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120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版.docx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2020年02月

运动和位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

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说出物体运动的依据。

2.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说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

引入:

出示一张小女孩池塘喂鱼照片,提问:

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时,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揭示课题

二、探索——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

探索活动一:

(提示:

引导学生说出判断时,需要与另一个物体比较位置。

教师可以用“和....相比”的句式,代替“参考物”概念的表述)

(1)出示图片(在运动会上),提问:

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2)出示图片(在公交汽车站),提问:

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你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3)出示图片(在大草原上),先出示第一张图,提问:

老鹰在运动吗?

说说你的判断证据。

学生交流讨论

再出示第二张图,提问:

老鹰在运动吗?

再说说判断的证据。

各小组交流反馈汇报

小结:

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三、探索——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材料准备:

方向盘、软尺若干个]

1.探究活动二:

当两人都静止不动时,学生同时获得方向和距离信息后确定自己的位置

(提示:

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对教室的8个具体方位有认识基础)

(1)教师介绍方向盘、软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活动的要求。

(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探究活动三:

站中心同学静止不动时,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3.探究活动四

方案一:

[材料准备:

校园平面图、可移动的透明方向盘、测量尺]

(提示:

此活动对学生认识水平有一定的挑战,如果学生有困难,选择方案二)

提供每组校园设计图纸,借助透明方向盘及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告知学生每小段表示几米),然后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方案二: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

出示校园设计图课件,多次更改“参考物”,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活动结束后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研讨

(提示:

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可以有机融合到探索活动中,问题1与探究活动1融合,问题2与探究活动2-4融合。

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行总结提升。

提问“通过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五、拓展

(提示:

先让学生阅读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询问不明白之处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出示坐标图,学生根据已知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后记】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难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学生]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

物体运动的视频一个](预设5分钟)

1.视频导入

(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我们看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里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运动?

(2)学生观看视频交流。

二、探索

1.探索1:

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

(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它们可以怎样运动?

我们一起试试,让它们运动起来。

(2)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

(让学生试着用手势比划一下上述物体的运用形式。

(3)小结并揭题。

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

这些不同的玩具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

(板书课题)

2.探索2:

记录运动的形式(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小圆点5张、记录纸条每组5张、学生活动手册]

(1)指导记录。

(出示单摆)这个叫摆。

教师拨动摆,小朋友仔细观察摆是怎样运动的?

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

怎么记录呢?

老师有一个小窍门教大家,我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置的变化过程,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PPT)你们学会了吗?

板书:

(2)提出记录任务。

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选择其中两种物体,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

(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4)分类。

根据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试着给它们分类。

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研讨:

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PPT]

1.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

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小组讨论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

2.学生分组实验

3.出示图片讨论:

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4.小结:

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四、拓展:

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学生活动手册]

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试着记录人的运动形式。

课外玩一玩悠悠球,试着分析它运动形式。

【教学后记】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教学准备】

[学生]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

马路上有许多车子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预设:

有的运动路线是直直的,有的运动路线是弯弯的。

我们把直直的运动路线叫直线,弯弯的运动路线叫曲线。

2.揭示课题: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板书)

二、探索: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一条直线轨道、一条曲线轨道、蓝色球、红色球、桶、学生活动手册]

(一)探索1

1.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提问:

“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怎样描述?

2.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

预设:

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

(二)探索2

1.击球。

我们来玩击球,操作员将红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距离约40厘米,用蓝球击红球。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活动。

2.讨论:

说说击不中的原因。

预设:

因为球的运动路线不确定。

3.在轨道上击球。

要求:

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击红色球。

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4.小结:

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探索3

1.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再冲出桌面,直到停下,在整个过程中,它的运动路线是怎么样的?

2.小组讨论,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猜测。

3.展示想法。

4.讲解实验规则:

(1)操作员将小红球放在桌面上相应的位置,用手推向桌子边缘。

(每次推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

(2)组长带领其余组员蹲下来认真看,讨论好后再画出运动路线。

学生实验。

画路线图。

5.展示运动路线图,思考它是属于什么运动?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

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6.慢动作微课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

三、研讨(预设2分钟)

提问: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

四、拓展(预设5分钟)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后记】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ppt]

1.出示图片滑滑梯

提问:

同学们玩过滑滑梯吗?

你是怎么玩的?

(预设:

玩过,从高的地方滑下来)

提问: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出示图片),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

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

2.引出课题

过渡:

其实,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

当你坐在斜面上你会滑下来,如果在这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动呢?

(预设:

①静止不动②滑下来(滑动)③滚下来(滚动))

小结:

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板书课题。

二、探索:

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

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体、小球、立方体、六棱柱)、活动记录表]

1.搭建一个较低的斜面。

提问:

你打算用什么搭斜面?

如果我用这本书,你能搭一个斜面吗?

今天,我们准备了塑料板和支架,谁愿意来搭搭看?

学生上台演示搭建方法

探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滑动和滚动

出示材料:

立方体,六棱柱和小球

温馨提示:

①将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不能推物体。

②实验在同一个斜面上完成,反复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