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046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篇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和平.docx

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4篇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①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②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③“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①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③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①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②中东战争。

③两伊战争。

④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考情盘点: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知识的考查,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惩治战犯、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

命题核心思想集中在重温历史,杜绝悲剧重演,热爱和平。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战争与和平的考查,侧重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局部战争以及核武器的研发、制造、影响等。

(2)预测考查:

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几年试卷侧重考查世界环境下的亚洲地区的战争与和平,考查的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3)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从背景和意义的角度考查二战中的阿拉曼战役

[例1] (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6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将阿拉曼战役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综合考量。

(1)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英国与德意军队的战况等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

(2)问,可从阿拉曼的地理位置、英国的战略意图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从措施、意义的角度考查解放战争

[例2] (2019·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

“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

”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

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

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主要措施对解放战争的意义。

(5分)

解析:

(1)问,由材料“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得出参军参战,军事动员;从材料“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可知开展生产运动;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颁布土地法大纲,实行土地改革得出土地改革;材料“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可知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根据材料“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得出发动宣传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根据材料“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可知正确的战略战术。

(2)问,根据材料“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分析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依据材料“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结合所学1947年战略反攻可知推动了战略转折;由材料“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结合所学解放战争的胜利可知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答案:

(1)措施:

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发动宣传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正确的战略战术。

(10分)

(2)意义:

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推动了战略转折;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5分)

 从原因和意义的角度考查二战中的第二战场开辟

[例3] (2019·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

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

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

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

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

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7分)

解析:

(1)问,依据材料中丘吉尔提出“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可知,英国认为其与德国在军事上存在差距,准备不足;由材料中“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可得出维护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行为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速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

(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

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A [根据材料“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确立了欧洲世界的中心与霸权地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国联排斥欧洲的苏联,美国没有参加,因此并未体现霸权,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对于德国的制裁极大地刺激了民众的民族复仇情绪,因此欧洲阵营并未巩固,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华盛顿体系下,美、日获得一部分殖民地,欧洲殖民体系面临冲击,排除D项。

]

2.二战时期,美国罗斯福总统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

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

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二战全面爆发

C [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故选C项;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在国会,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为总统,排除A项;1941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国改变了中立政策,排除B项;二战全面爆发标志是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排除D项。

]

3.(2019·深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

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

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

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为制止侵略提供了法律武器。

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

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经受着挑战与考验。

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期待着国际法效力的加强、联合国权威的提高。

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

战争、

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国际法解决战争问题的措施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规推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可得出由具体领域扩展到全方面;由“《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可得出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根据材料“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可得出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可得出联合国的建立;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区域性组织的推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

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答案:

(1)特点:

由具体领域扩展到全方面;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渐进性与动态发展;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

(2)机遇:

联合国的建立;区域性组织的推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

挑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南北发展不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未建立;冷战思维;联合国制裁能力有限;难民问题。

4.(2019·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罗斯福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尽管他担心与苏联的误会增多,但他从未试图与苏联进行竞争,纵然战争结束将使苏联在欧洲和亚洲大举扩张其影响。

相反,他希望维持均势,说服苏联相信,现实安全的最佳途径是依靠合作而非单方面努力遏制潜在的威胁。

杜鲁门延续了前任的政策,迟至1945年秋天,他和国务卿仍都指望能与斯大林建立起个人关系,以此作为克服美苏关系中已然开始出现的问题的最佳方法。

前国务卿认为,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很可能和苏联一样危险。

国务院同期警告,注意伦敦引诱华盛顿支持欧洲势力范围的企图,提出美国的首要目标并非帮助一国增强力量来反对另一国。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长和平:

冷战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观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

(8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现实安全的最佳途径是依靠合作而非单方面努力遏制潜在的威胁”得出美国应与苏联维持均势而非走向敌对;根据材料“他和国务卿仍都指望能与斯大林建立起个人关系”得出战后全球安全靠美苏合作实现;根据材料“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很可能和苏联一样危险”得出美国要警惕被英国所利用;根据材料“注意伦敦引诱华盛顿支持欧洲势力范围的企图,提出美国的首要目标并非帮助一国增强力量来反对另一国”得出战后美国的重要任务是维持世界政治势力的均衡。

(2)问,根据材料“在罗斯福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尽管他担心与苏联的误会增多”结合所学二战期间美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得出二战后期,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已经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根据材料“现实安全的最佳途径是依靠合作而非单方面努力遏制潜在的威胁”结合所学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美苏合作是最好的方法得出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创伤,美国尽量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再次发生;根据材料“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结合所学英国是传统的政治大国对欧洲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得出英国是传统政治大国,在欧洲依然有巨大影响力;根据材料“注意伦敦引诱华盛顿支持欧洲势力范围的企图,提出美国的首要目标并非帮助一国增强力量来反对另一国”结合所学美国以世界领导者的身份规划者战后世界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拥有维护全球安全的责任感。

答案:

(1)主要观点:

美国应与苏联维持均势而非走向敌对;战后全球安全靠美苏合作实现;美国要警惕被英国所利用;战后美国的重要任务是维持世界政治势力的均衡。

(2)原因:

二战后期,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已经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创伤,美国尽量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再次发生;英国是传统政治大国,在欧洲依然有巨大影响力;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拥有维护全球安全的责任感。

5.(2019·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侵略,1932年1月3日侵占锦州,进逼关内。

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照会,美国政府不承认中日政府间所签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不承认用违反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义务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合法条约权利。

以上照会阐述了美国的新政策,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汀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侵华不直接干涉的原因。

(9分)

解析:

(1)问,依据材料“美国政府不承认中日政府间所签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可知“史汀生主义”的内容之一是不承认用武力改变现状,不得损害美国的既得利益;依据材料“不承认用违反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义务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可知“史汀生主义”的内容之一是不能破坏国际条约;依据材料“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合法条约权利。

”可知“史汀生主义”的内容之一是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获取的利益。

(2)问,结合1931年日本侵华的国际背景、美国国家政策、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等相关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盛行、美国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较小、西太平洋美国海军力量弱于日本等角度分析作答美国对日本侵华不直接干涉的原因。

答案:

(1)内容:

不承认用武力改变现状;不得损害美国的既得利益;不能破坏国际条约;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获取的利益。

(2)原因:

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美国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不大;西太平洋美国海军力量弱于日本。

6.(2019·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后,法国逐渐启动其核计划。

许多法国人认为,在美、苏、英三个大国拥有核武器之后,为了保持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法国必须拥有核武器。

由于法国在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德国占领,法国人认为,在常规战争中法国可能战败并被入侵,没有哪种防御手段能提供绝对安全,即使马其诺防线也不行,而发展核武器将是使这些历史不再重演的一个有效办法。

法国人也不相信美国的“延伸威慑”战略与核保护伞,戴高乐就说过:

“应当知道,美国人不会冒着自身的生存危险来保卫欧洲。

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法国军队在美苏威胁压力下被迫撤出了埃及。

法国人认为法国遭受了羞辱,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核时代已经到了,但法国却不拥有核武器。

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制定了军事核计划。

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撒哈拉沙漠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四个试验成功核武器的国家,开始拥有了核打击力量。

——摘编自夏立平《法国核政策与核战略的特点与影响》

(1)根据材料,分析法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核武器研制成功的影响。

(7分)

解析:

(1)问,由材料“许多法国人认为,在美苏英三个大国拥有核武器之后,为了保持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法国必须拥有核武器”可知确保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由材料“由于法国在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德国占领,法国人认为,在常规战争中法国可能战败并被入侵,没有哪种防御手段能提供绝对安全,即使马其诺防线也不行,而发展核武器将是使这些历史不再重演的一个有效办法”可知吸取法国战败被占领的历史教训;由材料“法国人也不相信美国的‘延伸威慑’战略与核保护伞,戴高乐就说过:

‘应当知道,美国人不会冒着自身的生存危险来保卫欧洲。

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可知美苏“冷战”的压力及对美国核保护的疑虑;由材料“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法国军队在美苏威胁压力下被迫撤出了埃及。

法国人认为法国遭受了羞辱,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核时代已经到了,但法国却不拥有核武器”可知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刺激。

(2)问,联系法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与内容可知法国核武器研制成功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法国核武器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英、苏拥有核武器的格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同时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

(1)确保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法国战败被占领的历史教训;美苏“冷战”的压力;对美国核保护的疑虑;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刺激。

(2)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