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8152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 经典.docx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经典

2020-2021年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真题经典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Zn、CuSO4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是()

A.仅有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①Zn与稀硫酸反应,说明Zn>H,Cu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H>Cu,即Zn>Cu,正确;②Zn、Cu都不如Mg活泼,即都不与MgSO4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错误;③Zn能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Zn>Cu,正确。

故选C。

2.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渣是Ag、Cu、ZnB.滤渣是Ag、Cu、Mg

C.滤液中含有Zn2+、Mg2+、NO3﹣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滤渣中含有锌,同时含有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铜和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B、镁比锌活泼,因此锌不能和硝酸镁反应,滤渣中不含有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和没有反应的镁离子,同时含有硝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

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Mg、Zn、Fe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镁的质量最小,需要锌的质量最多,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对应的曲线是镁的比锌的斜率大,与图像相符,故B正确;

C、根据

可知,铜与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大,不会减小,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往一定质量的ZnCl2和HC1溶液中加入锌粒,溶液的质量增加,当稀盐酸反应完全时,溶液的质量不再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4.下列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A.用铁从含银废液中回收银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D.用铝合金能制作门窗框架

【答案】D

【解析】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是利用铁能将位于其后的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利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C、用金、银制首饰是利用这两种金属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氧气反应的性质,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是利用其密度小、易于加工等性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

5.“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均不变

C.反应物均为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

质量之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它们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都是氧化物,正确;

D、有图可知,2个一氧化氮分子与2个一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了1个氮气分子和2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之比不可能为1∶1,错误。

故选C。

6.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高温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0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a的值为

A.2.45B.3.20C.4.00D.7.4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

CO2+Ca(OH)2=CaCO3↓+H2O中CO2与CaCO3的质量的关系44:

100,由于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5.00g,可知CO2的质量为2.2g,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即等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故可求出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1.4g,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列等式:

a+1.4g=2.4g+2.2g,a=3.2g,故选B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7.已调平的托盘天平(高灵敏度)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同时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在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为(  )

A.先左后右B.先右后左C.不偏转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的活动性顺序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速率更快,质量减少的也更快,所以天平要先向有铁粉的那边即左边倾斜;而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的质量铁多而锌少,所以最终天平要向锌的这一边,即右边倾斜,综上可以知道,天平指针的变化为先向左再向右偏;故选A。

【点睛】

本题为学科交叉型题目,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和产生的氢气质量关系,完成此题,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规律进行。

8.下列家庭小实验中,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该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水中溶解的较少量的氧气接触,生锈速度较慢;B、该试管中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不能与氧气、水分接触,不易生锈;C、白醋能与铁反应,会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D、食盐水会大大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故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B试管中的铁钉。

故选B。

点睛: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酸性溶液、盐溶液能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

9.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

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

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要通过化学变化且出明显现象才能表现出来,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为金属铜能置换出金属银;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多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答案选择B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10.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Fe、Cu、H2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B、分别把Cu、Ag铜放入FeSO4溶液中,都不反应,无法验证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C、分别把Fe、Ag放入CuSO4溶液,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Ag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D、把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故选:

C。

11.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

【详解】

实验①是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②是铁只与水接触的反应,实验③是铁只与氧气接触的反应。

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及控制变量氧气,其它量相同,所以选①②。

故选A。

12.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左右为难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考查。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详解】

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在氧气中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

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错;

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对;

④锌的化学性质较温和,和酸反应时的速率不快也不慢,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故对;

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为①③④,故选C。

13.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氢气。

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Zn和FeB.Fe和MgC.Zn和MgD.Al和Cu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

需要金属铁的质量=

;需要金属锌的质量=

;需要金属镁的质量=

;需要金属铝的质量=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40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两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铝两种金属其中之一所组成的混合物,如Zn和Mg、Fe和Mg、Al和Cu等的组合,而Zn和Fe、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这两个组合。

故选A

【点睛】

利用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

,计算生成2g氢气消耗选项所涉及金属铁、锌、镁、铝的质量;然后根据题设的条件:

两种金属混合物40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l2g氢气,推断出两种金属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14.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

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

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错误;

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错误;

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错误;

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D。

15.根据下面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B.该实验可验证CO的氧化性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

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应该是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选项A不正确;

B.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选项B不正确;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选项C正确;

D.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6.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A.塑料水杯B.单车轮胎C.羊毛衣服D.青铜雕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塑料水杯,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单车轮胎是用复合材料制成,不符合题意;

C、衣服是由羊毛制成,羊毛是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D、青铜雕像是铜锌的合金制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7.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锌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锌比铜活泼,Ag不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铜比银活泼,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B、铜、银不能和硫酸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金属银的活动性;

C、铜、银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银的活动性;

D、银和硫酸锌、硫酸铜都不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锌和金属铜的活动性;

故选A。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说法正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C.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说法正确;

D.Fe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溶液,说法错误。

选D

19.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根据转化关系,丙能将甲置换出来,甲能将乙置换出来,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丙、甲、乙。

故选C。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0.X、Y、Z三种金属及化合物间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Y+ZCl2═Z+YCl2X+ZCl2═Z+XCl2Y+2HCl═YCl2+H2↑X与稀盐酸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B.X>Y>ZC.Y>X>ZD.Y>Z>X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于Y+ZCl2═Z+YCl2,X+ZCl2═Z+XCl2,说明X和Y的活动性都比Z强;而Y+2HCl═YCl2+H2↑,X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因此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