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0525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二)案件检查.pptx

第一节第一节案件检查的基本要求案件检查的基本要求第二节第二节案件的受理和初核案件的受理和初核第三节第三节立立案案第四节第四节案件的调查案件的调查第五节第五节移送审理移送审理第六节第六节常见经济案件的查账技巧常见经济案件的查账技巧目录目录1一、事实清楚一、事实清楚二、证据确凿二、证据确凿23三、定性准确三、定性准确四、处理恰当四、处理恰当45五、手续完备或程序合法五、手续完备或程序合法第一节第一节案件检查案件检查的基本的基本要求要求一、事实清楚一、事实清楚指纪检监察对象违纪事实的认定必须具体、准确,符合客观实际。

二、证据确凿二、证据确凿指认定事实所依据的证据都要符合客观真实情况,准确无疑;所取得的证据足以把案件中所认定的事实证明清楚。

三、定性准确三、定性准确指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党员、干部或党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实无疑。

四、处理恰当四、处理恰当指根据纪检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或政纪的错误事实、性质、情节、所造成的后果、对错误的认识和态度,一贯工作表现等,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处理合适,妥当,恰如其分,轻重适度,不枉不纵。

五、手续完备或程序合法五、手续完备或程序合法在案件检查中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

这一要求在案件检查条例中称为手续完备,而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以下简称调查处理办法)称为程序合法。

手续完备或程序合法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是案件检查程序是由案件检查条例、调查处理办法规定的,是党规党法和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查办党纪政纪案件必须按照办案程序进行,这既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利,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义务,否则,就是违纪违法;三是案件,检查程序中每个阶段的任务、手续、要求都是法定的,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移送审理都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

3一、受一、受理理二、初步核实二、初步核实4第二节第二节案件的审案件的审理和初核理和初核一、受理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接受涉及党组织和党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犯党纪政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并予以恰当处理的活动。

受理的主体必须是纪检监察机关。

11受理的对象,必须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或是党的一级组织或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是上述对象之一的,不属纪检监察的受理范围。

22受理对象的行为,必须是实施或被认为实施了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也包括不去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

33受理阶段的任务,是审查检举、控告的材料是否具有违纪事实和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是否具备初步核实的条件,以决定是否初步核实。

44

(一)受理的基本特征

(一)受理的基本特征受理的目的,是对违纪行为进行审查,并通过以后的初步核实、立案和调查活动,核查和证实违纪,追究违纪者的党纪政纪责任,以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55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11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违纪问题。

如被反映人同时担任两个以上党委或纪委委员职务的,一般应由与其最高职务同级的纪检机关受理。

22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33下一级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44

(二)受理的范围

(二)受理的范围11、党纪案件受理范围、党纪案件受理范围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包括上级党委(党工委、党组)、纪委(纪工委、纪检组)及其负责人交办和同级党委及其负责人、本级纪委负责人交办的。

领导交办的反映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必须经分管领导阅批后,才予以受理。

5511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理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本级人民政府及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的违纪问题。

22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理本辖区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纪问题。

33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受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所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

44

(二)受理的范围

(二)受理的范围22、政纪案件受理范围、政纪案件受理范围国务院监察机关受理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的违纪问题。

二、初步核实指纪检监察机关在立案之前按照规定对受理的纪检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进行初步核查、证实的活动。

受理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应当填写受理登记表,经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进行初步核实。

(一)初步核实的任务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11对初步核实,虽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徽,不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可对被反映人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或建议调整其工作、职务等等。

22对初步核实,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不需要给予党政纪处分,但依法应由其他执法机关予以处理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将材料移送有关主管机关。

33对初步核实,触犯法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并与司法机关及时联系移送事宜。

44

(二)初步核实的要求

(二)初步核实的要求对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应予立案。

承办纪检监察机关应将核查组撰写的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和本级组织的立案意见、所反映主要问题的证据材料等,呈报分管领导等审批。

55对初步核实,反映问题不实的,纪检监察机关应通过适当方式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或行政机关说明情况。

3一、立案的含义一、立案的含义四、四、立案决定的通知与通报立案决定的通知与通报4第三节第三节立立案案二、写出二、写出立案呈批报告立案呈批报告43三、审查批准立案三、审查批准立案一、立案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其管辖权限,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纪检监察对象违法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认为确有违法违纪事实,并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决定进行深入调查,并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一种程序性活动。

11立案的对象立案的对象:

是纪检监察对象中的违法违纪者及其违法违纪问题。

22立案的条件立案的条件:

是确有违法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33立案的目的立案的目的:

是对违法违纪者及其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以查清案件真实情况,给违法违纪者以应有的党纪政纪处分。

44立案必须办理批准手续立案必须办理批准手续:

必须按照案件检查条例和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否则,没有批准手续的立案是无效的;没有批准权的机关或个人批准的立案,同样也是无效的。

55立案的主体立案的主体:

是有管辖权的纪检监察机关(未设立纪检监察机构的,由相应的党组织、政府的主管机关决定立案)。

二、写出立案呈批报告立案呈批报告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部门对反映的违法违纪问题经过初步核实,在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情况下,向立案审批机关及其负责人呈报的请示批准立案的专用公文。

11正文:

正文:

案件线索来源,被反映人的自然情况;经初步核实认定的主要违法违纪事实;呈报立案的党纪政纪根据;呈报单位意见,并附上检举揭发材料和初核材料。

22落款:

落款:

呈报以单位署名和盖章,写清呈报日期。

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呈报日期包括年、月、日。

33标题:

标题:

呈报纪委常委会或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的,只写“立案呈批报告”;呈报本级政府或上级监察机关的还要在“立案呈批报告”前加上呈报机关的名称,并应标示该立案呈批报告的行文编号。

立案呈批报告立案呈批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三、审查批准立案是审批机关及其负责人在接到立案呈批报告后,经过认真审查违法违纪事实及其证据材料,核对该违法违纪行为所触犯的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是否作为案件立案调查的程序性活动。

11审批机关及其负责人审查批准立案,要做好会议记录,有关负责人写出审批意见。

22审查批准立案的关键是看反映问题是否可靠真实,违法违纪事实是否存在,需不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一句话,符不符合立案条件。

符合就批准;不符合,就不予批准。

如遇到纪检监察机关与本级党委、政府对是否立案的意见不一致时,应当请示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四、立案决定的通知与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将对违法违纪者的立案决定通知、通报被立案人和有关单位。

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即立案决定书。

可针对不同的立案对象,可分别以纪委、监察机关名义或纪检监察机关联名发出,要由分管领导签发。

3一、调查前的准备一、调查前的准备第四节第四节案件的案件的调查调查二、实施调查二、实施调查4调查的含义是指对客观情况进行考察了解。

调查的主体是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办案人员;调查的对象是已立案的违犯党纪政纪的案件涉及的证人、受侵害人、被调查人等有关人员;调查的任务是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调查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一、调查前的准备一、调查前的准备制定调查方制定调查方案案:

整理案件线索,制定出符合案件实际情况,并能够尽快查清问题的最佳方案。

熟悉材料熟悉材料:

一要熟悉已有的案件材料;二要将案件中已有的线索收集起来,并进行初步分析、排队、归类,列出应予以查清的问题。

同时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明确工作任明确工作任务。

务。

调查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组织调查组组织调查组:

选定调查组长,组织相应的办案力量,合理搭配人员,注意调查人员的回避。

(一)宣布立案决定

(一)宣布立案决定

(二)调查取证

(二)调查取证调查组会同被调调查组会同被调查人所在党组织查人所在党组织或行政机关负责或行政机关负责人与被调查人谈人与被调查人谈话,宣布立案决话,宣布立案决定,并提出应遵定,并提出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组织其正确对待组织调查调查指办案人员向案件当事者、指办案人员向案件当事者、知情人索取人证、物证,知情人索取人证、物证,查阅有关档案、资料、文查阅有关档案、资料、文件,到现场考察等,弄清件,到现场考察等,弄清案件真实情况,取得确凿案件真实情况,取得确凿证据的全部过程。

证据的全部过程。

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包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物证、书证、证人证括:

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的陈述、鉴言、被调查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和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和受到刑事处分、处罚证据受到刑事处分、处罚证据等。

等。

二、实施调查二、实施调查24(三)询问证人(三)询问证人(四)询问被调查人(四)询问被调查人询问证人是收集证询问证人是收集证据,查清违纪案件据,查清违纪案件事实的重要调查方事实的重要调查方法。

能否做好证人法。

能否做好证人的思想工作,使他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实事求是地们能够实事求是地向调查人员提供证向调查人员提供证据,是决定案件检据,是决定案件检查质量和效率的重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因素第一,要把握询问第一,要把握询问时机。

第二,要选时机。

第二,要选派适当人员。

第三,派适当人员。

第三,树立自我形象。

第树立自我形象。

第四,采用适当方法。

四,采用适当方法。

第五,注意分析判第五,注意分析判断,采取适当对策。

断,采取适当对策。

第六,如实做好笔第六,如实做好笔录。

录。

(五)调查中可采取的措施(五)调查中可采取的措施第一,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调查人第一,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调查人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应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应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以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

可以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定的“两指两指”,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的的“两规两规”是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规定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是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规定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党纪、政纪案件的必要措施。

党纪、政纪案件的必要措施。

第三,经县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暂第三,经县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