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3364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docx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

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工程第2标段

YK2+295大桥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目的

明确本标段YK2+295大桥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YK2+295大桥作业施工。

二、编制依据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工程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工程第2标段标准化施工方案》

三、引用的标准

●1、国家标准

●《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钢筋》(GB175-8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

●2、施工规范及验收技术规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3、行业标准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84)

●《公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9-98)

四、适应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应于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工程第2标段YK2+295大桥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工程第2合同段

建设单位:

北仑区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监督单位:

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北仑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设计单位:

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宁波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二、工程简况

本项目是位于北仑区的东南片区,北起集装箱第二通道与329国道交叉口,经穿山疏港高速柴桥互通,南至沿海中线,是北仑区“三高,四横,八纵”公路网格局中南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工程的建设是梅山岛、春晓滨海新城的开发及以后集装箱物流的输送需要,也是加强梅山保税港区与北部北仑港区、大榭港区之间联系的需要、是完善公路网布局和沿线地块开发的需要。

本合同段为第2标段,起讫桩号为K2+131~K7+000,路线长度约4.869千米,沿线主要构筑物有大桥305米/1座,中桥216米/4座,路基土石方共计35.8万方。

本标段含全线路面19.33万平方,隧道沥青面层3.16万平方,桥梁沥青铺装1.66万方。

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YK2+295大桥配跨为5*30+5*30,上部结构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箱梁(100片),下部桥墩采用柱式墩、10号桥台采用柱式桥台、0号桥台采用实体台,锚杆基础。

桥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1,6m),桥梁起点桩号为YK2+142.5桥梁终点桩号为YK2+447.5桥梁总长度为305m,,该桥为双幅断面,单幅桥梁宽度分别15.75m。

桥梁数量一览表

序号

中心桩号

孔数及孔径(孔-m)

桥长(m)

桩基(根)

立柱(根)

盖梁(个)

柱式台(个)

实体台(座)

预制30m小箱梁

备注

1

YK2+295

10-30大桥

305

60

54

18

1

1

100

3、项目环境

1.地理位置

北仑区位于浙江省陆地的最东端,宁波市的东北处。

三面环水,东北临海并与舟山市诸岛隔海相望,西北沿甬江与镇海区一江之隔,北与上海、嘉兴隔杭州湾相望。

2.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浙东低山丘陵区,沿山溪两侧局部分布有冲洪积地貌,地形复杂。

丘陵区地形较陡、植被稠密。

以乔木、灌木为主,地面坡度一般15-30度,局部达40-50度,标高一般为25-240m.

3.地质情况

地质构造

拟建公路路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系扬子淮地—钱塘台褶带—华埠—新登陷褶带,位于马金—乌镇深断裂南东侧。

区内分布元古界旦震系、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的海相沉积岩层,中生代侏罗纪系上统火山岩层及白垩系内陆湖相沉积岩层。

区内加里东和海西期的北东向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

工程地质分布及特征

该项目将跨越的地层共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20个工程地质亚层,其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具体如下:

①0层素填土(meQ)

杂色,松散,以碎石、块石及黏性土为主,主要分布于沿线路基表部。

该层厚度一般0.5~2m。

②1层粉质黏土(mQ43)

黄褐色,局部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厚层状,较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偶见植物根系,干强度,韧性中等,俗称“硬壳层”。

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表部,层厚一般0.5~2m。

③1层淤泥质黏土(mQ42)

灰色,流塑,较均匀,鳞片状,局部含少量粉砂团,含贝壳碎片,局部含量较高,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局部为淤泥,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该层层厚一般5~20m,性质差。

③11层砾砂(mQ42)

黄褐色-灰蓝色,松散,湿,砾石约占25~30%,啥粒约占30~40%,以粗砂为主,其余为淤泥质土充填,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于低山丘陵区交汇处,该层以透镜体形式存在,层厚一般0.5~2m。

⑤1层粉质黏土(al-1Q32)

蓝黄色,可塑,饱和,切面光滑,含有少量的铁锰质结核,韧性中等,局部偶见贝壳碎屑,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中部厚度一般5~8m,性质一般~较好。

⑤2层粉质黏土(al-mQ32):

灰色,可塑,饱和,切面光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中部,厚度一般5m,大部缺失,性质一般~较好。

⑤3层角砾(粗砂)(al-lQ32):

黄褐色,稍密,湿,以砾石为主,粒径一般2~20mm,约占40%,碎石约占10~20%,粒径一般2~3cm,其余为黏性土充填,局部为粗砂层,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中部,局部缺失,厚度一般2~4m,厚度处可达7~8m,性质较好。

⑤31层粉质粘土(al-1Q32)

黄褐色,软塑,饱和,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夹有铁锰质结核,韧性一般,局部夹有沙粒,该层以透镜体形式存在,层厚一般0.5~2m。

性质一般~较好。

⑥1层粉质黏土(al-1Q32)

蓝黄色,可塑,饱和,切面粗燥,含有大量的粗砂团块极铁锰质结核,干强度中等,韧性差,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中部,局部缺失,厚度一般2~6m,性质一般~较好。

⑥2层黏土(al-mQ32)

灰色,软可塑,饱和,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含少量的腐殖质和粉砂团块,韧性较好,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中部,局部缺失,厚度一般3~7m,性质较差。

⑥3层砾砂(al-mQ32)

浅灰-黄褐色,中密,湿,以砾石为主,约占30%,碎石约占10%,粒径一般3~4cm,最大约7cm,夹有较多中粗砂,其余为黏性土填充,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中部,大部缺失,厚度一般3~7m,厚度处大于10m,性质较好。

⑦1层含砾粉质黏土(pl-d1Q31)

蓝灰色,局部灰褐色,可塑,以黏性土为主,夹有少量砾石,局部偶见碎石,夹有中粗砂,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下部及坡洪积平原区表部,局部缺失,厚度一般2~5m,性质较好。

⑦11层有机质土(1Q31):

蓝灰色,局部灰褐色,可塑,以黏性土为主,夹有少量砾石,局部偶见碎石,夹有中粗砂,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下部及坡洪积平原区表部,局部缺失,厚度一般2~5m,性质较好。

⑦2层碎石土(pl-d1Q31):

黄褐色,中密,湿,以碎石为主,约占50%,粒径一般4~5cm,最大约10~15cm,局部偶见漂石,砾石约占15%,粒径2~20mm,其余为砂砾和黏性土充填。

该层主要分布于海积平原区下部及坡洪积平原区中部,厚度一般3~15m,局部大于25m,性质较好。

⑦21层含碎石粉质黏土(pl-d1Q31)

黄褐色,以黏土为主,夹有极多碎石,粒径一般3~7cm,最大约10~15cm,磨圆度差,约占20~25%,含有大量的砾石和砂砾,该层以透镜体形式存在,厚度一般1~3m,性质较好。

⑧1层含砾粉质黏土(pl-d1Q31)

黄褐色,可塑,以黏性土为主,局部夹有少量的强风化碎石或砂砾,夹有较多的铁锰质结核,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区底部及低山丘陵区表部,层厚一般2~5m,

厚处大于10m,性质较好。

⑨1层全风化凝灰岩(J3g、J3X):

黄褐色,岩层风化为土状,局部呈砂粒或碎石状,手掰易碎,含大量铁锰质结核,该层局部分布,主要分布于基岩表部,厚度一般2~6m,最厚处约10m。

⑨2层强风化凝灰岩(J3g、J3X):

黄褐色,节理较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偶见短柱状,锤击声哑,易击碎,节理面为铁锰质渲染严重。

该层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地区底部及低山丘陵区,厚度一般2~8m,性质好。

⑨3层中风化凝灰岩(J3g、J3X):

青灰色肉色斑点,节理发育,岩芯主要为短柱状,局部碎块状,岩质较硬,锤击清脆,不易裂。

该层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地区底部及低山丘陵区,厚度一般8~12m,性质好。

⑨4层微风化凝灰岩(J3g、J3X):

青灰色夹肉红色斑点,节理较不发育,岩芯主要为短柱状、柱状,QRD一般大于70%,岩质较硬,锤击声清脆,不易裂。

该层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地区底部及低山丘陵区,未揭穿,性质好。

四.气象、水文

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夏季风交替明显。

宁波多年平均气温16.3度,7月最热,1月最冷,极端最高气温为40.5度,极端最低气温为-6.6度。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区域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梁1310.3mm,区内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降水。

对本工程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台风。

本工程最相关的一条河为芦江河。

该河源于太白山,双石人山一线北侧山坳,上游两主要支流分别为建有瑞岩寺水库与王家麓水库,于柴桥街道城区交汇,交汇后河流宽40-100m,水深2-3.5m。

汇集众多支流后注入东海之黄峙港。

第3章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1、施工主要思路

根据图纸地质资料显示,YK2+295大桥9#墩采用松木搭设固定平台进行冲孔施工,用松木作为钻孔平台支撑,在松木桩上铺设枕木将其平台连接成整体平台。

枕木桩及钢护筒采用振动锤沉设,钻孔施工过程中使用冲击钻机,其他桩基采用陆上施工方法。

二、主要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

为了满足工期的要求,先期将投入2台套钻机进行冲孔,随着工作面展开按实际情况增加钻机进行冲孔(若钻孔未能按计划的时间完成,则及时按要求再次增加桩机数量,以满足工期所需),每台钻机安排6个人(其中一名机长),24小时循环作业。

施工顺序为:

顺路线方向由小桩号向大桩号逐渐施工。

2、水中钻孔桩施工(9#墩)

2.1水上钻孔桩施工流程

施工放样→沉设松木桩→铺设枕木、搭设施工平台→沉设钢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成孔

2.2钢护筒埋设

2.2.1护筒埋设流程

搭设施工平台→打桩机就位→精确定位→插打钢护筒

2.2.3钢护筒埋设

钢护筒沉设采用60型振拔桩锤震动沉入,利用已经搭设完成的施工平台,在护筒沉放的位置形成井字形框架,作为钢护筒沉放的导向架。

振动锤振入钢护筒嵌入河床深度不小于3-5米。

在钢护筒的四周,用二至三层袋装砼护脚,增加护筒的稳定性和根部密封性。

2.2.4钢护筒埋设的技术要求;

(1)护筒沉放前由测量初测确定桩位,沉放到位后,再进行终测,确保护筒位置的准确;

(2)护筒的偏差将直接影响到桩基的施工质量,钢护筒顶口中心位置的允许偏差按不超过5cm控制,护筒的垂直度按不大于1%控制。

2.3钻孔平台

2.3.1平台布置

按路线方面布置双排直径400mm松木桩2排,桩间距为1*3m,垂直于路线方面布置直径400mm松木桩六排,桩间距为2.64m,在松木桩上方均采用采用松木连接后枕木铺设,在桩基位置处留出护筒位置,护筒按大于桩基0.2m进行布置。

松木桩钻孔平台布置如下图所示:

(注:

平台搭设顶面标高根据水位情况进行调整保证不低于施工期水位1.0m,平台上方均采用Φ40松木进行维护加固,并采用红白间隔进行喷反光漆,以起到警示安全作用)

2.3.2固定平台稳定性的验算

承载力计算

桩的周长:

U=πD=3.14×0.4=1.256m

振动沉桩对各土层的影响系数:

αi=1.0

桩尖入土各土层厚度:

li=3m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显示表层为主要为淤质粘土,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为方便计算土层与桩壁的极限摩阻力均参考软塑粘土系数,摩阻系数为ti=80KPa

振动沉桩对桩底承载力的影响系:

α=1

桩底横截面面积:

A=πR2=3.14×(0.4/2)2=0.1256m2

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

σR=3000KPa

端桩受压容许承载力:

P=0.40(UΣαiliti+αAσR)

P=0.4*[1.256×(1.0×3×80)+1.0×0.1256×3000]

=271.30KN=27.13T

群桩端桩受压容许承载力:

P×12=27.13×12=325.56T

荷载计算:

松木2t,普钢板4t,一台冲钻机15t,钢筋笼17t,料斗、导管10t,辅助设备15t,人员3t,共计66t。

总结:

因为325.56t﹥66t,故松木桩施工平台承载力满足要求。

2.3.3平台四周采用钢管加安全网进行围护;

2.3.4钻孔平台的搭设

松木桩沉入采用20T型振拔桩锤,松木桩采用整根一次打入。

待一个平台范围内的24根松木桩全部打设完毕后,用松木将桩连成整体。

从整个平台的整体稳定性考虑,在钢护筒的四周,用二至三层沙袋护脚,增加护筒的稳定性。

其他施工流程参照陆上钻孔施工流程

3、钻孔桩施工

3.1施工准备

3.1.1.技术准备

①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②掌握桩基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原材料送检和混凝土配比申请。

③准备施工用的各种报表、规范。

3.1.2.现场准备

①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复核;

②护筒埋设检查、测量复核;

③泥浆池、沉淀池的检查;

④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

⑤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各部位尺寸、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有无埋声测管等。

⑥备足成孔用粘土、片石、碎石等必备材料,确保意外情况出现时,不致发生停工待料及其它严重事故。

3.1.3.主要机具设备配备

根据本工程桩基实际情况,拟配备6台冲击钻钻机进行钻孔,钢筋笼采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汽车吊分节吊装,砼采用拌合站拌制,罐车运输,导管法灌注水下砼。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规格、型号、功率

数量

备注

1

冲击钻钻机

CF20

6

2

砼搅拌运输车

8m3

2

3

汽车吊车

QY2525t

1

4

泥浆泵

BW1507.5KW

6

8

发电机

GF200

1

备用

3.2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本桥先施工YK2+295大桥8-1#桩基,并作为首件工程。

3.2.1.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冲击钻机成孔,导管法灌注水下砼施工方法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见下

 

 

3.2.2.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整体式钢制护筒,壁厚4mm,内径大于桩径20cm。

护筒的埋设采用挖埋法,埋置深度2m,坑挖好后,将坑底整平,然后放入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并随填随观察护筒,防止填土时护筒位置偏移。

护筒埋设时,其顶面高出施工地面0.3m,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采用护筒顶拉十字线吊垂球与桩位对比进行复核。

在护筒埋设好后,在顶部焊加强筋和吊耳且开出水口。

3.2.3.泥浆制备

泥浆采用高粘度粘土或膨润土制备,采用自然造浆方式进行护壁,泥浆的配合比和配制方法通过试验确定,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为:

相对密度1.1~1.2,粘度18~24s,胶体率≥95%,失水量≤20mL/30min,泥皮厚≤3mm/30min,静切力1~2.5Pa,PH值8~11。

当钻孔过程中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出现易坍地层时,除需及时与设计、监理、业主报告处理外,泥浆相对密度等需按规范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循环池尺寸为2×6m、沉淀池为15×25m,以保证足够的容量防止泥浆、外溢,造成四处横流污染四周环境,同时,泥浆池周围设1.2米安全防护栏,挂设警示标识牌,防止人闯入而发生意外事故。

在泥浆排放过程中,务必注意环境保护,泥浆排放一律进入沉淀池,沉淀后的泥浆循环使用,废弃泥浆经沉淀处理后,运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3.2.4.钻孔

采用冲击钻机冲击成孔,水上钻孔桩泥浆利用临近孔的钢护筒进行循环。

针对冲击基岩的情况,适当调节泥浆比重,保证孔壁的稳定。

在进入岩层钻时,也可根据地层情况,在中风化岩层中可采取清水钻,但必须保证筒内水头高1.5-2m在钻孔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掌握冲程。

随时检查中心位置,保证不偏孔。

及时取样,与地质钻探报告相对照,发现有较大差异时,及时报设计方,以便调整设计参数。

钻孔保证措施:

①、开钻前选择优质粘土造浆,泥浆性能指标宜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拌制后抽至循环池的泥浆的相对密度要求为1.05~1.20。

③、冲击成孔过程中,经常捞取钻渣,观察土层的变化,在各土层变化处均捞取渣样,判明土层,并记入记录表中,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发现钻出岩样与地质资料不符时,及时通知现场监理及设计代表到现场处理。

④、施工作业分班连续进行,施工过程一气呵成,不在中途停顿,如确因故须停止钻进时,将钻头提升放至孔外,以免被钻渣埋住钻头。

⑤、及时详细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交代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

3.2.5.终孔、清孔

在孔深(或入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终孔,钻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应进行孔位、孔深检验。

孔径、孔形和倾斜度宜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当缺乏专用仪器时,可采用外径为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0m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4~6倍外径的钢筋检孔器吊人钻孔内检测。

钻、挖孔成孔的质量标准见表:

钻、挖孔成孔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

100;单排桩:

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钻孔:

小于1%;挖孔:

小于0.5%

孔深

摩擦桩:

不小于设计规定支承桩:

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

沉淀厚度(mm)

摩擦桩:

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直径≤1.5m的桩,≤300mm;对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500mm支承桩:

不大于设计规定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

1.03~1.10;粘度:

17~20Pa·s;含砂率:

<2%;胶体率:

>98%

注:

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是从桩孔的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的平均值。

本项指标的测定,限指大直径桩或有特定要求的钻孔桩。

3.2.6.安装钢筋笼、导管

(1)钢筋的加工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

(2)按施工的实际桩长来决定钢筋的下料,依桩的长短来确定分段制作的长度,钢筋笼在桩孔附近制作(即钢筋加工场地),一般情况按9米每节制作。

(3)依设计图纸的规定,先制定相应的加劲筋,然后按规定的根数布置主筋,设立每隔2m一道的加劲筋,排列好后将主筋按规定间距焊死在加劲筋上,再依设计规定的间距焊接箍筋。

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

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4)成孔验收第一次清孔后,利用浮吊将钢筋笼吊入桩孔,钢筋笼分段制作,每下完一节后用钢筒或方木固定,再用浮吊吊住另一节进行焊接,段间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接,焊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外侧采用砼圆环进行定位,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5)为了保证钢筋笼居中,在吊放钢筋笼前先对中心进行复核,保证中心位置没有偏离,吊放钢筋骨架入桩孔时,均匀下落,保证钢筋笼居中;钢筋笼顶部与护筒固定,以防灌注砼时钢筋骨架上升而使钢筋笼中心偏离。

(6)骨架落到设计标高后,将其校正在桩中心位置并固定,待砼灌注完毕并初凝后才解除固定设施。

(7)钢筋笼制作的质量要求: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的牌号和性能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

钢筋的加工、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焊接的钢筋和钢筋骨架,没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清除钢筋表面浮皮及铁锈。

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报告钢筋质量自检查结果,并办理验收手续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间距(mm)

两排以上排距

±5

尺量: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同排

梁、板、拱肋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灌注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

±10

尺量: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宽、高或直径

±5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尺量:

每骨架抽查30%

5

保护层厚度(mm)

柱、梁、拱肋

±5

尺量: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基础、锚碇、墩台

±10

±3

3.2.7.二次清孔

安装导管后再次测孔深,与终孔孔深比较。

沉渣厚度不得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

在灌注混凝土前需进行第二次清孔,以保证沉碴厚度小于5cm。

3.2.8.灌注水下砼

(1)导管吊装前进行试拼,检查接口连接是否严密牢固,若接口胶垫有破损,更换后使用。

同时检查拼装后的垂直情况,根据桩孔的总长,确定导管的拼装长度。

使用前,进行过球、水密及耐压试验,试验时的水压,大于井孔内水深至1.5倍的压力。

吊装时,导管位于井孔中央,并在灌注前进行升降试验。

(2)导管吊放完毕,在导管顶口接异型接头,往导管内加灌泥浆,使沉淀在孔底的沉渣飘浮,即灌注砼前不能停止换浆工作。

(3)复测孔底标高,检查沉渣的厚度,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满足灌注要求。

满足要求后,方灌注砼。

(4)在导管上端连接砼漏斗,其容量必须满足储存首批砼数量能确保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同时确保灌注砼时有足够的砼储备量,以保证桩基砼浇筑的连续性及桩基的施工质量。

(5)灌注砼期间,配备水泵、吸泥机及高压射水管等设备,以保持井内水头和及时处理灌注故障。

灌注首批砼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为25~40cm,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不小于1m。

(6)砼的灌注连续进行,有短时间停歇时,经常动动导管,使混凝土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当导管底埋置于混凝土的深度较大时,开始将导管提升。

提升速度不能过快,提升后导管的埋深不小于2m且不大于6m。

根据砼的浇筑情况和埋管深度逐节拆除导管。

提升导管要保持导管垂直及居中,不能倾斜以免牵动钢筋骨架。

(7)井孔内砼面位置的探测,采用锤重不小于4kg的锥形探测锤探测。

砼灌注到桩上部5m以内时,不再提升导管,待灌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