等人物有号无名,是为了讽刺保守派、复辟派而取的;《狂人日记》以“狂人”二字为主人公取名,不仅符合小说的内容与形式,而且也符合“五四”时期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和特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叛逆性与反抗性。

五、16、(3分)D(“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17(3分)B

18.(5分)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

“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

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六19、B,贷:

饶恕。

20、选C,②是曹皇后激励侍从护驾的办法,与“仁慈”无关,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⑤是说她因循守旧,可以排除D项

21、选D,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阴险与毒辣”不恰当;C项没有依据。

22、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放他到外省去。

译文:

慈圣光献曹皇后,是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也是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

明道二年,郭皇后被废,曹皇后被聘入宫中。

景佑元年九月,她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曹皇后性情慈善节俭,重视农耕,常在皇家宫苑中种植谷物,亲自养蚕。

农历八年闰正月,仁宗皇帝准备在闰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陈设彩灯过灯节,被曹皇后劝住了。

过了三天,几个卫士作乱,乘着夜间穿房越舍,直趋仁宗皇帝的寝室。

曹皇后当时正在侍奉皇帝,听说事情有变,慌忙起来。

仁宗皇帝打算出逃,曹皇后关闭殿门,抱住皇帝,急忙呼唤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带兵入宫平乱。

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叫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太监们假报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曹皇后申叱道:

“乱兵就在附近杀人,你们还敢胡说!

”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

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太监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

“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

”因此,人们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消灭。

宫女参与卫卒变乱的,论罪当死,她们向仁宗所宠爱的妃嫔哀求免死,这位宠姬转告仁宗后,仁宗饶恕她的死罪。

曹皇后便穿戴上正式的服饰,进见皇帝,请求依法处理作乱的宫女,并说:

“不这样,无法肃清宫中(的坏人)。

”仁宗让她坐下,曹皇后不坐,站着坚持自己的要求,过了不久,最后还是把宫女杀掉了。

起初,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变革了旧的典章制度,曹皇后在适当的机会对神宗皇帝说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不应该轻易改动。

熙宁年间祭祀太庙的前几天,神宗皇帝来曹皇后的住所。

曹皇后说:

“以前我每当听说老百姓有什么苦处,一定要告诉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就推行减租政策,现在也还是应该这样。

”神宗皇帝说:

“现在没有什么事。

”曹皇后说:

“我听说老百姓对于青苗法、助役法叫苦不迭,这两种法令应当停止实行。

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放他到外省去。

”神宗皇帝听了很吃惊,几乎已经准备停止施行这些法令,但还是被王安石操纵了,这件事无果而终。

苏轼因为写诗犯了法,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中,大家都以为他必死无疑。

曹皇后听说此事,便对神宗皇帝说:

“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时,高兴地说:

‘我为子孙们找到两位宰相。

’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

从诗句中搜寻过错,即使有错也是小错。

我的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因为冤枉好人、滥加罪名而伤害天地的中正和平之气。

对苏轼一案,还要仔细审查才好。

”神宗皇帝流下眼泪。

苏轼因此而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