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8893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

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

(2008.06.09)西方经济学期期末复习指导(文本)

王社荣:

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网上期末复习答疑活动。

大家可以就西方经济学的期末复习问题进行交流。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梁小民编著的《西方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和考核说明。

期末考试有关问题的说明

1.期末考试题型:

⑴填空题:

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即可。

占全部试题的10%。

⑵选择题:

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需要作出解释。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⑶判断题:

判断所给命题是否正确。

若论点正确,则划“√”;若论点错误,则划“×”。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20%。

⑷计算题:

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0%。

⑸问答题:

要求列出基本要点,并加以解释和说明。

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

需要用图形分析的必须画图。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2.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3.答题时限。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期末考试命题原则上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各章期末复习要求

第一章

重点掌握

◆稀缺性的含义

(1)定义;

(2)稀缺性的相对性:

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稀缺性的绝对性:

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选择的含义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的定义;

(3)选择包括三个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机会成本的含义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含义;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1)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的经济变量,它包括两类:

一类是个量的总和、一类是平均量)。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1)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含义;

(2)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实证方法不涉及价值判断,规范方法涉及价值判断;

(3)实证方法是研究“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是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得出的结论没有客观性。

掌握: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

(3)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曲线内的点以及曲线外的点分别说明了什么;

(4)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为了说明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这些概念的。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别;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a.是互相补充的;

b.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c.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实证分析方法

(1)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注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假设、假说和预测;

(2)理论的形成;

(3)理论的表述方式:

a.叙述法(口述法);

b.列表法(算术表示法);

c.图形法(几何等价法);

d.模型法(代数表述法)。

了解: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制度,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依靠价格的调节与刺激和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

计划经济制度,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依靠计划来实现。

◆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经济理论是经济政策的基础,经济政策是经济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

重点掌握:

▲需求的定义

(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2)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2)需求定理实际上是用文字来说明需求曲线所表示的内容的,可以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来解释;

(3)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

(4)在理解需求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句话。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1)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

(2)二者的区别:

a.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

b.图形上的表示不同(点的移动和线的移动)。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均衡价格含义;

(2)均衡价格的形成;

(3)供求定理:

(要求用图形分析)

a.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理论

(1)供给的定义;

(2)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市场经济的特点(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协调机制是价格、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

(2)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

(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4)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注意:

价格的调节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价格不是万能的)

▲价格上限及其影响

(1)价格上限的含义;

(2)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

(3)实行价格上限时,必然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配给制与排队;

(4)采取价格上限的弊端(引起资源浪费、出现黑市交易等)。

▲价格下限及其影响

(1)价格下限的含义;

(2)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

(3)实行价格下限时,必然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况;

(4)实行价格下限的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

第三章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要注意正确理解三个问题);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注意两个公式。

◆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

(1)需求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含义;

(2)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的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1。

(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

◆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最重要的是

(1)

(2)(5)。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3)注意掌握用公式计算;

(4)会用图形说明这个问题。

◆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薄利多销: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2)谷贱伤农: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掌握:

◆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

(2)计算需求收入弹性的一般公式;

(3)根据弹性的大小划分商品的类型:

a.收入弹性为正值的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是低档商品;

b.收入弹性大于1的为奢侈品,收入弹性小于1的为必需品。

◆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1)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

(2)计算需求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

(3)根据交叉弹性的大小判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正值:

替代关系;

负值:

互补关系。

◆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1)供给弹性的含义;

(2)计算供给弹性的一般公式;

(3)供给弹性与时间的关系:

短期中供给缺乏弹性,长期中供给富有弹性。

◆弹性与税收分摊之间的关系

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税收归宿。

在这种税收的分摊中,经营者承担多少,消费者承担多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

第四章

重点掌握:

▲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是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主观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边际效用的含义;

(3)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在收入、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所消费的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注意掌握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两个条件)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b.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d.凸向原点。

▲消费可能线

(1)消费可能线的含义;

(2)注意消费可能线的形状,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画出一条消费可能线;

(3)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变动时,消费可能线就会发生变动。

▲序数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用无差异曲线表示偏好,用消费可能线表示收入与价格既定的限制条件,当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3)要求能够用图形说明。

掌握:

▲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的含义;

(2)消费者剩余并不是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3)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指标,即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就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

(1)需求定理表明: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

随着购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这样,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下降。

了解:

▲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决策

(1)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效用取决于偏好,偏好受消费时尚和广告的影响;

(2)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偏好,同样的物品给不同的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也不同;

(3)边际效用递减说明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多样化。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随着工资增加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起着相反的作用。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增加。

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

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决定了劳动供给决策。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利率。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的未来收益率,同时要考虑风险的因素。

第五章

重点掌握: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定义;

(2)在理解这个规律时,要注意:

a.这个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b.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

c.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和产量决定减少。

(3)是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出发点。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定义;

(2)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能用图形说明;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能用图形说明;

(4)根据图形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在平均产量最大和总产量最大之间的区域)。

◆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

(1)规模经济是指各种生产要素都变动时它对产量的影响,可以用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来解释;

(2)根据规模经济规律确定企业的最适规模(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适度规模的大小是不同的)。

掌握:

◆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含义与关系

(1)技术效率是指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2)经济效率是指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3)技术效率是基础,只有在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同时实现经济效率,才是目的。

◆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1)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研究的是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2)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两个条件。

◆等产量线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等产量线的含义;

(2)等成本线的含义。

(3)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结合起来,用图形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了解:

◆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

(1)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2)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的目标不一定一致,从而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3)机会主义行为使企业的效率低下,提高公司效率的关键是解决机会主义行为。

◆不同形式企业的优缺点

(1)企业一般采取三种形式:

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公司;

(2)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股份制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的关系

(1)法人治理结构的定义;

(2)提高公司效率的方法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中的关键是把代理人的利益与其努力程度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机制。

第六章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

(1)会计成本的定义;

(2)机会成本的定义(注意:

它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3)二者的不同: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第二、机会成本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本;会计成本能够在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

(1)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2)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3)在一般情况下,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指经济利润最大化;

(4)要求能根据数据计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及经济利润。

◆短期成本分类

(1)短期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2)短期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

(3)短期边际成本;

(4)掌握计算各种成本的方法。

◆各种短期成本变动的规律

(1)短期总成本:

从固定成本出发,向右上方倾斜;

(2)短期平均成本:

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曲线;

(3)短期边际成本:

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曲线;

(4)掌握用图形分析的方法。

◆短期中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2)掌握用图形分析的方法。

◆长期平均成本的规律与形状

(1)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规律是:

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比,它较为平坦;

(3)掌握用图形分析的方法(注意:

它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利润最大化原则

(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为什么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掌握: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1)二者的区别不是表示时间的长短,而是生产要素能否完全调整;

(2)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短期与长期的时间不一样。

◆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的区别

(1)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的定义;

(2)长期总成本最小可以为零,但短期总成本是大于零的(最小为固定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

(1)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的定义;

(2)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曲线;

(3)二者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

(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定义;

(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TR=AR•Q

AR=TR/Q

MR=△TR/△Q

了解: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争取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

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收益,则这项决策从经济的观点看就是不合理的。

这就是说,在作出某项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获利的情况,还要考虑机会成本,这样,才能使投资最优化。

◆短期成本与停止营业点的关系

(1)停止营业点是指边际成本与可变成本的相交点;

(2)如果价格不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即要停止生产。

◆规模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2)如果考虑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一般可以根据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情况把不同的行业分为三种情况:

成本不变、成本递增、成本递减;

第七章

◆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1)从市场集中度、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区分四种市场结构;

(2)特别要注意每一种市场结构都有一个关键的特点。

如,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自由进入,产品无差别;垄断市场的关键特征是其他企业无法进入;寡头市场的特点是规模经济非常重要;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产品有差别。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和一家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需求曲线;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价格;

(3)短期中企业可能有亏损,也可能有赢利(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两种情况);

(4)长期中的经济利润为零(供大于求时,减少产量或企业退出;供小于求时,增加产量或其他企业进入);

注意掌握教材P166上的图7-2,图7-3及P168上的图7-5。

◆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

(1)歧视定价的定义;

(2)歧视价格的三种类型;

(3)实行歧视定价的条件(商品不能转售、消费者能够区分为需求富有弹性者和需求缺乏弹性者)。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

(1)产品差别的定义;

(2)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3)实际产品差别的创造;

(4)广告与营销手段的运用;

(5)创造名牌。

掌握:

◆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四家集中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2)行业的进入限制;

(3)产品差别;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四种。

◆寡头市场的特征

(1)寡头市场的含义;

(2)形成寡头市场的关键原因是规模经济的存在;

(3)特征:

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在作出决策时要考虑其他寡头可能作出的反应)

◆垄断市场上的单一定价

(1)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相同的价格;

(2)垄断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而控制价格:

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

(3)需求缺乏弹性时,采用高价少销;需求富有弹性时,采用低价多销是有利的。

◆各种市场结构价格与产量决定的比较

(1)完全竞争市场上,行业价格取决于供求,企业的价格是既定的,由行业或市场价格决定,产量取决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取决于供求,产量的决定也遵循最大利润原则;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价格产量的决定与垄断市场相同;由于可以形成勾结,寡头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则可能与其他三种市场不同。

(2)在产量与价格水平方面,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量最大,价格水平最低;垄断市场的产量最小,价格水平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的产量和价格水平则位于二者之间。

了解: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上,企业的竞争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形式)和竞争手段不同:

完全竞争:

长期中经济利润为零;

垄断竞争:

产品差别形成垄断,以高价实现利润最大化;手段是创造产品差别;

寡头:

扩大产量;价格竞争十分重要;

垄断:

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关键是如何定价。

◆围绕垄断的争论

垄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经济学家对此存在争论。

第八章

•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1)劳伦斯曲线用来表示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2)基尼系数的定义与公式;

(3)根据基尼系数来说明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收入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零;

收入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为一;

实际基尼系数大于0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收入分配目标:

公平与效率

(1)平等与效率的含义;

(2)收入分配的三个标准:

贡献标准、需要标准和平等标准;

(3)平等与效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4)收入分配的原则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收入分配政策

(1)各国都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纠正收入分配中较为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2)各国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中首先是税收政策。

主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有遗产税、财产税、赠予税等。

(3)社会福利政策也是收入分配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工资的决定

(掌握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如何决定工资水平。

(1)工资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2)劳动的供求决定了工资水平(注意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3)工会影响工资的三种方式:

a.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b.减少劳动的供给;

c.最低工资法。

掌握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个人原因

(1)个人的能力;

(2)个人的勤奋程度;

(3)个人的机遇不同。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制度原因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制度原因有:

一些国家存在的户籍制度、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以及由于制度或社会习俗等因素导致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歧视等。

此外,制度与法律是否完善也会影响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了解:

•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派生的需求、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2)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价格水平。

•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

(1)资本品:

与一般产品的供给相同,与价格同方向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