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6664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docx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记忆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毛聪慧

  【辅导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记忆力训练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记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记忆方法探索的兴趣。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因记忆规律而衍生的记忆方法,发现自己的记忆方法,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记忆方法,在记忆方法上有所创新。

  知识目标:

  了解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故事记忆法。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儿歌教具。

  2.音乐:

富有激情的音乐为调整状态,激发激情而用。

音频:

学生记忆困惑的内容

  3.场地要求

  普通教室

  4.设置一位计分裁判员

  【活动方法】

  1.通过适宜的“音乐放松”、“感官训练”、“专注训练”等准备活

  动,寻找最佳的学习状态,把身心完全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有效的开放的学习平台。

  2.综合运用“调整最佳学习状态”、“思维”、“竞赛”、“庆祝成功”的4步和谐活动法来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探索记忆力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暖身阶段:

  导入

  播放音乐《我相信》,让学生尽情放松自己。

  进行儿歌记忆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记忆的乐趣。

  出示一组数字儿歌:

  1象小棍细又长;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4象红旗迎风飘;

  5象秤杆来买菜;6象豆芽出水上;

  7象镰刀割青草;8象麻花扭一匝;

  9象小勺来盛饭;10象鸡蛋打蛋糕。

  师:

请我们的小演员把这组儿歌表演一下。

其他同学试着在他表演的过程中迅速记住这首儿歌

  生:

表演,余生记忆

  生:

汇报记忆结果。

  师:

同学们太厉害了,看一遍表演就记住了这首儿歌。

你知道这首儿歌代表的数字是哪些吗?

  生:

123456789

  师:

那么打乱表演顺序,你还能迅速给这些数字按照表演顺序排序吗?

  生:

打乱顺序表演

  生:

开始排挑战

  庆祝成功:

看来同学们非常厉害,都是生活中的记忆高手,要是大家再通过这节课的练习,那对于我们来说记住安全平台的账号密码,记牢游戏的账号密码,甚至是记住每天需要背的英语单词简直如虎添翼啊。

  二、转换阶段:

  数字记忆展示

  师: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先不要说出来,下面进行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记忆20个数字,仅用2分钟。

出示数字894208508168543067217

  学生记忆

  生18948208168567127记不全

  生2.8942085081684567127记不全

  生3894208508168543067217完全正确

  学生鼓掌,你真行!

加10分

  师:

是不是很难记忆啊!

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如何记忆的?

  交流记忆方法

  下面进行本节课的第三环节,学生记忆方法展示

  生1死记

  师:

死记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呀

  生2:

分开记894208508168

  师:

好!

你发现了记忆的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原则。

分开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节奏美,就像音乐一样啊!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

节奏记忆法

  生3:

数字中含有计算42+08=50

  生4:

我有更好的!

我注意到数字含有对称像8168中的两个8、7217中的两个7,隔2个数子又出现了

  生5:

我看到数字中的顺序和逆序,像895436721

  师:

以上3位同学发现了数字的四种美:

计算美、对称美、顺序美、逆序美。

这正说明了哪句谚语?

对!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这3位同学可谓独具慧眼呀!

好!

我们把它提炼一下,看能不能找一条能串起珍珠的链子?

再给它起个名字:

特征记忆法

  好!

还有什么呢?

出示教具,并轻声唱出

  1象小棍细又长;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4象红旗迎风飘;

  5象秤杆来买菜;6象豆芽出水上;

  7象镰刀割青草;8象麻花扭一匝;

  9象小勺来盛饭;10象鸡蛋打蛋糕。

  师:

1就是小棍,原来数字可以形象化。

  能不能用形象化的数字编个故事?

  生6:

讲故事

  师:

迎接挑战,更精炼一点好不好

  生6:

爸爸用勺子把鸭食喂给了鸭子,于是鸭子下了一个蛋,爸爸给了我一蛋,爸爸要了六个蛋。

后来爸爸和我买了些鸭食喂给了30只鸭子,又下了67个,可它们还要吃。

师生大笑

  师:

这位同学讲的非常精彩!

该故事包含了三种记忆方法:

形象记忆法故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庆祝成功以上5位同学将获今天的创新小卫士,记分长给他们每人加10分。

  师:

接下来,谁还敢来挑战

  学生竞赛

  音乐响起《春江花月夜》题目推出6138540137

  1124513520XX庆祝成功.师:

下面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针对这两个数字,看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

中学

  学科:

心理学

  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

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

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

“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

”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

“你了解自己吗?

”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

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例:

我是谁?

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XX样的人。

  游戏:

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

问:

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

为什么?

  3、讨论:

  讨论:

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

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讨论:

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

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别人眼中的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

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

  心理游戏“戴高帽”

  方法:

请一位成员坐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和特长,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全组进行表扬,优点轰炸。

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所观察到的,哪些是不觉察的。

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

  规则: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别人的人。

  从游戏中聆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比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然后完成10个“我是谁”句子。

  认识自我的方法

  小品《照镜子》大致内容:

两位同学按要求闭上眼睛,老师用染红的手指点一位学生的鼻子,问: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鼻子”。

接着再点另一位同学的额头,问: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额头”。

学生回答的同时,颜色已染到他们的鼻子或额头上了,他们却全然不知。

然后让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最后老师把小镜子递到他们手里,他们这才发现真相。

  、思考:

刚才的小品对你有什么启发?

  、师:

脸上的脏东西,别人看得清,自己却看不见,用小镜子一照,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让同学当一当这把小镜子,你会很快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认识自我,第一个方法就是照镜子。

  提到认识自己的六种方法。

  i.照镜子

  ii.反省自己

  iii.参加课外活动

  iv.听取别人的评价

  v.敢于同他人竞争

  vi.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

  巩固提高自信心《掌声响起来》

  方法:

学生试想,十五秒可以鼓掌几下。

然后进行比赛。

  讨论:

设定可能实现的目标才能成功;对自己正确的计划,就可以自信而勇敢的实现目标。

正确评估自己,可以更自信,更成功。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

最后,我把下面这首诗送给大家,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学生,充满活力的度过学习生活!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

  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

  成功开始于一个人的美好愿望。

  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

  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

  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最好。

  在生活的战场上。

  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胜的人。

  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一个小故事

  当年,在纽约的街头,有一位卖气球的小贩,每当他生意不好的时候,总要向天空中放飞几只气球,由此引来周围很多正在玩耍的小朋友的围观,有的还兴高采烈地买他那色彩艳丽的气球。

一天,当他在街头重复这个动作时,发现一群围观的白人小孩中有一位黑人小孩,他正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望着天空,小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一个黑色的气球也在飞,黑色,在黑人小孩心中,代表着肮脏、懦弱、自卑和下贱。

精明的小贩很快就看出了这个小孩的心理。

他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黑人小孩的头发,神情地说:

“小朋友,气球能不能飞上天空,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心中有没有想飞的那口气。

如果这口气够大够足,那它就可能飞上天空。

”这个小孩就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基恩博士。

  教师提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联想到其他有关的故事或事例吗?

  小品小明拿着刚发下来的考试卷子,背者书包垂头丧气地说:

“又是不及格!

”这时小强从后面追上来,冲他一笑:

“听说要开运动会了,你这个体育健将可要多报几项啊!

”小明却无精打采地说:

“那有什么用,跑得再快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思考引发动机,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

为什么?

  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

  通过这个小品你能明白什么?

  故事启思

  课件:

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

  这是一头马戏团里的大象,驯象人用一根细细的铁链绑在大象的腿上,然后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但我们都知道以大象的力量,可以轻易的用长鼻子卷起木桩,或挣脱铁链。

为什么它会乖乖的站在那呢?

原来,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曾无数次尝试挣脱铁链,但每次努力的结果是,它的脚被铁链磨的疼痛、流血。

于是渐渐地小象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的想法依然是:

我不行,我不会成功的。

师: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生:

我想到了做事都要有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非常努力。

  生:

我觉得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象就是不相信自己,它觉得现在自己的力量还和小象一样。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

  生:

我们不应该畏惧失败,因为失败只是一时的,我们是有能力战胜失败的,而不能像大象那样,有能力却不去尝试。

  师:

这都是由于大象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造成的。

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对自己能力认识的不够,自信心不足,而失去成功机会的经历?

学生互相交流

  活动三:

事例感悟

  师:

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许多同学谈到了自己曾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失败,我完全能够理解大家当时的心情。

因为我也曾因对自己缺乏自信,而感到苦恼,也有许多面对失败的痛苦。

那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失败呢?

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

  课件演示:

  1832年,他选州议员失败

  1833年,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

  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失败

  1849年,再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1856年,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失败

  1858年,再一次竞选参议员失败

  课件演示:

  1832年,自己成功开办企业

  1834年,他竞选州议员成功。

  1841年,他竞选国会议员成功。

  1860年,他竞选总统成功。

  1864年,他竞选总统连任成功。

  师:

一个是失败的人生,一个是成功的人生,但大家知道吗!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竟然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个人就是美国杰出的总统林肯,看到他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

  生:

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不断的坚持做一件事,最终有一天他会成功的。

生:

我们平时遇到困难一定要勇敢的战胜它,其实我们的困难和林肯总统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战胜困难。

  生:

我感到失败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心,如果失去了信心,就永远不会成功。

  师:

那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虽然最初失败了,但经过自己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

  师:

同学们谈了许多自己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我也想说说,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正确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最终会成功的。

在同学们谈的过程中,说到了许多增强自信心的小方法,大家注意到了吗?

  生:

每次失败时,想想自己成功的事情,激励一下自己。

  生:

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缺点比,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就有信心了。

生:

……

  四队心理活动课教案

  主持人:

  助教:

  20XX-10-12

  活动主题:

集体与合作

  活动目的:

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重点:

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活动对象:

四年级某班学生

  活动场地:

团体心理活动室

  活动准备:

坐垫、呼啦圈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内容:

  教师自我介绍,上课引导语:

我们先来做一个好玩儿的游戏好不好?

  1、,马兰开花

  大家随意站着,主持者口令: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民在说话?

?

”学生回答。

老师说:

“开朵……”说明:

大家根据口令要求的人数组成小组,剩余的且不足一组的人为“无家可归者”。

  

  老师提问:

当你发现有的小组人数不足的时候,你为什么没有加入他们?

“无家可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传呼啦圈

  每个组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在其中一人手臂上套上一个呼啦圈,比赛开始时,各小组同时运动,在不许用手的情况下,把呼啦圈穿过每个人的身体,每次转两圈。

用大小呼啦圈各传递一次,大小呼啦圈同时相向传递一次。

  全部做完,教师带领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重点:

  ①游戏好玩儿吗?

你总结了什么游戏窍门?

  ②你的游戏心得是什么?

  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

“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说的真好”

  3、效果评估

  请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收获

  4、课外作业——天使行动

  每位组员用抽签的方法决定自己去当另一位组员的“天使”,而那位组员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天使”,之后要保证不把你的“天使”对象告知任何人。

“天使”的角色是在以后的几天中去关心所抽到的那位同学,使你的对象能感受到你天使般的善良与友爱。

  5.下课

  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本节课到此结束哦。

  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