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376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x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

以下是整理的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指导方法:

  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随机板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著《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

《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

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

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

  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板书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

  

(1)词意: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换词比较:

羡慕

  预设: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

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

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

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三、精读故事,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

  

(1)讨论:

你认为“三天造箭十万支”这可能吗?

既是同盟军,周瑜给诸葛亮出此难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2)导:

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阱。

周瑜怎样一步步设下这“温柔的陷阱”?

默读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对话内容。

  (3)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说读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导读周瑜的话,分句采访“周瑜”:

你心里真正的想法(目的)是什么?

  a、理解周瑜话中的“希望”一词:

这里的希望和我们日常表达时的意思一样吗?

区别是什么?

  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兴”。

  小结:

周瑜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却磨刀霍霍,在谈笑风生中,一步一步地把诸葛亮引进温柔的陷阱。

周瑜逼着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造箭,原来不是为了与曹军交战,而是——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导:

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他可是三国人物中智慧的化身。

为什么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预设重点交流,读句子:

必然误了“大事”,他心中的大事是——?

周瑜心中的大事是——?

你读出了什么?

练读句子想象诸葛亮怎样回答“只要三天。

”你又读懂了什么?

  (5)合作讨论:

给诸葛亮的话加提示语。

交流朗读,齐读对话。

  四、总结拓展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试图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阴谋刁难诸葛亮,双方这一番“舌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周瑜面和心毒,笑里藏刀,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草船借箭终获成功。

周瑜长叹一声——?

你从这声“长叹”里读出了什么?

  读课文: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原著:

“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总结:

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非凡才干。

因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为有才干令周瑜自叹不如。

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品味人物语言,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了。

  拓展歇后语讲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五、阅读作业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

课外阅读课文或原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曹操

  孙权——联吴抗曹——刘备

  周瑜——诸葛亮

  (妒忌)(神机妙算)

  前因后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2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

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

  二、课堂导读

  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

注意下列读音:

  才干的干应读gàn

  草把子的把应读bà

  调度的调应读diào

  擂鼓的擂应读léi

  丞相的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

(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

  三、深读课文

  师问:

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从学生的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

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

)(板书:

周瑜、诸葛亮、妒忌、神机妙算)

  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

(草船借箭)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

  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吗?

他为什么要这样问?

(引导学生从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

  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

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

(引导学生从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2、指导朗读:

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

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

(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相机板书:

人天文地理)

  

(1)安排周密。

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

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2)熟悉天文地理。

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对天气早有预测。

  (3)了解别人。

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能让都督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可见诸葛亮对鲁肃、周瑜、曹操的性格很了解。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神机妙算)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

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

(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3、拓展作业

  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

  ②抄写新词。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

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味如鸡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老马识途、木牛流马

  2、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

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草船借箭?

结果怎样?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5、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

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

谁草船借箭?

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么样草船借箭的?

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

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

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

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

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三(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

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

生:

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

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

“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

“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

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

“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

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

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五、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5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鲁肃会大吃一惊:

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指名口答: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

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

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

改不改?

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

  ①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

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

”(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

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引导学生找出:

  

(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讨论:

诸葛亮是怎样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