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6857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docx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2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

训练落实篇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潜在价值则是指尚未发现的价值。

答案:

C

2.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D.严格控制污染

解析:

由于大坝建成后,原有物种无法在原地生存,为保护这些物种应将它们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或其他专门地区进行迁地保护。

答案:

B

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唯一方法

解析:

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考查考生对自然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较强,且试题难度较小,涉及教材中的许多具体实例。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野生生物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并不是指对所有的野生动植物都不加任何选择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答案:

C

4.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解析:

引种应当谨慎,随意引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加入当地食物链后,打破原来较为稳定的营养结构。

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往往因无天敌制约而迅速繁殖,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较大。

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育是在动物数量少、自然繁殖困难等情况下采取的保护措施。

答案:

D

5.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对文学艺术的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

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

B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圆满结束。

北京“绿色奥运”中“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生态、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在城市绿化时应尽量使用本地树种、草种

B.垃圾资源化的生产模式应是一个绿色城市首选的生产模式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D.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是指其生态功能,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生物数量减少,就会影响这个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稳定,此外,还有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旅游观赏应属于直接价值。

答案:

D

二、简答题

7.阅读下列三个材料:

材料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材料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

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植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3)材料三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的物种受到威胁。

解析:

(1)由材料一可看出,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坡垒、裸实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这两种生物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被淘汰。

(2)材料二表明人类对甘草掠夺式地挖掘,使生物生存环境改变,而造成生物资源减少或绝迹。

(3)材料三说明外来物种进入没有天敌且生存环境适宜的地方迅速繁殖,导致当地原有物种减少,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改变和破坏 生物资源的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B.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

D.生物多样性是治疗人类疾病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各种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基因库。

引入外来物种需要谨慎,否则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种生物的灭绝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

D

点拨:

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进化的结果,人类应共同保护。

2.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

合作国家

美国

日本

泰国

奥地利

西班牙

合计

由中国提供

8只

4只

2只

2只

2只

18只

繁殖幼子

4只

4只

1只

9只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工圈养能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而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

C

3.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思路点拨:

由题图可获得的信息有: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即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本题要从分子水平和进化角度入手分析生物多样性,然后再分析比较。

解析:

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A

图Ⅰ表示的是基因多样性,图Ⅱ表示的是物种多样性,图Ⅲ表示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B

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的基因,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C

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具有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

不同的生态系统可以形成不同的小气候,其特点也各不相同

答案:

C

4.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

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

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

解析:

在可持续发展中,生产模式应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应当是没有废料,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只有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才能缩短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答案:

C

5.“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其基本成分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而能量却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单靠其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能保证它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发展。

答案:

C

点拨:

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利用率是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

6.有一山区由于进行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

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土育林

解析:

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可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

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

答案:

D

二、简答题

7.阅读、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南方某水乡,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家畜饲料问题从南美引进了一种速生水生植物水葫芦,近几年却发现它已经泛滥成灾,由于其干物质含量仅5%左右,有机物含量很少,利用价值极小,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据考察,原产地无此现象。

材料二 有植物王国和基因宝库美称的云南,由于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正在引发生态危机。

紫茎泽兰原产美洲,十多年前经东南亚侵入云南。

紫茎泽兰的毒素会使牛羊中毒,其种子又多又小,散落范围大,生存能力强,能到处传播,所到之处草木都无法生长。

紫茎泽兰生长特别快,正以每年30km的速度向北蔓延,一直扩展到了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地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葫芦、紫茎泽兰生长失控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丰富、气候适宜、无天敌等理想条件,它们的生长呈现出“________”型的生长曲线。

(2)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场生态灾难,其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

它们在原产地却没有出现此严重后果,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葫芦失控使水体遭到严重污染,溶解氧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变臭等。

这种危害类似于水体的________。

(4)为达到既控制水葫芦的疯长,又防止使用药物污染环境的目的,有人设想引入水葫芦的天敌,你对此设想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读材料二,请你提出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引入的水葫芦、紫茎泽兰生长在营养丰富、气候适宜、无天敌等理想环境中,它们的增长呈现出“J”型曲线。

(2)外来物种侵入后,原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的多样性等都会遭到破坏。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生活污水中N、P等的过量排放,引起水中藻类疯长、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的溶氧量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发出恶臭。

这些后果就与题意中叙述的危害类似。

(4)引入水葫芦的天敌,是人为地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可能会引起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衡。

因此在引入天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行事,多次反复实验论证后才能作出决定。

答案:

(1)J

(2)当地的生态资源被破坏,生态平衡被破坏,物种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 在原产地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它们已与其他生物形成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彼此能保持适度规模的种群,形成和谐的生态系统

(3)富营养化

(4)能否引入天敌不能轻易下结论,原因是必须考虑引入天敌会不会与引入水葫芦一样导致失控而危害其他生物,因此必须反复实验论证后才能作出决定

(5)如何消除这场生态灾难?

从这一事件中人类应吸取什教训?

如何正确把握物种引进与其结果的关系?

如何利用紫茎泽兰造福人类?

如何研究开发紫茎泽兰有价值的一面?

(提出一项,合理即可)

8.下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施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

(1)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

(2)在A点开始后,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

一方面,害虫_______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________。

(3)由E点开始,防治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I段种群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认为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经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生态学种间关系原理,再写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农药 生物

(2)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DDT的使用而被毒死,天敌的减少,使害虫越来越多

(3)不污染环境并且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害虫种群密度不再升高

(4)引入天敌捕食后已建立了生态平衡

(5)在害虫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情况下,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6)ADE

(7)①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 ②引入与害虫的生态位相似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

综合创新

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洁洁灵溶液对草履虫生活状态的影响程度。

实验材料及用具:

草履虫培养液、(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蒸馏水、脱脂棉、吸管、洁洁灵、量筒、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培养皿、解剖镜(两台)和计数器。

请帮助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

配制洁洁灵含量为0、100×10-6、20×10-6、10×10-6、2×10-6的溶液,分别标以1号、2号、3号、4号、5号标签;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记录(每份样品观察20个草履虫):

 

培养液号

1

2

3

4

5

洁洁灵

含量

0

100×10-6

20×

10-6

10×

10-6

2×10-6

生存

状态

全部自

由生活

全部死亡

5个存活

17个存活

全部存活

运动迅速

静止不动

运动缓慢

运动缓慢

运动迅速

(1)根据以上观察数据,在下图的坐标图中绘出洁洁灵浓度与草履虫存活率关系的曲线图,并加以解释。

洁洁灵含量与草履虫生存个体曲线

(2)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得出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道实验验证题。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可行性。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不难分析出,随着洁洁灵含量的增大,草履虫的运动越来越缓慢,当含量达到100×10-6时,草履虫就静止不动了。

答案:

(1)将1、2、3、4、5号溶液各10mL分别倒入1~5号培养皿中,各放入少许脱脂棉 向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20滴草履虫培养液,静置5min后,用解剖镜观察草履虫的生存状况并记录

洁洁灵含量与草履虫生存个体曲线

(2)草履虫生活状况受洁洁灵含量的影响很大。

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3)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因此餐具用洁洁灵洗过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尽量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