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428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模拟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8地方特色题型Word版含答案

2012备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

地方特色题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一、课标语文W1[2011·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课标语文19.W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课标语文19.W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结合第一句内容及第20题的提示,把握整体大意,再寻找断句标志。

如:

“讥”“痛”引导结构相近的句子,“岂”一般在开头,“曰”后一般要断开,“乎”“矣”一般在句末。

【答案】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课标语文20.W1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

(2分)

课标语文20.W1【解析】考生找出班固及欧阳修论断贾谊之死的文字后,只要正确翻译,理解内容,答题就容易了。

【答案】班固认为是“天年早终”,即虽然死得早,但属自然死亡。

欧阳修认为是“失志忧伤而横夭”,即无法实现大志,抑郁忧伤而早逝。

课标语文21.W1何谓“春秋笔法”?

(2分)

课标语文21.W1【解析】学生需要对孔子修订《春秋》有较详细的了解。

【答案】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二、课标语文W1[2011·江苏卷]名著阅读题(15分)

课标语文22.W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也因为曹操疑心重,而蔡、张两人原本不是自己的部下。

B.《家》中觉民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一星期后,觉新给他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信”,劝他为了一家的安宁,就不要回家了。

C.《边城》中老船夫说翠翠“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这个唱歌的人其实就是老二傩送。

D.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通过这场奇特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夺权的罪行。

E.老葛朗台一看到查理留给欧也妮的梳妆匣,就掏出刀子想撬下一块金板,直到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手。

课标语文22.W1BE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B项,觉新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

E项,直到老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老葛朗台才住手。

课标语文23.W1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

“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4分)

课标语文23.W1

(1)【解析】“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空云似桂如兰”,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取“袭人”二字为她取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二字则是对香的否定;“堪羡”,值得羡慕,在这里带有调侃的味道;优伶,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

【答案】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

(6分)

课标语文23.W1

(2)【解析】概括侍萍的人生悲苦应从三个阶段考虑,一是年轻时,一是改嫁鲁贵,一是重到周家,面对一连串的矛盾。

【答案】①年轻时被周朴园遗弃,以致投河。

②嫁给鲁贵,遇人不淑。

③重逢周朴园时遭到误解和训斥。

④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⑤无法对儿女诉说苦情。

⑥接连面对儿女的突然死亡。

三、课标语文W1[2011·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为了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原创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原创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它旨在追求卓越,激励人们既要焕发自己的创造力,也要努力吸纳前人的思想。

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

正如费孝通所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科学上的许多原创性成果都是在学者们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中孕育产生的。

萧伯纳说得好:

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人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

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自由,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特点,原创的东西一般在开始时不易被大家理解,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它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被扼杀了。

当前,我国科学研究偏重于应用性研究,对基础性理论的探索重视不够;企业重技术手段的模仿应用,轻自主创新研发;科研机构追求论文论著的发表数量,轻问题本身的探究……这些事实,都说明我国科学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亟须改善,原创文化研究亟待加强。

课标语文24.W1材料中提出的“原创文化”有哪些特点?

(4分)

课标语文24.W1【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文段共九句话,其中2~7句阐述“原创文化”的特点,第2句话阐述一方面,关键词“追求卓越”;3~6句阐述一方面,关键语句“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第7句阐述一方面,关键词“维护学术自由”。

【答案】①追求卓越;②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③维护学术自由。

课标语文25.W1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所引费孝通的话的理解。

(5分)

课标语文25.W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句话是作为论证“广泛交流、全面开放”的例子,因此可以扣住为论点服务来理解,同时注意“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美”的正确理解。

【答案】

(1)每个人(每种文明)都应该焕发自己的创造力,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每个人(每种文明)都要善于和别人(别种文明)交流思想,吸纳别人(别种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3)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原创性成果,促进全人类科学大发展。

课标语文26.W1你认为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哪些?

(6分)

课标语文26.W1【解析】本题考查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的能力。

解答时,联系我们民族的文化特征,结合文段“当前……亟待加强”部分谈到的我国科学发展的文化生态和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

【答案】①传统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②近代以来偏于模仿的思维惯性的影响。

③急功近利思想的广为传播。

④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⑤原创文化研究严重不足。

 

课标语文7.W2[2011·福建卷]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我不要这东西。

”(《红楼梦》)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钱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

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

(《家》)

C.屠维岳泄露削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

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

“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

”最终赶走了他。

(《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

(《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

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

(《复活》)

课标语文7.W2[2011·福建卷]CE 【解析】C项,屠维岳在吴荪莆的眼中是“聪明能干,又有胆量,但他又是倔强”的,因此吴对其说的话应是“有本事的人,我总是给他一个公道”,最后重用了他。

E项,“枢密官安慰他”,“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错,应是:

枢密官严厉地告诉他,枢密院只能审查案件适用法律有无差错。

课标语文8.W2[2011·福建卷]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标语文8.W2[2011·福建卷]【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

题目的设问角度较小,考查较细,有较大难度,体现了“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不读架子书”的命题思想。

回答这类简答题,应注意故事情节的起止,并努力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答案】

(1)答题要点:

①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

②重臣劝谏,被诛杀。

③孙皓命令陆抗将部队部署在屯江口,想谋取襄阳。

④陆抗却与晋襄阳守将有交往。

⑤陆抗拒绝进兵,被孙皓罢了兵权。

⑥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入城。

⑦孙皓自缚降晋。

(2)答题要点:

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

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

③第二天,埃及女人趁她外出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

④隐修女回来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小鞋。

⑤她四处寻找未果。

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伽西莫多)。

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课标语文9.W2[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②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2分)

课标语文9.W2[2011·福建卷]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观点概括的能力。

题干中没有“分别”二字,说明子贡与孔子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子贡或孔子的话切入,对他们阐述的内容进行层次划分,而后分点概括。

例如,子贡的话,可分为两层,一是说君子之过,人皆可见;二是说,君子改过,人皆敬仰。

由此即可概括出答案。

回答本题时,考生还要注意“概括”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即先根据题干找到原文对应信息,而后将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答案】答题要点:

①人应当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简要分析。

(4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文本所要表达的道理,即第

(1)题概括的观点,考生在本题中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具体指出“日月食比喻”的运用过程(本体、喻体),以及这一比喻与观点的联系。

【答案】答题要点:

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课标语文6.W2[2011·江西卷]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

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

(《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

(《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

(《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

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

(《三国演义》)

课标语文6.W2[2011·江西卷]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能力。

C项,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

选项中说贾宝玉遭遇科举考试的失败和受到打击是不正确的。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是2011年江西新增的考点。

江西考纲里明确规定,文学名著考查的篇目为必修一到必修五要求课外阅读的名著十部中的八部,即《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

其中《论语》为文化典籍,所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只要求了解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它考查的是识记能力,题目看似简单,但要以熟悉文学名著的内容为前提。

做题时,一般是在经典情节或主要人物形象的叙述中找准突破口,这样就能找到答案。

 

课标语文19.W3[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

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有删节)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9分)

课标语文19.W3[2011·湖南卷]【解析】此题考查新闻评论。

首先,要明确新闻材料中的基本要素,即这则新闻材料主要告诉了我们哪些主要信息,这是我们评论的前提。

其次,要确定一个角度比较小的评论点。

再次,熟知新闻短评的基本写法。

新闻短评的主要写法有以下两种: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

①概括要注意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②概括材料必须是一个句子,而且要用陈述句。

A.如何概括材料:

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

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的组合展开同向或异向合并。

B.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

通读材料

第二步:

分析关系(相对型、互补型)

第三步:

提炼筛选(异同点)

第四步:

整合表达

(2)对材料所阐述的内容(现象、观点)有何看法?

①从正面肯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用简单论据进行论证。

②从反面否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以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也可以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

③可以采用多分法进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

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④答题步骤与结构:

亮观点(旗帜鲜明);讲道理(两点为宜);总述(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建议)。

【答案】提示:

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

“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③上述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作为一个角度;④整体的角度:

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论;⑤其他角度:

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

(答题要求:

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角度的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课标语文20.W3[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

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0字左右。

(9分)

课标语文20.W3[2011·湖南卷]【解析】经典研读是新课改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时期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而理性的回归。

实行新课改以来,试验地区都把文化经典的研读作为重要的选修内容。

这道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两家很重要的思想派别,一是儒家,一是墨家。

首先,对这两家思想派别的核心思想要有一个基本了解。

其次,要辩证地分析。

材料一我们在语文读本《齐桓晋文之事》(人教大纲版必修第五册)一课中学过。

【答案】提示:

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

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从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现实谈看法。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三)课标语文.W4[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

自我完善。

②用:

使。

③不什数:

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课标语文23.W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

孔子:

____________ 韩非子:

____________

课标语文23.W4【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能力。

从《论语》选文中,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孔子的为政观,即“为政以德”;而从《韩非子》选文中,学生可以筛选出“不务德而务法”的信息,可概括为“以法治国”。

另外,学生也大多知道韩非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答案】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课标语文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

课标语文24.【解析】本题考查对主旨的评析能力。

本题并未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所以只需要对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即可。

孔子认为用“政”“刑”来治国,百姓会缺乏羞耻感;所以应该用德治与礼法来感化他们。

韩非子认为教人自我完善只能针对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无法自律的,应该用法治。

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也各有不足,若是能将两者结合,德治与法治并举,就更为全面了。

当然,此题为开放题型,只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课标语文20.W5[2011·江西卷]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15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课标语文20.W5[2011·江西卷]【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做这一类试题,一定要注意审题,要落实每一条写作要求。

运用比喻、排比描写肖像,在描写肖像的过程中深化提升。

如鲁迅的头发根根竖直,可以反映出他倔强的性格和傲骨的精神;写鲁迅的眼睛可以与其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相结合;描写鲁迅的嘴唇时则可以反映他犀利而不失幽默的语言。

虽然鲁迅去世距今已经75年了,但是对我们而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鲁迅永远是我们的“民族魂”。

今年恰逢鲁迅诞辰130周年,2011年江西高考考查“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让学生们学着走进鲁迅这一文化名人,可谓用心良苦。

【答案】你——鲁迅先生,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一撇八字胡,表情威严而和蔼。

生活清苦,但性格刚直而坦然。

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你那约两寸长的头发,粗而硬,笔直地竖立着,当真如一个怒发冲冠的猛士。

有人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你的最好写照,面对敌人的围攻,你大义凛然,横眉冷对,是一个勇往直前的战士;面对亲友,你慈爱大度,俯首甘为,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孺子牛;面对妻子,你相敬如宾,面对爱子,你护犊情深,是一个仁爱博大的瀚海。

 

【湖南模拟】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9分)

据报道 生活贫困的重庆万州“棒棒”郑定祥在新年第一天受雇运送羽绒衣,却和雇主走失,老郑面对飞来横财不为所动,寒风中苦等雇主十多天,终于物归原主。

在记者釆访其动机时,老郑说的一句心底话“缺钱不缺德”备受追捧。

2011年1月19日晚上,老郑被央视“新闻联播”作为道德标杆向全国观众讲述。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分)

 

(2)请就某一个角度写一则12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标题自拟。

(6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9分)

免 费

[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

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

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 训练34 新课标·语文(湖南)

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

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

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

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

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

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

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

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

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

他望着我说:

“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1)请为小说补写一个结尾。

(不超过9个字)(3分)

 

(2)你认为这篇小小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100字左右)(6分)

【答案】1、

(1)重庆“缺钱不缺德”老汉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答“重庆‘缺钱不缺德’老汉备受追捧”等也算对)

(2)示例:

“棒棒”“缺钱不缺德”,展现了人间真善美。

 重庆郑定祥不为横财所动,一句“缺钱不缺德”让人震撼。

他用真诚的行动告诉人们: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应该秉承诚信等美德,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老郑为国人树立了一个道德标杆,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标题1分,内容概述1分,评论4分)

2.

(1)示例:

账已付清

(2)示例:

好的家教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本文对于家长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能提醒学生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文中母亲巧妙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说明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很人性、很智慧的。

父母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好的家教能够带来好的效果,而这也能让孩子受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