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册期末提升卷.docx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册期末提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册期末提升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册期末提升卷
【最新】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册期末提升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名家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A.丞相B.太尉
C.御史大夫D.司隶校尉
3.“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史记·周本纪》记载: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其中齐秦楚晋等诸侯国名称的出现是源自于西周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处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6.“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是毛泽东在1937年抗战前夕谱写的一篇祭文。
其祭奠的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孔子
7.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8.《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百官B.掌管军事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9.“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
③“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A.④①②③B.③④②①
C.②①③④D.③②④①
11.下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的省市是()
A.云南省B.北京市C.陕西省D.浙江省
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诗人李白对哪位皇帝的形象描述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隋文帝
13.与成语“破釜沉舟”、“楚汉相争”、“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都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刘邦
B.陈胜
C.吴广
D.项羽
14.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
A.强征赋税
B.修骊山陵
C.严刑苛法
D.统一度量衡
15.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
A.漠北地区
B.蒙古草原
C.河西走廊
D.河套地区
16.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
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迁都洛阳B.编订户籍C.奖励军功D.严明法度
18.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19.【最新】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形成合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广泛共识。
在汉代为该路线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商鞅
B.鉴真
C.张骞
D.郑和
20.汉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下列地点中,哪个是“海上丝绸之路”最远能抵达的地方
A.马来半岛
B.马六甲海峡
C.锡兰
D.中南半岛
2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A.实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22.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
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联合国总部、国际红十字会总部也悬挂着这句人类最伟大、最纯粹的道德伦理。
这句对人类最有用的普世价值最早由谁提出?
A.老子
B.孔子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24.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开仓救济百姓;张仲景做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郑板桥著有《潍县竹枝词》,张仲景著有()
A.《三礼注》B.《十钟山房印举》
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
25.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是其所创建学派的核心思想。
孔子学派的学说,从战国开始,成为天下之品学而发挥重要作用。
从西汉到明清,基本处于独尊地位。
而且,久而久之,这一学派的一些思想观点不断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
孔子创建的学派是:
A.儒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二、综合题
26.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是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
“利出于地”、“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
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
——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台湾著名学者高阳
材料四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
……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雨果《悲惨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指什么?
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拓跋宏”指哪位皇帝?
其“接受汉文化”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糊裱”“堵漏”指李鸿章等掀起的哪场运动?
该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4)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主人公“卓越”和“污点”的主要表现。
(5)综合以上材料,试谈谈你对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要求统治着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
故答案选C。
3.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他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而齐秦楚晋等诸侯国名称正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称。
ABC和周无关,故选D。
5.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孙子是春秋时期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
赫赫始祖,结合所学可知,炎黄两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高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由于御史大夫和皇帝亲近,因此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先是下到御史那里,再传达给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中的太尉掌管军事,B项错误。
秦朝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项错误。
三公九卿中的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D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属于民族对立,不符合“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因此排除③,可见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里的历史现象。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出自明朝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反映了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的崇高品质。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反映了元朝回族的形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歌颂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
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秦朝、唐朝、元朝、明朝,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答案选B。
考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秦朝的建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开元盛世;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回族的形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戚继光抗倭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知识,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选择答案A。
12.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和所学知识,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赞颂的是秦王嬴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继位后,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王”“扫六合”,据所学知识,“秦王”是指秦王嬴政、“扫六合”是指灭六国统一中国,由此判断得出答案。
13.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语“破釜沉舟”、“楚汉相争”、“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都与项羽有关。
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兵败垓下战役。
“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出自垓下战役,与项羽有关。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与秦朝速亡没有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
秦朝迅速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有: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比如修建骊山陵墓)、严刑苛法等,因此强征赋税、修骊山陵、严刑苛法等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故选D。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
匈奴受到重创,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
考点: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点评:
本题是对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考查,是课本重点历史事件的再认和再现,需重点掌握。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商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故答案为A。
考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7.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严明法度,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编订户籍,普遍推行县制,由此可知,BCD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A项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择A。
18.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和近代的英国都开创了新的政治体制。
秦开创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开创的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
他们开创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中国秦朝不符。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汉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张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一带一路”是解题的关键,。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最远能抵达锡兰,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C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实行“仁政”;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淝水之战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
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故C符合题意;A对应的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巨鹿之战,B对应的是楚汉战争,D对应的是三国鼎立,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名言。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家乡传染病流行,仅他的家族就死了很多人。
他决心钻研医学,于是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
25.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他主张“爱人”,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社会才会稳定。
A项符合题意;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不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项不合题意;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6.
(1)奖励耕战(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3)洋务运动。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卓越”:
颁布了《法典》,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答出其中1点得分)。
“污点”:
对外战争有侵略性的一面,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5)①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全面客观;②要坚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③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具体分析;④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等等。
(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是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拓跋宏”指的是北魏孝文帝。
“接受汉文化”的措施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3)依据材料三的“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可知材料三的历史人物是李鸿章。
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材料三的人物是拿破仑。
拿破仑“卓越”的贡献是:
颁布了《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拿破仑的“污点”是:
他发动的对外战争有侵略性的一面,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5)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评价要一分为二,正确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要坚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具体分析;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