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1243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 方(第1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幂的底数与指数.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乘方的意义,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的符号,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min阅读】

阅读教材P41~P4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min反馈】

(一)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在式子an(n为正整数)中,a叫底数,n叫指数,an叫幂.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3.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5.计算:

(1)(-3)4;  

(2)-34;

(3)

3;  (5)(-1)2018.

解:

(1)原式=81. 

(2)原式=-81. (3)原式=-

. (4)原式=1.

(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2)100+(-2)101;

(2)(-0.25)2017×42018.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算式的特点,利用乘方的意义进行简算.

【解答】

(1)原式=(-2)100+(-2)×(-2)100

=(1-2)×(-2)100

=(-1)×2100

=-2100.

(2)原式=(-0.25)2017×4×42018

=(-0.25×4)2017×4

=(-1)2017×4

=(-1)×4

=-4.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灵活运用乘方的定义的逆应用,把底数相同的幂转化成指数也相同后,再逆应用运算律解答问题.

【例2】计算:

(1)-14+|3-5|-16÷(-2)×

(2)6×

-32÷(-12).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解答】

(1)原式=-1+2-16×

×

=-1+2+4

=5.

(2)原式=6×

-6×

-9×

=2-3+

=-

.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计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一根长1m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C )

A.

3m B.

5m

C.

6m D.

12m

2.计算:

(1)

2;

(2)-1.52;

(3)8+(-3)2×(-2);

(4)-14-

×[2-(-3)2];

(5)-33+(-1)2018÷

+(-5)2;

(6)(-0.125)2016×82018.

解:

(1)原式=

. 

(2)原式=-2.25. (3)原式=-10. (4)原式=

. (5)原式=4. (6)原式=64.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求1+2+22+23+…+22017的值,可令S=1+2+22+23+…+22017,则2S=2+22+23+24+…+22018,

所以2S-S=22018-1,故S=22018-1.

仿照以上推理,求1+5+52+53+…+52017的值.

【互动探索】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设S=1+5+52+53+…+52017,用5S-S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设S=1+5+52+53+…+52017,

则5S=5+52+53+54+…+52018.

所以5S-S=52018-1,

故S=

.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乘方,读懂题目提供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的乘方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5.2 科学记数法(第2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和特征,能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一些大数,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普遍存在以及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同时增强活动性和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min阅读】

阅读教材P44~P4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min反馈】

1.把下面各数写成幂的形式.

(1)100=102;

(2)1000=103;

(3)10000=104;(4)100000=105.

2.一个大于10的数都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1且小于10的数,n是正整数,用这种方法表示数叫做科学记数法.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时,整数的位数与10的指数的关系是整数位数-1=指数.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24800000;

(2)-5764.3;

(3)361万.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科学记数法中的n怎样确定?

【解答】

(1)24800000=2.48×107.

(2)-5764.3=-5.7643×103.

(3)361万=3610000=3.61×106.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对于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a是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后的结果,n是比原数整数位数少1的正整数.

【例2】将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1)1.2×105;  

(2)2.3×107;

(3)3.6×108;  (4)-4.2×106.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怎样确定位数?

【解答】

(1)1.2×105=120000.

(2)2.3×107=23000000.

(3)3.6×108=360000000.

(4)-4.2×106=-420000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绝对值大于10的有理数化成原数时,只需把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即可,不足的用零补充.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2017年,山西省接待入境游客95.71万人次,实现海外旅游创汇3.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38%、10.32%;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338.6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49%、26.27%.实现旅游总收入约5360亿元,同比增长26.21%.数据536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B )

A.0.536×1012元

B.5.36×1011元

C.53.6×1010元

D.536×109元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下列各数.

(1)30060;

(2)15400000;

(3)123000.

解:

(1)3.006×104. 

(2)1.54×107. (3)1.23×105.

3.已知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1)2.01×104;

(2)6.070×105;

(3)-3×103.

解:

(1)20100. 

(2)607000. (3)-3000.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1)-3.65×105与-1.02×106;

(2)1.45×102017与9.8×102018.

【互动探索】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对比比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方法.

【解答】

(1)|-3.65×105|=3.65×105,|-1.02×106|=1.02×106.

因为1.02×106>3.65×105,

所以-3.65×105>-1.02×106.

(2)因为9.8×102018=98×102017,98>1.45,

所以1.45×102017<9.8×102018.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比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时,利用乘方的意义,把10的指数转化成相同的,然后比较a的大小,若a大,则原数就大;若a小,则原数就小.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科学记数法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5.3 近似数(第3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近似数的使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近似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按给定的精确度或有效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min阅读】

阅读教材P45~P4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min反馈】

1.在现实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能准确地表示一些量的数,称为准确数;近似数是与实际的准确数非常接近的数.

2.下列各个数据中,哪些数是准确数?

哪些数是近似数?

(1)小琳称得体重为38千克;

(2)现在的气温是-2℃;

(3)1m等于100cm;

(4)教窒里有50张课桌;

(5)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

解:

(1)小琳称得体重为38千克,是近似数. 

(2)现在的气温是-2℃,是近似数. (3)1m等于100cm,是准确数. (4)教室里有50张课桌,是准确数. (5)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是近似数.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按照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238(精确到0.001);

(2)2.605(精确到0.1);

(3)20543(精确到百位).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精确度?

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解答】

(1)0.0238(精确到0.001)≈0.024.

(2)2.605(精确到0.1)≈2.6.

(3)20543(精确到百位)≈2.05×104.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近似数一般是由四舍五入得到的,当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时,近似数的末位数字0不能省略.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近似数32与32.0的精确度相同

B.近似数5万与近似数5000的精确度相同

C.近似数0.0108有3个有效数字

2.近似数1.02×105精确到了千位.

3.把489960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是4.90×105.

4.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

(1)0.6328(精确到0.01);

(2)7.9122(精确到个位);

(3)130.96(精确到十分位);

(4)46021(精确到百位).

解:

(1)0.63. 

(2)8.

(3)131.0. (4)4.60×104.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已知有理数x的近似值是5.40,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互动探索】如果近似值5.40是“四舍”得到的,那么原数x最大是5.4+0.004=5.404;如果近似值5.40是“五入”得到的,那么原数x最小是5.40-0.005=5.395.原数x的取值范围是5.395

【答案】5.395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准确值的取值范围,如果近似值是“四舍”得到的,那么原数最大;如果近似值是“五入”得到的,那么原数最小.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近似数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