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636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docx

信息资源管理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复习思考题

参考解答

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B4、B5、A

6、C7、C8、A9、D10、A

11、D12、D13、A14、C15、D

16、B17、A18、B19、C20、C

21、C22、A23、C24、B25、A

26、B27、D28、B29、A30、A

31、B32、C33、A34、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D3、ACD4、ABCD5、ABCD

6、ABCE7、ABCDE

三、名词解释

1、资源:

个人或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某项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的条件,称为资源。

2、信息: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

3、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包括了信息及其载体,同时反映了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4、信息化:

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5、产业结构:

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的产业类型及各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

6、知识经济:

直接依据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

7、企业信息主管:

从企业全局和整体出发,直接领导与主持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层领导人。

8、信息产业:

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信息生产、加工、积累、流通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以及生产这些活动所必须的装置的一种新型产业。

四、判断分析题

1、信息产业指的是硬件制造业。

答:

错误。

信息产业除了包含硬件制造业外,还包括电气通信产业和信息处理产业。

2、技术是信息化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

错误。

信息化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3、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大,相应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也越大。

答:

错误。

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大,则相应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也越小。

4、信息就是数据。

答:

错误。

数据是指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广义的信息资源?

答:

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

信息及其载体;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制造上述硬、软件的关键设施;信息采集、传输、加工等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2、信息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简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

三要素是:

技术、组织管理和人。

三者之间相互匹配、协同发展。

3、信息产业包含的具体内容?

答:

信息产业包括硬件制造业,电气通信产业和信息处理产业。

4、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

答:

三个领域是:

图书情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政府部门和民间信息服务。

5、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答:

通过人们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科学的开发、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6、简述企业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

答:

①制定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总体规划;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运行管理;③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个执行;④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培训;⑤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宣传与信息服务;⑥为企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其他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7、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答:

①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等;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③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管理;④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⑤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8、简述著作权包含的具体内容。

答:

著作权包括:

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信息化的特点和任务。

答:

我国信息化的特点:

工业化不成熟,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国家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社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低,技术落后,管理落后。

我国信息化的任务是:

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计划经济想市场经济的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服好务,改变我国经济领域管理落后、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的状况,逐步按信息化的模式来改造我国的经济结构,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参见教材第11—12页)。

1、述企业信息主管(CIO)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企业信息主管对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负有全面责任。

其主要职责是:

①主持制定、修订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全面规划;②主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③直接领导企业内信息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与协调企业其他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主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外交流与合作;④审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⑤负责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人才的招聘、选拔和培养;⑥负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所需资金的预算与筹措;⑦参与企业高层决策。

2、系实际试述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战略资源。

答:

①在生产力不发达、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社会活动范围小,发展节奏慢,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方面,人们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土地、材料、能源等物质资源上,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主要靠手工、凭经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占主导地位,信息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显露出来。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活动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强烈,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用户对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社会、企业要在现代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及时、准确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机会,掌握足够的信息和强有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手段。

③单是拥有物质资源,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没有能力及时、准确地处理大量的信息,难以对重要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迅速的响应和决策,任何企业和工人都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反之,有了足够的信息,善于处理和利用信息,就有可能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4、试述知识产权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作用。

答:

①激励创造;②保护投资;③调节公共利益;④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参见教材第34—35页)。

 

第2章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B4、C5、A

6、C7、B8、A9、B10、B

11、B12、A13、B14、B15、C

16、C17、D18、C19、C20、A

21、D22、D23、D24、D2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E3、ABCD4、BCE5、ABC

6、ABC7、ABCD8、ABCDE9、ABCD10、ABC

11、ABC12、ABC

三、名词解释

1、项目管理:

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阶段评价:

在信息系统正常开发的设计、实施阶段,对总体中的各个子系统和各个部门进行的详细评价。

3、项目经理:

整个项目的领导者,其任务是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负责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关系。

4、成本—效益分析:

从国家经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对项目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划分、量化和对比等步骤来计算若干评价指标,以确定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的一种评价方法。

5、任务划分:

把整个开发工作定义为一组任务的集合,这组任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个子任务,进而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任务群。

6、信息系统的性能:

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数据、人员和各种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作为一个总体对使用者所表现出来的技术特性。

7、评价:

根据确定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变为客观的定量数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简言之,评价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的考核。

8、系统效率:

系统完成其各项功能所需的计算资源。

包括周转时间、响应时间、吞吐量。

9、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

信息系统取得的有用成果同消耗的劳动量之间的比值。

10、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信息系统带来的成果与为此而付出的资源费用之差。

11、事前评价:

指信息系统方案在系统开发前的预评价,由于事先评估不可能确定性地进行判断,是一种预测性评价,通常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

12、事后评价:

指信息系统投入正式运行以后,为了了解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新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对系统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测试、分析、检查和评估。

13、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扩充,以便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决策者服务。

四、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系统维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适应性维护。

答:

错误。

系统维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完善性维护,根据对各种维护工作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完善性维护高达50%以上,一半以上的工作是完善性维护。

2、影响项目内在风险的因素有三个:

项目规模、业务结构化程度和项目的技术难度。

答:

正确。

影响项目内在风险的主要因素为:

项目规模、业务结构化程度和项目的技术难度。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

1、立项与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内容。

答: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的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通常包括四个阶段:

机会研究—鉴定投资方向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选择阶段;可行性研究—定性阶段;最终评价报告—决定阶段。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将上述四个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初步调查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最终回答:

项目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项目开发技术上的可行性;项目开发经济上的可行性;项目开发管理上的可行性;最后结论。

2、简述信息系统的可维护性?

答:

信息系统的可维护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

3、简述项目经理的任务。

答:

项目经理的任务是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负责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关系。

4、系统维护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

系统维护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维护的背景、维护工作的影响和维护对资源的要求。

5、简述任务划分的主要方法。

答:

任务划分的主要方法有:

①按系统开发项目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②按系统开发阶段进行划分;③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任务的综合划分。

6、简述性能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答:

性能评价的指标有:

①系统效率;②系统可维护性;③系统可扩充性;④系统可移植性;⑤系统适应性;⑥系统安全可靠性。

7、系统主管人员的责任是什么?

答:

系统主管人员的责任是:

组织个方面的人员协调一致地完成系统所担负的信息处理任务、掌握系统的全局,保证系统结构的完整,确定系统改善或扩充的方向,并按此方向组织系统的修改及扩充工作。

8、文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

文档管理的内容包括:

①文档要标准化和、规范化;②维护文档的一致性;③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④文档管理要制度化。

9、简述信息系统维护的目的和任务。

答:

信息系统维护的目的是:

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

维护的任务是: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

10、简述信息系统维护的对象。

答:

信息系统维护的对象是:

①系统应用程序维护;②数据维护;③代码维护;④硬件设备维护;⑤机构和人员的变动。

11、简述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特征。

答: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特征为:

①广泛性;②间接性和转移性;③相关性;④递进性和迟效性;⑤无形性和不可估价性;⑥不确定性。

六、论述题

1、试述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

答:

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为:

①风险辨识;②风险分析;③风险缓和;④风险跟踪。

(参见教材第56—57页)。

3、述信息系统维护的特点。

答:

信息系统的维护的特点有:

①是否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对系统维护工作有极大的影响;②系统维护具有很高的代价;③系统维护工作对维护人员要求较高;④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整个系统的配置;⑤系统维护工作绝大部分问题源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参见教材第76—77页)。

4、述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答:

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①项目组和用户结合的外部结合措施和技术;②项目组协调工作的内部结合措施和技术;③任务结构化、条理化的规范的计划措施和技术;④估计项目进程的规范化控制措施和技术。

(参见教材第57—58页)。

4、试述信息系统评价的三阶段的具体内容。

答:

①事前评价。

②事中评价。

③事后评价。

(参见教材第84—85页)。

5、试述信息系统维护的类型。

答:

系统维护的类型主要包括:

①纠错性维护;②适应性维护;③完善性维护;④预防性维护。

(参见教材第73—74页)。

6、试述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

①任务划分。

把整个开发工作定义为一组任务的集合,这组任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子任务,进而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任务群。

②计划安排。

根据划分完毕的任务制定出整个开发及项目管理计划,产生任务时间计划表。

③经费管理。

作好项目开发过程的经费开支计划和预测计划。

④审计与控制。

控制整个系统开发的经费开支在预算的范围内,开发的进度按计划安排的时间表进行。

⑤风险管理。

预测、控制和降低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3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C5、C

6、D7、B8、C9、A10、B

11、B12、C13、B1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

4、ABCDE5、ABC6、ABCD

7、ABC

三、名词解释

1、标准化:

是指在信息资源的生产和使用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合理、高效的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标准体系:

指从标准化的角度,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体制、政策、经济结构、资源条件、生产社会化和组织程度、经济效益、以及涉及到这些方面的标准化程度的综合反映。

3、认证:

依据标准和相应的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的活动。

4、强制性标准:

指由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执行的标准。

四、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标准只能由国家标准局统一制定。

答:

错误。

国家对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制定采用统一管理和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由国家标准局统一组织制定国家标准,并指导协调和处理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分工管理是指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制定工作,并负责国家标准的实施。

2、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

答:

正确。

认证是指依据标准和相应的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的活动。

产品质量的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

1、简述标准化工作的特性?

答:

标准化工作的特性是:

①统一性;②政策性;③横向综合性。

2、什么是标准体系?

它的特征有哪些?

答:

标准体系是指从标准化的角度,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体制、政策、经济结构、资源条件、生产社会化和组织程度、经济效益、以及涉及到这些方面的标准化程度的综合反映。

标准体系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配套性;②协调性;③比例性。

3、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答:

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标准化技术;②标准化设施;③标准化术语;④标准化管理过程。

4、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

答: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原则是:

①效益原则;②系统原则;③动态原则;④优化原则;⑤协商原则。

5、什么是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哪些内容?

答:

认证是指依据标准和相应的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的活动。

产品质量的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

六、论述题

1、试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答:

①保证信息产品开发与使用各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②改进、保证和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③合理发展产品品种;④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⑤便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维护;⑥缩短信息资源的开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⑦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

(参见教材第103—106页)。

2、试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一般方法。

答:

①简化。

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缩减事物的类型,以充分满足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领域的标准化方法,简化是标准化最基本的方法。

②统一。

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需要取得一致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事物和概念进行归一的标准化方法,它强调归一,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的准则,以建立正常的秩序。

③组合。

组合是指把两个以上具有特定信息资源功能的单元,按照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新功能单元或系统的标准化方法,这里指的功能可以是硬件,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形成过程。

④综合。

指系统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及其相关要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和贯彻一个标准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⑤程序化。

指信息资源工作的全过程应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形成规范的程序(参见教材第118页)。

 

第4章软件质量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D4、B5、C

6、B7、C8、A9、C10、B

11、A12、A13、A14、A15、A

16、B17、D18、B

二、多项选择题

1、AE2、ABCDE

三、名词解释

1、软件质量:

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全体。

2、软件质量管理:

为了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所有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活动。

3、软件生命周期:

指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使用、修改,直到最后被淘汰的整个过程。

4、软件设计质量:

软件设计规格符合用户的满意程度。

5、程序质量:

程序按设计规格所说明的情况正确运行的满意程度。

6、规程:

软件生存期中应当遵循的一些政策、规则和标准的具体实施的描述,软件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软件管理人员来监督和执行这些规程。

四、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软件工程面临的两个最大问题是:

软件效率和软件质量。

答:

正确。

软件工程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的生产率问题,,要进一步的降低成本,提高软件的生产率,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变革生产体制,灵活机动地使用精干的生产队伍。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软件在系统可用性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如何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降低由此而引起的损失。

2、软件的质量必须从软件的整个生存期来把握。

答:

正确。

软件的质量不仅与初期使用时的质量有关,而且与维护、扩充、移植、链接时的质量关系更大,一般初期运行费用不会超过总费用的20%~30%,而其余的花费全部体现在维护、扩充、移植和链接方面,因此,软件的质量必须从软件的整个生存期来把握。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

1、软件质量的特性有哪些?

答:

软件的质量特性包括:

①功能性;②效率性;③可靠性;④安全性;⑤易使用性;⑥可维护性;⑦可扩充性;⑧可移植性;⑨重用性。

2、软件质量要素有哪些?

答:

软件质量的要素包括:

①功能性;②可靠性;③易使用性;④效率;⑤可维护性;⑥可移植性。

3、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答:

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将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等问题作出的安排记录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项目的开发工作。

4、简述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

①做好软件产品的销售工作,帮助用户正确购买;②作好软件产品的保管、发运工作;③作好用户的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④作好软件产品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为用户更新版本;⑤作好市场调查与分析,收集质量反馈信息,为新软件的开发提供真确可靠的情报;⑥认真处理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对有质量问题的软件应做到包换、包修、包退,树立质量信誉。

六、论述题

1、试述软件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答:

①软件生产标准化是推动我国软件产业按系统工程规律健康发展的指南;②软件生产标准化是软件资源共享的前提;③软件生产标准化是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保证;④软件生产标准化是加速建立我国软件产业的强大动力。

(参见教材第138—140页)。

2、试述软件质量管理的内容。

答:

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大致可分为质量控制和质量设计,这两类活动内容在功能上是互补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计划、规程评价和产品评价。

质量设计主要是指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在一开始设计软件时就必须考虑质量指标,即质量准则的实际运用。

(参见教材第132—134页)。

 

第5章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D

6、A7、D8、D9、B10、A

11、D12、C13、D14、D15、C

16、C17、B18、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E3、ABCD4、ABCDE5、ABC

6、ABCD7、ABD8、ABCDE9、ABCDE10、ABCD

11、ABC

三、名词解释

1、数据安全:

指为保证系统中数据库中的数据免遭破坏、修改、泄露和窃取等威胁和攻击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2、可信计算机系统:

为了克服操作系统在安全方面的弱点,系统设计人员把安全性(可信性)作为系统的设计目标来实现的计算机系统。

3、网络安全:

指网络资源的安全,尤其是在网络中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安全。

4、数据加密:

按确定的加密变换方法(加密算法)对需要保护的数据(明文)作处理,使其成为难以识读的数据(密文)的过程。

5、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对内保护某一确定范围的网络信息,对外防范来自被保护网络范围以外的威胁与攻击的一道隔离网络内外屏蔽的一种控制技术。

6、计算机信息系统:

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7、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C)就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电子资金转帐(EFT)及Internet的主要技术在个人间、企业间和国家间进行无纸化业务信息的交换活动。

8、计算机病毒:

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把自身精确地拷贝或有修改地拷贝到其他程序体内的人为设计的程序。

9、计算机犯罪:

利用计算机技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10、实体安全:

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是指在全部计算机和通讯环境内,为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确保系统在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显示、分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不致受到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使信息丢失、泄漏和破坏,对计算机系统设备、存储媒体和人员所采取的措施。

四、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威胁软件安全的主要形式是软件复制。

答:

错误。

威胁软件安全的形式有:

①以软件为手段,获取XX或授权以外的信息;②以软件为手段,阻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或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③以软件为对象,破坏软件完成指定功能;④以软件为对象,复制软件。

因此,复制只是威胁软件安全的形式之一。

2、专人负责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