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9604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docx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

导读: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

  1、角度求新奇

  构思的精巧,首先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

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

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文组合一:

变换视角

  2004年高考云南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

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

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

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那时花开

  2004高考云南一考生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

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

“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由此,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

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地救下了她。

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

那时就真的那么可怕吗?

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

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言壮语!

莫要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

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一种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仅留下痛苦和悲伤?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却并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却决无低沉自伤的话语,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魄!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却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的确不该把痛苦放大。

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们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

  痛苦为墨,

  在这一路长途上,

  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

  我们高歌:

  那时花开!

  点评:

这是一篇在构思立意和布局谋篇上都有独到之处的考场力作。

如何在写“挫折”之类的贯常的题材上出新?

这着实是一个极为困难的挑战。

  作者不写经历“挫折”前人物的心境,也不写饱尝“挫折”之后人物的心情,作者紧紧抓住“那时”(即“挫折降临时”)人们的心态做文章,以极小的点(“那时”)突破“挫折”之类的贯常的题材。

文章先针对惯常的心态和此后的醒悟展开分析,然后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正面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条永恒的真理:

真正的智者会把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幸福的花永远为勇士而开。

  全文开口小,挖掘深,思维力度强,分析入情入理。

  文章在布局上也颇多值得称道之处:

开篇以泰戈尔的诗句点明主旨和中心,文中运用两个反问句亮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排比的方式简述典型事例,最后以一首小诗收束全文,将文意推向高潮,虎头豹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6年高考福建优秀作文《我就是戈多》也通过变换视角赢得神奇的效果。

  2006年高考福建卷作文试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我就是戈多

  2006年高考福建一考生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倍受煎熬。

  读者们看了好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

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叫戈多的人,有十分奇特的事情。

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人,只是代表了希望,或者光明一类的东西。

面对这些猜测,我只是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了。

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

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

  人怕出名,猪怕壮。

出名五十年,我日夜坐立不安,担心一天被人发现,突然被人抓走,可怕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

看着世人盲目的等待,太好笑了。

就像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入神地看天空,其它人也随去看,不敢低头,生怕错过什么。

一群人围在角落,其它人看了,便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

这些人如此盲目,我要是突然出现,他们会生吞活剥了我。

  最近十年还不错,他们只是等待。

无目的地等待,等待的实体我已经与等待分离。

这些人处在社会的旋涡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傻瓜一样由社会支配。

等待我戈多,只是寻求心灵的寄托。

等待一个盛世。

看着这群可怜的人,我真想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送他们几句金玉良言。

  可是一些人太愚蠢了。

总是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而苦恼,其实他们伤心难过时同样失去了很多东西。

他们认为生命之痛,生命之重让他们生活得很苦。

可是他们却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

  人间也有许多让我感动的。

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用爱和奉献谱写人生中最激荡的音符。

邰丽华面对身体障碍,用心演绎出美丽的千手观音。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讲述最完美而丰富的故事,传递最坚强的心。

这些人都不需要我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我突然想到,谁也不曾见过我。

于是我到大街上,大喊一声:

“我就是戈多。

”人群中弹出阵阵笑声,“快走开,我们在等待戈多,不要妨碍我们。

”“谁是戈多?

”“连戈多也不认识,你太老土了。

”又是一阵笑声。

  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我——戈多。

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

  评析:

  这是一篇以“戈多已经来了”为话题的高分作文。

  本文的写作角度独特,与大家写世人等待“戈多”的种种心态不同,变换视角,以“我就是戈多”的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由“我”来反观世人等待“戈多”的种种心态。

作者既嘲讽那些“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的人,又褒扬丛飞、邰丽华、史铁生“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积极人生观。

——二者自然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例文组合二:

故事新编

  2006年高考陕西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他逝去的时候

  2006年高考陕西一考生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音乐的旋律戛然而止,高渐离悲壮的缶声从此打住,众人起立敬送我,太子丹奉觞端酒为他饯行,临别之时,他突然深深一拜,眼中满含着热泪,声音哽咽地说:

“先生,燕国全靠你了……”荆轲接酒一饮而尽,上马扬鞭而去。

  走在去秦国的路上,荆轲的思维极为烦乱,以往的事情仿佛历历在目,他情不自禁地长叹一声,思绪一下子飞回到往日的时光中……

  秦国雄师挥戈东向,他们一举扫灭了韩国、赵国、魏国,一时间,秦国的兵锋直指弱小的燕国,燕国地处塞北,兵弱民穷,难于抵御虎狼之师的秦军,一战之后,燕王率师仓皇而逃,太子丹一腔热血发誓救国,他携重金求到自己门下,声泪俱下,一掷千金,赠良田,赐美姬,痛陈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自那个时刻起,自己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救黎民免于兵戈之祸,我下决心苦练剑法,闭门谢客,每日练至晚上二更,闻鸡起舞,虽说技艺大进,但身赴险地,强弱悬殊,吉凶难料!

田光先生曾劝阻我说,不要以卵击石,况且秦王武艺颇高,身犯险境,事情如果办不成,反而让人耻笑!

但为了燕国的百姓,我必须一搏,但愿天佑燕国!

  想到这里,荆轲加快了步伐,急忙赶路。

  秦王政在诸侯中以凶暴闻名于世,又自负先祖强大的基业,鲸吞六国,而他本人武艺精湛,根本就没有把天下的群雄放在眼里。

他听说燕使带来了燕国降书、降表,于是他带长剑,盛气凌人地端坐于朝堂之上,等候着荆轲的到来。

  荆轲上前,心平气和地翻着地图,一点一点地向后翻着。

  也许弱者永远摆脱不了被命运戏弄的命运。

  当图穷匕首见时,荆轲忙上前抓住利刃,朝着秦王猛刺,双方一场生死搏斗就此展开,殿上的秦国武士怒吼声没有使荆轲退缩胆怯,秦国大臣百般阻挠也未能使他有半点分心,但秦王仗着长剑终于将荆轲打败,伤痕累累的荆轲临死之前,使出全身力气,把匕首投向了自己的强大敌人。

英雄长叹一声,含恨而死。

  后人对荆轲此行的做法往往褒贬不一,但有个叫司马迁的人,把荆轲的事迹列入了《史记》,原因很简单,荆轲挑战强者的勇气令人钦佩:

他是一个时代的化身,他虽败犹荣。

  评析:

  本文角度新奇,故事曲折,语言精练。

故事新编重要的是新,本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难以说是独出机杼,但由于采用巧妙的采用荆柯刺秦的故事,可以说角度独具。

  当众多的考生都能读懂材料的寓意时,如何高明的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变成为考场作文优劣的分水岭。

该考生别出心裁,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巧妙地将乌鸦和荆轲类比,热情的讴歌荆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最终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2002年高考山东一考生也借用荆柯刺秦的故事,但用于阐发独出机杼的主题,更见新意。

  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

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

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

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

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

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刺秦

  2002年高考山东一考生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

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

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

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

赢政,你的死期已到!

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

赢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

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

我走进赢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

我的心被撕扯着:

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

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

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

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

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

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

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

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评析:

这是一则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重要的是新,这篇文章有两新。

对荆轲的失误作出出人意料的解释:

有意制造了失误,给于秦王逃生的机会,从而报答了燕太子的恩遇,又维护了天下苍生的利益,也就是说他要突破“士为知己者死”的局限。

这还不够新吗?

这是一个有别于历史上的荆柯的崭新形象。

其次,《战国策》里的《荆柯刺秦王》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的,而这里换成了第一人称。

这样就使得描写和叙述都非常方便。

  例文组合三:

关注农民工视角

  请客未遂的民工

  曾颖

  那个中年民工在办公室门口徘徊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走到我的面前,黑黑的皮肤居然遮不住他脸上红红的羞怯。

以他这副装束,要从保安威严的审视下通过,并努力使自己腿不打奔地走到我的办公桌前,他的确费了不少力气。

  可能是因为费了太大的力气,以至于他说出一句话也很困难。

在憋了半天之后,他毕恭毕敬地向我鞠了一躬,其力度和深度颇有点像是在最值得尊敬的长辈的灵堂上的三鞠躬。

  无端受此大礼,哪有不惊不诧的,何况此时同事们的眼神也使我不敢不惊不诧了。

于是,我放下手中的工作,仔细端详这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在记忆中搜索与他有关的信息。

  这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外来民工的脸。

阳光和生计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看得出来,对于今天到报社来的这个举动,他是做了充分的努力和准备的。

他身上那套并不太整齐的廉价西装暴露了他在来这儿之前局促而紧张的打扮。

  老实说,我实在想不出他究竟是谁,我们在哪儿见过?

他为什么对我行此大礼?

这些问题点燃了我的好奇心,使我决定问他是怎么回事。

在此后的半个小时里,我从他不太灵巧的叙述中,连推测带启发地知道了他此举的原因。

  原来,在不久前,我们组织过一次为民工追讨工钱的行动。

在那次活动中,有很多被拖欠工钱没法回家过年的民工都拿到了工钱,他也是其中的一位。

他在成都一家小饭馆里被拖欠了一年的工钱终于讨了回来,虽然是不多的一千多块钱,但是,足以把他即将垮掉的房子和散掉的家重新修补一下,还可以把他已失学的儿子重新送回学校,这使他万分感激。

他发自内心地想感谢那位帮过他的记者,他只记得那个记者长得胖胖的,却并不知道记者所在的部门以及他的姓名。

所以,一进办公室,选个最胖的人就开始鞠躬,而作为办公室唯一的胖子的我不得不代人领功,愧受这一份大礼。

  那中年男人鞠完躬后,并不打算马上就走,而是在办公室东张西望,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一面找,一面悻悻地说:

“你们这里怎么没有厨房?

你们平常吃饭怎么办?

  这时,我才注意到,他脚旁一直放着个菜篮子,菜篮子里放着一块肉,一把蒜苗和几个鸡蛋。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想请你吃顿饭,又请不起,就只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带来,炒给你们吃,请你千万别嫌弃。

  他脸上一脸让人心酸的诚恳。

看着他因为计划不能实施的紧迫样子,我打心里替他难过。

  同事们笑得前仰后合。

他们说这个民工好喜剧,居然不知道我们新装修的办公室不准带吃的进来。

  后来,保安来了,一面自我检讨自己刚才去厕所,将这个人放了进来,一面把民工带了出去。

那个没炒成菜的汉子很不情愿地走了,一面走,一面很不理解地摇头叹惜:

“报社怎么会没有厨房呢?

  此后的几天,那个想炒菜的中年民工的形象一直在我眼前闪动。

我那位曾经帮助过他的同事,也许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了一件分内的事,而且他也很可能和大家一样,听到本报这个“民工炒菜”的笑话,和大家一样哈哈大笑。

而我在心里,却还是对他有一种莫名的敬意,尽管我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他是谁。

  (原载《南方都市报》)

  最近两年,关注弱势群体为民工追讨工钱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话题,类似的报道和文章已经有了不少,一般来说,写这种题材是很难出新的。

  这篇小小说的作者却能够独辟蹊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入手。

他不写民工干活如何辛苦,追讨工钱如何困难;不写老板为人如何刁钻,拖欠工钱如何耍赖;甚至也不写帮忙追讨工钱的记者如何出于正义挺身而出,与老板周旋交涉,终于让走投无路的民工拿到了早就应该拿到的工钱。

他避开了这些别人早已写过的角度,而选择了民工拿到工钱后要感谢帮过他忙的人的角度来写,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角度好就好在新,从未有人这样写过。

  这个角度还好在小,能以小见大。

大而空,是大多数考生常犯的毛病。

而从一个极小的角度切入,则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就如一滴水虽然微小,却同样能把太阳的光芒反射得熠熠生辉。

请客吃饭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感谢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最普通的日常小事。

但是由于作者通过这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一个较为重大的主题——关注弱势群体,为民工主持公道,小事也就变得不小了。

以小见大是小小说、散文和一般的记叙文等体裁常用的方法之一,高考作文更是如此。

一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想要从正面来表现出社会的主流、时代的脉搏,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我们选择较小的角度,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中心,则容易多了。

  角度好,角度新,这只是成功的基础;文章要成功,还必须经过精心的构思。

这篇小小说的构思就是独出心裁的。

一个在别人的帮助下讨到了工钱的民工要感谢这个帮助他的人,他能想到的方法只有请客。

怎么请?

到酒店请太贵,请不起;回家请太远,不可能;何况这个民工不认识帮助过他的记者,只记得是个胖胖的人。

于是,他只好找到报社办公室,见到个胖子就鞠躬。

作者用“误会法”把“我”推到了前台,以“我”的目光来观看发生在这个民工身上的一系列戏剧性笑料。

又正是这些笑料表现了一个真诚、憨厚、朴实的民工的纯净的心灵,令人不由得对他产生出“莫名的敬意”。

文章着重写了这个民工的两项举动:

第一项,找到“我”并且鞠躬。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因为这个民工“说出一句话也很困难”。

他要费“不少力气”避开保安进入办公室,他要找到胖胖的“我”,他要“毕恭毕敬”地鞠躬,他还要在“我”的追问下进行“不太灵巧的叙述”。

第二项,请客。

他的请客是真诚的,又是无奈的。

他真心实意想请客感谢记者,却又因钱的问题请不起。

他追讨回来的只是一千多块钱(他也许不知道,在酒店里请客一桌就要几百上千元吧),这点钱他要派多大的用场!

所以,他无奈地只能从家里拿些菜来,想在报社的厨房里亲手炒菜请客。

一块肉,一把蒜苗,几个鸡蛋,他已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了。

可令人遗憾的是,他的真诚的心愿却无法实现:

报社里竟然没有厨房!

两项朴实的举动的描述,加上一个颇有意味的标题——“请客未遂的民工”,读来令人发笑,令人心酸,令人感动!

  2008年高考,一位上海考生也在关注农民工的常见题材中写出新意。

  200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

他们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一)不少于800字。

(二)不要写成诗歌。

(三)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他们

  2008年高考上海一考生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农民子弟?

亦或是农民工二代?

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

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

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

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

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

当然,一定回去!

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

“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

”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评析:

  阅卷专家分析说:

“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

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这篇文章也成为上海2008年近10万份考卷中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

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时尚的包装,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

文章的最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例文组合四:

书信

  父亲,我爱你!

  尊敬的父亲:

  父亲,当我以这两个有些沉重的字称呼你时,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考场,想到了你,以这样的形式写信给您,我想哭。

  曾经,当妈妈还在时,你是那样的健朗。

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偶像,我时时为你感

  到自豪。

从妈妈幸福的眼眸里,我知道了你是妈妈一生的依靠。

而你,确实是那一把伞,风雨里为我们挡去潮湿;烈日下为我们遮去酷暑。

您,我的父亲,妈妈的依靠,我的偶像。

  还记得吗?

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