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613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专题十一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 [专题十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图Z111),完成1~2题。

图Z111

1.该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只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②废弃物综合利用 ③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④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沟头防护工程是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食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图Z112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图Z112

3.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  )

A.侧蚀B.下蚀

C.崩塌D.溯源侵蚀

4.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5.种植树木可以有效地配合防护埂,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

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图Z113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

读图,回答6~7题。

      (a)建设前       (b)建设后

图Z113

6.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

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7.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A.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B.水库调节径流,有效防止上游洪涝灾害

C.实现水能开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Z114)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8~10题。

图Z114

8.影响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

9.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市场竞争力

10.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读1980—2010年珠海和全国城市化水平及珠海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示意图(图Z115),完成11~12题。

图Z115

11.珠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是(  )

A.两股独立但同步发展的力量

B.工业化一直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1980—1985年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微弱

D.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受工业化影响较大

12.1979年后珠海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C.起步早,技术力量强

D.丰富的矿产资源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金泰县寺滩乡,建成于明朝。

旧时,古城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人畜不能自由跨越,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

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千军万马。

但如今这里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古城人口也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

材料二 图Z116为永泰古城示意图。

图Z116

(1)分析使该区域“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的因素有哪些。

 

(2)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3)该区域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怎样解决?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雪期是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

图Z117为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雪期等值线图。

材料二 图Z117中的阴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图Z118是该阴影地区的气候资料。

材料三 图Z117中阴影地区所产的水稻品质好,深受民众欢迎,20世纪80年代后当地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当地种植水稻原来以地表水灌溉为主,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为了解决水源问题,当地开始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图Z117         图Z118

(1)分析说明图Z117所示地区雪期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气候资料,评价图Z117中阴影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3)说明图Z117中阴影地区发展“井灌”的有利条件及“井灌”对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

阶段限时集训(三) [第三部分 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图J31为世界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白色区域为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的荒原——乌尤尼盐沼。

读图回答1~2题。

图J31

1.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内陆地区   

B.澳大利亚大陆内陆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南美大陆内陆地区

2.导致图示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图J32是某河流部分河段经纬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J32

3.该河流图示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4.有关该河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源头地区为世界最高的高原

B.图中所示河段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增大

C.流经黄土覆盖区,含沙量大

D.每年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6月河水暴涨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

该工程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凭借精确的定位,为勘探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J33为“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J33

5.“皖电东送”工程大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

A.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

6.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

①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 ②邻近长江三角洲,消费市场广大 ③电力工业的污染较小 ④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每年11月中旬,新疆伊犁的牧民进入冬季转场高峰期。

2013年11月中旬,央视启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新疆牧民转场直播报道行动。

读图J34,回答7~9题。

图J34

7.图中关于①②两地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均为夏牧场

B.①②两地均为冬牧场

C.①为冬牧场,②为夏牧场

D.①为夏牧场,②为冬牧场

8.P-Q一线植被类型及其密度变化分别是(  )

A.胡杨林 由P至Q,密度变小

B.胡杨林 由P至Q,密度变大

C.橄榄林 由P至Q,密度变大

D.荒漠 由P至Q,密度没有变化

9.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不包括(  )

A.光照充足,日温差大,瓜果品质好

B.资源丰富,为我国西部能源基地

C.劳动力丰富,加工业发达

D.与多国接壤,边境贸易发达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

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图J35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10~11题。

图J35

10.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东北部高于西南部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11.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考虑,目前图示四地中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1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J36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

图J36

材料二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战略,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

(10分)

 

(2)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10分)

 

13.(2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年底我国和土耳其两国政府支持的“土耳其中国工业园”将建成,见图J37。

它包括工业区及住宅服务区,有铁路和公路直通土耳其南部最大的港口梅尔辛。

图J37

(1)分析我国企业在该工业园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12分)

 

材料二 伊斯坦布尔市地跨亚欧两洲,2013年底贯通的马尔马雷海底隧道不仅使铁路直接连通两洲,还连通了市内地铁,旅客乘地铁4分钟就可以穿过海峡。

(2)简述马尔马雷海底隧道修建的意义。

(13分)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

1.D 2.C [解析]第1题,图示农业生产模式不仅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还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排除①③。

第2题,图中并没有反映出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排除②;该湖区在平地上建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基地和反季节瓜菜种植基地,在山坡上建水土保持林,④叙述错误。

3.D 4.B 5.B [解析]第3题,防护埂位于沟头上面,与沟谷走向垂直,可有效防止沟头的溯源侵蚀。

第4题,沟头防护工程适宜建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沟谷众多,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第5题,B点位于沟头与防护埂之间,在该处植树,可以有效地配合防护埂,防治水土流失。

6.A 7.C [解析]第6题,该河段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大坝下游河流水位在洪水期比建大坝前低,枯水期比大坝建成前高;建设大坝并不能增加河流支流数量;大坝建成后,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大坝建成后,上游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通航条件改善。

第7题,大坝能拦截泥沙,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A项错误;水库调节径流,可有效防止下游的洪涝灾害,B项错误;提供灌溉用水,可减轻旱灾损失,但不能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D项错误。

8.A 9.D 10.B [解析]第8题,农作物的生长、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温和热量。

阿拉善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低温期开始时间早,农作物生长期短。

为适应自然条件,当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

第9题,天然彩色棉是运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用有颜色的棉花与白色棉花培育出的天然棉花吐絮纤维。

彩色棉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印染工序,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有机棉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要特点,不使用化学制品,在生产纺织过程中也要求无污染,具有生态、绿色、环保的特性。

彩色棉、有机棉因其品质上乘而受到消费者青睐。

当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增加了棉花种植品种,有利于扩大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10题,阿拉善高原人口少,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该地区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11.C 12.B [解析]第11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受工业化的影响减小,第三产业的促进力量增强。

第12题,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该地区矿产资源较贫乏。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海沿岸,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是著名的侨乡,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1979年后其工业化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13.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人类不合理活动。

 

(2)原因:

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对策:

改变灌溉方式,建设良好的排灌系统;改良农业技术;种植牧草、绿肥;等等。

(3)问题:

土地荒漠化。

解决方法: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生态移民;营造防护林,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等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题,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该区域“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是因为该地出现了土地荒漠化现象。

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产生荒漠化的原因。

(2)题,干旱地区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解决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灌溉和采用农业生物技术等。

第(4)题,针对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4.

(1)受纬度影响,雪期由南向北增加;中部地区雪期较短,因为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东西两侧地区雪期较长,原因是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

(2)有利条件: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

可供作物生长的时间短;热量不足,受低温、霜冻影响大。

(3)利:

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河流沼泽广布,地下水补给多,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相对于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变化较小;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

弊:

抽水耗能,增加了水稻的生产成本;夏季地下水温度较低,井灌会降低土壤温度,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延长水稻生长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1)题,读图可知,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长,中部等值线向北凸出。

从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两方面,分析雪期的分布特点。

(2)题,读气候资料图可知阴影部分的气候特点。

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该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3)题,从该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水量变化小、埋藏浅等方面分析“井灌”的有利条件;从抽水增加能耗、地下水温低影响水稻生长等,分析“井灌”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