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4697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docx

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疑难突破

七年级历史上、下册疑难突破

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代表文化

时间

体制形态

工具打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采集狩猎

爱美

氏族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时间

地点

使用工具

种植农作物及住房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距今约七千年

我国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会制作简单的乐器和原始乐器

种植水稻,饲养家畜,挖掘水井,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距今约五六千年

我国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3如何认识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重要的制度。

(2)分封制的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分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制的作用主要有:

①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是一种有效地统治方式。

②拓展了疆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分封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远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其得到发展。

4商鞅变法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商鞅变法成功了

(1)成功的原因: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因此,它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从个人品质看。

商鞅敢于和旧势力作斗争。

(2)历史启迪:

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5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1)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3)秦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4)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著名的工程。

这些措施,安定了边疆,发展了边疆的经济,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6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归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7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以前:

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2)迁都以后:

改用汉语;改穿汉族服饰;改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作用: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8为什么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1)江南经济的反战,是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为同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2)由于人口迁徙、统治者的改革等因素的作用,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是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和个和隔阂逐渐消失。

(3)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

如曹魏、前秦、北魏、北周等统一黄河流域,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是走向全国统一的基础。

(4)长期分裂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5)为结束分裂局面,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

9唐朝诗坛的代表

诗人

生活时代

代表作

作品特点

“诗仙”李白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及豪迈奔放,有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诗圣”杜甫

盛唐转衰

“三吏”“三别”等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

中唐

《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10如何看待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与历史作用?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方的经济联系;满足享乐的需要,借大运河对江南繁华地区进行巡游。

(2)客观作用:

一方面,开通大运河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另一方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大运河是世界性大工程,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11唐朝全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1)国家统一,政治安定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2)唐初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很有作为。

1唐太宗时期,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勤政爱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因此,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被称为“政启开元,志宏贞观”。

3唐玄宗统治期间,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又实行“开元之治”:

任用熟悉吏治的姚崇等人做宰相,“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戒奢节俭。

因此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减,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12两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评价

两宋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可言。

他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两宋同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约,是两宋政府为了苟且偷安而签订的和约,他加重了两宋人民的负担。

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的先进文化,加速了他们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有利于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1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为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

(1)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2)印刷术打破了宗教神学的垄断,平民开始接受教育。

(3)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巨大便利,打开了资本积累的通道。

火药极大的改变了战争方式,帮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摧毁了封建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下册疑难突破

一、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为什么

同意。

1从原因上看两次战争爆发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

2从进程上看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是英国,战火主要是在东南沿海。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英法联军,战火有东南沿海燃到北京,破坏程度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3从结果上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有人说:

“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看法

同意这种观点。

1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因为:

(1)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他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说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因为:

(1)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政权,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用比较方法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进行比较,系统巩固知识,并从中得出近代化发展的特点。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派别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富国强兵

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科学

性质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中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网络,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四、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

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五、长征精神的内容

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地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应了红军顽强的生命力,显示了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遭受了哪两次重大挫折?

中共又是怎样挽救革命的?

1、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1、从战争的性质看,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因此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解放军士气高涨,英勇善战。

执行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军事指挥正确。

2、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治上不得人心;国民政府腐败和卖国;另外国民党战斗力低,军队之间缺少配合。

九、中国革命道路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较

名称类别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

不同点

发展过程

由和平斗争到武装斗争

主要是武装斗争

斗争地位

直到最后夺取政权是才以武装起义的形式进行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长达几十年,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夺权形式

由城市到农村

由农村到城市

取胜时间

较迅速而容易

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同点

经济基础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

革命方式

都是暴力革命

政党领导

都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指导思想

都有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十、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3、中国掀起了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十一、废除科举制度有什么作用

科举制的废除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十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十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1结果: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本目的: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农村(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过程: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意义: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诗仙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十五、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南方谈话

①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②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向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2党的“十四大”(1992年):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党的“十五大”(1997年):

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七、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所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十八、某些发达国家在国际上散布“中国威胁论”,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由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取得了重大成果,某些发达国家企图抑制中国进步,在国际上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

实际上,中国政府的声明已经表明,我们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而不是称霸,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十九、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

1、成就:

1953年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等等。

2、说明: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善于处理国际事务。

中考历史疑难突破------九年级上册

1.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比较

(1)共同点:

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2)不同点:

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2、比较大河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差异

(1)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希腊、罗马文明发源于海洋,是海洋文明。

(2)亚非文明古国因为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而古希腊雅典城邦临近海洋多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

(3)亚非文明古国多是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而古希腊是奴隶制城邦共和国,古罗马从奴隶制共和国发展到奴隶制帝国。

(4)大河文明比古希腊、罗马海洋文明出现的时间要早,因此人类早期文明出现在亚非地区。

3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产生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产生地点

古印度

巴勒斯坦一带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中的耶稣

穆罕默德

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经典

《圣经》

《古兰经》

传播及影响

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向北,经中亚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其传播,后来遍布全欧洲。

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4以古代阿拉伯人为例,说说他们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阿拉伯商人往来于三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5如何正确看待三大宗教及其教义?

宗教和邪教有哪些根本性的区别

三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

其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我们应当给予尊重。

但是,宗教在诞生时期为了宣传教义,编成一些生动的神话传说,添加了夸张甚至虚构的成分,值得研究却不能迷信。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社会水平后产生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每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文明和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而邪教的形式是阴险诡秘的,本质是邪恶的,特征是疯狂的。

比如法轮功。

6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远航的不同点

(1)规模:

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少,船少人少。

(2)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练习;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3)性质:

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

(4)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7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时间

1640~1689

1775~1783

1789~1794

原因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的标志

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来客星顿枪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

克伦威尔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代表:

华盛顿

资产阶级代表:

罗伯斯皮尔

革命主力

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

农民、工人、手工业者、黑人

农民、工匠、城市平民

结果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赢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发表或通过的法律文献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789年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8对“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的认识

西方殖民者的“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是卑鄙的、血腥的,是建立在亚非拉人民的痛苦之上的罪恶行为。

由于它的罪恶,造成了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贫困、落后,虽然他在历史上有过积极的一面,但这是次要的。

9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拉美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

(2)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3)各地人民联合作战。

(4)玻利瓦尔、圣马丁等领导人的优秀指挥、正确的政策,也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10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是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制度。

11全面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入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领导者

中下级武士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他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13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