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5015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docx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

 

 

|

 

古代文學

——宋元時期

 

1、名词解释题。

1.西昆体

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代表诗人有杨亿、钱惟演、刘筠等。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

西昆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缺点是,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有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补充: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

主要有三类题材:

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西昆体衰歇的真正原因:

一是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师说,作用主要是消极的。

2.白体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及寇准。

主要是学习贾、姚的苦吟、雕琢诗风。

补充:

九僧: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是描绘清邃幽静的山

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注重五律,诗歌内容相对单调贫乏。

隐逸之士:

林逋最为有名。

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

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比“九僧”稍为充实。

寇准诗歌格调近于林逋。

4.江西诗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下列25人:

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朋、洪刍、饶节、祖可、徐俯、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kē)、夏倪、林敏功、潘大观、王直方、善权、高荷、何觊。

其诗歌创作或深或浅受黄庭坚影响,所以在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

至宋末,诗派成员多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提倡“以故知新”,讲究诗法,风格“瘦、硬、拗、峭”。

5.元诗四大家

是指虞集、杨载、(pēng)、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其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

四人诗歌题材内容及艺术上都比较接近,明人胡应麟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

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

视宋人藻绘有馀,古淡不足。

”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有自己的特征。

补充:

虞集:

“四大家”中最优秀诗人。

擅长律诗,格律严谨,隶事恰切而深微,意境

浑融,风格深沉。

杨载:

诗风劲健雄放,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

范梈:

最长于歌行,诗风豪放超迈又流畅自如。

五律专学杜甫,颇有沉郁凝练之风。

④揭傒斯:

诗以清婉流丽见长,有些作品则质朴无华,别有寄托。

如《题芦雁》。

6.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前期诗坛上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他们成就大,名望高,被人们誉为“中兴四大诗人”或“南渡四大家”。

四位诗人中,陆游的成就最为卓著,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外范成大诗亦很有特色,杨万里诗更有独创性,只尤袤诗传下来的极少。

7.《窦娥冤》

元代关汉卿作。

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

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戏曲的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

8.四灵诗派(永嘉四灵)

是指南宋后期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

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

四灵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

诗集都取名于书斋名,创作局限于书斋之中。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师,作品以五律为主要诗体,诗风雕琢功多而又注重白描,对稍后的江湖诗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补充: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9.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未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

书商陈起为其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

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

由于被收入《江湖集》的诗人身份各异,没有诗学宗主,所以十分松散,指示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

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多追求社会的承认以及由此带来的实际利益,因此诗歌多用于献谒、应酬,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

献谒、应酬之作往往率意出手,有时甚至逞才求博,结果辞意具落俗套,艺术上相对粗糙。

但江湖诗人接触生活面很广,诗歌题材来源相对丰富。

最擅长的题材四写景抒情,境界较为开阔。

代表诗人是刘克庄、戴复古。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模仿“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10.苏门四学士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他说:

“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

“黄庭坚与张耒、陈师道、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11.《录鬼簿》

元末钟嗣成著。

《录鬼簿》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约公元1330年),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

有生平简录、作品目录,甚至带有自己思想痕迹的简评,如把关汉卿列在首位,对郑德辉颇有微辞:

“惜乎所作,贪于俳谐,未免多于斧凿。

”后来作过两次修订,扩充为2卷,所录152人,作品名目400多种,书中人物分为七类。

《录鬼簿》是历史上第一部为戏子立传的书籍。

名为鬼,实为戏子。

12.辛派词人

这是南宋时期深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其中主要人物有

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也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陈亮明确说是以词为文),但却直率稍过,不如辛词蕴藉可诵。

二、简答题。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1.(网上)

李清照的生活和词作都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充分表现了年轻女子的天真活泼和极细腻的儿女柔情。

南渡后国披家亡,屡遭丧乱和磨难,词中多家国之思和身世之叹,充满了孤寂忧郁的感伤之情。

易安词尽管前后期有明显不同,但“易安体”的基本艺术特色是共同的:

(1)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善律声调。

李清照论词,力主词“别是一家”,竭力维护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本色,其作词亦严守此道。

她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明明白白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清丽,极有情味。

她又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声律。

她的词将精美雅致的画面和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其语言既充分体现了婉约词人精于修辞、造句工巧的优长,又大量贴切生动地化和口语,集雅俗于一体。

(2)易安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3)易安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词所少有的贞刚之气。

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遒逸、俊爽。

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

2.(书上小标题)

(1)“别是一家”的词论。

(2)女性情怀的全面展现。

(3)清理自然的语言与优美淡雅的意境。

(4)由自己的生命历程和情感遭遇写时代苦难。

(自己)

(二)辛弃疾的爱国词和战斗精神。

(见笔记及所发资料,以下为思想内容)

(1)辛词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那整顿乾坤的强烈愿望和祖国未能统一所引起的愤激上。

(2)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在对能统一天下、整顿乾坤的“明主”的渴望上,表现在对历史上为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的崇敬上。

(3)表现在其永不屈服、宁折不弯的精神上。

(三)陆游诗的爱国诗和战斗精神。

(以下为诗歌主要思想内容)

首先,反映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统一而斗争的雄心壮志与爱国精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其次,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现了诗人主张国内各民族和睦共处的进步思想。

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 。

第三,陆游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使陆诗在激昂的声调中又加入了悲怆的音符。

沉痛压抑又不失慷慨的风调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复杂心理,这也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独具的个性特色。

表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

第四,陆游感同身受,十分同情沦陷区人民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五,其爱国诗表现出其高洁正直的品格,是忠贞爱国的志士。

三、论述题。

1.梳理宋诗的发展脉络。

(网上)

(一)北宋诗歌

1、北宋初年诗坛,“卑弱”是其根本毛病,主要有三大派别。

 

北宋初年出现的“白乐天体”,代表为李昉、徐铉,这一派后起之秀王禹偁

学习杜甫和白居易,实为北宋诗文革新之滥觞。

 

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晚唐体,主要学习姚合、贾岛,此派代表除宰相寇准,

还有魏野、林逋等。

 

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西昆体,主要学习李商隐诗风,以王若钦、杨亿为代表。

杨亿将此派诗歌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诗派由此得名。

  

2、北宋诗坛的全盛时期是神宗、哲宗两朝,代表是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

 

王安石的诗称为“王荆公体”、“半山体”;苏轼是登上北宋诗坛顶峰的人物,其诗最突出特点是“以文为诗”。

 

3、北宋诗坛后期,影响最大的是江西诗派,代表人物是黄庭坚。

 

他反对以诗干政的风气,强调诗歌抒发个人的情性;他提出“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法,有意追求语言和声韵的奇险拗峭,大大发展了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和以文字为诗的风气。

黄庭坚去世后,诗人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此诗派由此得名。

 

(二)南宋诗歌

1、南宋中期,出现了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这“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诗歌形成独特的“诚斋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代表了其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他不愧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陆游诗歌最主要的内容都是爱国诗,陆游是南宋最有成就的爱国诗人。

 

 2、南宋后期诗坛较有影响的有两个诗派。

 

一是以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为代表的永嘉派,也称“四灵派”;

二是以戴复古、刘克庄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这一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

3、南宋末文天祥的集杜诗 谢翱和汪元量等诗人 

南宋王朝覆灭前后,又涌现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爱国诗人,如郑思肖、汪元量等,写下“宋亡之诗史”。

 

2.梳理宋词的发展脉络。

(网上)

时期作者成就代表作

北宋前期范仲淹开启豪放派词风《渔家傲》

北宋后期苏轼开拓豪放派词风《念奴娇》

南宋前期辛弃疾继承→爱国词派《永遇乐》

北宋前期柳永发展婉约派《雨霖铃》

北宋后期周邦彦婉约派集大成者《苏幕遮》

南宋前期李清照婉约派大家《声声慢》

南宋后期姜夔继承→格律词派《扬州慢》

3.分析《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1)老夫人:

剧中对老夫人做了有力的揭露,但是并没有把这个人物简单的漫画化。

她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贵族夫人,时时忘不了自己“高贵”的门第。

她深谙封建社会里的人情世故,着莺莺拜张生为哥哥,给张生以重大酬谢,要他另说一门亲事。

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合乎人情的做法,她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女儿终身的幸福。

从她自己切身经验体会到门当户对的婚姻总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她对莺莺严加管束,也是出于一种母亲对女儿的爱。

她的这种母爱使女儿痛苦不堪,甚至咒骂她为狠毒的娘。

(2)张生:

张生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诚恳、热情和浓厚的书生气。

他对莺莺一见倾心后,就想尽办法,如赁居西厢、建户搭斋、借故月下吟诗。

因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借普救寺之围。

当爱情受挫时,他苦恼;有了一线生机时,他又由衷的高兴。

他有时竟呆的不合时宜,“傻”的缺乏应变能力。

他和红娘素不相识,第一次谈话就想从她那里打听莺莺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这种书生气显得特别可笑,结果被红娘呛了一顿。

老夫人赖婚,三言两语把他打发了,他又气又恼,却束手无策,只想自寻短见。

“赖简”这一场戏,明明是莺莺用诗束约他,却被她用“孔圣之道”和“周公之礼”教训的哑口无言。

当然由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他的忠厚之处。

也正因为他的呆和傻、和他的热诚、正直、专一、忠情相为表里,他才会博得莺莺的倾心和红娘的同情,而正是莺莺的深情和红娘的帮助才使他一次次地战胜软弱,变得坚强。

他既不是概念化、公式化的“才子佳人”,也不是风流才子一样多情,而是一个专情、赤诚的人。

(3)崔莺莺:

莺莺是一个温柔、深情的贵族少女,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

自从见了张生,爱情的种子就在她心头萌芽,她开始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小梅香伏待得勤,老夫人物拘系得紧,则怕俺女儿折了气分”,渴望着“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过殷勤。

孙飞虎事件加深了她对张生的好感,并逢凶化吉的带来了她和张生结合的希望。

不料老夫人变卦,她痛苦而愤懑,“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误赚了我”,开始了内心的反抗。

这种反抗最后成为实际的行动,她一方面要瞒着母亲,借着兄妹之情的因由,去关系和安慰病倒西厢的张生,又要借助红娘与张生互通消息和情感。

她是相国的小姐,深受严格的封建教养,在她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之前,必然会顾虑重重,需要很大的勇气。

从“赖简”到“酬简”,她的性格有巨大的发展。

“赖简”是她最大的一次动摇,而“酬简”则表明她克服了内心剧烈的斗争,终于以实际行动反抗压迫,追求幸福。

当事情被揭穿以后,他在老夫人面前毫无悔意,她是爱情至上,对功名利禄表示鄙夷: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这一点难能可贵。

(4)红娘:

红娘是个婢女,作者出色地刻画了她身上某些劳动人民的品质,如泼辣、机智、爽朗和见义勇为,从而使得她成为剧中最吸引人的、光芒四射的形象。

她一心一意帮助张崔,不图私利,因此当张生对她许以重酬时,她一口回绝,并严正宣称:

“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

”莺莺的装模作样和心口不一使她懊恼,她知道莺莺顾念自己的尊严,既要通过她和张生沟通消息,又对她怀有戒心,因此她小心翼翼,不露痕迹地帮助小姐。

她明白张生的心急如火却又好事多磨地尴尬处境,也看准了他处事软弱,常常拙于应付的性格,所以她坦率真诚地为他出谋划策,在他不知所措地寻死觅活时,还要安慰他的心灵。

对于老夫人,在事情败露之后,她采取了反攻为守的办法,先把事情和盘托出,然后全用纲常伦理的大义责难老夫人言而无信、治家不严,指出这一事件造成的原因非张生、小姐、红娘之罪,而是夫人的过错。

她搬出家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打中老夫人的痛处,老夫人陷入被审判的地位。

第五本中,她和郑恒斗争,是她性格的继续发展,说郑恒根本不能与张生相比,“你值一分,我值十分,萤火焉能比月轮”,并且驳斥他的谬论,即“当官的一直当官,贫穷的一直贫穷”,提出“将相出寒门”的说法,有意为“穷民”出了一口气。

就这样再次为张崔的爱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把机敏巧慧、热情泼辣、见义勇为、侠心义胆和非同寻常的胆识赋予了这位社会地位极其微贱的婢女。

她不仅不同于历来戏曲作品中出于陪衬地位的丫环,而且成为下层社会中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急人之难类型人物的代称。

4、小题。

1.王禹偁及相关诗词

(1)散文:

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他把自己的文集题为《小畜集》,就是表示“兼济天下”之志。

其次,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

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

朗,音调铿锵,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此外,其议论文《待漏院记》,叙事文《唐河店妪传》等都是优秀的古

文篇章,继承了韩、柳的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

(2)诗歌:

早年写过闲适的唱和诗,但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

谪居商州期间,他相当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如《畲田词》、《秋霖二首》、《乌啄疮驴歌》、《感流亡》等。

晚年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如《村行》。

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清人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这个评价合乎事实。

作品选中王禹偁诗:

《对雪》《村行》,王禹偁文:

《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

2.梅尧臣

专力作诗的诗人,存诗达二千八百多首。

(1)梅诗关心时政。

或以寓言形式抨击邪恶势力,如《彼吟》《猛虎行》;或干脆直书其事,如《书窜》;或积极反映民生疾苦,如《汝坟贫女》《田家语》《小村》。

(2)梅诗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这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

如《食荠》《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之》《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尝试失败的有《扪虱得蚤》《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3)梅诗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如:

《鲁山山行》《东溪》。

后人评价梅诗“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

3.林逋

属于晚唐体诗人。

诗歌内容主要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如《秋日西湖闲泛》。

诗歌风格比较丰富,已经对贾、姚诗风的藩篱有所突破。

其咏梅诗十分著名,如《山园小梅》二首。

4.陈师道、曾几、陈与义及各自诗歌风格。

(1)陈师道:

朴拙

与黄庭坚并称为“黄陈”。

其作诗是“闭门觅句”式的苦吟。

诗歌题材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但真挚诚恳。

如《别三子》《舟中》。

认为作诗应“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艺术风格为“朴拙”。

其早年诗歌如《十七日观潮三首》《放歌行二首》与朴拙风格不同,后删去。

陈师道诗的长处是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蕴味苦涩而回甘。

如《示三子》《九日寄秦觏gòu》。

缺点是过于追求言简意赅,有时把诗句压缩过甚,以至于语意破碎。

(2)曾几:

清淡

在吕本中流动圆美的风格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了清新活泼的风格。

如《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三衢道中》。

(3)陈与义:

雄浑

诗风没有突破黄、陈藩篱,从早年对杜诗艺术风格的借鉴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学习爱国精神,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如《登岳阳楼二首》另一风格主要是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的诗,但主导诗风是雄浑。

5.元代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6.岳飞是否属于辛派词人

不属于。

辛派词人包括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

7.元代各位大家及作品

(1)关汉卿:

《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窦娥冤》《哭存孝》《蝴蝶梦》《鲁斋郎》《五侯宴》。

(2)王实甫: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

(3)白朴:

《梧桐雨》《墙头马上》。

(4)马致远:

《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

《岳阳楼》《黄粱梦》(与人合作)。

(5)纪君祥:

《赵氏孤儿》《松阴梦》(残曲)。

(6)郑光祖:

《倩女离魂》《㑇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伊尹扶汤》。

8.辽代两位女性作家

(1)萧观音:

诗作较多样化,既有雄豪俊爽,颇见北地豪放气概之诗,如《伏虎林待制》,也有委婉深曲之作,如《怀古》《回心院词》十阙,情感深挚,意象细腻。

(2)萧瑟瑟:

其诗颇含政治见解,如《讽喻歌》《咏史》,两诗都稍嫌直露,但情感激切,风格奔放。

诗用骚体写成,句式参差错落,具有较强的力度。

9.元代曲状元是马致远。

10.欧阳修《泷冈阡表》赏析。

(见笔记)

《泷冈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

该文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

在表文中,作者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

该文言辞清新质朴,率意写出,用具体的琐事、琐谈表现父母生前的美德,不尚空泛的溢美之辞。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四十七岁送母亲灵柩归葬家乡泷冈时所作,原名为《先君墓表》,一直到作者六十四岁时,才又改为流传至今的《泷冈阡表》,用以悼念父母。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精心创制的一篇力作。

全文平易质朴,情真意切,如话家常,历来被视为欧文的代表作品,此外,《泷冈阡表》与唐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清袁枚的《祭妹文》同被称为三大“千古祭文”。

11.补充

四大元曲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元代四大爱情剧:

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

元杂剧中五大历史剧:

关汉卿《单刀会》,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高文秀《渑池会》,纪君祥《赵氏孤儿》。

④元杂剧体制:

四折一楔子,合成一本。

(个别除外,如《西厢记》)

5、相关背诵。

1.《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沈园》二首陆游

(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3.《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正气歌》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