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431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我爱阅读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

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

《窃读记》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外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课文指定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4、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5、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6、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教学策略

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课时安排

1、窃读记2课时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课时

3、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4*我的长生果1课时

口语·习作、回顾·拓展一5课时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贪婪、饥饿、惧怕、充足、饥肠辘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学

1、教师导言:

记得我们学过一个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2、引入:

同学们在假期都读过哪些书?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3、学生汇报。

4、小结: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5、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师:

看到“窃”字,我们马上想到“偷窃”。

题目“窃读记”的“窃”字是什么意思?

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窃”的解释有:

①偷盗;②私自,暗中;③用作谦辞。

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

(第②种)

6、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生说说课文的内容)

7、质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

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要窃读?

怎么窃读?

对作者有什么影响或改变?

二、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通顺。

2、学生读后说一说本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

3、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1)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教师重点提示。

字形:

注意“檐、惧、碗、酸、撑”的字形,可以采用强化部件记忆和编字谜等形式辅助识记。

读音:

“目的地”的“的”是多音字;“踮”读diǎn,三声;“暂”,四声,平舌音。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互学

四、展示

打开“基础训练-《窃读记》”,一起来闯关吧!

五、测评

1、抄写词语。

2、阅读林海音的相关作品,了解她的人生经历。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教师引学:

同学们,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

请用“_____”画出来。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二、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1、“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

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

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文,画句子。

三、互学

四、展示

汇报交流:

预设:

苦。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边默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③师:

品析了动作,揣摩了心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2)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

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读:

师:

请同学们捧起你的书,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的辛苦。

师:

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师:

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

师:

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一家书店——“我跨进店门……”

师: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师:

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预设:

酸。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①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

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②师:

同学们,这种酸只是身体上的酸。

比这种酸还要酸的情况在哪里?

预设:

甜。

(3)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同学们,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不好?

能不能说“我像一只小兔子,悠闲地读着”?

③这样读书,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4)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教师导学: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作者的滋味。

预设:

甜中有苦,苦中有辣。

(5)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①学生谈体会。

②教师引读:

“装”这个词说得好!

一起看看“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

每人一句,读读这一段。

③教师引问:

哦,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

④学生回答: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6)教师引学:

这么说来,这是一个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坏学生了?

作者做一套想一套只是为了什么?

5、教师质疑:

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还要忍受哪些不好受的滋味啊?

6、学生汇报交流。

(忍受了腿酸脚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

7、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对书的挚爱)

8、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

“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

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说一说。

(生交流)

9、讨论:

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

怎样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1)学生汇报。

(2)预设回答: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读书和长大有相类似的地方。

读书的滋味是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有,人生就像一本书,成长的过程也包含酸甜苦辣,逆境中更能磨炼人的意志。

再读课文,感悟尊严

1、教师导学: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作者是那么好读书,在读书中品尝了酸甜苦辣。

我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把书买回家读?

2、教师引导:

贫穷不是耻辱,放弃尊严才是耻辱。

小女孩没有钱,只能在“窃读”中满足对书籍的渴求,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请大家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重点词句,一边咀嚼一边提出问题,加深理解。

预设问题:

(1)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为什么小女孩用眼睛寻找而不用手去翻找?

(2)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为什么小女孩要装着皱起眉头?

她装给谁看?

(3)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为什么“贴”在大人身边?

“站”不行吗?

3、小结:

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关于“自尊”和“高尚”的,不如说是被现实生活逼的,在现实困难和强烈渴望之间的无奈,属于一个孩子式的机灵和狡猾。

需要体会的不是“自尊”和“高尚”,如果需要引导,要思考的是:

当一种愿望和爱好过于强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方设法克服苦难,去努力实现和满足自己的愿望。

这强烈的愿望和爱好也许正是一个人成功或改变自己命运的开始。

你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吗?

4、教师引学:

文中写到了书店老板,你赞成老板的做法吗?

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

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店员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____________。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示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我想对他说:

“____________。

(3)出示句子: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谈谈见解。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本文的语言朴实生动,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很到位,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读书人,(师)她为了读书可以——(生答)不吃美味佳肴;(师)她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师)她为了读书像——(生答)一匹“饿狼”;(师)她为了读书更是——(生答)“口是心非”!

(师)因为她让我们明白了——(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拓展延伸,丰富阅读。

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爱读书的人有很多,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都读了不少书,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说说他们是怎样读书的。

3、小结:

(师生共同齐读)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

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五、测评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想?

请写下《窃读记》的读后感。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绿”,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导语:

大家喜欢看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和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吗?

那你们知道这两个谈话类节目如此火热,是靠什么吸引观众的吗?

(学生自由谈,教师点拨:

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2、导语:

就连你们都对这样的节目很感兴趣,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很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

让我们一起跟随小学生苗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吧!

3、板书课题。

二、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

1、教师出示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

(2)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

(在书中做上标记。

(3)画出季老回答问题的相关语句。

2、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季羡林对读书的见解是:

读书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要背诵古诗文,进行阅读积累。

3、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4、学生读后交流苗苗给季老提的问题,教师引导概括。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概括。

三、互学

1、引言:

对于苗苗单纯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小组合作学习:

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老的见解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交流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看闲书。

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

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

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看行吗?

(2)不能偏科,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了解。

“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

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

“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注”是用文字解释字句。

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②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4、讨论:

结合实际,你觉得阅读还有哪些好处?

(适时点拨:

①阅读是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②阅读可以充实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快乐。

四、展示

1、过渡: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同学们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

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讶、童真。

2、谈话:

你觉得苗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谦虚好问,率真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和崇敬。

3、引读:

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

(生读)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候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5、播放《感动中国》视频,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动。

6、分角色朗读。

请同学们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提示: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7、小结: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一老一小的谈笑,更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五、测评

1、小小年纪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许多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如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马季等。

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与十多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可任选其一):

(1)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体会作者为表明观点而采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引其情,动其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自主学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导语:

(出示课件:

尤安·艾肯的照片)同学们,你认识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吗?

她就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尤安·艾肯。

(出示课件:

尤安·艾肯简介)1974年,尤安·艾肯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

安徒生文学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在颁奖典礼上,尤安·艾肯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

如果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答案。

而尤安·艾肯却选择了一本书,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学生齐读:

走遍天下书为侣。

2、“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两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形影不离、如影相随……

3、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对课题有了怎样的理解?

4、再来看看课题,你读出了什么味?

带着你的情感再来读读课题。

二、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

1、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课件:

词语和难读的句子),指名朗读。

3、默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内容批注在段落旁边。

4、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带上一本书去旅行的原因;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

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5、学生看着板书用连贯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互学

四、展示

1、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中。

同学们,你们知道独自环球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吗?

出示课件: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2、看到这些数字,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作者的只是一本书,难道她不觉得烦吗?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呢?

3、是啊,读到这儿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可作者是怎么回答的?

自己读读课文。

“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4、态度之坚决,看出对书尤为热爱。

你能把情感送到字里行间再来读读这段话吗?

(出示课件:

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5、追问: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呢?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6、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

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这一本书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把它背诵下来。

对此,你的回答是──

生:

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

师:

这有什么关系呢?

生: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师:

朋友和家都太熟悉了,怎么还能有新的发现呢?

生: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师:

因此──

生: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8、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书像朋友,像家;朋友和家再熟悉也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9、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设问、反问以及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这段话的意思吗?

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10、回读第五自然段精彩语句。

补充拓展,加深体验

1、不光尤安·艾肯有这样的体会,古今中外不少名人也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来读读。

(出示课件:

名人读书名言。

2、同学们,你们在读书中有常读常新的体会吗?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3、的确,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朋友,就像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翻开阅读链接,自己读一读《神奇的书》,你又有什么发现?

──书就像战舰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书就像一匹神奇的骏马,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4、你觉得书还像什么,为什么?

──书像一杯淡淡的清茶,让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书像一场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

……

了解方法,学以致用

1、作者在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自己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归纳批注。

2、学生用“首先,然后,还会,最后”的句式交流阅读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理解内容、续编故事、品味片段、寻找新知、总结收获。

3、了解了作者的读书方法,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有哪些新的收获?

读书方法不同,收获也会不同,加深了对常读常新的理解。

4、难怪作者在漫长的旅行中不感到孤独、寂寞,因为有一位朋友与自己同船而行,这就是──齐读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小结:

上文作者以层层推理的形式,让我们明白反复读一本书常读常新的道理。

那么,读到这儿我们学到了一本书常读常新的方法,收获更大。

5、在小组内,同学们合作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把读书方法记下来。

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相信对我们一定有很多启发。

请同学们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再来读一读,把你的新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起来闯关吧!

五、测评

1、利用今天学过的读书方法阅读一本书。

2、续编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了解“流光溢彩、囫囵吞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