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503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docx

正念训练01之欧阳科创编

正念训练

时间:

2021.02.05

创作:

欧阳科

正念练习的七个态度:

一、接纳(Acceptance)

接纳意味着看到事情当下的本来样貌。

如果头疼,就接受自己头疼;何不接受这就是此刻对自己身体的描述?

其实早晚我们都得面对并接受事情的本来样貌,不论这是个癌症诊断或得知某人辞世了。

通常我们都得经过情绪化的否认或愤怒后才懂的接纳,这是自然的发展,也是疗愈的历程。

事实上,我对疗愈(healing)的工作定义就是:

如其所是地与所有人事物达成和平协议。

撇开耗费大量精力的重大灾难不讲,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消耗很多能量来否认或抗拒已经发生的事实,因为我们总希望事情能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

但这只是制造更多的紧张与压力,也阻扰了正向转变。

我们急于否认、强迫与挣扎,只剩下少许的力气留给成长与自我疗愈,更糟的是这少许的机会在缺乏觉察下又被我们自己挥霍殆尽。

如果你过重,对自己的身材非常不满意,而你必须达到理想体重才能欣赏自己与身体,这可就不妙了。

假如你真的不想落入令人沮丧的恶性循环中,必须明了,即便过重还是可以爱自己的。

请记住,当下是你唯一拥有的时间,也是唯一可以爱自己的时间,只有在当下你才有机会开创新局。

因此在真正改变之前,你必须先接纳自己的真实样貌,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慈悲与智慧的选择。

当你开始这样想时,减重似乎就没那么重要却简单多了。

藉由刻意培养接纳的态度,你就在为疗愈铺路了。

接纳,不表示你必须喜欢每一件事情,不意味着你必须采取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或放弃你的原则与价值观,也不表示你必须对现况满意或只能宿命的顺从容忍。

接纳,不表示你应该停止改进不好的习惯或是放弃追求成长的欲望,更不表示你必须容忍不公不义或回避投入改善环境的努力。

接纳,单纯代表着你愿意看到人事物的真实样貌。

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你能确实看清所发生的状况,不受自己的评价、欲望、恐惧或偏见所障蔽,如此一来,你才更能采取适切合宜的行动。

静观练习培育接纳的方法,就是好好承接每分每秒的真实样貌,全然于此真实样貌同在。

我们不强迫或勉强自己应该如何,只是提醒自己对于所感受到、所想到与所看到的一切,都抱持涵容与开放的态度,因为这就是当下的存在。

如果我们能够维持对当下的持续专注,就会明白并确定,一切都是会改变的。

每分每秒都是练习接纳的良机,而学习接纳本身即已富含智慧。

二、初心(Beginner’smind)

当下的丰富性就是生命的丰富性。

我们经常以为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来看待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这反而阻碍了当下的真实体验。

我们视所有平凡为理所当然,错失了平凡里的不凡。

为了观察当下的丰富性,我们需要培养“初心”的态度。

初心,指的是当我们面对每个人事物时,都好像是第一次接触。

在正式静观练习时,这种态度尤其重要,不论是练习身体扫描、正念瑜伽或静坐,都要以初心的态度来进行。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被过去的经验所衍生的期待或恐惧所影响。

开放且初心的态度,让我们涵容人事物的各种新可能,让我们免于被自以为是的专精所捆绑。

生命中没有任何一分一秒是一模一样的,每一秒都是独特的,蕴含了各种可能。

初心,提醒我们这个简单的道理。

初心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育了。

就当做个实验吧!

下次在你看到熟人时,试着问自己看看,你是用一种鲜活的眼光看到真实的他,还是只看到你心里所认定的他,或是你养的狗儿、猫儿,也试着用这种态度来面对问题。

当你在户外时,看看你是否能以澄明平静的心,真正的看到天空、白云、树丛、石头,如它们当下所呈现的?

抑或你只是透过自身想法、观点、情绪的有色面纱来看这一切?

三、放下(Lettinggo)

据说,在印度有一种抓猴子的好方法。

猎人在掏空的椰子挖个洞,大小刚好可以让猴子的手穿入洞内,然后在洞的另一头鑚两个小孔,穿线将椰子固定在树上,猎人将香蕉放入椰子后便躲起来。

不久,猴子过来,伸手去拿椰子里的香蕉。

这洞口做的巧妙,松开的手可以自由进出,但握起拳头的手就出不来了。

此时,猴子唯一该做的就是松手并放下香蕉,而这却是猴子最不想做的事情。

即便拥有聪明才智,我们的心还是经常像猴子般被困住。

因此,培养放下的态度在正念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当我们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体验时,很快就会发现这颗心总希望控制某些想法、感觉或状态。

如果是愉悦的经验,我们试图延长、扩展,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召唤相关经验。

若是不愉快的、痛苦的、令人恐惧的经验、我们就会努力减除、阻止或闪避。

静观练习中,对于所经验到的一切,我们刻意学习放下心中看重或排斥的倾向,尽让各种经验如其所是地呈现,保持时时刻刻地观察。

放下,是一种顺其自然并接纳事物本来样貌的态度。

当观察到自己的心正在抓取或推开某些东西时,我们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放下这些冲动,再看接下来的内在会如何转变。

当发现这颗心正在评价时,我们觉察此现象,却不跟随任何评价的内容,允许评价升起、存在与消逝,以此学习放下评价。

类似的做法,当过去或未来浮上心头时,藉由直接观察这些思绪并安歇于觉察本身,因而得以放下它们。

若某些事情特别盘据心头实在难以放下,可以将注意力引导去领受这些“紧抓不放”的感觉像什麽。

抓紧是放下的相反,是种情感的黏着依附。

不管是哪种依附情感或对生活产生什麽影响,都可以好好认识它们。

当我们确实放下时,再领受那感觉像什麽以及产生何种影响。

愿意仔细观察那抓紧不放的思绪,终会让我们对放下有许多学习与领悟。

所以,不论是否能“成功地”放下,只要持续观察,正念就会不断地引领并教导我们。

我们对放下其实不陌生,每天睡觉时都在放下。

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躺下来,把灯熄掉,放下自己的身与心;若无法放下,就无法睡着了。

多数人都曾因思绪无法停止而睡不着,这是压力升高的第一个征兆。

我们无法释放某些想法,因为实在太过投入了。

此时若强迫自己入睡,情况只会更糟。

因此,整体看来,如果你还可以入睡,表示你已经是放下的专家了。

现在只需学习将这种放下的能力,运用到清醒时刻就可以了。

四、不争/无为(Non-striving)

一般来讲,几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目的,例如:

为了获取某些东西或到达某个地方。

然而,在静观练习中这样有所为而为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不小的阻碍,因为静观其实不同于人类其他的活动。

即便需要很多的努力与能量,但终极而言,静观是无为的、是非行动的,除了做你自己之外,静观没有别的目标。

有趣的是,你已经是你自己了。

这听起来颇吊诡且有点疯狂,但足以引领你朝向新方式来看待自己,少点追求而多点同在(being),这来自于可以培养非用力追求的态度。

举例而言,当你坐下来练习静坐时,你想着“等一下我就可以放松了”或是“我会变得更有智慧,我将可以控制疼痛或称为一个更棒的人”,此时你心里已经为自己设定一个应该达到的境界,这也暗示其实你现在是不好的。

“如果我能更冷静、更聪明、更努力、更这个、更那个就更好了!

”,“如果我的心脏能更健康、膝盖能更强壮,那该有多好!

但是,现在的我是不好的!

这种态度会侵蚀正念的培育,正念要求纯然专注于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如果你是紧张的,就专注于紧张,如果你是痛苦的,就尽所能的专注于痛苦;如果你正在批判自己,就观察你的心正在进行评价的活动;就只是观察。

请记住,我们允许分分秒秒所经历的一切存在于当下,因为它已经是如此了。

只要单纯的在觉察中拥抱、涵容它,不需要对它做任何事!

许多人听了医师的建议前来减压门诊,第一次来时,我们会探询他们的学习目标,但之后则会鼓励他们在这八周中别朝向所设定的目标迈进,这让他们非常惊讶。

尤其若病人怀着降低血压、疼痛或焦虑的渴望而来,他们会被告知先别试着降低血压,也别尝试远离疼痛或焦虑,只要单纯的停在当下,仔细跟着静观的指示练习。

你很快就会发现,在静观的领域中,达成目标最好的方式,就是别用力追求你所渴望的结果。

取而代之的是,分分秒秒如其所是地仔细观察所有的人事物,进而接纳当下所呈现的一切。

五、信任(Trust)

在静观训练中,逐渐发展出一种信任自己与信任自身感觉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过程中也许会犯错,但总比你一味追求外来指导好多了。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对劲,此时何不尊重一下自己的感觉呢?

为何要因为某位权威人士或某些团体有不同的意见,就轻易忽略或抹煞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往后所有练习中,信任自己与信任自己基本智慧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在练习瑜伽时,当身体告诉你停止或缓和点儿,你必须尊重这些感觉,否则很容易就受伤了。

有些学习静观者过度臣服于老师的声誉或权威,反而不重视自己的感受或直觉。

他们相信老师一定充满了自己所难以企及的智慧,他们景仰老师是完美智慧的化身,因此毫不质疑地模仿老师。

说实在的,这样的态度与静观练习是背道而驰的,静观练习强调做你自己并明白做自己的意义。

任何人只要还在模仿另一个人,不论被模仿者是谁,在静观的路上已经走错方向了。

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你只能期待更充分地成为自己,而这也是练习静观的首要理由。

虽然对学习来源保持开放与尊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不过到头来你还是得自己过生活,因此老师、书籍、影音媒材都只是导引与建议。

练习正念,就是练习负的起做自己的责任,学习倾听与信任自己。

有趣的是,你愈培养对自己的信任,你就愈能信任别人,并看到别人善良的一面。

六、耐心(Patience)

耐心是智慧的一种形式。

耐心表示我们了解也接受,若干人事物只能依其自身速度展现。

一个孩子可能会把蛹打开,好方便蝴蝶飞出来,蝴蝶却无法因此受益。

任何成年人都知道,蝴蝶只能依照自己的速度破茧而出,是无法加速的。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透过正念练习来滋养自己的心灵与身体时,我们得时时自我提醒,别对自己失去耐性。

不论失去耐性的理由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老是处在评价的状态,或是我们感到紧张、焦虑、害怕,或是因为我们已经练习一段时间却毫无所获。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给自己若干空间来涵容不舒服的经验。

为何?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当下生命的真实呈现。

我们学习对待自己犹如对待蝴蝶之蛹,既然如此,何须爲了某些所谓的“更好的”未来而急急催促现在呢?

毕竟,每一个时刻,在那当下都是自己的生命啊!

当你如此练习与自我同在时,就会发现你的心里还有“一个它自己的心”这颗心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徘徊于过去未来及沉迷于东想西想。

有些想法令人开心,有些则令人难过或焦虑,无论开心与否,东想西想本身即可强势占据或遮蔽觉察,大部份时间里我们对当下的感知都被各种想法淹没,完全失去与当下的连结。

当心动荡不安时,耐性协助我们接纳它,也提醒自己不需要受动荡所困。

练习耐性使我们明白,更多的活动或思考其实无法让我们活得更富足,反向操作才有可能。

耐心,就是单纯地对每个瞬间全然地开放,承接蕴含其中的圆满,明白事物只能如蝴蝶般,依其自身的速度开展与呈现。

七、非评价(Non-judging)

正念的培育是透过仔细专注你自身分分秒秒的经验,在此同时,尽可能不受自己的好恶、意见、想法所牵制。

这让我们直接看透事理,以一种客观的、不偏不倚、不加掩饰的态度来观察或参与,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或心中的想望来扭曲事理。

要能对自身的经验采取这种立场,首先,对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你必须能觉察心里川流不息的评价与惯性反应;其次,学习从这些评价与惯性反应中,往后退一步。

当我们开始学习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总是不停地在评价各种经验,对于所见的一切,几乎都以自己的价值和偏好为基准,不断地分类并贴上标签。

我评价某些人事物是“好的”,出于若干理由我对他们感到愉悦。

我抱怨某些人事物是“不好的”,因为我对他们感觉不好。

其余的则归类为中性,因为与我不相干,我几乎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通常也不会引起我的兴趣。

基于这种分类与评价的习惯,我们会毫无觉察地落入惯性反应,而惯性反应几乎都是机械式与欠缺客观基础的。

各种大大小小的评价盘据心头,让我们很难感受到平静,很难对内在或外在正发生的事情有敏锐的洞察,于是这颗心像溜溜球,整天随我们的评价上上下下。

如果你对这样的说法感到质疑,只要在上班或上学途中拨出十分钟观察自己,你就会发现心头充斥各种的喜欢与不喜欢。

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第一要务就是能觉察这种自动评价的习惯。

如此我们才能看穿自己的偏见与恐惧,也看到偏见与恐惧如何支配我们,之后才能从中释放自己。

练习正念时,心中一旦升起任何评价,能加以辨识且刻意采取更广阔的观点、暂时停止评价、保持不偏不倚的观察是相当重要的。

当你发现自己的心已经在评价时,不需要阻止它,只需要尽可能的地觉察正在发生的一切,包括你所采取的各种惯性反应。

此外,对已发生的评价可别再加以评价,这只会把情况弄的更复杂。

举例来说,在练习观察呼吸时,你心中升起“这真无聊”、“这根本没用”或“我做不来”的想法,这些其实都是评价。

当这些想法浮现时,以下的做法非常重要:

首先明白这些都是评价性的想法;其次提醒自己先搁置这些评价,既不追随这些想法,亦不对这些想法起任何惯性反应,只要单纯地观察心中所浮现的一切;然后继续全心全意地觉察呼吸。

正念训练

一、全身扫描式冥想

1.请找一个温暖而不会被打扰的地方,仰面舒适地躺下来。

你可以选择躺在地板的垫子或者地毯上,也可以躺在自己的床上。

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

 

2.花一点时间去觉察呼吸的运动和身体的感觉。

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将觉察放到身体的生理感觉上,特别是身体所接触的地板或者床垫带来的触感和压力。

随着每次的呼吸,让你的身体更加沉入垫子或者床垫里。

3.为了集中意志,你要提醒自己这是一个“进入清醒的时间”而不是“进入睡眠”的时间。

此外还要提醒自已,不论当前的情境如何,你要做的只是单纯地去觉察当前的时刻。

这个练习并不是要你改变体验世界的方式,也不是让你变得放松或者冷静。

它的目的是让你系统性地对身体的每一部分轮流进行关注,然后能够觉察到所有的感官(包括之前觉察不到的感官)。

 

4.把你的注意力放到腹部,随着呼气和吸气进行注意膜壁的起伏变化。

用几分钟的时间去注意腹部,随着呼气而收缩的情形。

5.在保持着对腹部觉察的同时,把注意的焦点转移到左腿,顺着腿部―直到脚部,然后再延伸到每一个脚趾上面。

依次关注每―个脚趾,用轻轻的、好奇的温柔的注意去探索你的感觉,也许你会注意到脚趾之间痒、温暖或者麻木的感觉,也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不论怎样,用心去感受就行了。

6.在准备好的情况下,尝试在每一次吸气的时候,体会或者想象气息进入肺部之后顺着流向全身,通过左腿一直到达左脚的趾头。

而在呼气的时候,则体会或者想象气息从脚趾和脚上面流回来,顺着左腿和躯干从鼻孔里面出去。

用这种方式呼吸几次,每次的吸气都直灌脚趾,每一次的呼气也都从脚趾开始回流。

7.当准备好了之后,在某次呼气的时候把注意力从脚趾转向左脚的底部—轻轻地去探索脚掌的感觉,然后是脚后跟。

尝试着让“呼吸灌注”  到所有的感觉在探索脚底的感觉时,把呼吸作为一种觉察的背景

8.把注意力放到脚的其他部位—脚踝、脚背以及骨头和关节。

深深地吸一口气,让气息灌注于整只左脚,然后随着气息的吐出,将注意力从左脚上完全移开,再依次转移到左腿的小腿部分

9.继续扫描全身,依次在身体的每个部位停留一段时间:

左小腿、左膝盖、左大腿;右脚趾和右脚以及右脚踝,右小腿、右膝盖、右大腿;盆骨部位—腹股沟、生殖器和臀部;下背和腹部,上背和胸部以及肩部。

10.当你注意到身体的某个部分有紧张的感觉时,你可以通过“深度呼吸”来消除这种感觉首先通过吸气.把注意力放到那个部位,尽量去体会它的感觉变化,然后随着每一次的呼气使它慢慢放松下来。

11.思维有时难免会从呼吸和身体上游离开。

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思维的一个特点。

当你发现这种情况时,请承认它的合理性,并留意思维的去向,然后把注意力拉回到你原来关注的部位

12.当你用这种方式扫描完全身之后,花几分钟的时间体会―下全身的感觉,以及气息在身体内自由来去。

此外,对于大部分长期遭受轻度失眠的现代人来说,有一点非常需要注意,因为我们是在躺着的状态下进行全身扫描的,因此很容易就会睡着。

如果你发现自己睡着了,可以用枕头把自已的脑袋垫起来,睁开你的眼睛,或者采用坐姿来进行这个练习。

二、正念放松

正念放松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注意力经过练习专注在放松身心过程上。

正念放松练习是针对我们紧张的身心来做的一项练习,它包括很多方法。

练习放松训练法时,下面几个事项要注意:

1.充足的时间:

练习时间要充足,否则若有时间压力,为了急于完成练习,精神就很难完全集中,而难以达到放松的效果。

2.适合的环境:

练习的空间不需要很大,但要清静、舒适,温度要适中,太冷、太热或太嘈杂的环境都较难集中注意力。

3.适宜的生理状态:

练习放松训练时,不宜在过饱或饥饿的状态下进行,否则注意力会难以集中。

4.配合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生活方式:

所选择的身心松弛法,不必执著于特定的一种,可依自己的时间、状况、兴趣、性格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

以下提供几个方法,你可以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

放松训练:

(一)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此松弛的练习,可带来两种效果,一种是松弛的感觉,由于练习时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肌肉松紧的感觉上,因而精神也会随着放松下来。

第二种效果是增加我们对肌肉松紧程度的敏感度,因为情绪的反应和生理的反应息息相关,精神紧张的时候,很多肌肉不知不觉地跟着紧张,长时间就会造成腰酸背痛等症状,如果我们经常练习肌肉松弛法,一方面较能敏感察觉到肌肉的松弛状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练习,让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

肌肉松弛法的要点,是有系统地将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通过先紧后松的练习,帮助我们注意并能分辨肌肉拉紧和放松的姿态、感觉。

练习时可遵照以下几个步骤:

1).先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来,然后用基本调节呼吸法,使精神达到较放松和集中的状态。

2).手部的松紧:

第一部分先进行手部肌肉的练习,将手握成拳头状,尽量握紧、握紧,这时候可以感受到手有震动的现象。

然后持续5~10秒,再把拳头缓缓地放开、放开、放开……让手部的肌肉尽量放松。

在拳头握紧的时候,集中你的注意力去体验肌肉放松的感觉。

再重复手部肌肉拉紧、放松的步骤两次。

3).手臂的松紧:

双手紧握成拳头状态,然后双手及前臂向上弯曲,让手臂以上的肌肉出现紧张的状态,手腕尽量贴近肩膀,用力保持这种手臂拉紧的状态5~10秒钟,然后把双手慢慢放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拉紧的和放松的感觉上,松弛约10秒之后,再重复紧松的步骤一次。

4).肩膀的紧松:

用力使肩膀向上提,尽量让肩膀贴近耳朵,用力!

再用力!

持续5~10秒之后,再让肩膀慢慢地自然垂下,尽量放松,松弛10秒之后,再重复一次紧松的步骤。

5).颈部的紧松:

颈部的紧松分前后两部分,首先将头尽量往后仰,让后颈部的肌肉出现紧张的状态,持续5~10秒,然后让头缓缓回到正常、正中、自然的位置,让后颈部的肌肉慢慢放松。

下一步练习前颈肌肉的松紧,把头尽量往胸部垂下,让下颚尽量接近胸前,持续这种紧张的状态5~10秒钟,再缓缓把头抬至正常、正中、自然的位置,感受松弛的感觉约10秒钟,再重复一次前后颈部松紧的步骤。

6).脸部的紧松:

脸部肌肉分额头、眼部、牙关节、嘴唇和舌头五个部分。

额头:

把眼、眉尽量往上抬,让额头的骨肉感到紧张的状态,再恢复原状,感受额头的放松。

眼部:

用力把两眼紧紧地闭起来,可以感受到眼部肌肉的紧张,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牙关节:

用力把牙关节咬紧,感受牙关节肌肉紧张的状态,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嘴唇:

用力将上下嘴唇紧闭在一起,就可以感受到嘴唇的紧张,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舌头:

用力将舌尖顶上颚,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7).胸部的紧松:

吸一大口气,使胸部和肺部尽量扩张,就可以使前胸的肌肉紧张。

8).腹部的紧松:

将腹部向内收缩,即可感到腹部肌肉紧张。

9).背部的紧松:

将两边肩膀向后压,胸部肌肉会自然向前挺起,而背部肌肉也会出现紧张感。

10).腿部的紧松:

先将双脚直直抬高,离开地面,脚底尽量向下压,这样小腿的肌肉就会感到紧张,持续5~10少后,慢慢将双脚放到地上;再将双脚直直抬高,离开地面,这次将脚底往上钩,持续5~10秒后,再放回地上。

此套肌肉松弛法每个部分的练习,要重复两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必须做完一个部分的练习后,再进行下一个部分的练习,一次专心做一个部分的放松就好,否则注意力很难集中。

在肌肉放松和收缩的紧张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放松或者收缩的感觉上,并连续体验这个过程,专注这项活动中。

不管是否能获得多少程度的放松,或者多少程度的收缩,并不重要,重要要就是去体验肌肉松驰和或者收缩的感觉过程。

放松训练:

(二)腹式呼吸放松法

也称做深呼吸法,它是一种慢节律方式的深呼吸。

每一次呼吸,练习者都用膈肌把氧气深深吸入肺内。

因为焦虑或自律神经兴奋最常出现浅而快的呼吸,腹呼吸以一种更放松的方式取代了这种浅快的呼吸方式,因而减轻了焦虑。

学习腹式呼吸,先要选择一个舒服的部位,然后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胸肋下面,这就是膈肌的位置。

当一个人吸气的时候,应该感到腹部向外移动,同是膈肌将空气深吸入肺内。

在腹式呼气时,肩膀不动;在吸气时肩膀向上移动,表示是位于肺上部的浅呼吸而不是进入肺内的深呼吸。

许多人认为在吸气时腹部应该使劲。

其实恰好相反,当一个人用膈肌深呼吸时,腹部是向外运动的。

在学习了正确的呼吸后,每次吸气时,腹部膨胀,就可以准备开始练习了。

1.练习之前选择坐着、站着或躺着,闭上眼睛,缓慢吸气3~5秒钟直到肺部已充满气。

在吸气的同时,膈肌伸展到腹部。

2.缓慢呼气3~5秒钟,在呼气的同时,膈肌靠近腹部。

在腹式呼吸练习中,吸气与呼气最好都通过鼻子。

3.在吸气与呼气时,练习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感觉上(例如,感觉肺部的扩张与收缩,空气的进与出,腹部的运动等。

)由于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感觉上,练习者就不太可能有产生焦虑的想法。

4.注意:

腹式呼吸练习是大多数放松训练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一、腹式呼吸图)

放松训练:

(三)自律松弛法

此松弛法是利用人在精神集中时,意念中的自我规律能够影响身体感觉的能力,将身体和各部分控制到松弛的理想状态,包括手脚感到温暖而沉重,腹部感到温暖、舒适,额头感到清凉,呼吸顺畅,心跳速度平均。

练习步骤如下:

1.先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来,然后慢慢、深深地吸入一口气,直到胸部有鼓胀的感觉。

再吸一点,停顿一两秒钟之后再缓缓地呼出。

把这口气缓缓地呼尽,稍作停顿后,再吸入第二口气,如此反复练习5~10次。

这样使精神达到较放松和集中的状态。

2.把精神、意念集中在其中一只手,利用我们的意念,在心里反复、缓慢地想着:

“我的手会慢慢变得沉重和温暖。

”在心里说5遍后,便可再次呼气时想着“沉重”、“温暖”等字眼,约3~5分钟,就可产生意念中的效果。

接下来练习另一只手。

最后把意念同时集中在双手,心里反复并缓慢地想着:

“我的一双手会慢慢感到愈来愈重,愈来愈温暖。

”在每次呼气重复想着“沉重”、“温暖”。

3.当手部的练习完成后,便可以保持手部的松弛状态,然后练习脚的部分。

一样把意念集中在双脚,心里反复并缓慢地想着:

“我的一双脚会慢慢感到愈来愈重,愈来愈温暖。

”这样重复几次后,便可再次呼气时想着“沉重”、“温暖”,约3~5分钟,双脚就会随意念到沉重与温暖。

4.接着将练习移至腹部,意念中想着:

“我的肚子好温暖。

”如此重复想着腹部温暖、舒适感觉,约3~5分钟。

5.与前面不同的是,额头若要感到松弛、舒服,便应产生清凉的感觉,因为如果额头也感到温暖的话,就会有头晕脑胀的感觉,所以当手、脚、腹部松弛之后,接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在额头温度的调节上,心里重复想着:

“我的额头感到清凉、舒服。

”3~5分钟便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6.练习到此,我们应该已经感到相当松弛了,呼吸和心跳也变得规律、舒畅了。

此时只要把意念集中在“我的呼吸很顺畅、很平均”,几次之后,再将意念集中在“我的心跳节奏平均”,即达到完全放松的效果。

放松训练:

(四)意象松弛法

一般意象松弛法都会利用一些舒服、祥和的环境作为意象的内容,然后再利用想象逐步体验处在那种环境时的各种感官意象。

所以只要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