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
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理解数对的含义,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准确美,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养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数对的卡片、实物投影等
【课前交流】
师:
同学们,还记得国庆大阅兵的场景吗?
有的学生表示记得,有的学生说记不清了。
师: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教师播放国庆大阅兵三军仪仗队接受检阅的视频。
师: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1:
国庆阅兵的场面很壮观。
生2:
参加检阅的人很多。
生3:
解放军叔叔的队列非常整齐。
师:
解放军叔叔步伐铿锵,队列整齐,他们是怎样训练的?
怎样确定位置的?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军营去看一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1的情景图。
师:
看,少年军校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他们站的多整齐呀!
能说说小强的位置吗?
生1:
第二排第三个
师:
是横排还是竖排,从那边数?
生:
是第二横排,从左往右数第三个。
生2:
从左数第三竖排,从前面数第二个。
生3:
从右数第四竖排,从前面数第二个。
师:
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表示方法,真能干!
可是,小强的位置不变,我们表示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描述起来有点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呢?
【评析:
美国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
“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诞生于学生的已有经验。
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小强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
二.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认识列和行的概念。
师:
其实,象这样确定位置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列”和“行”来表示,竖排是列,横排是行。
确定第几列,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观察者。
指一指,哪是第一列的同学?
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指一指,哪是第一行的同学?
生上台指,再演示课件,充分认识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2、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
师:
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
生:
他在第3列第2行。
师:
对!
第3列与第2行形成一个交叉点,小强就在这儿,因此小强的位置就是“第3列第2行”。
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同学的位置各是第几列第几行。
师:
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你们自己的描述,有什么感受?
生1:
非常简练。
生2:
非常准确。
师:
的确,这样描述既准确又简练。
【评析:
儿童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与提升,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表述方法不够规范、准确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此时教师及时介入,介绍列与行的含义和确定列于行的规则。
使学生明白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描述时先说列再说行这一规则。
那么,用列与行这一新知来描述位置有什么优势呢?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对比他们自己原来的描述方法,自己就能感受到标准统一后确定位置的简明性和准确性。
】
三、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一)由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初步认识数对
1.师: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课件演示人物图变成点子图)
第5行
师:
发生什么变化了?
生:
人变成了圆点。
师:
用圆点来代替每个同学,你认为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1:
这样表示比刚才简单了。
生2:
这样也比刚才清楚了,很容易数出几列几行。
师:
确实,这样比原来简洁、清楚了。
你还能指出哪是第1列和第1行吗?
生上台指,再演示课件,学生用手势随着电脑演示指出列与行,进一步感知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师:
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怎样找?
一生在微机上用鼠标操作:
先找第3列,再找第2行,很轻松的就找到了。
【评析:
在数学上我们常常讲究简单,通过课件动态呈现出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小圆点来代替人,比较简单,看得更清楚。
在抽象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从具体事物到符号演变的过程。
】
2、认识数对
在点子图上让学生描述出两个同学的位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列与行描述的简洁性、准确性。
师:
真好,六个字就能准确的表示一个同学位置,可是这些文字写起来比较麻烦吗?
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再简练一些呢?
比如说用数字呀、图形呀、符号呀等等,以小强的位置为例,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
⑴3列2行
生评价:
省略了2个第字,由6个字变成了4个字,比原来简练了。
⑵3L2H
生解释:
用字母L表示列,用H表示行,字母比字写起来简练。
生评价:
一个字也不写了,真简练。
师赞赏:
用字母替代了文字,多好的创意!
⑶3|2—
生解释:
因为竖排是列,所以我用|表示列,横排是行,我就用—表示行。
生评价:
用一横一竖这两个符号来代替列与行,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比字母还简练。
师赞赏:
数行结合,好主意!
⑸3、2
⑹3,2
师:
你们这两种方法一样吧?
有什么区别吗?
生:
有区别,我觉得3、2容易误会成小数,不如3,2好。
【评析:
《新课标》指出: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
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数学的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
】
师小结:
现在老师只想说一句,我太佩服你们了,大家的方法都比原来简练了,而且是各有特点,哎?
我发现你们的这些方法有个共同之处啊!
你们发现了吗?
生1:
都有3和2这两个数。
生2:
都是列在前行在后。
师:
对呀,都保留了这两个数字,你们呐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都知道关键的内容要保留。
不过,虽然你们的方法都挺简练的,但你用这种方法、我用那种方法,大家各用各的的方法行吗?
生:
不能,也要统一起来。
师:
对,为了大家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必须要统一起来。
师介绍数对。
师:
为什么会叫数对呢?
生1:
数表示数字,对表示两个数,应该是一对数的意思吧。
生2:
因为他有两个数,两个数就是一对数,数对就是一对数的意思。
师:
对,用一对数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所以叫数对,多形象的名字呀。
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就是(3,2),这样表示比(第3列第2行)怎么样?
生:
更加简练了!
用数对再表示出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
【评析:
针对学生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唯一简洁的表达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
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
而且学生对于数对的优越性是什么,也通过对比,从数学的符号化特点上更加清晰了。
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
三、应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
我们在教师里都有自己的位置,以老师为观察者,第一列的同学挥挥手,第二列起立,第四列拍拍手。
列我们清楚了,那第一行的同学在哪儿?
请起立,第三行拍拍肩。
【评析:
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跨越到被观察者的角度再来确定列与行,这是一个难点。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和亲自下位体验,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引领学生达到思维上的跨越。
】
学生在纸上第一行写上自己的名字,第二行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同桌先互相检查一下。
教师实物投出,数对(2,3)和(3,2),让学生猜猜分别是哪位同学所在的位置。
提问:
这两个数对都有数字2和3组成,为什么表示的不是同一个同学呢?
生:
因为第一个数对中的2指的是第二列,第二个数对中的2指的是第二行;而第一个数对中的3指的是第三行,第二个数对中的3指的是第三列。
师:
你真善于观察,那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
要注意数字的前后位置不能颠倒。
师:
感谢你的提醒,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注意到的。
师:
下面咱们再一起来检查一下。
(手指第3列)请这些同学依次站起来大声报出表示你位置的数对,其他同学注意听,第一,听听他的数对说的对不对,第二,听听这组数对有什么特点?
学生报数对:
(3,1)(3,2)(3,3)(3,4)(3,5)(3,6)
教师随着学生的报数,多媒体出示这些数对。
师:
你发现这些数对的特点了吗?
生:
前面第一个数都是3,第2个数是1、2、3、4、5、6各不相同。
师:
为什么会这样?
生:
因为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这些同学在同一列、不同的行上,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都是3,第二个数各不相同。
师:
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对表示这一列同学所在的位置。
生:
用数对(3,X)
师:
你是怎样想的?
生:
这些同学都是第三列的,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就是3,在哪一行不确定,所以用字母X表示。
师:
你的解释非常合理。
(3,X)这个数对就可以表示第三列同学所在的位置。
那(4,X)表示的是那些同学所在的位置?
生:
第四列的同学。
师:
能不能用一个数对表示出更多同学所在的位置。
马上有学生说出(X,X)。
教师板书,让认为符合条件的同学起立,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
教师引导:
想一想,当X=1时,(X,X)这个数对就是?
生:
(1,1),是第一列,第一行。
师:
当X=2时,(X,X)这个数对就是?
陆续有同学坐下,教师提问:
你们为什么坐下了?
生:
因为数对(X,X)表示的是(1,1),(2,2),(3,3)(4,4)……这样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不包括我们。
最后,只有一斜排的同学仍站着。
师:
数对(X,X)只能表示这一斜排的同学所在的位置,要表示更多同学所在的位置,究竟该用一个怎样的数对呢?
学生想到用数对(X,Y)。
师:
现在同学们都明确了自己所在的位置,给你一个数对,你能找到相应的位置吗?
学生信心十足。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大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有三位同学拿着卡片有点犯难,教师让三为同学到黑板前,将数对展示给大家:
(1,),(,3),(,),
师:
你们怎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生1:
我只知道在第一列,不知道在哪一行。
生2:
我只知道在第三行,不知道在哪一列。
生3:
我不知道在哪一列,也不知道在哪一行。
师:
能不能将数对补充完整,使这三位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
学生根据班级的空位,将数对补充完整。
【评析:
“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纸上谈兵,走到现实生活中,数学课堂才会大起来。
通过用数对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及根据某一列和某一行的数对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对数对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有实践、有提炼、有总结、有提升。
】
四、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课件演示:
将点子图中的圆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圆点逐渐缩小并消失,过渡到方格图。
5
4
3
2
1
0
123456
师:
现在的图示和刚才相比又有哪些好处?
生1:
这样第几列第几行更清晰了。
生2:
比刚才更简单,更清楚了
师:
的确,这样表示比原来更简洁、更清楚了。
【评析:
通过课件动画展示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理解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引领学生通过对比,更加感受到方格图的简单清晰,为学生构建“数对”与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
多媒体在方格图上出示点A,学生用数对表示点A所在的位置,(1,5)。
点B(1,1),点C(5,1),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标出点B,点C所在的位置。
先让学生想象顺次连接点ABCA,会得到什么图形,然后连一连。
学生顺次连接各点,得到直角三角形。
师:
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再确定一个点D的位置,要求顺次连接ABCD得到一个正方形。
学生很快确定点D的位置应为(5,5)。
使:
你是怎样确定点D的位置的?
生:
要使ABCDA为正方形,点D应跟A同行,跟C同列,所以点D的位置应为(5,5)。
教师肯定学生的思路,提出新问题:
如果要求顺次连接ABCDA得到的是一个梯形,且D点在方格的交叉点上,D点应在哪儿?
各个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可能。
组织学生交流。
生1:
点D在(4,5)。
教师:
只这能是这一个点吗?
生:
还可以是(2,5),(3,5),(6,5),(7,5)。
师:
如果方格图的列数和行数不断增加,你能找到其他点吗?
生:
在第五行,右面的所有的点都可以。
师:
能不能用一个数对表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生:
(X,5),但X不能为0,1,5。
教师给予表扬进一步引导学生,学生想到点D还可以是第五列,行数部位0,1,5的各点,所以可以用数对(X,5)表示,X不能为0,1,5.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无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同过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实现了“数”与“形”的结合,而且是前后知识贯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
五、数对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吗?
生1:
棋盘、键盘。
生2:
电影票、超市存包柜。
生3:
大型停车场、图书馆书架子。
课件介绍经纬线知识,以及青岛的地理位置。
师:
我们人类不但能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还能确定太空中的位置呢。
6月11日17时35分,神州十号飞船发射成功。
6月20日上午十时,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我们上了精彩一课。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是怎样确定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位置的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上网搜索,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评析:
通过联系实际举例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这种思想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会获得丰富的材料,外延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实效性和重要性。
】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