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6420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

灵武三中生物统测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2014年10月

班级_______姓名:

________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第14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生物圈中的人正常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心脏好象一个泵,使血液不停地在血管流动。

脉搏和血压都与心脏的收缩和血液在动脉血管流动有关。

3.血管是人体运输物质和氧的管道。

人体内有3种血管,各种血管具有与它们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管壁厚,

弹性大

管壁薄,

弹性小

管壁极薄,

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流速度

最慢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

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能出现脉搏现象的是动脉)

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青筋就属于静脉”,是输液时针扎入的血管)或较深的部位

数量多,

分布广

4.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的下方,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在两肺之间,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大小相近.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

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心率要低一些.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

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5.通过观察心脏结构的实验,我们了解到心脏由4个腔构成。

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侧的腔互不相通.在心脏的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

连通: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瓣膜

6..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可知道,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数量较少的是白细胞,用光镜观察不到的是_血小板。

各种血细胞具有的功能也不同。

正常人血液里的血细胞的数量也比较稳定,医院里通常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

血液由血浆(含量最多)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

水(含量最多)+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主要功能是: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正常人血液里的血细胞的数量也比较稳定,医院里通常根据血常规化验单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

项目

特点

功能与作用

测定值

正常值

诊断

RBC(红细胞)

中薄边厚的圆饼状,成熟的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

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小于

成年男子约为5.00×1012个/L

成年女子约为4.2×1012个/L

贫血

(红细胞偏少)

WBC(白细胞)

呈圆球状,有核,数量较少

个休较大

吞噬病原体,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

大于

5×109个~10×109个/L

炎症或白血病

PLT(血小板)

不规则,无核体积最小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小于

100×109个~300×109个/L

不能

止血

凝血

Hb(血红蛋白)

呈红色

是含铁的蛋白质,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小于

男子为110~150g/L

女子为120~160g/L

贫血

6.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患贫血症的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分是铁和蛋白质(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

7.久居高原的人的血液中比在平原中生活的人高的是红细胞。

(因为高原缺氧,需要更多的红细胞参与氧的运输才能满足一个人对氧的需求,这也是体育运动员高原训练的主要原因)

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则会危及生命。

6.输血是抢救大出血病人的有效措施,义务献血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人类具有ABO血型系统,它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

在输血时,受血者的血型和输血者的血型必须相同。

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

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少量),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少量)。

7.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后恢复最慢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

我国年龄在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8.献血、输血都必须严格的检查和消毒,否则,易感染疾病,如:

艾滋病、乙肝等。

9.人体的血液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动脉→毛细血管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静脉

B

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动脉右心室←

A

→→

上图A框表示肺循环,B框表示体循环。

经过A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过B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0.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成年人的舒张压持续超过12千帕为高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就是低血压。

11.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于毛细血管。

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鳍的毛细血管,最好的方法是寻找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12.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前,先用手从上臂内侧向静脉远心端推压,随即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在乳胶管结扎的下方,静脉就会膨大,显出结状突起,这证明了静脉血管位置较浅。

13.剧烈运动时,突然停下来会造成暂时性贫血,引起恶心、脸色苍白等现象,其原因是流回头部的血液量不足。

14.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尿素等物质,在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这样的过程叫排泄。

尿液主要通过泌尿系统生成和排出的。

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排尿、排汗、呼气属于排泄,排便不属于排泄,叫排遗,因为粪便不是细胞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

15.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重吸收两个过程。

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个部分。

肾小体分布在皮质中,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球是血管球。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部分。

肾小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

16.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L左右,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

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而原尿中没有,说明肾小球有滤过作用,原尿就是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的滤液。

17.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重吸收作用:

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18.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发生重吸收作用:

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里。

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

19.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在盆腔内,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所以尽管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

但注意经常憋尿是有害的。

20.尿检中如发现红细胞(血尿)和大量蛋白质(蛋白尿)推测病人可能是肾小球肾炎患者。

21.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22.为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人应每天喝适量的开水。

夏天出汗多时,最好补充一些含盐分的水。

23.人体的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部分。

表皮的深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皮肤能够再生。

深层内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

但保护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认为多晒太阳无谓。

第十五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1.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和眼肌。

2.眼球的结构:

角膜(透明)、虹膜(上有瞳孔)、晶状体(折光)、玻璃体(折光)、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

3.人眼有黑色、蓝色等,与人的眼色有关的结构是虹膜。

俗话说的“白眼球、黑眼球”分别指巩膜、虹膜。

4.在眼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是结膜,所以平时要注意眼的卫生。

现在有人为提高视力而做的激光手术,是将眼的角膜切薄。

5.晴天的中午,刚看完电影的人,走出电影院时,瞳孔的变化是瞳孔缩小。

对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6.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了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形成了视觉。

7.近视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引起的。

可佩戴凹透镜校正。

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

为预防近视,平时看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应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1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

预防近视要做到“四不看”,不在强光上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着看书,不在走路时看书。

8.造成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过于扁平。

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9.正常人能看清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区别

眼球前后径

晶状体曲度

物体落在视网膜的

看不清何处物体

纠正方法

近视眼

过长

过大

前方

远处

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

过短

弹性小

后方

近处

配戴凸透镜

10.光学双凸透镜成像原理适用于眼内成像,在眼结构中具有双凸透镜功能的是晶状体。

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只有落在视网膜上,人体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视觉。

眼球成像演示实验中的白纸板、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中的视网膜、晶状体

11..听觉的形成:

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中耳的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便形成了听觉。

13.声音是以声波形式传导的,将鼓膜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听小骨。

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应迅速张口(此时不要捂耳),或紧闭嘴巴同时双手捂耳。

(乘飞机时咀嚼口香糖也有避免震破鼓膜的作用)

12.

14.外耳道堵塞和中耳的鼓膜、听小骨受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听力下降则产生传导性耳聋。

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或丧失叫神经性耳聋。

听小骨受损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

长期使用“随身听”会使听力下降。

我国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15.旅客坐车闭眼,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有晕车、晕船现象,这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16.人体的生命调节的基础是神经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17.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它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胞。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

各神经元通过突起互相连接。

细胞体有一条长的轴突,数条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外面套着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就构成神经。

有人遭受某种损伤,出现了半边面部萎缩而面无表情症状,主要损伤的部位是神经。

18.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且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人体内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形态特点,有利于神经细胞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人体内复杂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网络。

19.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其表层是灰质,又称大脑皮层,组成大脑皮层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细胞体,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

大脑皮层有沟和回,大脑皮层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分若干功能区:

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嗅觉中枢等。

20.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及大脑的左右两半球之间都通过白质联系起来。

21.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小脑的主要作用:

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杂技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的小脑部分在起主要作用。

假如小脑受到损伤,人走路就会摇摇晃晃,象喝醉酒一样。

22.人体的呼吸、血压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以及神经传导中枢都在脑干里,故脑干被称为“生命中枢”或“活命中枢”。

22.脊髓呈扁圆柱状,分灰质和白质。

灰质呈蝶形,白质在灰质周围。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可以进行低级的反射活动。

脊髓还有上下行传导的功能,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就是脊髓。

如果一个人遭受意外事故而使脊髓受损,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23.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传导兴奋的形式是神经冲动。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24.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共五部分组成。

五个部分其中之一损伤时,相应的反射都不可以发生。

25.完成膝跳反射各结构的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它们共同组成的结构称反射弧。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

26.人体的某些内脏器官的活动如饭后肠胃蠕动、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等就不属于反射活动。

27.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比较低级的调节方式,反射过程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只要脊髓或脑干的低级中枢参与就可以完成。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不需要学习,一般具有保护性。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在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参与下完成。

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

提高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8.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

动物的条件反射是由各种具体刺激引起;而人类的条件反射除了可以由具体刺激引起,还可以由抽象刺激(如:

语言、文字等)引起。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9.吃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谈梅止渴都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0.当手碰到针尖会产生的现象是:

先缩手后才觉得痛。

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的结累而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

31.一粒沙子被风吹进小明同学的眼中,他开始眨眼、流泪,后来试图用手帕把沙子擦出来,但没有成功,最后求助同学翻开眼皮用棉球擦取出来。

以上材料中,属于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的是眨眼、流泪,属于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的例子是:

自己用手帕擦、同学翻眼皮、用棉球擦。

32.内分泌腺指的是:

没有导管的,分泌物产生后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肾上腺、胰岛(分泌胰岛素)、性腺(分泌性激素)。

激素种类不同,功能各不相同。

33.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最大区别在于分泌物排出的方式不同。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人体主要的外分泌腺有:

汗腺、唾液腺、皮脂腺、胃腺、肠腺、肝脏等。

33.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理活动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期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

缺碘时,甲状腺会增大,引起“大脖子病”。

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34.生长激素的作用:

调节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幼年分泌过量,会引起巨人症。

侏儒症和呆小症患者虽然身材都很矮小,但前者智力正常,可当特形演员,后者智力不正常。

35.胰岛素的作用: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的浓度。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表现为尿液中有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来治疗时,必须注射,口服无效。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区别

内分泌腺

位置

功能

引起的疾病

垂体

位于大脑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缺少——侏儒症

幼年过多——巨人症

成年过多——肢端肥大

甲状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幼年不足——呆小症

过多————甲亢

胰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不足————糖尿病

第十六章运动与行为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构成(或者说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使骨产生运动。

骨骼是多块骨的集合如脊柱,单块骨如股骨、肱骨、锁骨等不能称作骨骼。

2.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

分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人体的骨骼和骨骼肌有许多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⑴脊柱的四大生理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可以缓冲跑、跳和走路时产生的震动,对脑起保护作用,并且能够保持身体平衡;⑵足部的足弓可以使人在站立、行走和运动时增加稳定性和减轻对脑的震荡,保护足底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3.自行车的三角架,中空、轻而坚固,此结构、功能与人的髋骨最为相似。

4.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骨。

5.骨的基本结构:

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对骨起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起作用,可以促进骨折后的愈合。

6.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长骨适于人体运动的结构特点是:

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松质呈蜂窝状,能承受一定压力,呈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

7.幼年时,人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而成年人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成了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当人失血过多时不可造血的黄骨髓可以转变为红骨髓,骨松质内的红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

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来做血液疾病的诊断,这是因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的白血病,目前治疗该病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8.骨的成分:

骨内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成分。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儿童的骨内无机物含量少于2/3,有机物含量多于1/3,所以骨柔韧,硬度小,弹性大,易变形;成人的骨内无机物约2/3,有机物约1/3,所以骨坚固且有弹性;老人的骨无机物含量超过2/3,所以骨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

9.骨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两方面。

长骨两端的软骨层能不断地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也能不断地产生骨组织,使骨长粗。

骨停止生长的原因是骨两端的软骨层骨化为骨。

骨骼肌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也称随意肌。

当骨骼肌受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肌肉发达是因为肌肉细胞加粗。

10.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做骨连结。

骨连结分为不活动的连结(如脑颅骨)、半活动的连结

(如脊椎骨)、活动的连结也叫关节(如肘关节)。

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不具有关节。

我们操作电脑鼠标时,主要用到了身体上的指关节和腕关节。

11.关节的结构包括: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三个部分。

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如不慎脱臼应注意不让受伤关节活动,以免加重伤势。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牢固性。

12.人体的骨骼肌共600多块,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

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收缩。

马是一种能迅速奔跑的动物,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身体因肌肉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

因此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对以上三者起控制、协调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13.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至少需要两组以上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同,共同完成的。

14.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其中颈曲、腰曲向前凸。

15.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动物的行为不仅表现为身体的运动(如奔跑、爬行、游泳、飞行等),还包括静止的姿态(如静止不动、注目凝视)、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以及各种叫声)。

※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鸡的嗉囊能贮存食物)等外部不可以观察到因而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16.动物的行为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大致可分五种:

觅食行为:

如狗熊捕鱼、狼捕鹿、一群蚂蚁将一条毛虫的尸体拖进蚁穴、蜜蜂采蜜。

争斗行为:

两只雄海豹战斗、两只狮子打架、上千万只青蛙“激战”。

防御行为:

猫头鹰的拟态、野兔发现鹰飞快跑回洞穴、河狸发现狐狸后拍打水面岸上的河狸闻声躲回水中、变色龙的变色(保护色)、长颈鹿踢狮子的头。

“放屁虫”排臭氧退敌、某些动物遇到强敌时逃跑或装死。

遇到狮子或狼时,北美雄麝牛就把母兽和幼兽包围起来,自己站在外围,低头,双眼直视,随时保持高度警惕。

繁殖行为:

黑头海鸥孵卵、雄黑熊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力量以获得雌熊的青睐、孔雀开屏、家燕筑巢、母鸡下蛋、母狼哺乳幼仔、昆虫的交尾。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社群行为:

白蚁、蜜蜂群体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17.两只蟋蟀争斗,其中一只咬断了另一只的腿,这种现象属于争斗行为,此现象对种族延续有利。

17.动物的行为方式有多种类型,从其获得过程(或行为的发生)来分有两种: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它是种固定的行为,不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例如刚出生的小鸡会走路随母鸡啄食、亲鸟育雏、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鸟类筑巢、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蜂鸟吃蜜、公鸡报晓、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金鱼喂食等,尽管行为比较复杂但是属于动物的本能。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这种行为会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是一种模仿、学习行为,所以又称为学习行为。

例如英格兰大山雀会偷牛奶喝、黑猩猩叠木箱拿香蕉、黄牛耕地、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狗辨主客、动物表演、大象能“吹口琴”、黑猩猩用石头砸榛子、黑猩猩用树枝钩取食物、、成群的鸡到指定的地方觅食和吸水等。

生物的运动和行为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保护动物。

动物行为的意义是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控制。

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行为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19.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遗传物质。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则不是继承的。

20.无论动物低等还是高等都有学习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越多,如黑猩猩的学习能力要比蚯蚓强的多。

黑猩猩叠木箱拿香蕉的事例说明:

动物越高等,它们利用学习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21.狒狒群体中最后占优势的“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