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5125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docx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

中日友好医院的门诊采血区设施配置与布局优化

采血是门诊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采血人流量大、到达时间集中,门诊采血区常出现患者排队时间长、人多拥挤等现象。

既往针对采血区的研究,较多从医疗管理角度展开探讨[1-3],鲜见建筑领域的研究,更是缺乏针对采血区设施配置和布局的精细化研究。

因此本文运用Anylogic仿真方法,构建采血区仿真模型,基于仿真结果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同类门诊采血区的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

一、Anylogic仿真方法

(一)Anylogic仿真软件

Anylogic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行人仿真软件之一,由俄罗斯XJTechnologies公司研发,几乎支持现有的所有离散事件和连续建模方法,具有图形化的仿真操作界面,特别适合大型复杂建筑物内的行人仿真,如医院、机场、地铁站等。

Anylogic专门开发了行人仿真库,可以在物理层对行人进行建模,包括:

对象的大小、对象的视野范围、障碍物、楼梯、边界、优先次序等。

借助于行人库,可以对系统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和优化,能够更直观地找出系统中的瓶颈所在[4]。

此外,Anylogic可以通过收集不同区域的密度,以评估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

Anylogic的核心算法是社会力模型。

该模型的连续性特征使其可以精确描述各种层次的作用力,故模型计算结果可靠,比较接近真实情况[5]。

本研究应用的是AnylogicProfessional8.5.1软件。

 

(二)Anylogic仿真实验流程

第一步:

收集基础数据并进行整理。

本研究涉及的基础数据包括采血区空间尺寸、设施数量,以及患者行为特征等数据。

第二步:

建立仿真实验模型。

对采血患者类型、到达数量,以及各种服务设施(自助取号机等)、采血窗口、采血区出入口等进行标记。

第三步:

基于基础数据设置仿真参数,并调整至仿真模型中患者行为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第四步:

进行仿真实验,输出数据,如患者密度、等候空间人数、患者逗留时间等,分析问题。

第五步:

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再次仿真,验证其是否到达优化的效果。

              

                         

图1 仿真实验流程       

二、基于Anylogic仿真法的采血区问题分析

(一)采血区基础数据

中日友好医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门诊采血区位于二楼,独立成区,设有两个出入口。

采血工作区设有9个采血窗口;等候区设有15个座位,单排式布局;自助服务区设有自助取号机1台,位于采血区东侧的走廊内,走廊设有休息座椅,供采血患者使用(图2)。

 

图2 采血区平面图

 

   患者主要从走廊西侧进入,到达东侧的自助服务机取号,进入采血室等待,然后按照排队叫号顺序,到达窗口采血,之后离开。

除以上建筑空间、设施和采血流程,研究中还通过实地计数的方式采集了早高峰时段(7:

30—9:

30)患者到达人数、采血窗口服务人数、自助取号机服务人数。

在此期间共到达患者350人,平均到达率为2.92人/min。

基于采血窗口服务人数(表1),求得采血窗口服务率为0.55人/min;基于自助取号机服务人数(表2),求得自助取号机服务率[1] [2] 为12.5人/min。

 

表1采血窗口服务人数

数据样本(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采血窗口服务人数

(人/5分钟)

2

3

2

3

3

1

3

2

2

1

 

表2自助取号机服务人数

数据样本(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自助取号机服务人数

(人/5分钟)

60

65

70

56

63

63

71

59

62

57

 

为获得患者的速度分布,在采血区选取一定距离,测量患者通过的时间来获得速度。

本次调研样本为156人,有效样本为132人,患者步速分布如图3所示。

患者步速范围在0.5~2.0m/s之间。

             

图3采血区患者步速分布图

以上数据将作为标定仿真模型参数的依据。

(二)仿真模型前提假设在仿真建模之前,根据研究目的,对系统进行一定的假设和说明以简化模型,从而降低仿真模型的建立难度,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具体如下:

简化患者的空间状态,将患者简化为二维圆形,设置为(0.4,0.5)m;简化患者流线,通道内其他的患者行为流线不予考虑;患者均以最短路径到达目的地,无需询问他人,无折返的现象。

(三)仿真模型构建首先,将采血区平面示意图导入Anylogic软件中,应用行人库中的墙体、目标线、矩形区域、服务线、路径等空间标记模块绘制采血区的边界、出入口、自助取号机、等候排队区域、采血窗口等环境(图4)。

其次,利用Anylogic行人库中的PedSoure(生成源)、PedGoTo(走行最终目标)、PedService(接受服务)、PedSink(消灭源)等模块建立患者流程图(图5)。

最后,根据患者流线,将以上模块与空间标记模块一一对应,并设定所需参数(表3)。

图4 采血区环境仿真示意图

 图5 采血流程图

表3仿真参数设置

模块

参数名称

数值

 

PedSoure

患者到达率

2.92人/min

患者速度

uniform(0.5, 2.0)

患者直径

uniform(0.4, 0.5)

PedService

自助取号机服务率

12.5人/min

采血窗口服务率

0.55人/min

(四)仿真数据分析

仿真时段选为采血高峰时段7:

30-9:

30。

运行模型,每60s输出一次数据,主要为:

患者密度图、等候区人数-时间曲线、患者逗留时间曲线。

图6 仿真4000s时患者密度图

患者密度图主要反映在仿真期间患者在空间中的平均密度,可通过添加密度图模块获得。

密度越高,颜色越偏红色;密度越低,越偏蓝色。

从患者密度图可以看出,自助服务区以及等候区密度最高,空间状态差(图6)。

对于等候区人数-时间曲线,须首先在区域模块(PedAreaDescriptor)中标记统计的区域,再在TimePlot模块中输入编码“pedAreaDescriptor.size()”,输出每60s的人数数据,再对应时间绘制。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大约2100s之前,等候区人数持续增加,此后在54~82人之间波动,持续约4900s,平均等候人数为70人(图7)。

对于患者逗留时间曲线,须首先利用流程建模库的TimeMeasureStart和TimeMeasureEnd两个模块统计患者逗留时间,其值可在TimePlot模块输入编码“timeMeasureEnd.dataset”输出,再依据对应的时间点绘制。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患者逗留时间在1490~2473s之间波动,患者平均逗留时间约为1937s(图8)。

图7等候区人数-时间曲线

图8患者逗留时间曲线

        

    

(五)采血区问题分析

分析上述仿真数据,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设施配置问题。

自助服务机数量少,在高峰时期形成排队现象;采血窗口数量不足,导致等候人数过多,在有限的等候空间内形成拥堵,影响患者就医体验。

第二,布局问题。

自助服务机位置不合理,没有单独的排队空间,导致排队人流和交通人流相互干扰。

 

三、采血区优化策略与Anylogic仿真验证

(一)采血区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仿真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对设施配置和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具体策略如下(图9):

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增加自助取号机和采血窗口数量。

具体数量采取逐个增加的方式,根据下一步仿真实验的效果决定最终增加数量。

布局优化策略:

根据自助取号机和采血窗口增加数量,扩大所对应的空间面积。

并将自助取号机调整至采血区内部、邻近西侧出入口,自成一个独立区域,以便于顺应主要人流走向,减少排队人流对其他空间的干扰。

图9 优化后采血区仿真示意图      

 

(二)仿真对比验证

经过对设施配置以及平面布局的优化调整,再次运行7:

30-9:

30之间的采血仿真模型,得出优化后患者密度图(图10)、优化后等候区人数-时间曲线(图11)和优化后患者逗留时间曲线(图12)。

图10 优化后仿真4000s时患者密度图

图11 优化后等候区人数-时间曲线

图12 优化后患者逗留时间曲线

首先对比优化前后的患者密度图。

自助排队区域的红色消失,主要呈蓝绿色状态,说明平均密度明显降低,拥挤问题得到缓解。

采血室内的等候区的红色基本转黄,走廊等候区的红色几乎消失,表明平均密度降低,空间环境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再对比优化前后的等候区人数。

优化后的高峰人数在25~51人之间波动,之前为54~82人;优化后平均等待人数为35人,较优化前的70人减少了50%。

最后对比优化前后的患者逗留时间曲线。

优化后的患者平均逗留时间为1369s,较优化前的1937s缩短了29%。

以上结果表明,增加自助取号机和采血窗口各1个,并采取相应的布局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采血区空间拥堵的状况,减少患者逗留时间。

 

四、结束语

Anylogic仿真方法适用于采血区空间分析,基于“患者密度、等候区-人数曲线、患者逗留时间曲线”仿真数据,可以直观有效地发现采血区设施配置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通过Anylogic实验验证,确定了增加自助服务机和采血窗口数量,自助服务区独立并依据流线设置、设施数量增加相应空间面积的布局优化策略。

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同类门诊采血区的设计与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