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中考化学模拟最后一卷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中考化学模拟最后一卷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中考化学模拟最后一卷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高钙牛奶中含有钙元素,所以牛奶中加入适量乳酸钙补充钙元素,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D、葡萄糖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铝合金是有机合成材料
B.化石燃料燃烧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用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渍是利用乳化作用
D.用武德合金做保险丝是利用其熔点高
【分析】A、根据合金是金属材料解答;
B、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与光能解答;
C、根据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渍是溶解解答;
D、根据用武德合金做保险丝是利用其熔点低解答.
A、铝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错误;
B、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与光能,故正确;
C、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渍是溶解,不是乳化,故错误;
D、用武德合金做保险丝是利用其熔点低,故错误.
答案:
B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材料、能量的转化形式,合金的特点.难度不大,该题涉及了两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对物质变化的判断,另一方面是一定注意符合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条件.
4.下列几组物质鉴别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鉴别羊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的方法──灼烧闻气味
B.鉴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C.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pH试纸
D.鉴别生石灰和硝酸铵固体﹣水
【分析】A、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能想象进行分析;
C、根据食盐水、蒸馏水都显中性进行分析;
D、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
A、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否则是化纤织物,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食盐水、蒸馏水都显中性,测定pH值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用水可以鉴别,故D正确.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5.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B.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l2
C.该原子的质子数是8D.该原子带12个单位正电荷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2,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2,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相符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可燃性
B.铝制成铝箔──﹣铝有延展性
C.铁粉作食品的保鲜剂──﹣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
D.二氧化碳作灭火剂──﹣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可燃进行分析;
B、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进行分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可燃,氧气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A选项说法错误;
B、铝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粉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可用作食品保鲜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原子﹣H2B.硝酸根离子﹣NO3﹣
C.两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D.氯化铁﹣FeCl2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进行判断即可.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
2H,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N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2S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研究氢气燃烧产物
探究水的组成D.
除去河水中泥沙
【分析】A、根据木炭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氢元素燃烧的产物是水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过滤可以讲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A、木炭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不会有明显的改变,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A错误;
B、氢元素燃烧的产物是水进,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以研究氢气燃烧产物,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后物质中含有氢、氧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过滤可以讲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所以该操作除去河水中泥沙,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告诉学生不但要会做实验,更要学会观察,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9.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只有乙是单质
B.丙是一种有机物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一个丙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分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O2+3H2
CH3OH+H2O.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气属于单质,故说法正确;
B、丙是甲醇,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3,故说法错误;
D、丙是甲醇,观察微观构成,化学式为CH3OH,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故说法正确;
【点评】学会阅读分子的模型示意图,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图形判断分子原子构成和化学式,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10.如图是表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S大小比较:
S(A)>S(B)>S(C)
C.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冷却到t1℃时,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S大小比较:
S(B)>S(A)>S(C),故B错误;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冷却到t1℃时,C溶液中不会有固体析出,故C错误;
D、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
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uO
Cu+H2O,该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氢元素的化合价B.固体的质量
C.固体的颜色D.原子的种类
【分析】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元素的化合价、现象和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A.在反应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在生成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故错误;
B.反应前的固体是氧化铜,反应后的固体是铜,该反应中的固体由CuO→Cu,固体质量减少了,故错误;
C.反应物氧化铜是黑色固体,生成物铜是红色固体,固体颜色由黑色慢慢变成红色,故错误;
D.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以及数目均不改变,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反应的实质、现象、质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2.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有关该实验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
A.a是铜,b铁
B.X可以选用硫酸铜溶液
C.X可以选用稀盐酸
D.操作Ⅰ和操作Ⅱ中使用的玻璃棒的作用一样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
铁能够被磁铁吸引,因此A是铁;
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反应,因此过滤可以得到B,即金属铜;
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作用,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进行分析.
A、铁能够被磁铁吸引,因此a是铁;
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反应,因此过滤可以得到b,即金属铜,故A错误;
B、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所以X可以选用硫酸铜溶液,故B正确;
C、X选用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镁对于硫酸镁是杂质,故C错误;
D、在过滤过程中,玻璃杯的专业是引流,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作用,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所以操作Ⅰ和操作Ⅱ中使用的玻璃棒的作用不一样,故D错误.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制备,做本类题型时,要注意题目给出的信息,利用已知条件来解决有关的问题.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还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综合性比较强,要认真掌握.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32分)
13.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其中蕴含了很多的化学知识,请回答:
(1)赛龙舟,龙舟的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 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吃粽子,粽子外包粽叶,内有糯米、鲜肉、火腿、蛋黄、香菇等多种食物馅料,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糯米 .
(3)挂艾草,艾草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蚊子能较远地闻到艾草香味,说明艾草香味成分微粒具有的一种性质是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
(4)饮雄黄酒,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As2S3),有关硫化砷的说法正确的是 c (填标号).
a.含有三种元素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c.砷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75:
48d.相对分子质量是235.
【分析】
(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3)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
(4)a、根据硫化砷的化学式为As2S3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分析解答;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1)雕刻木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3)蚊子能较远地闻到艾草香味,说明香味成分微粒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4)a、根据“硫化砷”的化学式为As2S3可知硫化砷是砷、硫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硫化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39.0%,故b说法错误;
c、硫化砷中砷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75×
2:
32×
3=75:
48,故c说法正确;
d、硫化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
2+32×
3=246,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物理;
(2)糯米;
(3)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4)c.
14.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注明:
C处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多余的气体反应物)
(1)探究燃烧条件:
B处盛放木炭粉实验①:
先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处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②:
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粉燃烧;
实验③:
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处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①与实验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实验②与实验③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另一个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模拟工业炼铁:
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
实验④:
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_,在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 ,在D处的尾气处理的方法为 点燃 .
(3)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
B处盛放过氧化钠粉末
资料摘要: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
实验⑤:
在A处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固体变成白色,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元素推断,该白色固体物质是 碳酸钠 (选填“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2Na2O2=2Na2CO3+O2 .
(1)根据燃烧的条件: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及原理进行分析回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想生成物,并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1)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二者的不同在于实验②进行了加热,所以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②通入的是氧气,所以说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故填:
温度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在B处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C处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D处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未反应完毕的一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在D出口处放一燃着的酒精灯点燃排出的尾气.故填:
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CO2+2NaOH=Na2CO3+H2O 点燃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不存在氢元素,所以生成物不可能是含有氢元素的碳酸氢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故填:
碳酸钠 2CO2+2Na2O2=2Na2CO3+O2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可燃物燃烧条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以及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题目新颖创新度高,学生的解题关键还是掌握好相关的实验原理及结论.
15.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表示反应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若往D、E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均显蓝色;
D与E两种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
C与E的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E中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钠元素,则E的化学式是 Na2CO3 ,其俗名是 纯碱 ;
(2)D的名称是 氢氧化钙 ,D在生产中的用途是 改良酸性土壤 (举一例).
(3)A、B、C、D、E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构成B的微粒是 原子 (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4)写出B与C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分析】根据“D、E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均显蓝色”,说明D、E两种溶液都为碱性;
根据“D与E两种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
根据“C与E的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结合图框,则推测:
A可能为四氧化三铁、B可能为铁、C可能为稀盐酸、D可能为氢氧化钙、E可能为碳酸钠,代入检验.
根据“D、E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均显蓝色”,说明D、E两种溶液都为碱性;
A可能为四氧化三铁、B可能为铁、C可能为稀盐酸、D可能为氢氧化钙、E可能为碳酸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E可能为碳酸钠,E中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钠元素,则E的化学式是Na2CO3,其俗名是纯碱;
(2)根据分析,D可能为氢氧化钙,故D在生产中的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3)根据分析,A可能为四氧化三铁、B可能为铁、C可能为稀盐酸、D可能为氢氧化钙、E可能为碳酸钠,故A、B、C、D、E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构成B的微粒是原子.
(4)根据分析,B可能为铁、C可能为稀盐酸,B与C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Na2CO3,纯碱;
(2)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3)A;
原子;
(4)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28分)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如图中标号D仪器的名称 酒精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组装发生装置的仪器可选 ABF(或ABCE) (填标号),该套发生装置组装后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先把导管口浸没在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
(3)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1,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空气的密度为1.293g.L﹣1),难溶于水.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可制取乙烯,其发生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应用 排水 法收集乙烯,收集满后,将导管移出集气瓶,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 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小心地
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倒立在桌面上 .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根据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据此选择发生装置所用仪器,并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
(3)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可制取乙烯,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
并据乙烯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结合排水法收集气体解答.
(1)标号仪器是加热用的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CO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容器可选试管,并用铁架台固定,再选择单孔塞,也可选择双孔塞,并选择可随时添加稀盐酸的长颈漏斗;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把导管口浸没在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乙烯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所以不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满后,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