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6505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1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docx

修改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

分类号学号

学校代码10487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居住区溶解型景观绿地研究

 

学位申请人: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教授

答辩日期:

2008.5

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

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

 

TOPIC:

StudyonDissolvedGreenlandofLandscapeResidentialDistric

 

Candidate:

Major:

Supervisor:

 

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Wuhan430074,P.R.China

May.,2008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居住区溶解型绿地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住户要求平等的享受环境资源,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

居住区的溶解型绿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日照、通风等自然条件的均好;景观资源的均好;公共服务设施的均好,等等。

从近些年的居住区规划方案来看,居住区的溶解型绿地已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市场经济催生下新的居住区环境评价标准。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从五个方面分析溶解型绿地绿地的优势,并提出今后小区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导我们的实践。

分析一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实例,对现代居住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并结合生态化居住环境建设需求对景观与治理提出了生态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

溶解型绿地,景观绿地,居住小区,武汉市

 

Abstract

 

Keyword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研究内容()

1.5相关概念的界定()

1.6论文研究框架()

2城市居住区绿地建设发展与现状(提出问题)

2.1城市居住区绿地建设发展(7)

2.2武汉市概况(8)

2.3武汉市概况(8

2.4武汉市商品居住小区发展状况(8)

2.5武汉市居住区绿化若干问题评析(8)

3提出分析溶解型绿地(分析问题)

3.1溶解型绿地规划理念形成的原因(15)

3.2居住区溶解型绿地设计的原则(16)

3.3溶解型绿地规划要点(17)

3.4设计要点(17)

3.5关于溶解型绿地规划理念的解析(17)

3.6小结(17)

4溶解型绿地绿地的设计方法探讨(解决问题)

4.1居住区景观溶解的主要设计方法(22)

4.2居住区溶解型绿地绿地景观设计(31)

4.2居住区溶解型绿地绿地的生态设计(31)

4.3小结(31)

5基于溶解型居住区绿地设计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5)

案例分析一:

宁波华丰紫郡(35)

案例分析二:

西安第一国际城(37)

6结语与讨论(70)

6.1结语(70)

6.2讨论(70)

致谢(71)

参考文献(72)

附录2图表索引(76

附录2图表索引(72)

附录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居住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

而衡量、评价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好坏,除了建筑规划完美、合理及配套设施齐全以外,生态环境质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决定居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是搞好和落实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开发商为了提高其房价,迎合人们现今。

择绿而居。

的时尚要求,必须进行绿化;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也要对楼盘进行绿化。

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施工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由于各居住区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各不相同,造成的景观效果也大不相同。

通过对武汉市的若干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调研分析来看,有的小区建筑大都呈现欧陆风格,充满欧洲风格的外来建筑与当地的植物之间总是一幅貌合神离的情境,整个小区景观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大部分居住区绿化地往往是单纯的草坪,或者是单一的乔木层或灌木层,结构简单,层次感不强,楼盘绿化植物品种和数量少,虽然。

绿地率。

达到了,但植物群落稳定性较差,景观效果差;而有的楼盘的植物设计走向另一个极端,填满绿地空间。

如。

佳和馨居。

一楼间绿地楼间距大约二十米左右,除去两条道路,剩下的绿地只有五六米宽,大概是为了追求四季有花的效果,里面竟然种了二十多种植物,东西南北的植物、不同质感的植物、不同风格的植物在这里成了大杂烩。

还有的小区缺少管理,出现缺株、死树、半截树等现象。

绿篱缺乏修剪、不整齐、缺株断行,草皮长势不良,斑秃严重,欠修剪;花池、花坛内有杂物,花少而且高矮不齐,达不到四季有花、花无断时,几花并开的要求。

有些小区建成的商业街、步行街面积太大,中心绿地往往又是以喷泉水景为主,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缺少大乔木或遮荫树,在武汉夏季的炎炎烈日下毫无树木遮荫,人们根本无法利用这些场地。

而设置的喷泉水池往往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养护,最后陷入干枯的境地。

有些小区的园林小品形体比例失调,或是照搬别处的小品,无新鲜感和归属感。

虽然设计者常常以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设计理念,却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

在设计时一厢情愿地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抽象的分析与归类,往往可以看到居民都在道路上散步,活动交往,甚至会出现人车争地的现象,但设计者精心规划的游园却无人光顾,甚至很多的场地休息设施被荒废了。

这些说明了开发商在开发小区时绿地设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导致绿地利用率低下。

因此,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倡导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居住区是城市中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面积较大的部分,约占城市面积的1/3(黄晓莺和王书耕,1998),居住区的绿地生态系统对居住区小环境的影响最直接,各个国家对城市居住区的绿化建设规定有一定的指标。

其中我国对居住区绿化提出的指标有:

绿地率、公共绿地用地指标、人均公共绿地。

《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根据居住区人口规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

组团不少于lm2,居住区不少于1.5m2。

实际上,根据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出二氧化碳.0kgg,吸进氧气o.75kg,可以推算出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m2树林面积或25m2草坪,有些专家提出城市居民每人平均需要30一40m2的绿地,才能保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提出首都城市的绿色环境要求达到每人60mZ才是最佳居住环境(黄晓莺和王书耕,1998)。

当前的住宅建设已由。

数量型。

转向。

质量型。

,由。

粗放型。

转向。

集体型。

在住宅规划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努力提高住宅设计的整体质量。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当然对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白德愚(1996)就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进行社会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没有噪声干扰。

据调查,杭州市民购房时有51.3%的市民把居住。

环境。

作为购房时的首选要素(王紫雯和涂银霞,2002)。

成都则有49%市民(占被调查者第一位)认为居住区绿化是最重要的社区配套(李灵等,2002)。

现在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越来越红火,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绿色社区等概念频繁出现于各种文化媒体,。

生态。

成了住宅开发的新卖点。

美国林务署Pyane等发现在房地产价格上已经表现出绿地的经济价值,一所座落在城市森林中的住宅,估价比一般住宅高两倍,有树木的房屋价值增加5%一15%;在公园或公共绿地附近的住宅价值高巧%一20%;地租随距公园的距离而异,当距公园12m时地租率为33%,762m时为42%。

实际上,政府在投资绿地建设时必须考虑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上究竟发挥了多大的生态价值,以便于效益核算和投资决策;房地产等企业也希望从投资绿地建设中获得经济补偿。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政府项目管理制度及公益林价值补偿机制正逐步建立与完善,城市园林绿地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也势在必行,它有利于缓解政府及企业投资目标与园林绿地建设投资目标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园林绿地建设的融资与投入问题。

那么政府如何进行效益核算,企业究竟向受益主体征收多少园林绿地建设价值补偿费?

则必须对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进行货币评价。

因此,本研究拟以武汉市商品居住小区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探讨城市园林绿地生态价值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型,解决城市园林绿地生态价值计量困难的问题;实践上对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进行货币评价,为政府的项目管理及投资决策和企业的生态价值补偿提供依据。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主要是采用类比法和归纳总结等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以武汉市为例分析城市中居住区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武汉市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特征和绿地系统的具体特点,提出武汉市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议。

1.3.2技术路线

课题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1)文献阅读

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为进行本次研究做好理论基础。

2)归纳分析

在对所搜集资料进行输理、归纳后,从理论上为研究对象确立起若干基本原则,使研究工作有更系统、专业化的指导。

3)实地调研

调查研究是工作的实践基础。

对武汉市城市居住区绿地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总结报告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及归纳分析方法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探讨,进而提出富有现实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策略,形成研究报告。

1.4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5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绿地

关于绿地(green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

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space)。

英国的公共开敞空间定义为。

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及林地。

(LondonPlanningAdvisoryCommittee,l992);美国将开敞空间定义为。

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调节城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城市中尚未建设的土地并不都是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具有娱乐价值、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风景价值。

(AuguestHeckscher,1984);日本的高原荣重把开敞空间定义为。

游憩活动,生活环境,保护步行者安全,及整顿市容等具有公共需要的土地、水、大气为主的非建筑用空间且能保证永久性的空间,不论其所有权属个人或集体。

,具体说城市开敞空间是由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高原荣重,1983)。

塞伯威尔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

所有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

(比特·霍尔,1983);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

城镇建筑结构》中对开放空间的定义为。

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地方,均可以称为开放空间。

;波兰学者也认为。

开放空间一方面指比较开阔、较少封闭和空间限定因素较少的空间,另一方面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园林景观,而且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园等都在其内。

(奥斯特罗夫斯基,1986)。

在中国,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

绿地。

,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谓。

绿地。

,《辞海》释义为。

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或指。

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由此可见绿地包括三层含义:

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②植物生长占大部分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生产用地。

而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城市所做的绿地规划赋予城市绿地的含义只是前两个方面(徐波等,2000),不包括城市范围的农地,即狭义的城市绿地,也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

城市绿化用地。

或。

城市园林绿地。

吴人韦则认为城市绿地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吴人韦,1999)。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它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和游憩条件,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绿地(或开敞空间)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其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它们都是为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

因此,绿地在广义上是指:

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人工构筑物覆盖的空地、水域及其上面所涵盖的特性,如光线和空气等;狭义的开敞空间就是指绿地,我国的绿地概念是狭义上的开敞空间。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绿地是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ecologicalspace),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是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形态的开敞空间,其主体因子是植物,构成城市绿地景观风貌。

1.5.2绿地系统(urbangreenspacesystem)

1)《园林术语标准》中的定义: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2)《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分册)中的定义: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由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

3)城市规划中的定义:

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是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所组成的,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相应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它是构成城市系统内唯一执行。

纳污吐新。

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是优化城市环境、保证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必要成分。

同时,它又是从属于更大的城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系统则是由自然环境系统、农业系统、工业系统、商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巨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从属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系统。

4)生态学上的定义:

根据Carl·droll的生态学观点,城市未建设之前的大地生态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学本底,城市的建设相当于在这个本底中嵌入一个人为的干扰斑块,而城市的绿地系统则相当于自然生态的残余斑块或引入斑块。

其中,残余斑块指从自然生态中保存下来的、基本没有经过人工干扰的自然(绿地)部分;引入斑块则指从自然生态保存下来,但经过了人工改造的、或者完全是新设的绿地和人工生态部分。

这两类斑块由于生态属性不同,对城市产生的生态效益也各异。

1.5.3溶解型绿地(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

1)《园林术语标准》中的定义: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2)城市规划中的定义: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用地布局,确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性质及主要功能,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并提出实施建议。

总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情况确定标准,将城市绿地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完整、有机的系统。

其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6论文研究框架

2城市居住区绿地建设发展与现状

居住区的景观营建从作为建筑的附属发展到今天,成为发展商极为重视的一项投资,其设计的多元化和巨量的建设投资,大大推动了我国整个景观行业的发展。

在众多境外公司的示范及房地产商的高标准要求下,住区景观越做越精致,越做越豪华,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造价和精致程度已远远超出了公共园林,可谓极尽豪华铺张之能事。

居住区景观建设在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过度设计现象,景观克隆现象,对文脉的忽视以及设计师面临的种种无奈等。

一位资深的景观设计师感叹,住区的景观设计走到今天这一步,将何去何从,会不会有一天繁华褪尽,呈现出真正生态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呢?

其实,多数人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能有茂密的树林,蜿蜒的小路,舒适的开敞地,简单的聚会场所和儿童活动设施。

并不需要到处是花岗岩铺砌的广场,水花飞溅的瀑布流泉,豪华气派的罗马柱廊等等。

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以一个艺术家的敏锐眼光评价当今的住区景观,认为现在众多的小区景观设计不能算是一种艺术创作,更多的是抄袭与复制,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套路,没有新意可言。

这种说法虽有失偏颇,但反映的绝不是个别现象。

2.1住宅环境景观设计行业现状

2.1.1过度设计现象

我国的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的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在景观营造中,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潮流,以及基于销售,宣传和形象的需求,由发展商大量投入资金而催化出许多过激过度的产品,从而带来了一股完全脱离景观营造本质意义的设计风气,这股设计风气使设计师们并不是更多地专注于解决住宅环境品质的问题,而是迎合商业目的,沉迷于过度,造作的设计表达之中,造成过度设计现象。

而且,这种现象在全国呈现了从南到北,从东向西蔓延的趋势。

无论是概念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均存在过度设计现象。

如一个安居工程的楼盘,为实现其巴比伦花园的主题,无端构筑一个纯人工水泥平台上的空中花园。

而水景的施工设计中,大面积的湖水,池底却处理成混凝土硬底,既增加养护管理的难度,又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植物的种植。

为尽快见效,往往种植超大规格而不是适龄的苗木。

那些由于断根截枝处理而深受重创的苗木很难恢复,许多楼盘标新立异。

追求新奇,重金购买进口的奇花异木。

现将若干现象细述如下:

2.1.1.1赋予居住区景观过多的功能,偏重于塑造超大尺度的人工空间,缺乏宜人的小空间及邻里交往空间

由于过于强调景观在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

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而是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

为发展商营造气派,豪华,尊贵的形象。

居住区中恢弘的中轴线,大型的广,在规划图上可能是协调的。

而作为人的尺度,这些超大的空间。

大面积的硬质铺装。

构成了不亲切的人工环境。

至少对于住户而言是不合适的,尤其所谓的欧陆式。

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折中混合的设计手法。

其超长的中轴线、过大的广场、放射型交叉的道路、大型的跌水,符合了发展商所追求的豪华排场,但并非是住户喜欢的活动空间。

更重要的,这一类做法忽视了绿色空间生态功能的体现。

2.1.1.2过度强调居住区景观主题的设计和营建,造成对场所精神、地域精神的忽视

任何地方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视觉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

建筑及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就是保留或发挥这种场所精神,而现今的设计,多数三通一平、大破大立,很难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

尤其是居住区规划,很少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优势。

填埋基地中原有的池塘,挖掉山体是极为常见的现象,

为了传达某种生活方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强调各种主题的表达,形成各种充满通俗、隐喻、讽刺或异域文化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一时新鲜,但长久未必合宜,反而是对本土文化的忽视,这是一种切断当地建筑和城市的文脉,忽视地方风格的设计手法。

2.1.1.3水体的过度使用

水景住宅于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欧美,很快经香港、新加坡风靡到中国的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水景住宅开发热潮,水景对于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多数住宅区水景的建造都出于开发商商业炒作之功利目的,使得住宅区水景建设过于形式化,缺乏对整体环境影响、人的参与性及日后维护问题的综合考虑。

尤其在北方,水作为稀缺资源。

大量兴建人工水景,如果缺乏生态的理念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势必加剧水资源紧缺的环境问题。

因而,营建健康的水景,迫切需要意识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过多、过大面积水体的使用

与以前的住区环境中慎用水体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是在贝尔高林等无水不成园作风的影响下,对水体的应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如贵阳的在水一方,精致的水景,细腻的设计,使其比市内最好的公园还漂亮。

以至于楼盘开放之日游人如织,盛况空前。

广州的雅居乐,也以各种动态水景的成功运用成为其环境景观特色。

而广州华南新城超大尺度的泳池设计,也只是为了售楼时有一个强烈卖点。

有些小区片面要求户户都能见到水,如长沙的水云间、上海的西郊景园等。

以至于狭长的水系在整个小区里环绕。

北方城市也不顾如何解决水源冬季防冻排水后的景观问题。

纷纷兴建大量水景。

事实上,没有多少发展商愿意在营建生态水景方面做文章,水质的处理只是采用简单的物理或化学处理保持水的清洁。

水源多是采用自来水或私自开采地下水,很少采纳土工布、膨韧土等软性的池底结构做法。

也不会主动采取,除非万不得已。

阿科曼等生物技术来净化水体,在这些方面。

我们的生态意识远不如国外。

比如。

中水系统在水景及绿化灌溉中的应用,雨水的收集再利用,软性池底的运用,水生植物的应用等一系列技术,在我国居住区建设中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推广。

2.硬质池底的过度运用

多数大面积的水体原本可以采用软性池底。

但为了追求池水的清澈,采用硬性池底,造成处处是无法自我生物净化的水体。

以至于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水池的清洁,水的治理只是完全采用换水补水的物理方法或投撒药物的化学治理方法。

给日后的管理埋下一定的隐患,同时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而喷泉的水电费用使得管理费不得不提高,而且需要精心的管养维护。

否则,池水浑浊,喷泉也只能成为毫无生机的摆设。

3.忽视湿地水生植物的运用

湿地沼泽地段是生态敏感区域。

而我国以前常常将湿地与蚊虫滋生联系在一起。

随意填埋池塘,并未意识到湿地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湿生植物能够净化水体,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应该重视湿生植物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2.1.1.4过度强调平面构图的设计

忽视立体空间的塑造,过分追求观赏性,忽视功能要求,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植物在造景中的功能,过度强调设计的图面效果,极力追求平面构图。

在硬质景观中尤以铺地的图案、色彩的搭配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