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428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1大体积施工方案.docx

C1大体积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大南街棚户区改造项目C区1#楼

1.2建筑面积约2.1万m2;下地一层,地上26层;一至三层为4.5m层高3.0m、建筑高度82.6m。

1.3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1.4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

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筏板1800mm,混凝土标号为C35。

基础底板厚度及挖深情况见下表:

部位

基底标高M(相对)

开挖深度m

底板厚度m

垫层厚度m

基础底板

-4.950

4.50

1.80

0.10

C1#楼楼基础为筏形基础,底板厚度为1.8m,长、短向跨度约为33m、42m;基础底板采用强度为C35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大、内外温差大,易开裂生缝、翘曲变形,严重的影响结构使用,在施工中又存在一定的困难,极易发生质量事故,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且应及时做好测温工作。

二、编制依据

1、大南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泵送混凝土技术规程》JGJ/T10-95

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496-2009

6、施工组织设计

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8、其他相关图集、规范

三、施工部署

1.1管理人员配备

职能小组

成员

职责

质量监控组

控制砼的施工质量及操作方法。

检查监控模板及操作方法,检查监控模板及浇灌振捣顺序,控制配合比,原材质量及试块制作。

材料设备

供应组

 

负责材料供应,及时提供所需其它与施工有关的机具材料,保证质量、数量,并提供材质单及各种材料合格证,搞好材料的保管及发放,负责签收商品砼到场小票。

现场管理组

负责现场管理与组织工作,负责与商砼站的联络,保证商品砼的及时供应。

安全后勤组

负责安全施工管理,保证文明安全施工,检查门口道路的疏通及电路的安全可靠性,保证做好后勤保障、食堂管理。

1.2劳动力组织

施工队分为两个浇筑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如下:

工种

人数

工种

人数

工种

人数

工种

人数

布泵管

5人

看模

2人

振捣手

3人

放料

2人

看筋

1人

临电

1人

找平

6人

养护

2人

临水

1人

现场清理

6人

指挥

2人

1.3机械准备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振捣棒

8

Ф50型

振捣电机

4

碘钨灯

5

用于夜间照明

普通温度计

约30

汽车泵

2、技术准备

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订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③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应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订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

④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

⑤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

⑥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⑦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用材料应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

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⑨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混凝土配合比按现行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执行,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

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可泵送性,现场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之间,初凝时间6小时。

3、机具及设备要求

振动棒:

6台;汽车泵:

2台;收光机:

4台;潜水泵:

2台;

4、材料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所用水泥其3d水化热宜小于240kJ/kg,7d水化热宜小于270kJ/kg,同时规定了其水泥中的铝酸三钙(C3A)含量小于8%。

5、试验

①1#楼基础底板需浇筑混凝土约1200m³。

为对泵送混凝土进行样品质量检测,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需制作在自然条件下养护试块9组。

③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每车需进行现场坍落度测试,并留有数据。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坍落度控制在150±30mm。

四、施工方案

1、总体思路

 

①鉴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不易性,且施工时季节为冬初,目前每日平均气温在13℃~8℃之间。

在浇筑混凝土时,宜选择中午或下午时段浇筑。

夜间尽量不施工,以免防止噪声扰民。

同时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50±30mm比较适宜,过小时高温施工易堵泵,过大易造成混凝土离析。

②本工程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的方式,除分区分块浇筑外,在浇筑时,按分层原则,每300~500mm厚为一个层,斜坡向45度,亦可按1:

6~1:

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2、施工顺序(详见后附详图)

按图纸设计要求和现场要求施工,砼浇筑按从东面向西面浇灌。

3、施工要点

①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缩进,即由远而近浇筑。

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管口离模板不宜大于2000mm,砼不宜直接冲向模板,也不宜直接冲向钢筋。

当大于2000mm时,设置溜槽。

②检查钢筋、模板、预埋件,通过自检及监理、甲方的共同验收,在砼浇筑前将有问题的地方整改完毕;通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砼浇筑的顺利完成。

③将泵车(固定泵)架设在指定地点,试运行机器,做好浇筑准备,保证浇筑不中断,各施工班组人员到齐。

砼运输至工地时,检查混凝土质量,若已发生离析,则应进行二次搅拌,但不能加水。

④浇筑混凝土时应按分层浇筑的原则,由于本工程底板砼厚大部分为1800,局部墙、集水井部位超厚,故须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500厚一层,斜向坡口45度。

⑤砼浇筑到一定的面积即可进行振捣(如面积达到2M2时),振捣采用振动棒,振动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500左右,振捣时间为25~30秒,并且宜在20~30分钟后应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5.4.3混凝土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无气泡产生且混凝土表面有均匀的水泥浆泛出为准。

振点间距50cm,梅花型布置。

振捣时禁止碰到钢筋、模板、预留管道和埋件等。

振捣完一段,即用铁锹摊平拍实。

筏板泵送混凝土,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认真处理。

经3~4小时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拍压两遍,搓成麻面,以闭合收水裂缝,然后用铁抹子压光,紧根着用塑料扫帚沿短向(南北向)扫出细麻面,施工时用刮杠按毛刷宽度靠线,保证一行压一行且相互平行。

⑥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地方,应由专人指导振捣,确保砼密实。

浇筑混凝土时,现场管理人员应跟踪观察,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⑦振动手根据轴线划分振捣作业面,每名振动手按照自己的操作面向后退进振捣,并由指挥手记录振动情况,防止漏振或过振。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法效果更佳。

⑧混凝土初凝前,采用长刮杆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反复刮平,根据插筋上的标高控制标记,大范围内控制混凝土表面标高,防止底板出现高低不平现象。

混凝土初凝后,不允许上人踩踏,在终凝前,再由专业泥工进行表面收光工作,收光扫毛时,宜在表面略洒水进行收光,若砼表面仍比较湿润,则无须加水,若砼表面泌水浮浆较多,则应清除后再收光,防止水份蒸发引起砼表面龟裂。

浮浆影响表面强度,也应一同清除。

⑨收光后,混凝土内部强度迅速增长,但一般在十二小时内不宜上人,此时强度尚未达到1.2N/mm2,上人踩踏时,易在表面形成印迹。

强度达到要求时,方可上人操作,但同时也要进入养护阶段。

养护时,宜采用满面洒水方法,无须进行保温。

表面应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防止表面开裂。

在表面吊运钢筋、堆放材料时,应垫置木方等柔性材料,减小对砼表面的破坏。

4、泌水排除方法

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即从顶

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处的

混凝土浇筑,使集水坑逐步缩小成小潭,用软轴泵及时排除,采用这种方法

排除最后阶段的所有泌水。

(详见下附详图)

 

5、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浇筑

①电梯井、集水井砼浇筑:

此处一般是洞口,内部封模,一般是木盒模板,模板底部垫有定位筋,木盒底板设置排气孔。

在浇筑砼时,为防止木盒浮起,一般在木盒上面压上重物,但木盒承载力一般小于1T,按1000*1000*1500基坑计算,井底面浮压力可达3.7T,远大于压重,故井部砼一次浇筑时,木盒模板将会浮起,为避免上浮,现场采用的方法亦为分层浇筑,分层同大底板,浇筑时,先将底板分层浇齐,侧壁处混凝土同时浇一点,略高于底板面,待混凝土初凝前,再分两次将侧壁浇掉,可有效防止木盒浮起。

但在分层界面处振捣时,应振捣到位,防止侧壁产生孔洞。

②排水沟处砼浇筑:

排水沟一般位于板面,且深度较浅,此处底板不再向下缩进,板面筋上留口子即可。

排水沟模板为封闭木盒,置于沟底钢筋上,底部设置高度定位筋撑起,木盒一般较小,不设置压重,但通常做法是在沟侧壁处焊套箍,将木盒卡住,防止上浮,此处浇筑砼时仅振捣到位即可,无须考虑上浮。

③外墙吊模砼浇筑:

吊模高度本案中为300高,内置止水钢板(参见结构总说明一6.4条施工缝防水做法中的a图)。

吊模处由于两侧均为底板面,混凝土易从吊模底部涌出塌陷至底板上,造成吊模失败。

在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先将此处底部砼浇完,略高于底板面,混凝土本身有塌落度要求,可以在吊模内略高出模板面而不下陷,在此处混凝土将要初凝时,再浇筑吊模内剩余高度,但振捣要到位。

吊模处易出现的问题是振捣不到位,易渗漏,本工程在浇筑时,应特别注意处理此处,振捣时控制力度,防止混凝土塌陷,但又要振捣密实。

五、测温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根据现场布置的测温孔,2天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龄期3-7天内,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后一天测一次,14天后结束测温,每次测温同时须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

测温孔的探测深度不同,应涂上不同的标记,内部注入适量水,由试验员将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内,30秒左右取出,并记录温度。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本工程按下列方式布置:

①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②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详见附图)。

 

 

 

 

3、测温孔失去作用后(14天后),将高出底板表面的钢管割除,铁管内部灌入与底板同强度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用钢筋插捣密实,表面收与板面平即可。

同时应做相应的养护措施防止开裂。

4、温度控制指标

①砼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mm)不大于20℃;

②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差不大于25℃;

③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④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⑤出罐温度不大于35℃;

⑥控制砼运输和入模温度。

六、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1、底板侧模在混凝土终凝后即可松螺栓拆除,但应做好保护措施,防止破坏尚无强度的混凝土,止水螺栓应间隔一两天后再割除。

拆模后检查砼表面是否有质量缺陷,发现缺陷时,及时记录,并与监理一起察看、制订相应的修补方案,修补后由监理验收,对混凝土全过程进行跟踪。

2、混凝土第一次洒水养护后,及时将薄膜、麻袋等覆盖物铺贴于混凝土表面,可适当压些物体,防止风将覆盖物吹走。

保温期宜洒水温润混凝土表面,但水湿不宜太低,不干扰混凝土内外温差为宜。

3、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4、根据抗渗砼的养护要求,不低于14天的养护期限,在浇筑完成后24小时即对砼进行养护,在砼强度达到1.2N/mm2前,严禁上人或堆载。

保温措施采用表面覆盖法,覆盖薄膜或麻袋等材料。

在混凝土终凝后就应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情况,以便做出应对措施。

七、特殊气候下的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

②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③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④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途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八、质量保证措施

1、保证现场水电供应,保证浇筑混凝土中途不停水、不断电。

2、与混凝土供应单位联系,保证混凝土的及时供应,避免冷缝出现。

3、按计划方案施工,避免浇筑错误,厚薄相交界部分易出错,存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与材料供应部门及时对讲联系,防止不同强度的混凝土误浇入其他构件中。

4、如发现进场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时,应及时处理达到要求后方能使用。

5、混凝土由布料管进入待浇部位时,自由落距不应大于2000mm,若现场条件无法达到要求时,应设置斜槽或溜管。

6、养护时间不应低于14天,且浇水养护。

测温孔设置完成,应及时进行测温试验,及时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情况。

7、侧模拆除时,应达到相应的强度,防止确坏阳角,拆模时不能硬撬。

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喂料前,应用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拌合均匀,避免出料的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②喂料时,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

③暂时中断泵送作业时,应使拌筒低转速搅拌混凝土;

④混凝土泵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过大的骨料或异物进入混凝土泵造成堵塞。

使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并排尽积水。

9、误差标准

 

九、常见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对于底板工程,常见的问题为渗漏、裂缝等通病。

地下结构渗漏常见的有表面渗水,混凝土孔洞、蜂窝渗水,混凝土裂缝渗漏,施工缝渗漏水,预埋件部位渗漏水,管道穿墙部位渗漏水等几种通病。

1、表面渗水

1.1、通病特征

表面渗水是防水混凝土结构常见通病之一,一般局部渗水,也有大面积渗水现象,也有局部渗水现象。

有的无集中渗漏点,结构表面呈潮湿状,无明显积水或水珠现象;有的渗水严重,能看到水流或明显潮湿。

1.2、原因分析

造成表面渗水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抗渗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运输或浇灌过程中产生离析;2、振捣不当,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3、收光不当,收光时间过早,表面泌水没有完全挥发掉;收光过晚时,表面已产生龟裂;或在收光时工人操作不当,没有将表面拍压密实、反复搓压;4、养护不当,养护时间过迟,养护天数不够或每天养护次数不能满足,致使混凝土早期脱水。

1.3、预防措施

1.3.1、原材料的控制

砼浇筑前要仔细核对设计要求,明确抗渗等级、强度等级、骨料要求和外加剂要求等。

本案为商品砼,要及时将砼的设计技术要求发送到砼搅拌站,并要要求其提前提供配合比单进行检查,以防出错。

砼浇注前要检查砼的质量,如运输过程中发生了离析,要重新搅拌,然后才能使用。

1.3.2、振捣要求

砼浇筑前要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交底,特别强调振捣的连续性和充分性,但也不能过振,浇注过程中要有管理人员全程检查调度和管理,不得出现欠振漏振和过振等现象。

1.3.3、加强养护

砼浇筑好收光完成以后就要及时的进行养护,砼的养护要保持表面的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1.4、处理措施

当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时,应判断是否为有害裂缝,可采用浇水法,若水很快被吸收下去,则表明此裂缝属有害裂缝,若水仅停留在表面,填满裂缝时无明显减少且无吸收,则裂缝对结构无大影响。

属无害裂缝,应沿裂缝将砼表面凿开,压入水泥将后再将上部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封实,表面涂刷防水材料。

若属无害裂缝,仅将表面处理干净,涂刷环氧树脂即可。

2、混凝土孔洞、蜂窝渗漏

2.1、通病特征

   孔洞指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蜂窝指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由于上述原因,水会从孔洞,空隙之间产生渗漏。

   2.2、原因分析

   混凝土孔洞、蜂窝产生的原因大致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振捣不密实,模板漏浆,较高较大的构件未分层浇捣因漏振而产生蜂窝,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形成特大蜂窝等。

2.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模板接缝也要拼接严密,接缝处可以采用双面胶带封堵,砼浇筑前要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交底,特别强调振捣的连续性和充分性,但也不能过振,浇注过程中要有管理人员全程检查调度和管理,不得出现欠振漏振和过振等现象。

2.4、处理措施

   如发生蜂窝、孔洞应根据具体情况,渗漏程度及水压大小,选择合理的堵漏方法,堵漏前应先查明渗漏位置。

处理前应先将缺陷部位松动的石子凿除,用钻子将表面凿毛冲洗干净,再进行砂浆抹面处理,除上述介绍的砂浆抹面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4.1、砂浆捻实法

   对于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在基层处理后方可进行捻实,砂浆采用1:

2干硬性砂浆,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用手将砂浆填入蜂窝孔洞中,用木棒捣实,修补面低于基层面7mm左右,再用防水砂浆抹平压实压光。

   2.4.2、混凝土浇灌法

   当蜂窝孔洞较严重时可采取此法处理,处理前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处理后抹一层素水泥浆,然后用高于原结构标号一级的混凝土填实,表面抹一层防水砂浆并及时养护。

   3、施工缝渗漏

   3.1、通病特征

   施工缝位置混凝土结构疏松,石子裸露较多,接槎比较明显,肉眼或用刻度放大尺能看到缝隙,水从缝隙处渗漏。

3.2、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置位置不当,主要表现在底板与墙交接处施工缝留在底板和墙面垂直施工缝;2、施工缝位置未清理干净,松动颗粒及水泥薄膜未剔除;3、接槎处模板不密实造成漏浆;4、浇灌混凝土时,施工缝处未进行铺浆处理;5、投料不当,混凝土粗骨料集中;6、施工缝留置方法不对,施工中留置了平行缝。

3.3、预防措施

施工缝或后浇带处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首先,在留缝时一定要做好防水措施,施工中不应留置平行缝,应留置成凸型缝或凹型缝、V型缝、阶梯型缝,最好设置钢板止水带或其它材料止水带;在后浇带或施工缝未施工前要对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垃圾进入施工缝;在施工前还应对施工缝内进行清理,清除垃圾与多余的砼以及松动的砼;最后,砼浇筑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要用微膨胀的抗渗砼,砼的振捣要密实,并做好养护。

3.4、处理措施

沿施工缝可见裂缝,将表面凿开,略成倒“八字形”,内部灌浆处理,宜采用环氧树脂注入,再将凿口夯入微膨胀砂浆,压实后及时养护,表面再涂刷“一刷灵”等硅烷类防水材料。

   4、混凝土裂缝渗漏

   4.1、通病特征

   混凝土表面发生不规则性的收缩或温度裂缝,当裂缝为贯穿性时,沿缝口位置产生渗漏。

   4.2、原因分析

   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骨料不洁净,含泥量大,配合比不准确,水泥用量、砂用量不正确,振捣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等,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造成的温度裂缝等。

4.3、预防措施

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密实,专人监护,防止漏振,同时把握收光时机和方法,收光时必须拍压密实,表面抹光,必要时稍洒水收光。

   4.4、处理措施

   首先要严格控制砼的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要结合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振捣要密实;养护要及时等。

   5、预埋件、穿墙管道渗水

   5.1、通病特征

   穿墙管道或预埋件四周潮湿或渗漏。

   5.2、原因分析

   1、埋件或管道表面除锈不干净,造成与混凝土粘结不密合;振捣不密实;2、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较弱使埋件或管道产生松动。

5.3、预防措施

预埋件或管道安装预埋时要将表面清理干净,焊好止水片或做好其他止水措施,由于砼强度还未到,拆模时要做好对预埋件的保护,也可以保留此处的模板,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除。

浇砼时应将此处重点振捣密实,但不应振到预埋管。

5.4、处理措施

将管道周边砼表面打凿开,略成八字形,内部压浆(水泥浆即可),宜采用胶水+水泥拌制,外口采用防水水泥砂浆封堵,及时养护。

十、应急保障措施

1、安全监测

浇筑混凝土时,应对边坡进行专项监测,尤其是架泵点位于场地南部临时道路上,此处基坑也比较深,泵车巨大的反冲力易对边坡形成影响,当发现边坡有位移、土体崩塌时,应立即停止浇筑,撤出工作人员及车辆,并处理好砼表面施工冷缝,再研究基坑处理,确保基坑安全后,再恢复浇筑。

对于看模人员,应巡视底板四周的模板加固情况,当发现有爆模事故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并及时加固模板。

电梯井部位木盒模板上,应压有足够的重物,同时防止工人碰撞伤害。

2、应急保障及措施

组长:

李朝明

副组长:

刘先春

组员:

徐加水、姚挺、赵勇、翁鑫、徐飞、黄旭东、袁志军、孙忠义

①由技术部门制定相应应急措施,安全及后勤保卫部门及时对应急事件进行处理。

②应急事件:

施工中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坠物伤害、利器伤害等

③应急物资:

来源:

仓库及临时设施内

人员:

应急领导小组及全部管理人员(包括分包管理人员)

实施:

及时、有效

④现场由安全员跟踪执行,并做相应记录,执行文明施工措施,对出工地的车辆洗车后方可出门,并配合门卫做登记。

⑤施工现场内场地及时清扫,避免扬尘及落地泥土。

⑥基坑内有积水时,应及时排出。

⑦及时做好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⑧实施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⑨拆模板时各部门相互协调,保证现场安全操作。

⑩未尽事宜按规范及标准执行。

十一、应急预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作为总包要有以应急为主导、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准备,充分发挥总包在施工的防灾应急中的优势与作用,建设全方位、多手段、应急应变能力强的现场组织体系,增强施工现场应急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由于风险发生的概率未知和风险因素的多样化,无论如何预防,都不可避免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会发生一些意外风险,因此就需要有预防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紧急抢险救助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所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