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555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docx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13年度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

2013年年底,在读留学生总数为454名,学历留学生334名,占留学生总数的73%。

其中留学本科生87人,留学研究生247人。

除我院的汉语言专业本科生外,管理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原)、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学生44人。

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别达到52个。

2013年秋季学期,共有85名奖学金生顺利通过HSK考试进入相关学院开始专业学习。

兰州大学2013年在校留学生分类统计表

攻读学位留学生

汉语进修留学生

合计

本科

硕士

博士

小计

半年

一年

小计

孔院奖学金生

人数

1

25

26

14

13

27

53

比例

1%

11%

8%

13%

81%

23%

12%

国家奖学金生

人数

54

189

18

261

3

3

264

比例

62%

83%

95%

78%

19%

3%

58%

自费生

人数

32

14

1

47

90

90

137

比例

37%

6%

5%

14%

87%

75%

30%

合计

人数

87

228

19

334

104

16

120

454

比例

19%

50%

4%

73%

23%

4%

27%

100%

(二)专业设置

我院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汉语言。

2010年开始招生,截止2013年秋季学期共有4个年级的33名学生。

(三)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汉语综合、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阅读、汉语写作、现代汉语语音、汉字概论、现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中国概况等。

特色课程有现代汉语语音、汉字概论、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中国文化等。

(四)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汉语言专业旨在培养较高层次的、通用型和复合型汉语人才,以满足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培养外国留学生熟练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以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汉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语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

2.掌握系统的汉语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3.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二、师资、教学及科研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1人外派我校孔子学院工作),行政管理人员8人(1人外派我校孔子学院工作)。

2013年,学院晋升副教授1人。

截止2013年底,学院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

此外,根据教学工作实际需要,聘有兼职教师13人,配合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培养,安排15名学生教学实习工作。

我院承担汉语言本科生教学、学历留学生入专业前汉语补习教学、各类汉语进修生教学、全校学历留学本科生公共必修课程《汉语》、留学研究生公共必修课课《汉语》、《中国概况》的教学工作。

同时,为2010级、2011级汉语言本科生开设书法、武术课程;为汉语进修生及本科生开设剪纸、中国结编织课程;为HSK考生开设HSK考前辅导等。

本年度为本科生春季学期开课13门,52学时/周;秋季学期开课 16门,64学时/周;为进修生及各类汉语补习生春季学期开课35门,198学时/周,秋季学期开课34门,200学时/周;春季学期为学历留学生开设公共汉语课1门,8学时/周,秋季学期开课3门,14课时/周。

全年共计授课8800余学时。

汉语言本科生教学工作由我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承担。

本年度学院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篇,科研立项3项,获批科研经费7.5万元。

其中,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项,经费5万元;横向项目1项,经费2.5万元。

三、建立健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建立教学质量督导制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学院实施学院领导和专门聘请的教学督导及教学秘书查课、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了解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并逐步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使留学生教育教学过程日趋严谨、科学和规范。

1.严格规范并执行外聘及兼职教师聘用工作程序,按照对专任教师管理的要求和管理兼职教师,开课前需提交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授课时应有详细的教案、教学课件;对教学工作开展开学初、期中和期末检查;青年教师观摩听课制度等。

2.严格考勤制度,进一步严肃课堂纪律。

学院制定了留学生请销假制度和课堂考勤制度,以加强对留学生平时的教学过程管理,同时把学生的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本人的期末总成绩,使之较为可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考勤表一月一报,其结果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班主任、教学主管及学生本人,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3.建立教学沟通、反馈机制。

以课间交流、问卷调查、背对背测评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等,阶段性地检查和督导,使学院的教学秩序、教学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价,及时沟通并进行必要的整改。

(三)促进教学技能提升

1.教学技能竞赛

为提高我院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搭建切磋教学技巧、共同提升教学技能的平台,我院于5月中旬举办了“第二届教学观摩月暨教师授课比赛”。

比赛分第一轮比赛、第二轮比赛及公开授课三个环节,前两轮比赛均采用随机听课的形式,邀请文学院和我院教师共同担任评委。

公开授课环节由学院指定教材,评委与学生双重打分产生最终结果。

学院组织全院教师观摩学习公开授。

授课比赛历时一个多月,参赛选手各显身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和开展教学。

三轮角逐后,我院青年教师胡亚楠获得第一,石坤获得二等奖。

学院推荐石坤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优秀奖。

2.理论学习与研讨

本着增进教师视野、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的目的,为期一个月的“语言与符号学读书月”活动于11月拉开帷幕,就语言与符号学中的重要内容分专题展开座谈研讨。

主要议题有“发展中的符号学”、“语言与元语言”、“组合与聚合——从语言到文化”、“符号修辞”、“视角修辞与文化传播”等。

结合大家的实际研究现状与学术兴趣,大家就语言与元语言在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组合与聚合对符号学研究的拓展问题、符号修辞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学习与研讨。

3.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为使留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历史和文化,体验各地不同的风土民情,加强对相关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深刻认知,学院定期组织汉语言本科生及部分汉语进修生进行实践教学。

本年度组织200余名留学生赴西安进行历史文化、园林建筑参访,活动为期4天。

四、学院办学特色

(一)强化基础课、专业课教学

留学生教育质量是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生命力所在,学院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留学生教育的立足点。

针对留学生群体,教学工作既要考虑到与中国学生的趋同性,又要体现出与国内学生的差异性。

汉语言专业已基本建立起适合外籍学生的课程体系,汉语进修生初、中、高级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也已成形。

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的基础课、专业课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学习需求。

学院全年开设课程100余门次,平均周学时数约240余。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学院始终坚持分层教学、小班授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以中国特色文化课程引导,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基础教学内容,围绕特色性、趣味性及弘扬中国文化的主旨,学院积极组织开设书法、中国艺术、中国人文地理、民俗、中国电影赏析、武术等选修课程;定期开设节庆文化专题讲座与体验;民俗文化了解、学习及实践课程,如包饺子、太极、剪纸、中国结编制等等,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经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体验和感受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

本年度配合书法课教学工作,学院组织2011级、2010级汉语言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第一届书法作品展”,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予以表彰奖励,十分有效地鼓舞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积极性。

(三)考教结合促教学质量提升

2012年,我校与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汉考国际)签订了《汉语水平考试(HSK)服务协议》,成为兰州大学考点的具体组织承办单位。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学院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坚持以考促教、考教结合的办学思路,定期为学生开设HSK4级、5级、6级考前辅导课程,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增强了应考信心,同时也提升了我校考生的考试过关率。

2013年共承办5月12日及12月1日的两次考试,分HSK4级、HSK5级、HSK6级三个级别,参加考生146人。

根据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学院积极推进汉语水平考试监考认证资格考试制度,认真执行持证上岗规定。

今年有10名教师通过了考试监考认证资格考试,进一步规范了HSK考务工作。

(四)通过文化夏令营、短期项目扩大学院影响力。

1.文化夏令营我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受到各国学生的普遍欢迎。

文化夏令营旨在以文化为纽带,通过夏令营这一形式,帮助各国朋友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深入了解,增进中外学生间更多的理解与交流,加深彼此间的友谊。

本年度,我院承办了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2013年中华文化夏令营”、新南威尔士大学“丝绸之路文化夏令营”。

学院为营员们准备了一份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大餐,内容包括汉语学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太极、民俗文化讲座,市区及中原文化参访等,为学生们切实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了解中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

2.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已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为主的格局,但每年仍然还有一定数量的汉语进修生,包括一年、一学期以及短期进修等不同类别。

学院积极开拓海外教育市场,吸纳中学生进修汉语、体验留学生活。

2012年首次实施韩国观光高中学生短期进修项目,教学及文化活动组织得力,反响良好,收到外方学校的赞赏。

2013年11月,第二批10名学生来我院短期进修两个月。

这些短期项目学生不仅是完成了短期进修任务,也成为了学校学历留学生今后的潜在生源和我们在海外的宣传员。

3.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是我省对外交流的重要项目,为提升甘肃省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促进和深化我省和世界各地友好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和增进与我省建立友好联系的国外机构和人士的了解与友谊,推动和实现各国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多领域的互信与共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受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委托,我校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承办了7期国际交流员研习班。

迄今已有来自五大洲的30多个个国家的158名国际交流员参加了研习班,成为我省对外开放和开展公共外交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为宣传兰州大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013年9-10月,我院承办了“第八届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20名交流员参加。

五、助推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

为丰富留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留学生教育在兰州大学国际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开展汉语教学及汉语实践的同时,学院积极组织留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春节包饺子、端午节、中秋节体验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全校学生体育运动会、来华留学生“汉语桥”大赛、留动中国九州赛活动、留学生登山比赛、第五届国际文化节等等。

“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办的一项品牌赛事。

大赛旨在激发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世界对中国语言与中华文化的理解。

2013年我校有9名选手参加“汉语桥”大赛兰州赛区比赛。

经过几轮选拨,韩国籍选手金多慧以优异表现成功晋级北京总决赛,并进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前50名。

同时,我校拉脱维亚籍留学生雅娜以其流利的汉语荣任兰州赛区主持人。

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了“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活动,分基层选拔赛、九州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以体育赛事、文体才艺表演为纽带,展示在华留学生的健康积极形象和青春风采,促进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并通过中外学生团队协作实现中外学生交流与融合。

活动遵循“体育搭台、文化唱戏、团队合作、中外融合”的原则,充分展现改革开放、和谐发展的复兴伟业,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我校选手代表甘肃赛区参加九州赛,获得文艺比赛第一名,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兰州大学第五届国际文化节”于12月30日在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本次文化节分为文化展、饮食展、服饰展和文艺演出四部分内容。

文化展部分,各国留学生制作了展板展示各具特色的文化;饮食展区,不同国家的同学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本国美食;服饰展区,各国绚丽的服装吸引了众多师生目光,并纷纷拍照留念;文艺演出中,来自32个国家的留学生共同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文化节为中外学生交流与融合搭建起有效的平台,促进了各国学生间的文化认知和互动。

六、强化管理与服务

留学生规模的稳步发展,对学院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管理,强化服务,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一)严格教学与学生管理,注重学风建设。

为建立良好学风,学院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教学督查与听课制度、学生考勤办法、班主任一线负责制度等。

(二)加强危机处置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留学生特殊情况,学院根据已有危机预防、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均及时稳妥地进行处理。

(三)以学生为本,强化留学生服务体系建设。

留学生因远离祖国,在生活、学习上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院注重构建留学生服务体系,帮助他们安心学习,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母校意识。

积极协调后勤集团以优质服务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注重预防。

每学年初,学院都要举办兰州大学留学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

届时,进行校纪校规和相关注意事项的学习和讲解,同时邀请兰州市公安局开展安全法制讲座,用汉、俄、英三种语言同时进行,教育为先,强化管理与服务,重点预防。

(五)努力规范学历留学生的毕业审核工作。

2013年6月,首次有大规模来华学历留学生毕业,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细致的审核工作,共有76名留学生毕业,其中本科生43人(文学院4人、管理学院4人、教育学院1人、经济学院23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1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人、政治与行政学院9人),硕士研究生31人,博士研究生2人。

七、存在的不足

(一)现阶段教学硬件条件相对滞后,保障留学生教学需要的条件有待改善。

留学生教学场地保障能力不足,尤其是秋季学期,教学楼容量有限,时常出现缺乏足够教室排课的尴尬,同时,缺乏专门用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所必须的配套教学设施,如语音教室等。

(二)留学生学历教育教学语言单一,尚没有形成较完备的英语授课的学科或课程体系,全英文授课或能开出的双语授课课程太少,缺乏吸引来华留学人员的竞争力。

(三)学院师资缺口较大,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目前在编教师17人,3所孔子学院常年需要至少6名教师外派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

而学院年均课时数近九千,教学任务繁重。

兼职教师流动性强,教学质量波动性较大。

(四)学院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需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五)师资职称结构集中度高,中职所占比率较大,教学经验、理论水平、科学研究均处在成长和积累阶段,科研深度、创新意识及科研团队意识有待提高。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14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