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8550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docx

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

2022年小学毕业班数学考试复习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

1、落实双基

把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的分散的数学知识加以系统化整理,勾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落,针对学生的实际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缺陷。

2、培养能力

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掌握教材特点,复习时要加强综合性,实践性,表达现实的、生活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表达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评价

复习时要注意反思与评价。

通过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反思查找缺乏,弥补缺漏。

通过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开展性。

二、纲要依据

本考纲依据《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和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参考小学数学课程尺度,根据小学数学毕业考试面向全体,全面检测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成水平而制定,是指导全县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复习的考纲。

三、复习范围:

以十册教材第六单元涉及的复习内容为主。

本单元内容约占本册教材内容的40%,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它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材把全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划分为六部分。

1、数和数的运算;2、代数初步知识;3、应用题;

4、量的计量;5、几何初步知识;6、简单的统计。

这六部分内容,依照知识间的联系,加以编排,使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比拟完整和系统化。

复习时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复习方案。

四、复习要点及要求:

1、数和数的运算

包含:

(1)数的意义;

(2)数的读法和写法;(3)数的改写;(4)数的大小比拟;(5)数的整除;(6)分数、小数的基天性质;(7)数的运算

(1)数的意义包含的知识点

①自然数、整数;②分数;③百分数;④小数;⑤循环小数。

要求:

明确数的分类,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掌握自然数、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准确说出每个数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会进行数的分解与组成。

认识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2)、数的读法和写法包含的知识点:

①整数读写法;

②小数读写法;

③分数读写法。

重点是:

整数的多位数读写。

其中中间、末尾有零的数读写是难点。

要求:

①正确读写整数、小数、分数。

②由于较大数目的读写比拟抽象、枯燥,复习时要借助“分级线“加强指导,另外要提供现实生活的报道数据,感受多位数与现实的联系,调动学习学习的热情,体验大数目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和应用意识。

(3)、数的改写包含的知识点:

①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②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③求小数的近似数。

④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相改写。

⑤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不包含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难点是:

“改写”与“省略”之间的区别

要求:

①复习时着重比照训练,在比照训练中体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②改写、互化时注意互化方法灵活性的训练

(4)、数的大小比拟包含的知识点:

①整数大小比拟;

②小数大小比拟;

③分数大小比拟;

④百分大小比拟;

⑤整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比拟。

难点:

分数大小的比拟。

要求:

①掌握比拟方法,会比拟数的大小;

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每一类数的比拟方法之间的联系、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个性化学习。

通过复习,学生应该到达运用抽象的数进行比拟的水平,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不同,在比拟数的大小中允许学生采取不同的比拟方法。

④注重比拟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

⑤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拟是一个难点,复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科学的比拟方法。

(5)、数的整除包含的知识点:

①整除、除尽、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③分解质因数。

(一般不超过两位数)。

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要求: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概念非常多,又很抽象,应该着重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

①以理解概念、正确应用概念为主要目的。

由于这部分概念抽象,学生复习时会有一定难度,为了降低学生的难度,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做出准确判断即可。

②掌握20以内的整数的特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最大的、最小的)。

③加强概念辨析,深入理解掌握概念。

在概念辨析中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理解每个概念的真正含义。

④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到达“举一反三”的目的。

表达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

⑤关于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的问题,要加强实际应用训练。

(6)、分数、小数的基天性质包含的知识点:

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更;

2、约分、通分。

要求:

分数、小数的基天性质是分数、小数计算的基础。

通过复习使学生稳固分数、小数的基天性质,并且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于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涉及的比拟少。

小数点位置移动是一个难点,复习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

包含有余数的除法

2、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

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含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拟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这三小节是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放在一起整理和复习。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是在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扩展来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运算的意义,教材中整理成表格,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要求:

①复习时这张表格应让学生完成,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表格、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这张表格,让学业生经历这个过程,对于他们认识、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可培养他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②四则运算的法则的复习方法同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复习方法是相同的。

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回忆法则,体会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乘、除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不需要用语言准确概括出来。

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加入运算的数不宜过大,依照《课标》要求降低计算的难度,但要加强计算的准确度,计算方法的灵活度的训练。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重点:

一是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复习时严格要求学生作到下面四点:

一看有无抄错数;二看顺序是否正确;三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四看算法是否最优化。

③关于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等量关系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它是解方程的基础。

④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除教材列表格中列出的运算定律外还应包含减法性质、商不变的规律)。

复习时要要把这些定律应用到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

除了应用定律进行比拟典型的简算外,还应进行一些简算的基本技巧性的训练。

⑤重视0和1在计算中的位置和作用。

重点理解倒数的概念及求倒数的方法。

⑥加强口算,强化估算意识的培养。

2、代数初步知识

知识要点:

(1)、用字母表现数:

表现计算公式、运算定律;表现数量关系。

(2)、简易方程:

①方程概念;②解方程;③列方程解文字题。

(3)、比和比例:

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②求比值、化简比;

③比例尺的意义及计算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

要求:

这部分知识学过的时间不长,学生又经常用到,复习时不用过多讲解。

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通过具体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这部分知识复习时,注意以下知识的区别:

①a2与2a;②X-2=3、3-X=2;③比和比例;④比与除法、分数;⑤比的基天性质与比例基天性质;⑥求比值与化简比;⑦正比例与反比例。

由于这部分知识易混的概念较多,建议采取比照方法进行复习较好。

不要进行纯理性概念上的比照,要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来体验、感悟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应用题

知识要点:

①、简单应用题:

简单应用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复习时从简单应用题开始,通过简单应用题的复习,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常用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②、复合应用题:

是复习的一个难点,复习时重点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较为适宜。

复合应用题不超过三步。

③、列方程解应用题:

包含一般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一般直接设未知数。

复习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找到等量关系。

④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重点训练学生确定比例关系,找准相对应的数。

⑤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一般不超过三步,运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掌握算术解题技能。

重点复习内容详见:

第九册后的总复习及十册的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两者综合起来分类复习。

⑥用不同的知识解容许用题:

这里“转化分率”的目的重在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不提倡每个学生都用多种方法解题。

要求:

①、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强化基本功训练。

②、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浮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表达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部署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用算术方法解“反叙”应用题只作为思考题。

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把应用题复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应用题复习过程中要作到“三个注重”: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沟通解题思路;注重比照、变式,加深理解;注重综合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4、量的计量

知识要点:

(1)常用的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

(2)常用的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时间单位:

进率,年月日,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4)名数改写:

聚法和化法

⑸丈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难点:

建立各个单位的空间观念,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要求:

(1)记住计量单位比拟简单,但要建立计量单位的概念却是一个难点。

复习时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具体实物,比一比、说一说计量单位的大小。

加深理解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稳固强化学生们已建立起来的这些单位的空间观念,到达能准确应用这些单位的目的。

(2)掌握计量单位名数的改写方法,进行正确的化聚。

5、几何初步知识

知识要点:

(1)平面图形认识;

(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立体图形的认识;(4)立体图形的外表积和体积。

(1)平面图形认识

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②角的特征、角的分类、角的度量方法。

(周角选学)

③垂直与平行。

概念、特征、画法。

④三角形。

画高,特征,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知道三角形内角和。

⑤四边形。

每类图形的特征,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⑥圆与扇形。

圆的特征、直径、半径的特点,扇形与圆的关系(选学)。

⑦轴对称图形。

(能画出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要求:

①掌握特征、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点——线——面——体的联系。

②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合理的判断、选择。

(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①理解周长与面积概念。

②掌握每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③能应用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

(3)立体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②长、正方体的关系。

注意长、正方体、圆柱体侧面、外表展开图的特征及操作实践活动。

⑷立体图形的外表积和体积

①明确立体图形的外表积、体积、容积的概念。

②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外表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③建立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联系。

④加强体积与外表积的区别、体积与容积的区别的比照训练。

⑸动手操作

知识要点:

1、图形的拼凑与分割

2、丈量长度、角的大小

3、画平行线、垂线(高)、对称轴

4、依照一定的(长度、度数、比例尺)要求画图形

5、按要求弥补图

要求:

1、几何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知识容量比拟大。

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参加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综合性强的问题,让他们多观察、多动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稳固所学的知识,体验胜利的快乐,掌握学习的方法。

切忌:

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一直提问,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2、计算量较大,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

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值。

比喻:

记住112——252、π——9π的值可以加快圆面积和周长、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计算的运算速度。

6、简单的统计

知识要点:

1、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统计表、统计图:

了解统计表、图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会填写统计表,会分析统计图表。

(扇形统计图选学)

要求:

复习时忌机械练习,单调地填表、制统计图,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实践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完成统计知识的复习任务,既到达了稳固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落实教材要求,全面表达《课标》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要把复习与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复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反思,主动学习,主动开展和提高的过程。

3、复习时要注意着眼于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提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开展。

4、掌握毕业班教学复习课的基本步骤:

⑴拟订好复习方案。

在制订复习方案时,要明确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难点、复习时间(复习课时)和复习进程等。

⑵梳理好知识网络。

(详见上述复习要点)

⑶明确复习方法。

通常是先分类复习,再综合复习。

在分类复习时,要尽量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着重点地进行查漏补缺,尽量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争取学生全面提高;在综合复习时,更要照顾到两头,促进中等生的开展,使整个班级的知识水平有明显的开展。

六、考试方式

采取闭卷方式,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七、试卷结构

1、试题难度分布

基础题约占70%,变式题占20%,拓展题占10%。

2、试题类型分布

①基础知识部分(填空、选择、判断)约占35%

②计算部分约占30%

③操作题约占5%

④应用题约占30%

3、试卷可以另设附加题20分,但不记入考试总分。

八、试卷成就等级换算

优秀85——100分

良好70——84分

合格60——69分

待合格0——59分

优秀起始分每次不一定相同,由试题的难易水平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