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1588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docx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

依文据本筛选整合清楚表达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

第二课时实用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传记)

一、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传记特点:

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对人物的探究评价:

辩证分析

(1)严格的历史性;

(2)充分的全面性。

三、传记的分类及特点:

1、自传:

第一人称。

作者即传主。

展现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自传的特点——第一人称

①作者即传主。

②展现自我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他传:

叙述性传记——第三人称。

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3、人物评传:

第三人称。

“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

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四、传记的阅读要求: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筛选、归纳)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筛选整合)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评价)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鉴赏、评价、探究)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

阅读注意:

1、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对其人生发展的意义。

3、关注与传主相关的典型事件和细节。

4、阅读传记需划出作者评论性的语句。

5、注意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

首尾呼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

五、传记考查方向

1、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2、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3、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4、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5、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第三课时实用文本类阅读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人物传记是热考内容。

试题的编制,考查的角度,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从近几年传记阅读的命题情况看,主要着眼以下三个方面:

1、筛选信息,概括文意是考查重点;

2、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评价传主的精神品格或个性特征是考查难点;

3、探究传记中的疑难问题,发掘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考查热点。

一、树立解题意识:

1、文本意识:

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

命题者依据选文,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必须注意。

意义点与意义块。

2、问题意识:

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就提出的问题作答,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3、得分点意识:

阅读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

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

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4、关键词意识:

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5、术语意识:

在概括特别是分析语言、文本特点等要注意使用规范明确的术语。

二、“规范作答”四个原则:

1、答案来源于文本(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4、语言组织注意“问”与“答”的照应。

例: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

(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

“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材料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2015年全国Ⅱ卷)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

“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

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

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

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

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其一云: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

戴安澜立下誓言: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

“本师长立遗嘱在先:

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

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

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

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

“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

”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

“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

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

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

戴安澜发誓:

“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

”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

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

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

1942年5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

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

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

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

“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

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

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

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

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

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2015年全国Ⅱ卷试题说明:

戴安澜(1904~1942),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

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曾任国民党第17军第73旅旅长、第89师副师长,第5军第200师师长。

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和台儿庄、武汉、昆仑关等战役。

1942年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在东瓜(又称同古、东吁)保卫战中击毙日军第55师团等部5000余人。

后在率部北撤回国途中遭遇日军伏击,受伤殉国。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卢沟桥的枪声,曾震撼了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心。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国共两党摒弃成见,团结御侮,用血肉之躯,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就是在正面战场为国捐躯的突出代表。

本大题的传记阅读以国共两党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戴安澜为对象,不仅适合考查考生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有利于在当代青年中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疑也有助于两岸人民在戴安澜等抗日先烈精神的感召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2013年全国Ⅱ卷)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

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

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

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

“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

”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

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

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

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

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

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

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

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

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

造公众福,急公众难。

……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

(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2013年全国Ⅱ卷试题说明:

本大题以刘重来发表于《光明日报》“人物周刊”上的《一个不能忘记的人》一文为主,为了命题的需要,对原文进行了删改,同时增加了四条“相关链接”。

其中三条是卢作孚论文的节选,一条是胡德平对卢作孚的评价。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毕生致力于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都曾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

为了突出传主作为一位著名实业家的主要贡献,选取命题材料时根据测试的需要,选择了卢作孚一生最为人称道的几个方面,即创办民生公司、组织民生公司积极参与抗战,以及在北碚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等事迹。

选择实业家卢作孚,不仅在以往的基础上拓展了人物传记的选材范围,而且在当今“中国梦”、“强国梦”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大背景下,无疑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课时传记阅读选择题解题方法

1、试题特点分析:

(1)选择题为5选2的试题。

不管是传记阅读还是小说阅读,均要求从5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两项。

分值为5分。

其中解说正确并且难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为3分,解说正确但难度稍低的一项分值为2分,整体理解正确但细节理解不准确的一项分值为1分。

(2)重在内容理解。

5个选项基本上是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小说阅读对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的理解分析,在判断时难度稍低。

(3)局部理解和整体理解相结合。

选项既有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分析,也有局部内容的理解析,也有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分析。

主要内容是对传主的品质、行为、认识及行为所反映出的思想的分析。

2、解题方法:

(1)认真阅读全文(包括“相关链接”内容),对人物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看试题。

切忌只看选项涉及的相关内容。

只有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才不会遗漏面作出错误判断。

(2)认真阅读选项,特别是选项中进行分析的内容,必须字字读清楚。

选项的错误主要错在分析部分。

(3)将选项涉及的原文内容标注或勾画出来,结合原文其它理解,分析从原文相关内容中是否可以得出选项分析的判断或结论,如果能够得出,则选项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否则是错误的。

3、典型题示范:

(后面各题均以这两篇文章为例)

例1、2015年全国卷Ⅱ《将军赋采薇》

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答案】E、D

【分析】5个选项分别对原文局部或整体内容进行了概括和理解分析。

有的概括分析明显,有的较为隐晦。

要对这5个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将选项跟对应的原文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①A项,本项基本上是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局部理解),重在表现传主的思想品质和认知。

第一分段原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选项的“自幼”“常常”“以此激发自己”等均缺乏原文的依据,扩大了范围,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错误,所以选A项不得分。

(本选项的错误设置类似小阅读)

②B项,选项是对第四段表现戴安澜抗战决心的一个事例的理解(局部理解),重在通过传主的言行来展现其思想意志。

原文引述戴安澜给夫人王荷馨的绝命家书: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

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

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选项对戴安澜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即为国战死的决心,理解非常准确,但原文并没有说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因为家书中还曾提到“老母”和“老父”,“唯一”属无中生有地缩小了范围,但整体理解是正确的,所以B项理解是不全面的,选B项只能给得1分。

(这也类似小阅读的选项,但这样的理解追求细枝末节,实则违背阅读根本。

③C项,对应原文第5段主要内容的理解(民属局部理解),通过行动来展示传主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战斗。

原文“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

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

戴安澜发誓:

‘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

’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

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

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

“原文确曾提到“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等内容,但“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却与原文意思严重不符,原文是“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一是误把意愿当作现实,二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突遭日军伏击”,而不是“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这一分析和概括显然是不正确的,所以C项不能得分。

(此选项有一定欺骗性,在比较和理解时要特别小心。

④D项,是对第6段的理解(局部理解),是对传主事迹影响的理解。

“马革裹尸还”是从原文“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概括出来的,“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是指那位捐出楠木寿材的老华侨,“万人空巷跪迎灵车”是对“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的概括。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意思是作战牺牲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表示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这里用来指戴安澜。

D项为正确选项,虽渗透了传统文化元素,但难度不及E项,同时是局部理解,所以此项为正确选项,得分2分。

⑤E项,这一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是对传主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

其中,“固守东瓜,收复棠吉”出自毛泽东挽诗中的“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采薇》出自《诗经》,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战争的诗,毛泽东挽诗用“将军赋采薇”表现戴安澜的儒将风采。

本项既要综合全文理解,还要懂得《采薇》之义,理解难度较大,所以选E项给分最高3分。

例2、2013年全国卷Ⅱ《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

【答案】D、C。

【分析】5个选项分别对原文局部或整体内容进行了概括和理解分析。

有的概括分析明显,有的较为隐晦。

要对这5个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将选项跟对应的原文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①A项。

是对原文第一段的理解分析(局部理解)。

本段的迷惑性较强,既涉及内容说法的改变,又涉及原因的分析,一不小心,易判断为正确选项。

原文第一段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选项前半部分“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的分析跟原文“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卢作孚邀约友人,……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是吻合的。

但这只是引起卢作孚义愤填膺的客观原因,而选项将其理解成“而促使卢作孚作出“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这个原因分析是错误的。

这一决定的直接原因只能是他自己的爱国思想,即“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

”所以A项的分析概括只有部分正确,只能给1分。

(错就错了,还要部分错误,这种理解分要提站不住脚的,实际是无意义的。

原因理解错误,这是最大的错误,也是对卢作孚品质理解分析错误,居然还视为部分错误,可笑!

②B项。

此项是对第二段卢作孚重要爱国行为的局部理解。

原文“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从这里可以看出,全部难民具体怎样撤离宜昌,原文并没有说,而机器设备,则是“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所以B项说“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与原文意思有很大出入,选本项者不能给分。

(此选项就是扩大了范围,错误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