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docx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4、能抓注重点句子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的个性特点,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抓住重点句子,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一组人物图片:
你们认识这些人吗?
在哪里见过这些人?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你们还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4、生读题,质疑: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谁草船借箭?
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么样草船借箭的?
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1)同桌互查生字,师抽查字词认读情况。
(2)通过读文你弄懂了哪些问题。
2、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
(!
)学生自学。
(2)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交流
草船借箭的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十万支箭。
(板书:
造箭)草船借箭的经过:
诸葛亮用妙计只用了三天就向曹操借了十万之箭。
(板书:
借箭)
草船借箭的结果: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板书:
交箭)那经过呢?
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
为借箭做准备。
(板书:
借箭,准备)
3、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学生说。
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深入读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主要讲的是谁?
你觉得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句子。
生边读边画记号,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
文章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
周瑜表面客气,
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板书。
四、随堂练习
下面看看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理解怎样,完成导学案第三题
五、课后积累(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和成语)
板书:
草船借箭
造箭心胸狭隘顾全大局
准备对比
借箭凶狠狡诈
交箭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2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执教者:
__小学黄__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弃面面俱到,重在梳理情节脉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
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重点难点:
围绕“神机妙算”,紧紧抓住重点句,前后联系,读、画、思、议、悟深入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从草借箭这件具体事件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读熟课文;
3、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4、教具准备:
课件若干。
教学课时:
1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任务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忆教师小结)
2、导入:
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利用草船借箭?
周瑜的险恶用心诸葛亮是否也算到了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读议、探究、感悟第二段。
(1)学生默读课文,想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这段话中最吸引你的词、句有哪些?
它你为什么特别吸引你?
(2)检查自主探究情况。
①学生汇报自主探究的收获。
②出示投影片1:
周瑜说:
“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
(3)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诸葛亮既然算到了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
而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
从哪些地方式看出来?
从同瑜的谈话中,你悟到了什么?
诸葛亮还算到了什么?
(4)小结:
是啊,诸葛亮很了不起,那么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又算到了什么呢?
2、读议、探究、感悟第三段。
(1)此时此刻,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答……)
师:
好吧,答案就在第3段里,还是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吧。
(2)读后交流,重点研读下面一段话:
出示投影片2:
这时候大雾漫天……天亮时就回去。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安排?
诸葛亮当时已经充分估计到了哪几种情况?
研读后,听录音,让学生感悟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3)曹操敢不敢派兵?
诸葛亮借到了箭没有?
请同学们随着镜头去感受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境吧。
(放课件“草船借箭”的精彩画面)
刚才同学们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境,请你们再研读课文,用“五字”法去学,你们学懂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读后交流。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第3段,分组讨论:
诸葛亮为什么算得这样准?
(4)小结:
诸葛亮知识渊博,知识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四天更有大雾,算到了回来时顺风水。
他又善于分析人物个性,所以算到了周瑜总贤妨能,算到了鲁肃忠厚、讲义气,所以说他神机妙算。
3、读议、探究、感悟第四段。
(1)齐读第4段。
议:
事情的结果怎样?
(2)出示投影片3:
周瑜看到……,心里很忌妒。
周瑜长叹一声说:
“……,我真比不上他!
”
生齐读后,讨论:
课文的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是什么关系?
4、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这堂课,我们围绕“神机妙算”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画、思、议、悟深入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四)延伸拓展,引申探究:
1、填空。
(题略)
2、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著中,诸如《草船借箭》这类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很多,请同学们下去读一读,读完后,写一篇文章:
内容是有关诸葛亮的故事,题目自拟。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我在《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即:
以主为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所以设计是以学生为主,而改变了以往设计围绕老师的讲为主的旧观念。
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以前老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设计中,我紧扣“借”字,牢抓“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打破了传统繁琐的句段式的教学模式。
始终贯穿“读仪、探究、感悟”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了“三本”即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
“三重”即重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
全课堂基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目标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法学生自己归纳,问题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质颖,自己探究,自己感悟,自己解决。
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
但本设计美中不足的是:
只能突出体现出某一方面的理念,其它理念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
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
“既生瑜,何生亮!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
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
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
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
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
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如,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
‘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说:
‘请你一起去取箭。
’”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
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理由一:
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
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
“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
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
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
有感情地朗读。
(2)说:
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
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
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
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
例
(1)读:
“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
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
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
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
(3)演:
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
①要编好“剧本”。
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⑤注意:
一可以演具体片断:
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
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
(可能是:
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
(可以是:
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
(可以是: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
师: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
?
所以如果?
?
就只有?
?
才虽然?
?
但是一?
?
就
谈话:
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
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4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
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㈡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㈣美育渗透点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二、学法引导㈠教师教法:
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㈡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
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
怎样借?
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
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不要造箭材
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
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
才干。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
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
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
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
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第二自
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我读提示语,
一、二组读周瑜的话,
三、四组读诸葛亮
的话。
想一想: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
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
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
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
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
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
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
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
箭最好?
他这是装的。
(读)
生:
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
词用得好。
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
请再读读,改一改,把
句子读好。
生:
周瑜明知故问: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生:
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
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
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
分明想害他。
生:
我说这是“狡黠”。
(笑)
师:
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
了解,真棒极了。
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
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
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
因为周瑜
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
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
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
上却说”。
师:
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
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
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
胸有成竹。
师:
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
我们一起读。
小结:
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
周瑜
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
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九课《草船借箭》。
(出示课件题目)上
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结果是(周瑜长叹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
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
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
二、学习课文。
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划出表
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
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
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
(1)诸葛亮和周瑜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周瑜和诸葛亮各是怎么想的?
(引导
学生读出鲁肃的吃惊害怕,诸葛亮的高兴与自信)
(2)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
联系上文说说。
【“第一天,不见诸葛
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
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3)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
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
的?
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
改不改?
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
小结:
“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
4、“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诸葛亮是笑着说的。
“笑着说——”咱们一起读读。
{齐读}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小声读书,好好想想。
(自由汇报)
小结: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
为什么?
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
引导学生理解:
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为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
神。
)妙不妙?
(生齐答:
妙。
)
8、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出示: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
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㈡出示讨论:
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
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
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创造性思维)
㈢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