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4015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4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常熟市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高三阶段性抽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考古研究发现,古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观测正午日影的原始“圭表”,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的日影末端位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当贾湖先人观测到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

A.①处时,我国各地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B.②处时,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

方位为正东

C.③处时,我国各地正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①、②之间时,我国各地的白昼时间缩短

2.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时,应将()

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

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

【答案】1.B2.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影位于②时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秋分日,此时我国各地观测到日出的方位为正东,B正确。

读图分析,当日影位于①时,此时日影最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表示冬至日,我国各地气温一年中最低值出现在1月,A错误。

日影位于③时,此时日影最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错误。

位于①、②之间时,可能是冬至日到春分日,也有可能是秋分日到冬至日,我国各地的昼长可能加长或缩短,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此“圭表”本适用于北半球,若在新西兰的南岛,位于南半球使用此“圭表”进行观测,太阳位于北部天空,则木桩朝向依旧为南北朝向,但要将叉形器置于北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方位位置相反。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时,日影短;当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时,太阳斜射多,影子长。

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桶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数值呈现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有土瓶

空瓶

16:

08(开始)

30℃

30℃

16:

17(结束)

38℃

31℃

(天气状况:

晴朗、微风场地:

学校操场气温:

22℃)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

B.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C.晴朗天气不存在削弱作用

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4.该实验及结论可以用来解释

A.最高气温多出现

午后

B.不同纬度存在气温差异

C.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

D.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

【答案】3.B4.A

【解析】

【3题详解】

由于两个瓶子中的填充物不同,有土的瓶子升温快,空瓶升温慢。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下垫面的物质性质不同,会导致大气的升温速度不同,由于土壤比热容小,升温快,导致释放出的辐射量也大,即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B正确。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吸收极少,A错误。

晴朗的天气也存在大气削弱作用(如紫外线),C错误。

土壤能够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并将其转化成长波传递给大气,D错误。

故选B。

【4题详解】

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是因为太阳辐射需要先被地面吸收然后转化成长波辐射后再被大气吸收从而升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并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会延后两个小时左右。

这与实验所体现的原理相似,A正确。

不同维度间存在气温差异是因为太阳高度不同,B错误。

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升温速度不同,进而导致海陆间存在气压差,与实验不同,C错误。

阴阳坡植被差异是因为光照条件不同,D错误。

故选A。

图为2020年3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两个锋面相似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锋线上各处气压都相等B.锋面过境都有雨雪天气

C.都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推进D.锋面的前进速度差异不大

6.若天气系统自西向东运动,未来几天北京天气可能的变化

A.东南风转西北风B.风力逐渐转小

C.天气由阴天转晴D.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5.C6.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

据图可知,图中两个锋面的符号为冷锋,都是由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C正确。

锋线上跨域不同的等压线,因此气压不相等,A错误。

锋面过境一般会带来雨雪、大风天气,但并不是所有的锋面都能带来雨雪天气,B错误。

锋面的前进速度取决于锋面附近的气压状况,据图可知,两个锋面附近等压线数值和疏密程度不一致,因此两个锋面的前进速度不一致,D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此时北京位于低压气旋的东侧,吹东南风,未来几天随着低压系统的东移,北京位于低压气旋的西侧,吹偏北风即西北风,A正确;据图可知,随着气压系统的移动,等压线越来越密集,风力越大,B错误;随着天气系统的向东移动,北京逐渐受冷锋的控制,将会出现雨雪、大风等天气,气温降低,CD错误。

故选A。

下面为我国东部不同气候区三个典型流域一年内水文变化情况图。

完成下面小题。

7.对甲、乙、丙三河判断正确的是()

A.甲河流域位于海洋性气候区B.乙河可能位于湘江流域

C.三河中丙河流域面积最大D.三河中乙河有春汛和夏汛

8.径流深是将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均匀铺在某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上,其相应的水层深度即是径流深。

关于图中河流径流深的说法,合理的是()

A.三河的最大径流深都在7月份B.甲河径流深与流域蒸发量无关

C.径流深和人类用水情况关联不大D.乙、丙两河降水量和径流深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答案】7.B8.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河地区冬冷夏凉,降水变率大,气候偏大陆性,A错误。

乙河最低气温在0℃以上,夏季降水较多,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料符合湘江流域,B正确。

降水量和流域面积没有关联,流域面积由分水岭决定,无法从资料中直接确定,C错误。

乙河最低气温在0℃以上,不会存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所以并无春汛,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河和丙河的降水量在6月份数值较大,且两河的最大径流深也是6月份,所以两者之间有存在相关性,A错误,D正确。

径流深受降水量、蒸发情况等自然条件和人为用水情况制约,所以B、C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形”定位(半球)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以“温”定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15℃;亚热带:

冷季最低温:

0℃<T<15℃;温带:

冷季最低温:

<0℃;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帯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冰原、原气候(年少雨);夏雨型:

热帯季风气候,热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地幔物质的运动是板块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板块运动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全球构造地貌格局的形成原因。

东非大裂谷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大尺度构造地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改变了区域的地貌和水文,下图为东非大裂谷部分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东非大裂谷对应的地幔物质运动总趋势是()

A.

B.

C.

D.

10.图示区域裂谷内多湖泊的原因是裂谷形成后,裂谷内()

A.降水量增大B.蒸发量减小C.蒸发量增大D.地势低洼,集水多

11.近几十年,裂谷内湖泊富营养化加重,最可能的原因是()

A.湖泊水体更新速度加快B.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水温升高

C.流域内的过度开垦D.无排水口,湖泊盐度不断增大

【答案】9.B10.D11.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板块张裂运动主要是受地幔物质的上升并向两侧的分流运动影响形成的,B正确。

A、C、D显示的均为板块挤压碰撞,不符合东非大裂谷的形成,A、C、D错误。

故选B。

【10题详解】

东非大裂谷内多湖泊,主要成因是地壳断裂下陷后,地势低洼,流域内水分汇集形成湖泊,D正确。

大裂谷形成之后,不会直接影响当地的降水,A错误。

断裂下陷后,地势低洼,地形封闭,又地处热带,温度高,蒸发量增大,B错误。

而蒸发量增大不利于湖泊存在,C错误。

故选D。

【11题详解】

湖泊水体更新速度加快利于净化水体,不会使富营养化加重,A错误。

全球变暖影响较小,B错误。

流域内的过度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农业使用的化肥和有机质会被大量带入湖泊,导致湖泊富营养化,C正确。

盐度增大不是富营养化的原因,D错误。

故选C。

【点睛】富营养化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多,水生植物过度生长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的一种现象。

污染物来源主要有:

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等。

如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关于甲、乙、丙三地气温大小比较,有可能的是()

A.甲=丙B.乙=丙C.甲<丙D.以上都不正确

13.影响图中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天气状况③暖流④纬度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14.图示季节,圣地亚哥比布宜诺斯艾利斯()

A.气温高B.光照强C.降水多D.风力大

【答案】12.B13.A14.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可判断出甲的气温在25--30度之间,乙的气温在15--20度之间,丙地势高,气温在15--20之间,因此乙=丙,B正确;A、C、D错误。

【13题详解】

西侧靠近安第斯山脉,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主要受地形的影响,①正确;天气状况影响下的等温线不会呈现南北走向,②错误;此处是秘鲁寒流,③错误;由于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在70°W到63°W之间的部分大致东西延伸,④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A。

B、C、D错误。

【14题详解】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说明是南半球夏季。

由等温线分布可知,两地的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圣地亚哥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光照更强,布宜诺斯艾利斯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光照较弱,B正确;圣地亚哥降水较少,C错误;夏季圣地亚哥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B。

【点睛】等温线的判读主要看数值,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则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手绘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16.图中()

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

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

【答案】15.B16.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岩浆岩是侵入到其他岩石中,岩浆岩①穿透了图中所有的岩层,所以它是最后形成的,③穿透的岩层比②多,故③比②晚,因此图中的岩层形成的先后关系是:

②③①,B正确,ACD错误。

所以选B。

【16题详解】

甲处的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A错;乙处是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形成的,可能为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也有可能是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故B错;丙处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化石存在,但是丙处附近后来有岩浆喷入,受高温高压的影响,有可能发生变质作用,故C正确;丁处的地表形态先是火山灰堆积形成,后来有外力的侵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故D错。

所以选C。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方法:

谁被覆盖谁是老的,谁被打断谁是老的。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主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山地主峰属于()

A.天山山脉B.贺兰山C.横断山脉D.太行山

18.甲自然带在西坡几乎没有分布,主要原因是()

A.背风坡,降水少B.蒸发多,水分少C.坡度大,土层薄D.聚落多,破坏多

19.亚高山灌丛在西坡分布海拔较高,主要原因是()

A.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B.降水较少,热量条件好

C.坡度较小,土壤厚度大D.人烟稀少,耕作破坏少

【答案】17.B18.A19.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山地基带为荒漠草原带,可以判断出该山地位于内陆地区,横断山脉、太行山位于季风气候区,CD错误。

天山山脉为东西走向,植被南北坡发生变化;贺兰山有东西坡,判断该山地为贺兰山,A错误,B正确。

故选B。

【18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山地为贺兰山,甲自然带上下都是灌丛,山地降水一般是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减少、山顶热量条件差,甲自然带水分条件比灌丛要好;甲自然带西坡没有分布,说明水分条件较差,原因只能是降水少、蒸发多,但西坡纬度与东坡一致,气温相似,蒸发量相差不多,所以贺兰山西坡为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A正确,BC错误。

与人类活动的作用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分布海拔高低,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

亚高山灌丛在西坡分布海拔较高,是热量条件较好,原因之一是背风坡,降水少,下沉气流增温,B正确。

距离西风带较远,已经很难受西风的影响小,A错误。

东坡坡度大、土层薄,C错误。

甲自然带海拔较高,降水少,人类活动少,聚落少,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

W岛(下图)温带雨林广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W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21.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比,W岛的温带雨林

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

【答案】20.A21.A

【解析】

【20题详解】

该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该地为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

又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该地的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足阔叶林的生长,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应该为阴雨冷湿的环境,故A正确。

温带雨林,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分解慢,土壤肥沃,土层深厚,B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大,不是冬季风,C错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人类砍伐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温带雨林气候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期变化显著,甚至到冬天内还能停滞,年轮密集,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A正确。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降水丰富,气温高,淋溶作用强,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

故选A。

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

完成下面小题。

22.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面积变化趋势是()

A.一直增加B.先增后减C.一直减少D.先减后增

23.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A.6:

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B.9:

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

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D.15:

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答案】22.B23.D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此地为(36.5°N,116°E),秋分时入住到次年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冬至日达到最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书房窗子朝向正南,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书房的采光面各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采光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在冬至日采光面积达到最大值,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3题详解】

该城市位于(36.5°N,116°E),春秋分北京6点日出,该地大约是6:

16日出,因此“6:

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在冬至日不太可能,冬至日应是在北京时间7:

30左右日出,A错误。

9:

3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书房接近正方形,书桌书房对角线的东北一侧,位于窗子的正北方位,阳光受东南0.5米的墙的遮挡照射不到书桌,B错误。

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90°-(36.5°+23.5°)=30°,则室内光照面积应大于落地窗面积,落地窗为2.6米,且北京时间12:

30,当地时间接近12:

14,太阳斜射,阳光进深应该大于2.6米,C错误。

15:

30时,当地时间接近15:

14,太阳斜射,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东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D正确。

所以选D。

【点睛】北半球冬半年,正南朝向的窗子,白昼时间越长,采光时间越长。

二、综合题

24.北京市某校学生到京郊进行地理实践活动。

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

村落交通状况考察。

(1)判断某同学站在甲地能否观察到停车场,绘制剖面图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

村落民居状况调查。

(2)下图为调查过程中同学拍摄的照片。

简述图中民居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及采取的防御措施。

(3)下表为同学采集的D村社会状况数据表。

据表推断该村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调查项目

数据

总人口(人)

465

老年人口(人)

153

外出务工人口(人)

170

农家乐(个)

42

游客数量(人/年)

约8000

商店(个)

1

耕地面积(公顷)

约40

村落最大高差(米)

约240

民居主体朝向

停车场(个)

1

公交站点(个)

1

【答案】

(1)剖面图示例甲地和停车场之间线形整体正确的情况下起判。

(甲地和停车场方向互换可以)纵坐标(带单位、数值)、横坐标(带单位、数值)、方向、两端标注甲地和停车场,以上四项任答出两项。

否,不能观察到。

理由:

视线范围内有山脊阻挡。

“山脊”表述为山坡、地形凸起等,或具体表述各点海拔高度说明阻挡也可。

(2)该地主要存在崩塌、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此点答出一种地质灾害即可,但单独答泥石流不给分。

对此应修建防护网等护坡工程(或清除山上的碎石和松动的岩体之类,属工程措施也可)此点答针对房屋的加固也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或预报等防御措施。

(3)人口问题:

青壮年外出打工多,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或人口外流)资源问题:

地形起伏大,平地少,耕地面积小。

(或落到土地资源少)环境问题:

农家乐和游客数量较多,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的风险高。

此点也可以回答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市某校学生到京郊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为情境,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灾害类型及防御、对相关村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分析等问题。

旨在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通视问题,两点之间为山谷时,可以通视;两点之间为山脊,则不能通视。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和停车场P处之间为一山脊,无法通视。

如答案中图所示,绘图时一定注意题中比例尺,按比例尺大小判断横坐标甲和停车场的距离大致是1200m左右,甲处海拔在300m-400m之间,停车场海拔在200m-300m之间,甲处和停车场P处之间的山脊海拔在400m-500m之间。

横坐标中两端标注甲地和停车场,要标明单位、数值、方向。

纵坐标上最大数值可确定在500-600m。

绘图时还要注意剖面线与地形图中400米等高线有两交点,这两点之间的范围即为山脊的位置。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该民居布局在山脊之前,容易遭受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若要防御山体崩塌、滑坡,可用铁丝防护网对后侧山脊进行固定和阻拦,通过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对该地进行科学评诂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最好能够搬离此处居住。

若要防御落石,要及时清除山上的碎石和松动的岩体,也可加装修建防护网。

【小问3详解】

读表可知,当地总人口465人,老年人口153人,约占总人口的32.9%,人口老龄化严重,加之外出务工170人,占劳动力的绝大多数,故当地劳动力不足。

当地仅有约40公顷耕地,耕地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

当地农家乐约有42个,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近年来,该国拦坝蓄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引进外资,开发矿产,发展工业,国民生产总值稳步提高。

(1)指出摩洛哥北部沿海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摩洛哥毗邻撒哈拉沙漠,但却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简析摩洛哥西北部地区“清凉”的原因。

(3)从气候角度分析摩洛哥发展农业需要大力兴修水利的原因。

【答案】

(1)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

(2)山脉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3)北部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需要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冬季降水多,低洼地易发生洪涝,需要修建排涝工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为干旱,需要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南部的缺水问题。

【解析】

【分析】考查摩洛哥北部沿海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摩洛哥西北部地区“清凉”的原因等知识点。

【详解】

(1)摩洛哥北部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降水

季节变化大,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

(2)摩洛哥西北部地区“清凉”的原因,可以从地形、海拔、海洋等方面回答。

山脉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的热浪的侵袭;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沿岸有寒流经过,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3)摩洛哥发展农业需要大力兴修水利的原因可以从雨热不同期、降水季节分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等方面回答。

摩洛哥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不利于农业生产,所以应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状况。

同时,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需要跨流域调水。

【点睛】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地势平缓地区(如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