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翻译.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9445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词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诗词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诗词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诗词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翻译.docx

《古诗词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翻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翻译.docx

古诗词翻译

  

银烛

原文

明天顺①间,丰庆为②河南布政使,按部③行④县,县令某墨⑤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

“试爇之。

”曰:

“爇⑥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

“不能燃乌用烛为?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

①明天顺:

明朝天顺年间 ②为:

担任 ③部:

规定,程序。

④行:

巡视,考察。

⑤墨:

贪财。

⑥爇:

点燃,焚烧

译文

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按照程序巡察各县。

有一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要来了,十分害怕,就把银子熔铸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

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

丰庆故意说:

“点燃蜡烛。

”侍者说:

“点了,可是不能燃烧。

”丰庆笑着说:

“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

”(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

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

“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后千万别再这样了。

”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了,就辞官走了。

丰庆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知人

原文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

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时吴菌次独落落然,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

“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

”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菌次哀振⑥之。

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

1辐辏:

归聚、会集。

②望尘:

拜尘,谄媚权贵。

③国门:

指京师。

④欣戚:

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

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

⑥振——同赈,接济。

⑦字:

嫁女儿。

译文

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归聚,谄媚贵权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

等到他被免职,离开了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

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

当时独有吴园次一个人,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

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

“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

”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

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园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

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赵母训子选自《续世说》

原文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注释

1)资:

钱,资产。

2)书:

写。

3)或:

有时。

4)食:

吃。

5)望:

希望。

6)尝:

曾经。

7)遂:

于是,就。

8)遗:

献,给。

9)  望:

希望。

译文

赵武孟起初以驰射狩猎为事业,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他)母亲哭着说:

"你不读书却驰射狩猎,如果这样下去我是没有希望了!

"竟然不吃(他的)饭。

武孟深受感动,勤学苦读,终于他对经史了解深刻,中了进士,官拜右台侍御史。

启发

1)家庭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2)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子女

物破自有时 (选自宋.彭乘《墨客挥犀》)

原文

①知北都,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③之,尤为宝玩。

乃开醇④召漕使⑤显官,特设一卓⑥,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将酒⑦,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⑧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注释

韩魏公:

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2)有中外亲:

有中表兄弟。

有中,人名。

3)冢:

坟墓。

4)表里:

里里外外。

5)纤:

纤细。

6)瑕:

瑕疵。

7)盖:

原来是。

8)以:

用。

9)答:

答谢。

10)尤:

特别。

11)为:

当做。

12)乃:

于是,就。

13)开燕:

开设宴席。

14)恿衣:

锦缎。

15)酌:

倒。

16)俄:

忽然。

17)醇:

味道浓厚的美酒。

19)漕使:

负责水运粮食的差使。

20)卓:

同“桌”。

21)且将用之将酒:

并准备用它来进酒。

22)吏将:

指差役人员中的统领。

23)云:

说24)俱:

全都

译文

韩琦在担任北都的知州期间,他的中表亲戚曾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由农人从坟墓中得到的,那玉盏的内外,找不出丝毫瑕疵,真是绝世之宝,为此他答谢了表亲一百两银子,也就格外珍爱这只玉盏。

有次他在家中摆宴,请来了负责漕运的大官们,并特别设置了一桌,上面铺盖著锦缎,将那玉盏放在桌子上,准备用来为座上的嘉宾酌酒。

谁知在忽然之间,一个差役领班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被摔碎了,在坐的来宾无不惊愕,那领班也赶忙趴在地上等候发落。

这时韩琦不动神色地,先笑着对座上的客人说:

“东西也总会有破的时候。

”随即再对那领班说:

“你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玉盏,又不是故意的,这有什么罪呢?

”韩琦的度量,就是如此般的宽大厚重.

启示

宽容是一种美德。

这道理人人都懂,但要真正做到不容易。

因为有时候,道理归道理,情绪归情绪。

一时情绪冲动,要能做到宽容,不仅要有宽容之心,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修养。

猿母中箭

原文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②,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注释

1弋人:

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②已:

结束,完。

译文

三国时代,有一次,邓芝外出,看见一只猿母抱着小猿在树上,弄儿为乐,于是射鸟的人引弓发射,结果,箭射中了猿母的肚子。

猿母呼唤雄猿近前,将孩子托付给它后,悲戚地鸣叫了几声后,拔掉身上的箭,掉到地上死了。

射猿母的人把箭折断,把弓丢弃,发誓不再射箭.

启示和有关题目

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答:

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托给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燕雀相乐

原文

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

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译文

燕雀互相追逐,亲昵地聚集在一座房子下面,母鸟哺育幼鸟,互相取乐,过着欢快的日子,自以为平安无事。

忽然灶上的烟囱裂开了口子,许多烟冒了出来,向上烧着了屋梁,可是燕雀却安然自若。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它们不知道将有大难临头。

句章野人

原文

句章之野人,翳①其藩②以草,闻唶唶③之声,发之而得雉④,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

明日往聆焉,唶唶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⑤。

郁离子曰:

“是事之小,而可以为大戒者也。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⑥以为常。

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注释

①句(gou)章野人:

句章,古县名,在今浙江余姚东南。

野人,旧时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平民的贱称,即农夫。

②翳(yi):

遮蔽。

 ③藩(fan):

篱笆。

④唶唶(jiji):

鸟鸣声。

⑤雉(zhi):

野山鸡。

⑥毙(bi):

死。

  ⑦侥幸:

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译文

句章有一个农夫,用草遮挡着他的篱笆。

一天,他听到草里发出唶唶叫声,便扒开那草,居然得到一只山鸡,他喜出望外,就又用草遮挡起篱笆,希望能再从那里获得。

第二天他去那里细听,觉得里面又出现先前那样的唶唶声,打开草一看,却抓到一条毒蛇,他的手被蛇咬伤,接着就中毒而死去了。

郁离子说:

“这件事虽小,但可以作为人们的重要警戒。

天下有意外的福分,也有意外的灾祸。

小人不知道祸福是互相倚伏的啊,就把偶尔的侥幸当作是常事。

所以失意的事,常常发生在那些得意事之中,这是由于他只见利而不见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阅读指南

得意之事不可再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

如果因侥幸得利,被小利所迷惑,只见其利而不知其害,最终将会因福得祸,悔之晚矣!

《随园读书》

原文:

先生(指袁枚)自谓自幼时记性不佳,故看书必加摘录,分门别类,以补健忘。

阅时既久,积成卷积,自备作诗文时掀翻獭祭,或谈论时作中郎枕秘欺人。

然此盖为著《随园笔记》一书而言也。

先生晚年,于一,二十岁时事,辄能津津道之;迨乎其后,凡有闻见,无不笔之于书,握一管,披一书,寒暑朝夕,无稍间。

此又先生笔墨之勤也。

《吴人顾四》

原文:

吴人顾四刻桃核作小{舟可}子,大可二黍许,篷、樯、舵、橹、牵索莫不悉具。

一人岸帻卸衣,盘礴于船头,衔杯自若。

一人脱巾袒卧船头,横笛而吹其旁。

有覆笠一人,蹲于船尾,相对风炉煽火温酒,作收舵不行状。

船中{壶(酒器)}饤案,左右皆格子眼窗,玲珑相望。

窗楣两边,又春帖子一联,是“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十字。

其人物之细,眉发机棙,无不历历分明。

分夜钟

原文:

欧阳公《诗话》讥唐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云:

“半夜非钟鸣时。

或云①人死鸣无常钟;疑诗人偶闻此耳。

”予尝过姑苏,宿一寺,夜半闻钟。

因问寺僧,皆曰:

“分夜②钟。

何足怪乎?

”寻③闻他寺,皆然。

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

注释

1云:

说。

②分夜:

把夜分为两半。

寻:

不久。

译文

 欧阳修写《诗话》嘲笑唐人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说:

“半夜不是钟鸣的时候,有人说是人死了敲的没有规律的钟;他怀疑诗人是偶然听到了这类声音罢了。

我曾经经过姑苏,在一个寺庙里留宿,半夜的时候听到了钟声。

于是问寺里的和尚,都说:

“把夜分为两半的钟。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不久听说其他的寺庙,也都是这样。

才知道“半夜钟”,只有姑苏

阅读指南

结合全文看,欧阳修出错的根本原因是他只靠主观臆断来判断事情的对错。

邴(bǐng)原泣学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词组释义

1.书舍:

私塾。

2.中心:

内心里。

3.恻然:

忧伤的样子。

4.国士:

国家杰出的人才。

5.就学:

开始学习。

文字释义

1.孤:

小时候失去父亲。

 2.过:

经过。

4.泣:

小声哭。

5.何以:

为什么。

6.亲:

父母。

7.羡:

羡慕。

8.其:

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9.得:

能够。

10.感:

伤感。

11.伤:

悲哀。

13.苟:

如果,要是。

14.愿:

仰慕。

15.书:

学习。

16.徒:

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7.资:

费用。

 18.遂:

就。

19.卒:

终于是。

20.诵:

背诵。

21.就:

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22.过:

经过。

23.凡:

凡是。

24.以:

用。

译文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答道:

“失去父亲的人容易伤心,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

”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

“你想要读书吗?

”邴原说:

“我没有钱支付学费。

”老师说:

“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将免费传授你知识,不要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

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导读

邴原,三国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

其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

一个“泣”字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

启示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欧阳修论作文

原文

顷岁

(1)孙莘老

(2)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3)以文字问之。

云:

“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4);世人患(5)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6)者。

疵病(7)不必待人指摘(8)多作自能见(9)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注释

(1)顷岁:

近年来。

(2)孙莘老:

孙觉,字莘老。

原名孙觉(1028-1090),高邮人。

3)乘间:

乘机,乘着间隙。

4)工:

精、妙,巧妙。

5)患:

担心、害怕。

6)至:

达到。

7)疵:

小毛病,引申为缺点。

8)指摘:

批评,挑剔。

9)见:

通假字,通“现”,发现(10)尝:

曾经(11)术:

办法(12)过:

超过(13)多作自能见之中的之:

代词,指代疵病(文章的缺点)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说:

“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

很多人的弊病在于:

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

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

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用自己话叙述)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用原文语句回答)

感受

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

还要多练,刻苦训练,学会寻找题材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更好。

启示

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

阅读理解

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的方法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巨商蓄鹦鹉宋·文莹《玉壶清话》

原文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安否,一作起居)。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

“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

家人喂饮无失否?

”鹦哥语曰:

“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

“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

“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译文

有一个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还能在客人来时,寒暄问安。

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

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

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

“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

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

”鹦鹉回答:

“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

”这话感伤得段生泣不成声,于是许诺它说:

“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

”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

“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

”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后终飞走。

它将巢筑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这只鹦鹉必鸣叫着到巢外问:

客还见我段二郎否?

然后悲哀地祝说:

若见到时,请代我说:

鹦哥很想念二郎……

注释

1)吾:

我2)汝:

你3)至:

到4)曰:

说5)似:

好像6)惟:

只7)甚:

非常8)则:

就9)方:

才10)语:

对...说11)遂:

于是,就12)许:

许诺13)  去:

离开14)许:

可以

道理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或自由是最宝贵的。

鹦鹉的“慧”处

  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

(1)能诵读诗文

(2)向客人问安(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4)鹦鹉离别时的有情有义

 

殷长者答所以亡

原文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

殷长者对曰:

“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

”及期弗至,武王怪之。

周公曰:

“吾已知之矣。

此君子也,义不非其主。

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

已以此告王矣

译文

周武王占领殷后,听说殷有个淳厚宽让的长者,武王就去拜访他,向他寻问殷之所以会灭亡的原因。

这个长者回答说:

"大王想知道这个,那么就让我在中午的时候来告诉你吧。

"然而到了中午,那位长者却没有来,武王因此很生气,暗暗责怪他。

周公说:

"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长者真是位君子呀!

他义不诽主。

他故意约会而不至,许诺而不守信,他就是用这个来说明殷之灭亡的原因的呀。

他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大王了。

"

东坡逸事

原文

东坡为①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②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③随意作行、草④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⑤。

注释

1为:

担任。

②肆:

商店。

③判字笔:

判案所用的毛笔。

④行、草:

行书、草书。

⑤负:

欠。

2

译文

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二万银子,抓到了那个卖扇子的人,他说:

“天气一直下雨,有扇子卖不掉,不是不肯偿还。

”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就拿着桌上的判决用笔随意写了行书,草书,并画了枯石和竹石并交付给了他。

刚刚出门,人们竟然以一千钱买扇子,拿的扇子全都卖光了。

于是他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启示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晏子谏杀烛邹

原文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喜射鸟,下令让烛邹负责养鸟,然而鸟却被烛邹弄丢了。

齐景公发怒,命令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

“烛邹的罪有三条,请允许我一一列举烛邹的罪行然后按照他的罪行处死他。

”齐景公说:

“可以。

”于是召见烛邹,并在齐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行,说:

“烛邹!

你负责替我们国君养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致使我们国君由于鸟的缘故处死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各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烛邹罪行列举完了,晏子请求齐景公处死烛邹。

齐景公说:

“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教诲!

注释

1)使(使烛邹主鸟,使吾君):

命令,派遣,让。

2)使(使诸侯):

致使 3)是:

指示代词,这,这里。

4)故:

原因,缘故。

5)景公:

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6)好:

爱好,喜爱。

7)弋:

(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

8)烛邹:

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9)主:

掌管,主管,负责管理。

10)诏:

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11)数:

一一列出,加以斥责。

12)重:

重视,把……看重。

13)轻:

轻视,把……看轻。

14)闻命:

接受教导。

15)亡:

丢失,逃跑,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16)  以(以吾君重鸟):

认为。

17)以(以轻士):

而。

18)以(以其罪而杀之):

按照。

19)以(以鸟之故):

因为。

20)士:

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21)前:

前面。

22)毕:

结束。

 23)请(请数之):

请允许我。

24)请(请杀之):

请求。

25)命:

命令,这里指教导。

26) 而: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

 27)汝:

同“汝”,你。

28)谏:

劝告。

29)罪三:

三条罪状。

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

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30)是:

这。

31)故:

……的缘故

寓意

揭露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机智、正直。

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反而会事半功倍。

 

刘南坦开喻门生

古文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

“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

“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

”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

“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

“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译文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公说:

“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

“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

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

”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

“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

”公笑着说:

“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鲁肃简公二事

原文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①,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

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中使②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

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公曰:

“但以实告。

”中使曰:

“然则当得罪。

”公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曰:

“何故私入酒家?

”公谢曰:

“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生蔫。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

  ①鲁宗道,字贯之,安徽亳州人,举进士,真宗时为左谕德、直龙图阁,仁宗时拜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卒谥肃简,所以称“肃简公”。

谕德,太子从官,负责侍从赞谕。

②中使,宫廷使者,指宦官。

 ③章献明肃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以太后临朝,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

翻译

  仁宗在东宫在位的时候,宗道是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

宗道家边上有一家酒馆,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乔装在那里饮酒。

有一天,皇上急召宗道,使者到他家里找,但是他不在,过了段时间宗道喝完酒回家来了,使者和宗道商量说:

“皇上假若责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推托?

”宗道说:

“就说实话。

”使者说:

“但是那样会得罪圣上的。

”宗道说:

“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瞒圣上,就是臣子的大罪了。

”使者感叹而去。

真宗果然问起这个事情,使者就按宗道说的回答了。

真宗问宗道为什么私自去酒馆喝酒,宗道回答说:

“我家里贫穷,没有酒具,酒馆里的东西齐全,我去了就像在自家一样自在。

正好当时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所以去酒馆和他喝酒。

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就没有人认识是我了。

”真宗从此觉得宗道品行很可贵,认为可以重用他。

  后来他被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家在汀州。

他在汀州两年时间,关门闭户不见人客,每天就是在家里看书读卷。

房子里只能容得下一张床,他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