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5289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2.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的建议,其治国策略的实质是

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B.重赏功臣以缓解内部矛盾

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3.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

4.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材料说明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

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

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

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6.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B.确立皇帝制度C.设三公九卿D.全国郡县化

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8.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却作宣告说: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土地私有制度,成为秦朝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B.秦朝土地私有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

   C.秦朝土地私有制,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

   D.秦始皇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9.《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繁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1.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1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比如战国时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在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科技强国

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1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5《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

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6.《唐会要》卷八六记载:

“贞观元年十月敕:

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 ①唐代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获得利益 ③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 ④唐代政府的有些措施对商业发展有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18.康熙帝晚年曾说: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 对西方文化力量已有警觉    B. 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 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19.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孔子象征着什么?

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虽然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 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2.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其境遇也起伏不定。

下列言论摘自不同时期思想家之著作,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②“仁者,以天下为己责也。

”③“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④“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

23..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24.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5.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三段论”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6.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

27.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却被任命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军队,他只会给那

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也蒙受羞辱和痛苦”。

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A.韩非子:

“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B.孟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C.墨子:

“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D.黄宗羲:

“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29.古代希腊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城邦”。

亚里士多德说:

“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材料表明,“公民”的本质含义为

A.公民是城邦主人      B.城邦包含了公民C.公民从属于城邦   D.公民是城邦的人

30.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即嬴政)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

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

国家所有。

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

朕欲常赐天下之人,节是富贵。

今省徭赋,不夺农时。

”——唐·吴兢《贞观政要·务农》

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历二世即亡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5分)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指出秦始皇和唐太宗在个人品质上的区别。

(4分)

古代中国帝王个人品质对其王朝兴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3)除了个人品质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历史人物?

(2分)

32.(14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4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4分)

 33.(12分)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 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 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5分)

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历二世即亡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5分)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指出秦始皇和唐太宗在个人品质上的区别。

(4分)

 

古代中国帝王个人品质对其王朝兴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3)除了个人品质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历史人物?

(2分)

 

32.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4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4分)

 

 33.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5分)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