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53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x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角色A、护士角色B和角色C)组成。

一、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

例如:

一位50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3、氧气瓶或氧气袋1个;4、除颤监护仪1台;5、导电膏1瓶;6、输液架1个。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

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

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

检查意识的方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

“喂,你怎么了?

喂,你怎么了?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步—检查循环和呼吸:

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

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步—启动BLS:

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

“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救!

”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

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

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

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内开始第一次按压)。

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

“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

”。

(具体要求:

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比赛时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由考官通过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操作过程进行主观评分),而不进行客观评分;医生也不用边按压边计数,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次数有多少,下完五个医嘱便暂停按压。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乳头连线交汇处,建议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

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置于胸骨上方,中指在乳头连线上”。

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动作交代清晰、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掌根部应始终紧贴患者的皮肤,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压力局限在胸骨),定位手的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允许接触到患者胸部皮肤。

3、按压姿势—施救者站在患者右侧,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不得偏斜,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压(要求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且手臂必须与患者胸部垂直,以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过程中应该保持平稳,用力均匀,不能进行冲击式按压;施救者应全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4、快速按压—按压频率要求在100至120次/分之间,也就是说要在15至18秒钟内完成30次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要大致相等;应通过双音节计数来掌握节奏,如:

1下、2下、3下…10下…11、12、13、…21、22、23…30。

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以便于按压与通气的衔接。

5、用力按压与充分放松—按压的力度应让人胸骨下陷5至6公分,每次按压后要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且操作者每完成30次按压后不能用手倚靠在患者身体上。

6、持续不断—心肺复苏过程中不管做任何操作,都要求尽量减少中断心脏按压的时间,每次中断按压的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三)开放气道

第7步—开放气道:

护士站在患者头顶部,逐一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在开放气道之前,先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接着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或者分泌物(假定有分泌物),应小心地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弯曲食指清理口腔。

然后采取徒手“推额抬颌法”开放气道,动作要求规范、轻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放气道应该一步做到位,并且在操作的全过程中管理好气道,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并且无移动和回位。

(4)人工通气

第8步—人工通气:

医生下达“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的医嘱后,护士用“E--C”手法固定面罩并手捏球囊给予两次通气。

每次通气时间大约1秒钟,两次通气用时应控制在5秒钟内,不能通气过快,也不能过慢而延误按压,捏皮球时可用四音节计数的方式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

护士在通气时应观察患者胸部,以观察通气效果;每一组通气结束后,不必将面罩移除,但应始终保持患者气道开放。

同样,第一轮人工通气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不用电脑进行客观评分。

比赛设定在首轮两次通气(即第五个医嘱)完成时,角色C及时携带除颤监护仪赶到,从而启动除颤的流程。

(五)电击除颤

第9步—电击除颤:

本次大赛使用手动除颤监护仪,由医生负责分析心律并实施除颤,护士辅助医生操作,角色C接替按压,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开机:

在护士执行完五个医嘱之时,角色C把除颤监护仪放置在病人头部右侧附近,医生下医嘱“开机!

调至监护位!

”护士立即放下球囊面罩,重复医嘱的同时打开除颤仪的电源开关,将功能旋钮调至监护位。

此时角色C赶到医生对面,医生对角色C下达医嘱:

“立即胸外按压!

”角色C立即边计数边按压。

2、连接:

医生将“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

“心

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上缘不超过乳头连线、板的中心位于腋前线。

要求充分暴露胸部,两个电极板摆放位置正确。

3、分析心律:

医生大声提醒:

“停止按压,分析心律!

”,角色C随即暂停按压,以免对病人心电图产生干扰,医生分析心律并下达口头医嘱:

“室颤!

准备除颤!

非同步双向波200焦耳!

”角色C继续按压(只要手柄不在胸壁上,角色C都要进行胸外按压)。

4、能量:

护士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

步),然后调节除颤能量,同时复述医嘱“非同步双向波200焦耳!

5、涂导电膏:

护士在医生所持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医生将两

个电极板相互摩擦,使导电膏涂抹均匀。

6、确认:

医生重新将两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胸壁上,角色C立即

停止按压。

医生再次快速分析心律并确认:

“仍为室颤,充电!

”。

7、充电:

医生自行按下电极手柄上的充电键,除颤仪开始真实

地充电。

充电期间必须压牢两个电极手柄,施加大约10Kg力量,使之紧贴患者的胸壁皮肤接触良好,电极板保持平稳,无歪斜或翘起。

8、放电:

机器充电完毕即发出声光提示,医生用目光巡视四周

同时大声提醒:

“请大家离开!

”护士和角色C此时应张开双臂,用身体组成隔离人墙。

医生随机口述:

“除颤!

”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健,电极板必须在显示能量释放后才能从胸壁移除,医生大声报告:

“除颤完毕、500毫升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

”护士此时重复医嘱,并迅速携带急救箱来到患者身体左侧合适位置,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建立静脉通路。

(具体流程详见评分表中“建立静脉通路”一栏,输液针紧贴模拟人皮肤即可。

(六)除颤后继续实施CPR

第10步---除颤后即刻开始五个周期的CPR:

电击除颤完成以后,医生应继续站在患者右侧,立即开始胸外按压,而角色C须移位到头顶部用球囊面罩进行人工通气,两人按照30:

2的比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在除颤后的第一轮胸外按压期间,要求角色C口述高质量心肺复苏的5个要点,即“①快速按压;②用力按压;③让胸廓充分回弹;④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⑤避免过度通气”,从而提醒医生和自己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针对这5个周期的CPR技术质量,须根据电脑及秒表分段计时结果进行客观评分(共30分),其他方面则根据评委观察作出主观评分(共70分),两项分数相加即为参赛队的最后得分(如果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则全程操作用时短者胜出)。

(7)评价CPR效果

第11步----检查评估复苏效果:

比赛设定当做够五个30:

2心肺复苏,由医生实施一次检查评估。

要求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评估BLS的抢救效果。

医生起身报告并举手示意:

“操作完毕!

”比赛结束。

4、注意事项

(一)要求上场比赛前戴好保护手套,全程操作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动作轻柔。

(二)比赛采用全身模拟人,配有电子显示和分析报告打印装置,可当场打印评估CPR技术质量的报告单。

(三)比赛场地模拟人摆放位置:

双脚朝向评委,与评委席距离大约3米。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客观评分)

秒表计时评价分:

(满分10)客观评估分:

(满分20)

客观得分合计:

分记录员签名:

评估要素

客观评估方法与规定基数指标

评分标准

扣分

(一)秒表5段计时客观评价分实际得分计算:

10分-5项扣分之和

1.开始实施胸外按压的时间(2分)

从作看表动作至开始做第一次胸外按压所用的时间,限定在30秒钟以内完成。

实际秒表计时:

不超时就不扣分;如果超时,则每延误1秒钟扣0.2分,至每一项扣完2分为止

2.开始准备电击除颤的时间(2分)

从第一次做胸外按压到口述“开机,调至监护位”所用的时间,限时20秒钟以内完成。

实际秒表计时:

3.完成手动电击除颤的时间(2分)

从口述“开机”到口述“除颤完毕”所用的时间,限时30秒钟以内完成。

实际秒表计时:

4.抽查中段胸外按压的时间(2分)

全程尽量不要中断胸外按压,如不得不中断(仅抽查电击除颤期间),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实际秒表计时:

不超时不扣分,超时2分钟,此项不得分

5.除颤后五轮CPR所用时间(2分)

从除颤后起始第1次胸外按压至完成五轮CPR所用时间,限时100-120秒钟之间完成。

(采用电脑自动计时)

记录用时:

每误差±1秒钟扣0.2分,至扣完2分止

(二)客观评估分 实际得分计算:

20分-3项扣分之和

1.五轮胸外按压终末质量

(12分封顶)

(1)正确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实际:

次/分

误差或错误扣0.2分/次,每一小项至扣完最多5分为止

(2)累计按压总数刚好150次实际:

(3)按压力度不足错误次数累计:

(4)按压力度过深错误次数累计:

(5)按压部位发现错误次数累计:

(6)胸廓未完全放松错误次数累计:

2.十次人工通气终末质量(5分封顶)

(1)累计通气总数刚好10次实际:

误差或错误扣0.5分/次,至扣完7分止

(2)通气过度错误次数累计:

(3)通气不足错误次数累计:

(4)通气过快错误次数累计:

3.按压通气交替进行五轮(3分)

(1)按压通气比例保持30:

2实际:

凡错误扣1分

(2)刚好完成5个轮回实际:

若误差扣0.5分

备注: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五大客观评价指标为:

①快速按压②用力按压③让胸廓充分回弹

④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⑤避免过度通气。

数数计时规则:

“一千零一…”4个音节大约1秒钟,“一下、两下…”始终发2各音节大约半秒钟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整体评分)

最后得分:

分(主观评分+客观评分)

评委主观评分(满分为70分):

评分签名:

 

流程

关键操作与主观评估标准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准备

准备阶段:

3名选手应提前戴上保护手套,准备好急救物品,在准备去等待操作比赛:

医生首先空手上场,护士及角色C携带急救物品在场边等候。

快速判断

10分

1.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1分

每发现一处缺陷扣0.5分,一处错误扣1分,至扣完相应栏目的分值为止不在继续扣分(下全同)

2.作看表动作(工作人员开始掐秒表记录比赛时间)

0.5分

3.站于患者右侧,双臂绷直,肩、肘、腕呈一条直线

1分

4.检查意识:

正确呼唤/呼叫两遍/拍双肩刺激

2分

5.检查呼吸和脉搏:

看胸廓/摸颈动脉位置/手法/计数至1007

4分

6.大声呼救:

判断结果/立即抢救/携带急救物品

1分

7.摆仰卧位:

解开上衣,垫背板/理顺身体(口述即可)

0.5分

心脏按压20分

NO.1.定位正确/快速按压/用力按压(可见绿灯亮)

医生边按压边逐一下达5个医嘱,不需要数数和计时

2分

1分

缺陷扣0.5分,错误扣1分

※注:

比赛设定除颤之后的五个CPR周期进行客观评分。

NO.2.重点目测:

单手快速定位/动作清晰/部位正确

第一轮按压时角色C口述高质量CPR的5个评价指标

2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1分,错误扣2分

3分

NO.3.重点目测:

双手重叠/十指交扣/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

3分

NO.4.重点目测:

双肩无歪斜/回弹充分/放松不离位

3分

NO.5.重点目测:

姿势美观/双臂绷直且垂直/按压时无摆动

3分

NO.6.重点目测:

计数/观察面部/节奏平稳/非冲击式按压

3分

开放气道4分

医生开始第1次胸外按压的同时,护士遵从医嘱负责开放气道(站在患者头顶部)。

护士听到呼救携急救物品上场,逐一按医嘱执行操作

0.5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0.5分;错误扣1分;医嘱限扣0.5分

(1)首先装配好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放置一旁备用

0.5分

(2)检查清理口腔(假定有异物),手法正确、动作轻柔

1分

(3)徒手开放气道,手法规范、轻柔流畅,一次做到位

1分

(4)固定面罩,保持患者头后仰稳定,全程管理无回位

1分

人工通气

6分

(5)A角行球囊通气两次,NO.1周期目测两次均亮绿灯

1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1分

错误扣2分

除颤完成以后,五组通气的终末质量交由客观评分

0分

标准“E-C”手法固定面罩,通气1秒、四音节计数

2分

每组通气5秒钟完成,可见两次胸廓起伏

1分

按压与通气的衔接应紧凑并提前准备,做到无缝转接

1分

定位无延迟/面罩不移除,控制中断按压时间<10秒内

1分

电击除颤15分

设定待5个医嘱刚执行完,角色C携带手动除颤仪及时赶到

医生“打开除颤仪,调至监护位!

”,护士正确执行

1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1分,错误扣2分,至扣完相应的分值为止

医生放置胸骨与心尖电极板位置正确/“停止按压,分析心律”

2分

医生分析心律后说“室颤、准备除颤!

1分

正确选择除颤模式及能量

1分

均匀涂抹导电膏/角色C及时接替按压

2分

再次分析心律并确认:

“仍为室颤,充电!

”,按充电键

2分

压牢两个电极板,紧贴胸壁皮肤,无缝隙或者歪斜

2分

充电完毕时提醒所有人离开,巡视四周后随即按下放电键

2分

确定放电完成后才移除电极板/下医嘱并及时胸外按压

2分

建立静脉通路10分

重复医嘱,核对药物

1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0.5分,错误扣1分,至扣完为止;护士未在5个循环CPR结束时建立静脉通路须立即终止输液操作且此项不能得分

打开瓶盖

1分

常规消毒瓶塞,待干后插入输液器

1分

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再次核对

1分

排气

1分

选择血管,放好止血带,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

1分

扎止血带,尾端向上

1分

再次消毒,检查输液管下段,确定无气泡后再排出少许液体

1分

绷紧皮肤,按静脉注射法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止血带和调节器,胶布固定

1分

调滴速,再次核对后口述“静脉通路已建立”

1分

复检评估

5

5轮CPR后检查循环征象和自主呼吸,计数至1007

1分

每发现一次缺陷扣0.5分,错误扣1分,至扣完分值为止

口述检查结果,下医嘱建立静脉通路

0.5分

总体印象分:

选手全身心投入、严肃认真,口齿清晰;

1分

动作熟练、干净利落,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操作;

0.5分

团队配合默契,彼此间有医嘱沟通并相互回应;

1分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无撞击模拟人声响或掉落物品。

1分

注:

①急救物品包括除颤监护仪,球囊面罩,氧气瓶,急救箱

②除颤监护仪为真实设备,操作时须注意人员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