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
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裂B.轮胎变瘪C.燃油燃烧D.座椅摇晃
2.水的污染原因有如下说法:
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④酸雨与土壤接触;⑤冰川融化.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⑤
3.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
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结构观:
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
10mL质量分数20%的硫酸,加10mL水后体积为20mL
4.饮食健康是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需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元素摄人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
B.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夜盲症
C.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D.奶茶中添加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加香醇
5.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6.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最新】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
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小海同学在探究铝、铜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操作正确
B.该实验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银
铜
铝
C.甲、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同
D.甲、乙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加
B.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
1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后生成15gZ
D.X与Q反应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二、填空题
11.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
请用序号回答问题:
(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______.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______.
(3)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三、计算题
12.将3.2g某红棕色粉末与足量的碳充分反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
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
(2)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
四、流程题
13.纯碱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图是某工厂生产纯碱的流程图.资料: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同样,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写出食盐的一种用途:
______.
(2)步骤④中NaHCO3固体加热煅烧后,生成纯碱、二氧化碳以及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无色液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步骤⑤中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向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先通NH3后通CO2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该流程中除了CO2可以循环利用外,______也可以循环利用.
五、实验题
1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该装置,理由是______.
(3)若用该装置制取CO2,选用的药品名称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在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5.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蒸馏水_______。
结论:
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
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
CO2不助燃;___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
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
“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无意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发现锌粒表面产生的气泡速度明显加快,且表面附着有红色物质。
该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小明同学提出猜测:
硫酸铜溶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其他同学不同意他的猜测,原因是______。
(提出问题)硫酸铜溶液的体积对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有影响吗?
(设计实验)室温下,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将过量且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加入到5份10mL10%的稀硫酸中,并在每份中加入不同体积的3%的硫酸铜溶液和水,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从而确定产生气体的速率。
实验编号
1
2
3
4
5
稀硫酸体积(mL)
10
10
10
10
10
硫酸铜溶液(mL)
0
2
V
7
10
水(mL)
10
8
5
3
0
收集10mL氢气所需时间(s)
26
20
14
10
31
(实验结论与反思)
(1)上表中V=______,实验中加入水的目的是______。
(2)由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______。
(3)写出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除了测量收集等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的方法比较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继续探究)小明认为是硫酸铜溶液中的某些粒子影响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提出猜想)猜想一:
铜离子影响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猜想二:
______影响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猜想三:
______影响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进行实验)针对猜想一,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玻璃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轮胎变瘪,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燃油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座椅摇晃,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水污染途径有: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
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酸雨与土壤接触会污染土壤,冰川融化由固体水变为液态水,没有任何污染。
故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A.直接用“水”这种说法表示水这种物质,是宏观意义表述,不符合微粒观,A选项错误
B.氧气和碳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人员和他经过光合作用又可以生成氧气,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
C.氦虽然最外层电子数是2,但已达到该层最大电子排布数,属于稳定结构,而镁的最外层最多可排8个电子却只排了2个,是不稳定结构,C选项错误
D.加入水之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则硫酸的密度也会发生改变,当密度不再为之前的密度时,则体积不为原先的两倍,D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A碘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
此项不正确。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此项不正确。
C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时患缺铁性贫血。
此项正确。
D塑化剂不宜添加入食品中,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C项。
考点:
化学与健康
5.A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
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
,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
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
B。
7.D
【详解】
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在甲、乙两个实验中操作上的错误是:
将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部,不符合题意;
B、由实验可知,铝能将铜置换出来,铜能将银置换出来,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
铝>铜>银,不符合题意;
C、由于发生的反应不同,甲、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相同,甲中为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乙中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它们都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8.B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水和甲醇,方程式是:
CO2+3H2
CH3OH+H2O;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
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9.A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
【详解】
A选项,反应前的总质量=反应后的总质量,待测质量=4+10+1+21-0-12-15=9g,反应后Q的质量是9g,故选A
B选项,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12-10):
(21-9)=2:
12=1:
6
C选项,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是15-1=14g
D选项,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化学方程式:
aX+bQ=cY+dZ
=
,解之得:
a:
b=2:
3
【点睛】
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10.B
【详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正确;
C、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故错误;
故选B。
11.①⑤③⑥②④
【详解】
(1)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钙片,故选①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食盐,故选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选③;
(3)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⑥;不锈钢锅及纯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②④。
12.
(1)1.32g
(2)30%
【详解】
(1)解: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g
答: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32g。
(2)红棕色粉末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氧化铁的氧元素完全转化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因此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为:
,
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
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13.过滤用作调味品
分解先通入氨气形成的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NH3
【详解】
(1)操作a实现固液分离,故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食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作调味品;
(2)步骤④中NaHCO3固体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⑤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向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先通NH3后通CO2的原因是:
通入氨气形成的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5)该流程中除了CO2可以循环利用外,NH3也可以循环利用,因为它们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
14.集气瓶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因此不能选用该装置;
(3)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若用该装置制取CO2,选用的药品名称是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5.燃烧不燃烧着火点先于CO2密度比空气大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上方氧气含量较低“小火燃烧”的原因是:
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的原因是:
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解析】
(1)根据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解答;
(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解答;【拓展】根据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同分析解答。
(1)由于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所以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
(2)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可知,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注入烧杯中,与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故能观察到蜡烛火焰a先于b熄灭。
(4)d先熄灭的原因是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拓展】“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16.硫酸铜和锌发生了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5保证每组反应中溶液体积相同随着硫酸铜溶液体积的增加,产生氢气的速率先加快后明显减慢
相同时间收集的气体体积硫酸根离子水分子向装有完全相同的锌粒的两支试管中中分别加入10mL10%的稀硫酸,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溶液,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加入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较短。
【详解】
因为锌表面附着有红色固体,说明锌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铜,反应前后,硫酸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硫酸铜不是催化剂;
实验结论与反思:
(1)要对比试验效果,除了反应物质的量不一样以外,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探究硫酸铜量的影响,每组稀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六组反应的总体积也应该相同,而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量应相同,第1组中硫酸铜0mL,水为10,那么总量为10mL,则V=10mL-5mL=5mL.故答案为:
5;保证每组反应中溶液体积相同。
(2)由表中数据变化规律可知,随着硫酸铜溶液体积的增加,产生氢气的速率先加快后明显减慢。
故答案为:
随着硫酸铜溶液体积的增加,产生氢气的速率先加快后明显减慢。
(3)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4)通过测量相同时间收集的气体体积的方法也可比较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
相同时间收集的气体体积。
提出猜想:
因为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因此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也可能影响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
硫酸根离子;水分子;
进行实验: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向装有完全相同的锌粒的两支试管中中分别加入10mL10%的稀硫酸,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溶液,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现象及结论:
加入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较短。