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8016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docx

第四篇产品价格理论

第四篇       产品价格理论

第八章完全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市场期的均衡

第二节       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四节       完全竞争的资源配置过程及其效率

第五节       蛛网模型

第九章完全垄断市场产量和价格决定

第一节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第二节       垄断厂商的均衡

第三节       差别定价

第十章垄断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决定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及其厂商的需求

第二节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第三节       非价格竞争

第四节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第十一章寡头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寡头市场特征

第二节       寡头模型

第三节       卡特尔模型

 第四篇产品价格理论

第八章完全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市场期的均衡

一、市场期的特点

市场期的特点是有交换,但无生产。

市场期不存在产量如何增减的问题(即供给数量固定),唯一的问题是按什么价格卖掉现有的产品,进行“市场出清”。

二、市场期均衡

(图8-1)原先第六章第一节二、市场期均衡

市场期内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这意味着供给量不因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所以在市场期,表示在各个可能的价格下产品供给数量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如图8-1,D0、D1和D2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市场需求,S代表固定的市场供给。

市场均衡在需求等于供给,货物全部卖清的一点上。

由于供给数量不变,所以这里的均衡只是价格的决定。

在图8-1中,若市场需求为D0,则S与D0的交点决定了均衡价格P0。

在这个价格水平上,购买者的需求量正好与生产者的供给量相等,市场得以出清。

图8-1中的曲线D1和D2分别表示比D0较高的需求和较低的需求。

当需求为D1所示的较高水平时,则均衡价格P1也较高;当需求为D2所示的较低水平时,则均衡价格P2也较低。

可见,在市场期,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决定是分离的。

数量由供给方面决定,价格由需求方面决定。

市场期价格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分配现有的供给量。

第二节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的形成

(图8-2)

图8-2表示了一对既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市场价格可能在任一水平,例如在P1,此时由于价格较低、供给量较少而需求量较多,买者之间发生竞争,其结果推动价格的上升直至均衡位置(E点)。

价格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供给量会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如果市场价格开始时在P2,此时由于价格较高,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卖者之间便发生竞争,其结果是推动价格下降直至均衡位置。

价格在下降过程中一方面供给量会随之逐渐减少,一方面需求量会随之逐渐增加。

不论初始状态下市场价格如何偏离均衡位置,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终究会使市场价格趋向均衡价格,即实现市场均衡。

已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条件下,可以用数学方法求解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假设QD=39一9P

QS=24+6P

∵市场均衡条件为QD=QS

∴39一9P=24+6P

PE=l(元)QE-30(斤)

二、市场均衡的变动

(图8-3)

图8-3的D0和S0分别表示某物原有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E表示与此条件相应的均衡点。

假如由于人们的收入增加或人口增加,对该物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即D0移至D1若供给不变仍为S0,那么需求增加后新的均衡价格比原来上升,而均衡数量也比原来增多。

又假如需求不变,仍为D0,由于技术进入供给增加了,新的供给曲线移至S1。

这时。

新的均衡价格比原来的低而均衡数量却比原来的多。

上述两例都是假设需求或供给中有一方不变。

事实上,需求和供给完全有可能同时变动、而且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也不是单向的,它们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按照上面两例的分析方法。

可以对供给变动。

需求变动和二者同时变动的各种可能性

及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用符号简单粗略地总结如下:

(用“↑”表示上升或增加,“↓”表示下降或减少;“一”表示不变“?

”表示不确定)

(1)当D↑

↓时,P↑,Q↓;

(2)当D↓

时,P↓,Q↓;

(3)当S↓

时,P↓,Q↑;

(4)当S↓

时,P↑,Q↓;

(5)当D↑S↓时,P?

,Q↑;

(6)当D↓S↓时,P?

,Q↓:

(7)当D↑S↓时,P↑,Q?

(8)当D↓S↑时,P↓,Q?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下厂商的长期均衡与行业的长期均衡

(图8-5)

完全竞争下厂商的长期均衡与行业的长期均衡状态的特征是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P=LAC

二、均衡过程

P高于平均成本→有净利润→新厂商进入→供给增加→价格回落

P低于平均成本→厂商亏损→部分退出→供给减少→价格回升

均衡条件P=LACP=MR=SMC=LMC=SAC=LAC

此时厂商获得的净利润为零,故称为零利润均衡。

但是正常利润已经全部得到。

厂商的长期均衡与行业的长期均衡同时实现。

 

三、完全竞争行业长期供给曲线

行业成长过程中产量与价格关系的变化趋势有三种情况:

1、成本不变行业的供给曲线行业产量增长时,成本不变

2、成本上升行业的供给曲线行业产量增长时,成本上升例如开采石油近海浦渔业

3、成本下降行业的供给曲线行业产量增长时,成本下降例如养鸡业

第四节完全竞争的资源配置过程及其效率

一、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与资源配置过程

价格反映相对稀缺。

价格上升表示稀缺加剧→生产时产生净利润→厂商进入→增加资源。

相反则反是。

厂商根据价格调整资源配置,体现了消费者主权。

价格是信号,是动力,是看不见的手。

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厂商自由进出。

二、完全竞争资源配置效率

在长期均衡时1、成本最低固定要素充分利用

2、产量最大价格=边际成本竞争性产量

3、价格最低消费者福利最大

对完全竞争有效性的不同意见

1、完全竞争与技术进步不相容

2、零利润均衡无力资助技术创新,动态效率低下

3、抗干扰能力差,容易扩散萧条

第五节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的特点是引入时间因素的动态模型。

特适合于解释生产周期长、非连续生产的部门中价格与产量周期性波动现象

一、假定

1、本期供给量是上期价格的函数

2、需求量变动不存在时滞

3、不考虑储存

二、三种蛛网

(图8-98-108-11胶片)

1、收敛型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2、发散型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纠正的办法是让农户对价格的反应减小,多种经营

3、循环型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

蛛网理论说明,一旦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即使有可能达到均衡,在此过程中会持续经历周期性波动。

这种周期性波动及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竞争性市场中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静态分析的结论不同于动态分析的结论。

第九章完全垄断市场产量和价格决定

第一节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

1、市场上只有一个卖主

2、没有非常相似的替代品

3、新厂商不能进入该市场

二、产生垄断的原因

1、对生产要素的控制

2、专利权

3、规模效应

4、政府特许

这些都是指经济原因形成的垄断,此外还有行政性垄断。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与收益

市场需求曲线即是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MR曲线与D曲线的关系:

MR收益曲线平分D曲线到纵轴的水平连线。

(图9-1)

边际收益曲线正好平分需求曲线和价格轴之间的水平线。

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代表了负向需求曲线与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之间的一般关系。

这可以通过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证明。

几何法证明:

(见图9-2)

总收益等于价格与产量之乘积,即TR=P×Q,矩形OBKA的面积即是产量为A时的总收益。

同时,总收益还可以用边际收益曲线下面的面积OCFA来表示。

因为总收益等于每单位产量上边际收益之和,这可以从表9-1中看出。

当销售量为2个单位时,边际收益之和为7+5=12(元)正好等于总收益。

由于在面积上,矩形OBKA=梯形OCFA

所以在面积上,△CBH=△HKF,且△CBH∽△HKF,所以,△CBH≌△HKF,BH=HK,即H是BK的中点。

上述关系还可以用代数方法证明:

设需求曲线的函数关系为P=a-bQ。

其中P为价格,Q

为产量,a为需求曲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b为需求曲线的斜率。

因为P=a一bQ

故TR=PQ=Q(a-bQ)=aQ-bQ2

则MR=

=a-2bQ

比较P=a-bQ与MR=a-2bQ可知:

(1)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一致,即交于纵轴。

(2)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2b)是需求曲线斜率(-b)的两倍。

(3)需求曲线在横轴上截距为

(即P=0时,Q=

),边际收益曲线在横轴上截距为

即(MR=0时,Q=

),边际收益曲线的横截距正好是需求曲线横截距的一半。

四、厂商边际收益、价格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图9-2,P252)

边际收益与价格、需求价格弹性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MR=P(1-

)(9-1)

现证明如下:

首先以几何图形法证明。

仍看图9-2。

因为K点的弹性E=

=

因为△HCB≌△HKF

所以E=

=

=

因为KA是数量为A时的价格,FA是相应的边际收益。

所以,E=

=

或MR=P-

=P(1-

微积分方法的证明也很简单:

E=

=

·

MR=

=

=

=

+P=P(1+

·

=P(1—

)=P(1+

)(E被看作是负值)

=P(1—

)(E被看作是绝对值)

一、           总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图9-3,254页)这个图原先没有,要加上。

由上述公式可引申出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如下:

1、若E>1,则MR>0。

降低价格可以增加总收益,总收益曲线上升。

2、若E=1,则MR=0。

总收益达到最大值。

3、若E<1,则MR<0,降低价格可以减少总收益,总收益曲线下降。

第二节垄断厂商的均衡

一、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9-4)

短期均衡点都满足MR=MC的原则。

三幅图分别代表三种盈亏状况。

短期盈亏不定。

二、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图9-6)

长期均衡条件MR=SMC=LMC

没有进入,可获得垄断利润;若亏损,该行业将消失

三、自然垄断

独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在其下降部分相交,这种厂商就是自然垄断厂商。

因为一家厂商就能满足全部市场需求,而且成本较低。

若由两家厂商生产,平均成本将上升。

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主要是公用事业等运用管线营运的部门。

因为运用管线,固定投入较大,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

一、           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

五、与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

缺点:

1、不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经营,在其左边。

2、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产品和服务质量低,成本高。

3、产量少于竞争性产量。

静态效率低于完全竞争,但具有动态效率,善于抵抗萧条,垄断厂商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

第三节差别定价

差别定价——同一种产品定不同价格

一、一级价格差别

按照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定价出售。

对不同买者定不同价格。

在对消费者进行个别服务的行业里通行。

实行一级价格差别的厂商把消费者剩余全部据为己有。

二、二级价格差别

二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厂商将其产品按销售量分批定价销售,以获取较大的收益和利润。

垄断厂商得到的部分消费者剩余。

三、三级价格差别

市场必须可以区分开来,弹性不同,按弹性定价。

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定价较低,而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定价较高。

分配产量的原则:

MRA=MRB

由于MRA=MRB

于是PA—

=PB—

假设EA=2,EB=1.5,

那么

=

或PA=

PB

划分市场的主要依据:

地理位置、产品用途、时间、收入水平、性别、公用私用

差别价格能够使得某些原来不这样做便不能存在的行业存在

(图9-9)

右边的图表示垄断厂商面对总的市场需求的情况。

DA+B为总的需求曲线,MRA+B为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

与既定的MC曲线相交之点对应的是55个单位产量,这就是均衡产量。

同时这一点对应的边际收益是20元。

厂商要将55个单位的产量分配在AB两个分市场上。

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分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等于20元,即总市场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边际收益。

在A市场上,边际收益为20元时的产量是30单位,价格是40元。

在B市场上,边际收益20元时,产量是15单位,价格是65元。

在A市场和B市场分别按照40元和65元销售,可获得最大收益或最大利润。

第十章垄断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决定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及其厂商的需求

一、垄断竞争的定义

1、大量厂商生产同一类产品

2、产品有差别,但是可以替代差别的含义——有客观存在,也有主观想象

3、容易进入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描述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涉及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

(图10-1)

d是一个垄断竞争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

它最初处在A点。

根据这条曲线,该厂商认为,当他想要扩大销售量时,价格降低到P1点,产量就可达到Q1,即它可以处在B点。

但是如果行业内其他厂商也跟着降价至P1,该厂商就只能有限地扩大产量至Q2,即它实际上只能处于C点。

连接A点与C点形成的连线即是该厂商的客观需求曲线。

在后面的分析中,假定厂商始终认定自己拥有的需求曲线是主观需求曲线,而实际上每一次降价都实际达到客观需求曲线上。

第二节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10-2)

B点和A点是一次降价前后的两组价格与产量。

之所以会达到A是因为厂商在初始点B时,根据主观需求曲线d1想要扩大产量到均衡产量Q1,于是降价到P1。

但是由于其他厂商跟着降价,只能达到Q2的产量。

接着,厂商应根据自己处在A点的事实,将主观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变成d2曲线)以至通过A点。

因为在A点没有达到均衡,降价促销的行动再次发起。

新一轮的终点停在C点。

主观需求曲线再次向下移动以至通过C点,如此往复,一直到主观需求曲线成为d3,与客观需求曲线相交于均衡点上方,这时,厂商按照P3的价格销售Q5的产量。

可以见得,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价格竞争的过程。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时,盈亏状况也是不确定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图10-4)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也同完全竞争一样,是伴随着行业的进入和退出的调整实现的。

均衡时,即MR=MC时,主观需求曲线d正好相切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切点正好对应于MR曲线与MC曲线相交之点。

这并非偶然。

因为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也是零利润均衡——E点的特征——价格等于成本。

在与E点对应的产量QE以外,任何一个产量所花费的成本都要高于长期平均成本。

三、退出障碍与过度竞争

现实中行业退出仍然是有障碍的。

我国市场化初期由于过度进入(重复布点、高度分散)和退出障碍,存在广泛过度竞争。

第三节非价格竞争

一、产品变异

变异项目:

产品档次、品质、功能(用于洗土豆的洗衣机)、服务、外观(“高沟”更名和该包装为“今世缘”)

变异方向:

高端变异、低端变异

把握时尚和消费者需要,实现细分市场,选取质量和价格的适当组合。

二、产品变异的成本收益分析

产品变异时须比较上升的成本与可能的收益,成本控制和预测需求是关键。

三、销售开支与广告

展示、推销、售后服务和增加销售网络,可以增加销售。

广告的作用

销售费用比例大的企业,会出于充分利用销售资源而扩大企业规模,享受规模经济。

四、品牌

品牌标明产品的特异性,是发送有关产品质量和厂商信誉信息的方式,是无形资产。

著名品牌的作用是减小需求价格弹性,可避免低档次价格竞争。

树立了品牌的企业,会出于充分利用无形资产而扩大企业规模

第四节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

1、 与平均成本最低点所代表的理想产量相比,与垄断竞争厂商存在过剩生产能力。

也就是垄断竞争厂商所提供的产量不足。

如果继续扩大产量,平均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2、价格也高于完全竞争市场。

3、 但是,垄断竞争厂商提供的是有差别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这也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第十一章寡头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寡头市场特征

一、寡头市场的定义

几家大厂商占有一个市场,相关决策是重要特点。

以同行业中其他厂商的决策作为自己决策前提的决策即是相关决策。

二、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

规模经济要素控制专利和特许

第二节寡头模型

一、古诺模型

(图11-1)

该模型假定生产者之间不存在勾结和串通。

并且假定:

1、AB两个生产者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2、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成本也为零;

3、两家都根据对手的行动做出自己决策。

A厂商率先进入市场,视dA为自己的需求曲线,价格为零时的产量为1200。

这时最大利润产量为A点对应的600个单位,定价6元。

接着B厂商跟进,去掉A厂商已有的销售量600单位,还剩600单位,B厂商以此为自己可能的最大销售量,并根据这一条件建立自己的需求曲线dB。

相应地确定最大利润产量为300,定价3元。

A厂商发现B厂商进入,并侵占了600个单位的销售量,便修改自己的需求曲线至dA',并选择A'为均衡点,选择450个单位产量和4.5元定价。

B厂商发现A厂商缩减产量,便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量至B'。

A进B退,循环往复,以至最后达到均衡点E。

E点对应的产量为400单位,价格为4元。

即均衡时,两个厂商分别生产400单位产品,定价为4元。

二、张伯论模型

(图11-2)

张伯伦模型的基本假定与古诺模型是一样的:

A、B两个企业,各自在总成本和边际成本等于零的情况下售矿泉水,市场对这两家产品的共同需求曲线为D(其中数据亦与图11-1相同)。

A厂商首先开始行动,它以全部市场需求量作为自己最大可能的需求量,即以需求曲线D作为自己的需求曲线dA,并选择600个单位为自己的产量,价格相应地为6元。

B厂商接着进入该行业参与竞争。

B厂商行动时断定A厂商会继续维持600个单位的产量,因而认为留给自己的市场容量为600个单位。

B厂商以此判断为据建立自己的需求曲线dB,并选择B点组合点所示的产量(300个单位)和价格(3元)。

至此,张伯伦的分析与古诺模型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这以后。

按照古诺模型的假定,A厂商认为B厂商不管自己采取什么行动,总会把产量维持在300个单位的水平上。

张伯伦则假定A厂商能够认识到B厂商会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反应,经过反复仔细的考虑,A厂商终于能明智地认识到:

如此相互竞争的结果对于双方都不利,若双方共同分享总的市场需求,从而分享全部利润,则双方都更为有利可图。

在此模型中,行业最大利润的产量为600个单位,价格为6元。

于是A厂商自动把自己的产量减少到行业产量的一半,即300个单位,而B厂商也自动增加自己的产量至300个单位,两家厂商都以6元的价格出售,各自获得1800元的利润。

在古诺模型中两家各自生产全部产量的三分之一。

即400个单位,价格为4元,各自获得1600元的利润。

在张博伦模型中,两个厂商达成默契,像一个完全垄断者那样行事,按照6元价格共同生产600个单位的产量(一家一半),各自获得1800元利润,比古诺模型设想的利润多200元。

张伯伦模型并不表明寡头厂商之间的有意串通的合谋。

他设想由于行业内部寡头数目极少,相互之间的竞争及其影响极为显著,因而当寡头们认识到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及竞争可能的伤害后便有可能达成一种避免竞争、瓜分市场的默契。

三、弯折需求曲线模型

(图11-3)

寡头市场中通常存在产品价格不轻易变动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寡头市场价格刚性。

弯折需求曲线模型为的是解释价格刚性产生的原因。

假如某厂商产品的既定价格为PE,产量为QE,当该厂商出于提高利润的动机企图提高价格时,不难想象,其他企业不会作同样的调整。

这样,率先提价的厂商由于独自提价销售量必然锐减。

表现在需求曲线上,价格为PE以上水平的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很大,即曲线很平坦。

相反。

如果该厂商为了争取更多的销售额而降价的活,则其他厂商必定也会跟着降价竞销,以争取更多的利润。

共同降价的结果是各个寡头厂商只是有限地扩大了自己的实际销售额。

因此,在既定价格PE以下的需求曲线部分。

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曲线较陡峭。

基于这种假设,寡头厂商需求曲线是图11-3所示的CED2。

因为在原有价格之上的需求曲线部分需求弹性大,提高价格销量锐减,其结果是收益反而减少。

所以厂商一般不会轻易涨价。

另一方面,由于在原有价格水平以下的需求曲线部分需求弹性较小,若降低价格,收益也只能增加。

所以当寡头垄断市场上某一产品的价格形成以后就不再轻易变动。

再从供给方面来看这条曲线所示的价格刚性。

需求曲线CED2可以理解为两条需求曲线相接而成,这两条分别是D1曲线的E点以上部分和D2曲线的E点以下部分。

边际收益曲线的位置是由需求曲线的位置决定的。

对应于D1、D2两条需求曲线分别有MR1、MR2两条边际收益曲线。

在E点或E点对应的产量QE上,边际收益曲线是断开的。

假如边际成本从MC1变动到MC2,产量QE仍不失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这就是说,当成本发生一定范围的变动时,弯折的需求曲线仍能使原来的价格和产量为最有利可图的价格和产量。

因为在小于QE的产量上,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在大于QE的产量上,边际成本又大于边际收益。

四、价格领导模型

1、大厂商价格领导

(图11-4)

行业中如果有一家厂商的规模很大,其余都是较小的厂商,那么大厂商可以确定一个市场价格,既使自己利润最大,又使其他厂商能够销售他们能希望销售的产量。

其它小厂商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便宁愿接受大厂商所订的价格,并像一个完全竞争者一样行事。

按照既定价格确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数量。

所有小厂商按自己确定的数量销售后留下的市场,则全部归大厂商拥有。

图11-4中DD'(直线)为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MCB为有支配力大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曲线是其他各小厂商的边际成本之和。

由于小厂商是价格接受者。

和完全竞争情况相同。

总是在MC=P处生产,所以它们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可代表它们的供给曲线。

假如小厂商的数目为10个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成本状况。

当每个小厂商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平均变动成本最低为4元,那么4元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即为小厂商供给曲线。

根据已有市场需求曲线和全体小厂商的供给曲线,便可推出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曲线HMGD’正是有支配能力的大厂商的需求曲线。

大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根据各个价格下整个市场需求量减去小厂商供给量之剩余所形成的。

当价格为12元时,整个市场需求量120个单位,此时小厂商的供给量正是120单位,即市场所需全部产品都由小厂商供给,市场对大厂商的需求量为零。

当价格为4元时,全部市场需求为200个单位,小厂商全体供给40个单位,所剩160个单位则可视为对大厂商产品的需求。

当价格低于4元时,小厂商停止供给。

整个市场需求全部归大厂商。

根据大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可作出大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R,根据MCB=MRB可确定大厂商的均衡产量为40个单位,均衡价格为10元(如N点所示)。

按照这一组合,大厂商达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从而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这个价格将为小厂商所接受。

小厂商将以此价格提供100个单位的产品(如F点示)。

2、低成本厂商的价格领导

(图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