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3839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

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

亡国和亡天下。

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

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懣。

他最后感叹说: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践与有责焉耳矣。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

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

“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作了创造性的发挥。

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天下情怀。

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

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

其次是民本思想。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

再次是主人意识。

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

尧、舜与人同耳”。

最后是以正心为本。

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

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

今天,地球可以看成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

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

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

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旨在唤醒人们应作深入的自我检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自我修正。

D.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作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倾,都有责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这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

C.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后世广为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

B.“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桀纣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对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个人修养大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狭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

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

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

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

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样、震憾。

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

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

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

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

“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C.“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D.文章首句和末句

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

5、文

中说: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

请简述。

(6分)

6、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神舟十ー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

“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

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

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

”指令长景海鹏说。

这是在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

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

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

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

隔离恢复期结朿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

陈冬太棒了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

他说,由于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

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景海鹏说,以前看不到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饭也只是为了保证营养。

而这次飞行,不仅能看到各种电视节目,还能享受到各种美食。

“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看电视,让我们的身心状态非常好。

”“红烩排骨、香芋蹄筋、什锦蔬莱……”说起为这次太空之行准备的美食,景海鹏如数家珍,“不仅能吃饱、吃好,还能点菜”。

景海鹏说,5天不重样的菜谱,让他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其中雪菜兔肉就是他的最爱。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

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

“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畅。

”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

”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

难忘的经历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

第一天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在太空中看祖国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

“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

”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東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

“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心里很踏实。

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照顾自己。

“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

”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

会递上毛中,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

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

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

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

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

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

“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

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没办法跑起来。

“可以理解,不能原谅。

”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

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

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

“速度越快,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

”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

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

“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

”景海鹏说。

(摘编自2016年12月08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

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次航天飞行对于三度飞天的景海鹏和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有着不同的感受:

景海鹏觉得是一种享受,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

B景海鹏和陈冬在33天的太空之旅中,完成了需要他们参与的38项在轨试验和实验,连很难的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都顺利攻克了。

C.陈冬能够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点失误地运用到天上,为此景海鹏对他非常满意。

D这次太空之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让航天员不仅可以看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翻跟头、转圈。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太空生活。

B.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前两个小标题提示读者写作的对象分别是景海鹏、陈冬,最后的小标题概括了二人摸索太空跑步方法的内容。

C.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D.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E.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9、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

父伦,字叙。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

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

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

“衍不吾给。

”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

伦弟殷趋白:

“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

”伦悟,繇是谮无入。

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

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

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

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

“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

”衍不听,复奏

“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

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

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

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

”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

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

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

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

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

赞死,衍代之。

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

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

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

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

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11、对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

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

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

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

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

“衍不吾给。

”(5分)

②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4-15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①庾信:

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寻思”两句借景抒情,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自己如今厌弃官场,像庄子般旷达闲适之情。

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对仗工整,表达出时光流逝但诗人却如故的悲哀之情。

D.“露泣”两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也象征着诗人往昔的功名之心已如萤火般破碎漂流。

15、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

16、名句默写(5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的结局。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似的。

(3)《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3分)

①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量储备石油天然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

②他喜欢看书,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是文科成绩也非常好,历史知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能够识文断字,而且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③1-7月,福建省发改委核准1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0.23万千瓦,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电福新公司平分秋色,各得4个项目。

④精心设计的出场方式、系统全面的竞选纲领,无不显示萨科齐为再次问鼎爱丽舍宫已做好准备,但低迷的民调支持率以及激烈的竞争表明他东山再起之路难平坦。

⑤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极为细致、具体而又繁杂的工作,需要具体而微的耐心细致、同舟共济的健康心理等,要把环保做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⑥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重庆大剧院为山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俄两军首脑在演习致辞中一致表示,要围绕以举行联合演习为契机,增进两军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B.原创家具更注重的是家具本身所传达的理念和文化内涵,相比之下,其实用功能只是最基础的,“灵魂”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C.自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表态支持,记者发现,一些部门的会议费与过去相比已经成倍下降。

D.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惟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

A.细心分析,似乎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B.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经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C.恐怕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在民间流传。

D.推其原因,是它们已经成为普通人民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

20、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5分)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

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

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

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

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

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4、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你需要一点点的疯狂,好使你不变得愚蠢!

——美国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

——歌曲《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末考试答案

1.B由“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又是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错。

2.B“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错,原文是“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3.A“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的说法绝对,原文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

4.D“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