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3080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docx

河南中招题汇八上

2006—2013年

 

西华县西华营一中历史组整理

 

河南省2006—2013年历史中招题集锦

1.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

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

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

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2.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的最突出贡献是【】

A.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改革封建制度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猛烈抨击封建思想

D.颁布一系列法令制度,促进社会习俗的进步

4.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

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5.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盟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C.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6.下列史实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

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抗日战争

7.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战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8.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9.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郊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10.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  ③中国的抗战胜利  ④国共第二次内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

上面是国民党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孙中山

12.对右图同一时段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哪项是不正确的【】

A.国民党的积极准备内战

B.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C.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危机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13.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考察。

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D.开国大典 欢庆胜利

14.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奋勇抵抗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你见过老照片吗?

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

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16.某电视剧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1909年,①一个上海青年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②他听到大街上游行的学生在高呼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在报纸上看到京张铁路通车的消息。

④在京师大学堂门前拍照留念。

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7.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胜利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8.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下列图片中能够见证这一历程的有:

【】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20.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1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XX网站上输入“1912年的

中国”,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A.张骞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三周年纪念典礼举行

C.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22.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列宁高票

位居第一。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寿终正寝B.民主科学方兴未艾

C.十月革命影响深远D.北伐战争势如破竹

23.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的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

面。

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A.湘江B.松花江C.乌江D.赤水河

24.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是【】

25.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6.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

“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7.“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

 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十儿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实现

29.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

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

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0.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

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   【   】

 A.爱国、救亡 B.民主、和平   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

31.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中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32.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了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为迎接青奥会,某学校举办了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展。

下列对有关图片的解释,准确的是【   】

 

33.右图能直接反映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信息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36.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

这次大会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下列属于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战役的是【】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3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时的报刊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表示信奉进化论。

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达尔文

39.“进口值自1914年即开始下降.如果把l913年进口洋纱数星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

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

”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洋纱进口迅速下降,中国出口值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

B.中国进、出口值变化的原因与中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C.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D.五四运动中抵制日货影响到1919年中国进、出口数值的变化

 40.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吕——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

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41.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五四运动

42.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

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A.《南束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43.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中国的哪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

44.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1日

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45.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D.打倒列强,除军阀

46.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

风尚变化的是【】

A.教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47.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D.跃进大别山

48.“……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

”这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49.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

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

3的概算。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2013】1.右图反映的事件发生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3】2.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        

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

A.谭嗣同B.詹天佑

C.左宗棠D.邓世昌

【2013】3.“l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

l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

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l914年有l69家,l915年增至206家。

”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13】4.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2013】5.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

“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重庆谈判D.西安事变

【2013】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力这首诗写于l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到的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2013】7.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

“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0【2010河南】.(7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魏源《海国图志》刊行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年 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

(2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分)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

(1分)

(4)归纳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分)

51【2012河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l)材料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

答案:

民主与科学(l分,回答完整,方可给分);新文化达动(l分

(2)这场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语言文字方面力倡白话文,开展了文学革命,并影响至今。

请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例代表作品。

提倡白话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

(1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点即可给分)影响:

开启民智、文化平民化、传播新思想等。

(1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爆发、科学救国思想的发展等(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点即可给分)

22【2011河南】.(6分)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1)据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分)

 

(2)据材料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

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

些?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2013河南】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

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4分)

22.(7分)

(1)民族危机加深。

分)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2分。

每点一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多答不加分)

(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