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517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像出相应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升)、1立方厘米(毫升)的空间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归纳与类比、猜想与验证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形体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正方体的比较,对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和理解。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5、进率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侧面展开图。

2、方法的灵活性,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感知“大小”的正确程度

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5、进率的推导过程及正确换算

四、教学课时:

13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图形。

出示一些长方体的图形,讲: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说说你见过的生活中的长方体?

2、  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完全相同?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

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教师板演画法。

3、  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  出示铁丝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 拿出数学书,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1-4题。

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掌握今天所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5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数量

特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小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始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与面积知识为储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我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而设计教案,按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概念—发现长方体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合作研究长方体特征——组内强化正方体特征—共同研究正方体特征—结总二者关系——运用”的层次来安排的,使学生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本节课的课前准备较好,学具、教具非常丰富,提供多种学具给所有的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都能通过亲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如果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长方体,那么他们将对学习的新知印象更加深刻。

不足之处是建立长方体的概念的时候,进度有点缓慢,教师还应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站出来,适时、智慧的引导。

没能做相关练习方面,下节课还需多准备一些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的习题。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牢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通过比较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长正方体的比较,对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和理解。

难点:

能正确判断侧面展开图。

教学准备:

可供剪开的长、正方体纸盒,长、正方体的具体物品各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你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完成如第一课的表格:

数量

特点

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板书课题)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

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

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让学生把展开图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现实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启发学生思考:

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会僧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四、作业

教师设计一组展开图,让学生判断长、宽、高。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提高运用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准备:

长方体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长、正方体的有关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如下表格:

数量

特点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他们可以分为几组?

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2)学生读题,相互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

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

在交流中明确:

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操作:

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操作并思考。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板书列式计算过程,问学生每步算的是什么。

比较小结:

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

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

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试试的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4)比较求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划一划,读一读)

三、练习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

4、做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根据表中列述的数据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教师强调:

应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

教学目标:

3、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5、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方法的灵活性,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说一说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指名回答。

提问:

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正方体呢?

教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5:

指名读题。

启发思考:

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可以怎样计算呢?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集体交流订正。

交流时与前上节课的学习作比较,并让用不同方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好”在哪里。

2、出示练一练第1题

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

明确就是求侧面积。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准备怎么做。

教师板书:

侧面积,并稍作分析。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集体交流。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

启发思考:

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教师让学生把数据标在图上,然后比较此题和例题的不同之处,提醒学生审题的重要性。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

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4、完成练习二第9题

先带学生看一看教室外面的台阶。

引导学生思考:

求五级台阶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求铺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5、理解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10题

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难点:

提高学生感知、估测的水平

教学准备:

如书上第10页的一些教学道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

谈话:

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有大有小,请你们举例生活中的事物加以说明。

二、导入:

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行几个小实验,看一看这个大小在数学上是利用什么来说明的。

三、操作探究

1、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

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

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

问:

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

引导学生发现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

(2)教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

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的水多?

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验证。

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的水多。

进一步明确:

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

引导学生思考:

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

引导学生比较、推想。

操作验证。

(4)师指出: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体积

追问:

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吗?

指名学生回答,再同桌互相举例。

2、学习例7

(1)出示如11页的两盒书

引导学生观察,那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

学生比较后回答。

师:

你们看,书的体积大,也就是书盒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大。

这个书盒就是一个容积。

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板书:

容积

追问:

这两个书盒,谁的容积大一些?

为什么?

四、练习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方法,指名汇报。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借助示意图,先由学生进行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演示验证。

指名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根据容积的意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三第1题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说说三堆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

4、完成练习三第2题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同桌互相检查交流。

6、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举例生活中物体的容积和体积。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2)

教学目标:

6、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7、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难点:

感知“大小”的正确程度

教学准备:

正方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和相关的一些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计量面积的吗?

那么体积和容积我们该如何来计量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

指名答。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

学生猜测。

教师引导:

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突出:

可一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

学生尝试分割,得出大小。

小结: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

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猜测:

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肯定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感知大小:

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

板书: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认识立方米.

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然后让学生钻进去,进一步感知。

(3)我们在计量液体体积的时候,一般用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特别说明:

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

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

直观演示:

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同桌互相或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5题

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重点抓比较,理清概念。

3、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

4、成练习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尝试思考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和长度、面积各方面作比较。

五、作业

练习三第8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难点:

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正方体,1厘米3的立方体24块,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厘米3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

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知道的?

(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

教师:

如果再拼上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呢?

教师: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体积。

(1):

请同学取出12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

问:

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教师: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同学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然后分别请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成书上例9表格,并一一作记录

教师:

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

不同点?

问:

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

教师:

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

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2)操作完成例10

出示例10,学生观察

这三个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

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是什么关系?

学生互相讨论,猜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

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

V=abh

2.正方体体积。

先让学生猜想,你认为正方体的体积该如何求?

验证:

请学生看电脑动画:

长4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长缩短一厘米(图上从右边去掉一排)。

教师:

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变成了什么图形?

问: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3×3=27(厘米3)。

出示一个正方体图。

问:

①棱长为2分米,求它的体积?

②棱长为4厘米,求它的体积?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2×2=8(分米3),4×4×4=64(厘米3)。

教师:

我们已经会计算具体的正方体的体积了,能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公式可写成:

V=a·a·a或者V=a3。

3、比较:

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有什么异同点?

三、巩固反馈

1、做第17页的“试一试”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