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8196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docx

机械工程制图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十三讲零件图

(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及内容。

2.掌握零件主视图选择原则。

3.掌握典型零件视图的选择。

4.掌握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5.了解零件上的常见结构及其工艺性。

三.教学重点

1.零件主视图选择原则。

2.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四.教学难点

1.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零件图的作用及内容

课件演示+设问

从零件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这张零件图中有哪些内容?

课件演示+讲述

零件图是生产中的重要文件,是制造和检验零件产品的依据。

生产过程中首先依零件图中标明的材料、数量进行备料,然后按图纸加工、检验。

其内容有:

(1)一组视图完整、正确、清晰表达零件结构形状,包括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

(2)完整的尺寸确定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

(3)技术要求说明零件制造、检验和装配的技术要求,包括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热处理等。

(4)标题栏说明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单件重量以及设计、制图、审核、签字等。

二、零件主视图选择原则

讲述+课件演示

零件图的绘图步骤:

1.零件的结构分析

2.零件视图的选择

3.布图

4.打底稿

5.注尺寸,填写技术要求

6.加深

7.填写标题栏

设问

如何具体实施呢?

讲述

零件结构分析时,以形体分析法为基础,考虑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零件的制造加工要求。

零件视图的选择,首要问题是主视图的选择是关键问题。

课件演示+讲述

表达方案的选择,首先是主视图的选择有以下规律可遵循:

1.工作时的位置,如吊钩

2.加工时的位置,如轴类零件

3.自然放置时的位置,如支架﹑底座等

其他视图和表达方法的选择。

宗旨在于表达清楚零件的内﹑外结构。

确定表达方案的原则是:

兼顾零件内﹑外部结构形状的表达;处理好集中与分散表达的问题;避免支离破碎和不必要的重复;假定几个表达方案,择优。

三、典型零件视图的选择

课件模型演示

展示机器中的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支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

课件演示+讲述

1.轴、套类零件表达

轴、套类零件包括转轴、销轴、螺杆、衬套、接管等。

零件形状的组成,多为同轴线的回转体,其表达方法是类似的。

通常是按加工位置布置主视图,轴线水平放置,加工时看图方便。

除主视图外,用断面图表示键槽、凹坑深度及截面形状,用局部放大图表示小结构形状。

课件演示+讲述

2.盘、盖类零件的表达

盘、盖类零件包括各种齿轮、带轮、法兰盘、压盖、端盖等,零件的基本形状亦多为回转体。

与轴、套类零件在形状上有不同的特点,但主要加工工序还是车削,所以选择视图时,主视图的轴线水平放置,并取剖视,以表达内部结构,为了表达端面形状及孔或肋的分布,再配置左视图,所以共两个基本视图。

此外,辅加局部视图或局部放大图、断面图等,以表达局部结构、尺寸等。

课件演示+讲述

3.支架类零件表达    

  支架类零件包括叉架、瓦架、轴承座、支座等零件,其结构通常由工作部分、支承部分和连接部分组成,体上有不同深度的光孔、内轴肩、内退刀槽、螺纹孔、肋板等不同功用的结构。

多为铸件或锻件,然后进行多种工序的加工。

它的视图选择,一般按主要形状特征和工作位置来定,一般选用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表达。

课件演示+讲述

4.箱体类零件表达

箱体类零件其形状较为复杂。

一般起支承、容纳、定位和密封等作用,内外形状较为复杂。

这类零件一般经多种工序加工而成,因而主视图主要根据形状特征和工作位置确定。

由于零件结构较复杂,常需三个以上的图形,并广泛地应用各种方法来表达。

四、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模型展示

出示组合体图与零件图

设问

组合体视图中的尺寸与零件图中的尺寸有什么区别?

课件演示+讲述

零件的尺寸标注要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

也就是既能满足零件在机器中的工作性能,又能满足零件的制造﹑加工﹑测量和检验的要求。

因此除了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外,还必须进行工艺分析和形体分析,以便确定零件的尺寸基准,结合具体情况合理标注尺寸。

课件演示+讲述

1.尺寸基准的选择:

可分为设计基准(机器工作时确定零件位置的一些面﹑线和点)和工艺基准(加工或测量时确定零件位置的一些面﹑线和点)。

2.主要尺寸应直接注出:

指影响产品工作性能的配合尺寸﹑重要的结构尺寸﹑重要的定位尺寸等。

3.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

4.应符合加工顺序和考虑测量方便

5.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倒角、退刀槽、光孔、螺孔、沉孔。

五、零件上的常见结构及其工艺性

课件演示+讲述

零件的结构形状决定于零件在部件(或机器)中的作用。

但设计零件时,还要考虑到制造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因此,在设计零件时,应该使零件的结构既能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要便于制造。

课件演示+讲述

1.铸造圆角和拔模斜度

为防止砂型在尖角处脱落和避免铸件冷却收缩时,在尖角处产生裂纹,铸件各表面相交处应做成圆角。

铸造圆角半径在图上一般不注出,而写在技术要求中。

为起模方便,铸件表面沿起模方向作出斜度,一般为1:

20。

起模斜度若无特殊要求时,图中可不画出,也不做标注。

2.铸件壁厚

在浇铸零件时,为了避免各部分因冷却速度不同而产生缩孔或裂纹,铸件的壁厚应保持大致均匀,或采用渐变的方法,并尽量保持壁厚均匀。

3.凸台和凹坑

零件上与其它零件的接触面,一般都要进行加工。

为减少加工面积并保证零件表面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和凹坑。

课件演示+讲述

4.倒角与倒圆

为了便于零件的装配并消除毛刺或锐边,在轴和孔的端部都作出倒角。

为减少应力集中,有轴肩处往往制成圆角过渡形式,称为倒圆。

5.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在切削加工,特别是在车螺纹和磨削时,为便于退出刀具或使砂轮可稍微越过加工面,常在待加工面的末端先车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

课件演示+讲述

由于受铸件相交两表面圆角的影响,表面交线就不明显了。

为了在看图时能区分不同表面,画图时仍需画出在理论位置上的交线,该线称为过渡线。

由于零件结构和组合形式不同,过渡线的画法也不相同。

1.两曲面相交的过渡线

过渡线的两端不与轮廓线接触,只画到两立体表面外形素线的理论交点处。

2.平面与平面或平面与曲面相交的过渡线

过渡线应在转角处断开,并加画过渡圆弧,其弯向应与铸造圆角的弯向一致。

3.肋板与圆柱有圆角过渡的过渡线

过渡线的形状取决于肋板的断面形状,及肋板与圆柱相交或相切的关系。

复习

讲述

总结零件图主视图选择原则,常见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案。

布置课后作业:

习题集P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