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1234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docx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工程管理学院

2010年12月30日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

一、本学院学科建设的工作基础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现有学科基础

1.学科历史

目前,在教育部现有学科目录中,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的一级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创于1990年,迄今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学科点的办学规模、层次不断提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2007年学校通过整合相关研究资源,凝练研究方向,为适应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需要,先后组建了商贸物流研究所、农村物流研究所、物流企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统一更名为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12月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为加强物流学科发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2010年12月学校决定成立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目前学科点设有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及工程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学科方向

在重点建设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及工程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应用性和时代特色的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及工程管理等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并且物流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3.学科队伍

学科点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结构和梯队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人,主要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985”“211”重点大学,其中,博士6人(张曙红、初叶萍、冷凯君、陈向军、黄深泽、倪燕翎),硕士15人(在读博士6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张曙红、初叶萍、刘胜华、黄深泽),讲师10人。

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陈向军),学术骨干4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陈向军),有多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分别担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省科协咨询中心企业发展部咨询专家。

4.学科平台

学院现有两个研究机构,其中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下设三个研究所,一是商贸物流研究所,其主要职能是开展商贸与连锁物流模式创新与实践、商贸与连锁配送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农村物流研究所,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农业物流发展模式、特色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物流企业研究所,其主要职能是开展物流园区规划理论、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学院还有工程管理研究与培训基地,该基地的定位是产学研方面的工作,积极承担横向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学术研究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出版专著6部,教材3本,承担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在《管理世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运筹学学报》、《系统工程》、《工程学报》等国内重要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项。

6.学术交流

学院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联系。

近年来共有6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次出国考察、进修学习,30余人次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召开的2010物流系统与智能管理国际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第十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等。

举办了“湖北商贸与物流发展研讨会”、“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年会”、“湖北农村物流发展研讨会”、“武汉房地产协会年会”等学术会议。

为更好地开展知识创新,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2010年11月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创新的学术沙龙,有效地促进了院系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7.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吸收中青年教师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学院把项目的研究与新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在物流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湖北经济学院05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李贞主编的国家规划教材《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已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9月成功举办了“湖北经济学院第三届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这一赛事有利于提高物流专业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物流专业及爱好物流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遵循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的思想,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有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近年来,毕业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8.社会服务

学院重视应用对策研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类企业的交流与和合作,通过服务换支持,以支持促发展。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10多项横向课题,为政府决策与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学院一直与省发改委、商务厅、交通厅、社科院等有关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征求意见,寻求合作。

2010年,学院承担了多项委托课题,成效显著。

省商务厅委托我中心开展《省产地批发市场模式专题研究》、《湖北省内贸流通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和《湖北省市场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研究》。

省发改委委托开展《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省交通厅委托开展《湖北交通物流统计体系设计与运行保障研究》。

为了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把课题做实,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学院组织研究人员深入企业和社会第一线,广泛采集第一手资料,并走访省委农办、政研室、省农业厅、科技厅、社科院等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目前,这些项目多数已经完成,有的成果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采用。

(二)现有学科现状分析

1.当前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

当前物流学科分为两大部分:

物流经营管理和物流组织运作实践。

第一部分侧重于物流业的经营。

主要研究供货渠道、销售渠道及企业库存、商业库存状态的控制,与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密切结合;注重供货商、经销商、代理商和客户的管理,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为目的,考虑物流活动的实施。

一些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学者,运用管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物流活动的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为应用研究领域,解析在特定条件下的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注重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量化分析求解,这些研究成果大大地充实了物流管理学的内涵。

第二部分侧重于物流组织实施过程的优化与合理化。

针对具体的物流活动过程,构思路径、节点和各类物流操作的有序衔接,注重物流设施、设备的建造、安装和使用,同时注重新技术的运用,尤其注重网络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通过信息网络贯通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信息流引导工作流程,以工作流程引导物流作业流程,由物流作业流程决定资金结算流程;同时注重物流有形物质资源的整合及合理运用,并运用计算机对物流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相对优化物流活动的某些环节,最终使货物在客户规定的期限内,以较低的成本、完好无损地交割到目标客户手中。

基于以上分类,物流学科的归属也分为两大门类:

美国及拉美地区高等院校,将物流学科归属到商学院;而欧盟国家大多归属到工学院及管理学院之中;在我国,物流学科分为物流管理(原属经济管理类)及物流工程(原属交通运输工程或工业工程类)两类专业。

(1)我国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情况(参见表一)

表1:

2001—2009年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数

专业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物流管理

1

7

37

75

132

179

227

254

284

物流工程

2

10

22

33

39

46

54

58

总数

1

9

47

97

165

218

273

308

342

(2)我国物流本科专业的基本情况

物流教育规模不断增大,物流专业发展迅猛,招生生源充足;物流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师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物流师资仍然普遍不足,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尽管各地物流产业环境有差异,各高校普遍重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目前物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很多高校非常重视物流科研工作,科研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学术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现有规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体系不尽规范。

(3)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状况

一是2009、2010年,开展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高等教育调研工作;二是完善我国物流业人才需求的预测机制;三是利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在着手修订学科目录的契机,将考虑物流学科、专业的设置问题;四是2010年,制定出本科物流类专业的指导性专业规范;五是加强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支持高等本科院校建立一批物流实验室;继续将物流专业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支持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每年举办不同层次的物流专业师资培训班、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物流教改教研课题立项等活动;七是继续开展专业课程与多层次教材体系建设,从2009年开始,启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工作;八是配合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实践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鼓励学生毕业获取学历证书和从业人员资质证书,推动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九是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探索建立物流类师资的海外培训和引进机制。

(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复杂的管理问题和现象使得西方管理学者正在积极探索东西方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整合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促进本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

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管理、运筹与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热点问题的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进行。

2.本学科与国内层次院校同类学科的比较优势、差距

(1)我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在省属高校及国内同层次学校中的地位分析

表2:

高校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专业分布情况统计表

专业名称

全国总数

湖北总数

我校情况

物流管理

284

19

管理科学

48

3

工程管理

374

32

房地产经营管理

27

2

有方向

项目管理

7

0

有方向

物流工程

57

1

表3:

部分高校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建设一览表

学校

专业设置

是否省级重点学科

是否硕士点

武汉大学

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

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工程管理

武汉纺织大学

物流管理

三峡大学

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湖北经济学院

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工程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

物流管理

山东经济学院

物流管理

广东商学院

物流管理

湖南商学院

物流管理

广西财经学院

物流管理

浙江财经学院

物流管理

山西财经大学

物流管理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在省属高校以及国内同类型高校中,该学科办学时间长的都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且成为省级重点学科,而学科发展时间较短的学校都将此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加以扶持发展。

据统计,到2006年,全国已有67所高校设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有195家。

(2)我校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我校该学科的比较优势主要表在:

专业设置比较齐全。

我校开设的有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工程管理,这为我校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本学科发展还具有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加快本学科的快速发展。

不足主要表现在学院队伍比较年轻,教学及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3.本学科的特色和国家需求分析

(1)该学科与其相近一级学科的关系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又相互独立。

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评议组在讨论后,确立了6个学科域,明确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内涵。

它们是:

管理科学(狭义)与决策科学、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科技管理。

从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上来看,“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有部分是一致的,如系统论和运筹学等。

但是研究对象和内容明显不同,物流与工程管理的研究对象明确,即现代物流系统。

研究内容上覆盖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等多项内容,因此二者虽具有一定联系,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2)工商管理学科

下设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四个二级学科。

虽然,物流管理专业(目录外)是被设置在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但是,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将物流看作为商务活动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的一流。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述看法显然已经不适用了。

而且从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上看,两个学科也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虽然在管理方法上具有一定相同之处,但是两个学科是相互独立的。

(2)社会对该学科的需求情况及就业前景分析

1)物流管理与工程学科需求情况

目前,社会对物流管理与工程学科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一是物流操作人员。

需求是最大的。

通常通过职业院校来培养。

截至2008年底,职业院校中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1000家,供求已经基本平衡。

二是物流实际管理人员。

职能更偏向于执行。

通常通过高校的本科教育来培养。

到2013年左右,这类人员在我国的供需可以达到基本的平衡。

三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现代物流人才应该是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管理人才,是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的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的专门人才,其要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业务能力、物流英语、物流技术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国际物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物流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动态等各种知识。

可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正是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

2)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就业前景分析

从目前我国各类机构对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来看,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分别是:

工商企业、咨询公司、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

4.本学科建设对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1)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建设符合我校确立建设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和有思想有能力“实践、实用、实干”的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建设是我校学科专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2)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建设有利于深度参与、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的思想库和智慧库。

有利于抓住湖北建设“两型社会”和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机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5.本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是新成立的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专业的磨合将是目前学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工程学科的发展如何融入物流学科的发展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问题。

(2)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建设与我校确立建设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的发展定位还有一定的差距,任重道远。

(3)学科建设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受本科办学时间较短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科建设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推动。

(4)学科建设的机制不健全。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学科建设机制是影响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对学科建设的认识不足,加上学科建设经验缺乏,学科建设的制度、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到位,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科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5)学科建设的文化不浓。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与之相适应,学科的文化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学科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二、本学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念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驱动,以学科平台建设为依托,以学科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利用现代信息理论和技术强化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建设,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在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影响显著提升,在省属高校同类学科中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学科的整体实力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十二五末本学科成为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科设岗学科。

(三)发展定位

学科建设水平定位:

将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建成省内一流学科,为实现高水平教学型财经类大学的办学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学科建设地位定位:

充分发挥物流与工程管理学科基础性和前瞻性的作用,为我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

学科建设结构定位:

重点发展物流管理,突出学科优势,积极扶持管理科学、工程管理的发展,实现整体结构的动态优化。

(四)发展思路

根据学院已有的学科优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学科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创建特色为目标,做强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三、本学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的重点及措施

(一)学科方向建设

(1)商贸物流方向。

本方向结合湖北省的现实情况和需求,将物流理论研究与流通实践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围绕湖北省商贸与连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商贸与连锁物流协同配送体系、商贸与连锁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等问题展开研究。

(2)农村物流方向。

本方向结合湖北省农村物流的现实情况,将农村物流理论研究与农村物流实践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物流管理、农产品流通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围绕湖北省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及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等问题展开研究。

(3)物流园区与项目管理方向。

本方向结合湖北省的现实情况和需求,重点研究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创新、保税物流园区规划与管理、物流园区规划理论研究等领域。

着重解决湖北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物流配套问题和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物流园区规划问题,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为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进行研究和探索。

(4)管理系统分析与决策方向。

本方向主要围绕管理中的问题,如企业运筹与管理的相关问题、社会选择的相关问题、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包括分析管理系统本身的结构、性能以及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和系统的环境和背景等。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运筹学的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帮助决策者选择决策方案。

(二)学科队伍建设

为满足学科建设任务的需要,根据学校核定编制,计划增加2-3名博士,使专任教师达到25人左右;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各种措施,大幅度提升现有学术队伍素质水平,力争十二五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围绕管理物流管理研究方向,组建一支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相对稳定,研究能力强,学术影响广泛的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2名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一批学术骨干。

主要措施有:

(1)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2)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修提高。

有计划安排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安排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短期培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等。

(3)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参加学校及其他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外语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

学院除鼓励研究人员晋升职称之外,还努力让暂时晋升不上的人员也有很多工作可做,有成就感。

形成凝聚力,团结起来开展工作,并建立组织架构予以支撑。

(三)学科平台建设

要通过差异化策略做实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工程管理与培训基地。

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要发挥基地研究的优势,在团队建设、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工程管理与培训基地要加大与行业、企业联系和合作的力度,利用学科优势走出校门,积极主动地承担更多的横向课题;在队伍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有特色的产学研用科研合作模式。

积极支持教师依托校内各种研究平台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加强与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合作。

协会是物流企业的组织,代表物流企业,跟他多作,多听企业的意见,为物流企业服务,为湖北省物流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四)科学研究工作

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确保每年获得的课题数在5项左右,其中国家级项目要稳步增加;每年出版1本学术专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逐年提升;加强应用对策研究,重视产学研用合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十二五期间力争获得3项省部级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争取更多的成果获得各类学会或组织的奖励,培育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主要措施:

(1)要崇尚学问,充分发挥学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示范效应,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

(2)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级课题基金资助的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出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以及获得的省部级成果奖励予以重奖。

(3)认真组织省部级课题的申报,要求教授、副教授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在三年内每人至少要有一项省部级以上课题。

(4)通过多种形式支持教师开展学术研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5)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加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出精品。

(6)加强宣传、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前瞻性的去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准备,进行一些人才的准备,进行一些解决预案的准备。

(五)学术交流

加强国内、国际学术活动,重点抓好国际学术交流,增加教师出国交流的力度;进一步开拓与国内外高校同类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关系,包括校际联合、中外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合作举办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合作编写教材和出版学术专著等,五年内举办6次校内学术研讨会,1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年选派20人次的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以此提升本学科点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与知名高校及研究所的学术交流关系。

每年邀请3-4名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来院作学术报告或讲学。

(2)加强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运筹学会、工程管理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国家级学会及省级学会的联系,积极举办或承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3)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以文会友的形式参加国内外举办的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

(4)加强与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商务厅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硕士学位点建设

积极争取在本学科联合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提升办学层次;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点及优势,做好《物流管理学》《管理科学方法论》等课程的建设工作,为我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服务;要利用省部院校共建的有利条件,安排具有博士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