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998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论文.doc

毕业设计

肥东县地籍调查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要求:

1.编写技术方案,学习调查知识,调绘知识,内业成图

2.对控制测量中使用各种仪器做好说明,并详述使用每种仪器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3.分析地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法,要求精度。

4.完成安徽肥东分局1:

500地籍图测绘

5.用计算机对数据成果如何进行处理,包括地籍图的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生成。

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2012.05.08~05.15完成编写技术方案

2012.05.15~05.25完成安徽肥东分局1:

500地籍图测绘

2012.05.25~05.31完成毕业设计初稿;

2012.06.01~06.10完成毕业设计终稿及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孟山、张文彦.《工程测量概述》.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5

[2] 周淑波.《控制测量》.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3.1

[3] 杨晓明、王军德、时东玉编著.数字化测图.测绘出版社.2001

[4] 纪勇、周建赵主编.数字化测图.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0

[5] 杨得麟等编著.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 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 刘经南. GPS网的布设与数据处理.武汉测绘科技学出版社.1995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设计完成了基于肥东县地籍调查测量的有关内容。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正射影像图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越现明显重要。

本文编写了关于地籍测量任务是测定宗地权属界址点、域、位置、形状、数量等。

它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勘丈(地籍细部测量)。

土地权属界址点和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测定则是地籍测量外业的关键,而正射影像图包含的地表各种原始信息给地籍测量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薄册,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额的登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地籍的主要功能已转变为保护土地产权和税收服务,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依据。

设计主要针对肥东县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工程对地籍测量外业操作和内业处理作详细地进行介绍,包括以影像图为底图的外业调绘方法、地籍测绘的有关概念、地籍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宗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已有地物和新增地物的测量方法。

关键字:

地籍测量;控制测量;解析界址点测量方法

目录

第一章地籍测量的概况 1

1.1地籍的含义和作用 1

1.2地籍测量的含义 1

1.3地籍测量的原则 2

1.4影像图的概述 2

第二章作业依据和要求 4

2.1数学基础 4

2.2比例尺及基本等高距 4

2.3分幅和编号 4

2.4精度指标 4

第三章地籍控制测量 5

3.1控制测量内容及原则 5

3.2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5

3.3图根控制测量 6

3.4作业依据 8

第四章基于影像图的地籍成图方法 9

4.1基于影像图的地籍图的生成 9

4.2基于影像图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生成 10

第五章地籍图中新增地物的补测方法 13

5.1解析界址点测设的方法 13

5.2碎部测量方法 19

5.3补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

第六章肥东县土地测绘 25

6.1项目概况 25

6.2布设方案 25

6.3GPS控制点的选点 26

6.4GPS控制点的埋设 26

6.5施测二级GPS控制点及图根GPS控制点作业 26

全文总结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第一章地籍测量的概况

1.1地籍的含义和作用

1.1.1地籍的含义 

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薄册。

1.1.2地籍的作用

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是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属状况资料;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依据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利用是依据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变化状况的资料;征收土地税是依据地籍所提供的土地面积、质量等级、土地位置等方面的资料。

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

它所记载的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权源及其变更状况资料是调解土地争执、确认地权、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保护土地产权合法权益的基础资料。

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方式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

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需制定土地使用费和各项土地纳税额的标准。

反映宗地面积大小、大小、用途、等级状况的地籍,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所记载的有关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与变化特征等资料与图件,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1.2地籍测量的含义

地籍测量是指地籍调查中对各宗地的具体位置、权属界线、界址点和面积等进行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虽然侧重于宗地权属信息的测量,但它同时又遵循一般测量中的“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施测原则。

由于地籍测量是以权属调查为先导,并在其基础上完成的一种测绘工作,因此测量结果一经登记具有法律效力。

因为地籍测量的特殊作用,其测量过程具有一些固有的特点:

1、测量内容特殊:

一般包括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测量;

2、比例尺较大;

3、测量结果一经登记具有法律效力;

4、现势性:

即测量的主要成果应该具有准确性、现势性,如果发生变更,则应当随时进行变更调查和测量。

1.3地籍测量的原则

地籍测量事为满足地籍调查中对确定宗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地籍要素的水平投影的需要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权属调查依法认定的权属界址和使用性状,实地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

地籍测量的方法,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可分别采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堪丈法等三种方法。

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

1.4影像图的概述

1.4.1正射影像图概念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缩写DOM)是利用DEM对经过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或彩色),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并按规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形象数据,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由于它包含地表的各种原始信息,而且通过纠正处理,比例尺和相关位置是准确的,可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灾害防治以及军事等多种领域。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数字正射影像图相对于线划图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少得多,覆盖范围也很有限。

所用片种包括黑白、彩红外和真彩色三种,主要用途是城市规划、土地调查和更新地形图。

1.4.2正射影像图在外业测量的应用

1、由于是使用的旧影像图,有部分为新增地物出现.调绘时影像图上分以有地物和新增地物。

对于新增地物则需要将其图形以及大致方位在图上标出。

2、对于以有地物的连片宅基地(村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的一种)内部,仅测量与界址点有关的重要地物、设施,建筑物和永久性构筑物。

新增地物则需要将地物点和界址点都测出来。

实地核查中要对新增的地物给予补测,根据被补测地物和邻近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等获得图斑图解或解析数据。

第二章作业依据和要求

2.1数学基础

2.1.1平面坐标系统

本次城镇地籍调查及地形图测绘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9°20′,投影面采用参考椭球面。

2.1.2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1.3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

2.2比例尺及基本等高距

城镇地籍调查、地形图测绘采用1:

500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碣石山可采用1.0m等高距,同一幅图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

2.3分幅和编号

城镇地籍图、地形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按图幅西南角图廓点的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连接,图名采用图幅内较大的或有影响力的地理名称或权利人名称命名。

2.4精度指标

2.4.1地籍调查精度要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2-1的要求:

表2-1界址点测量的精度指标

类别

界址点对邻近图

根点点位误差(cm)

界址点

间距允许

误差(cm)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间距允许

误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5

±10

±10

±10

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7.5

±15

±15

±15

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第三章地籍控制测量

3.1控制测量内容及原则

3.1.1平面控制点的等级

地籍平面控制点的等级,依次为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点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点与地籍图根控制点。

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之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为一、二级。

3.1.2控制测量的内容

本次项目首级控制网是在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二级地籍控制网,在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二级地籍图根控制点。

3.1.3控制网布设原则

控制网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也可越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

3.2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表3-1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km

测角

中误差(″)

起始边相对中误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DJ1

DJ2

DJ3

二等

9

1

1/300000

1/120000

12

3.5

三等

5

1.8

1/200000(首级)

1/120000(加密)

1/80000

6

9

7.0

四等

2

2.5

1/120000(首级)

1/80000(加密)

1/45000

4

6

9.0

一级

0.5

5

1/80000(首级)

1/45000(加密)

1/27000

2

6

15.0

二级

0.2

10

1/27000

1/14000

1

3

30.0

3.3图根控制测量

3.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